

摘 要:課堂教學評價是影響教學質量的關鍵性因素,更是提升學生英語語言素養的有效手段。針對學習者的語言能力落實多角度的課堂評價方案,保障評價的專業性、科學性和針對性,有利于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技能的提升。當前,課堂教學評價有單元化、表面化的傾向,教學評價的價值有待提升。本文以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為研究對象,探討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優化初中英語課堂教學多元評價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英語;多元評價;實施策略
作者簡介:孫麗玲,福建省漳州市第一外國語學校(漳州八中)。
傳統的課堂教學評價面向學生的單一素質開展,教師僅注重學生的測驗成績與語言交流能力的提升,并不會對學生的文化素養和語言技能組織針對性訓練。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必須建立與課程結構相符的多元評價機制,借由發展性評價、針對性評價、終結性評價測評學生素質,才能使學生更快地進步,提高學生的學習素養。借助信息技術打造可視化教學評價平臺,針對學生素質給出評價意見,可以有效帶動初中生語言素養的提升。
一、信息技術支持下實施多元評價的重要意義
新課程標準重新定位教學評價,其指出,“對學生的評價應從甄別式評價轉向發展性評價,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結果,又要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既要關注學生的學習水平,又要關注他們在學習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和態度”。這一要求重新定義了教學評價的功能:評價不再是一種總結學生能力的手段,而是一種引導學生不斷進步、培養學生學習能力的重要教學指標。實施多元評價,發展學生素質,才能提升教學評價質量。但在初中英語教學中,部分教師僅僅認識到評價的單元性與工具性特點,借由評價來評定學生的能力表現,忽視了評價的長期性價值,導致教學評價淪為課堂的“附屬”,難以發揮出指導作用。
在信息技術支持下實施多元評價,可以有效調整教學評價機制,提高教學評價質量。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對學生的能力、素養進行綜合訓練。第一,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多元評價展現出可視化特點,學生可以借助信息技術平臺分析評價結果,正確了解自身的長處與短板,改變學生不了解、不接受評價結果的尷尬局面。第二,依托信息技術發起評價,評價載體更為多樣。教師可以借助文檔、圖表、思維導圖等工具測評學生的相關素養,通過整體類比、個體分析等方式來給出評價結果,保障評價的多元性。在評價的同時,學生也在將自身的能力與同學的能力進行比較,可以有效激發學生的競爭意識。第三,信息技術支持下的評價脫離了終結性評價的范疇,教師可以借助信息技術載體在不同的時段、針對學生的不同技能進行評價指導,隨后有針對性地提升學生素養。多元評價為學生的素養提升服務,信息技術則為評價的實施方法服務,評價更有效率。
二、信息技術支持下初中英語課堂多元評價的實施策略
(一)改變評價載體,創新評價方法
傳統初中英語課堂上的教學評價極為簡單:在實施評價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針對學生的語言素質、表達能力、語言交流能力落實評價指導方案,這種終結性評價活動大多只在教學任務完成之后實施,部分學生對于評價結果并不認可。評價內容不可見,評價方法過于單一,這是學生抵觸傳統教學評價活動的主要原因。評價是針對學生的“學”落實的教學指導手段,要提升評價的有效性,必須改變評價方法。
教師可嘗試利用信息技術構建多元評價機制,創新課堂評價方法。教師展示評價過程,讓學生清楚認識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從而有效提升評價質量。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1 “Making friends”的教學為例,這是初中英語教學的首個單元,文章中的單詞、語法難度較低,發揮著“預熱教學活動”的基本作用。在組織評價活動的過程中,以線上音頻朗讀軟件為參照,實施教學評價工作。如對“閱讀能力”的評價,便可借由學生的跟讀提出評價指導方案,如下列句子所示:
Mark makes many new friends at the school.
Xiao Wang likes to make friends very much.
對于這類低難度的句子,教師不在課堂上提出學習要求,而是鼓勵學生將其作為“預熱素材”進行利用。在組織提問活動的同時,在課堂上與學習者進行互動,要求學生配合線上的朗讀音頻開展跟讀活動,并借由線上音頻朗讀軟件對學生的朗讀結果進行評價。在評價的過程中,圍繞著基礎發音、斷句、情感三大要素落實評價工作,讓學生正確掌握英語的表達技巧。學生不僅要掌握基本的語言知識,更要融入情境當中,多角度提升自身的語言素質,這正是多元評價所表現出來的教育功能。
(二)記錄評價過程,實現可視化評價
一些教師已經在初中英語課堂上構建了全新的評價機制,但依舊以語言評價為主,學生難以主動記錄并分析評價過程。學生無法看見評價結果,加之課堂教學評價帶有主觀性,所以學生難以形成接受評價、參與評價的優秀素質。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創新初中英語課堂評價活動,要對評價的具體過程進行記錄,將學生的學習表現、語言素質整理下來,以專業性評價結果指導學生,實現評價的可視化。
教師可借助思維導圖開展評價工作,以信息技術平臺為支撐,借助思維導圖幫助學生記錄評價過程,使學生能夠結合評價結果對自身的行為、能力進行反思。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七年級下冊Unit7 “The birthday party”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思維導圖實施評價。教師依靠自評、他評兩種方式組織評價活動,借助思維導圖,細化具體的評價細節,教學評價過程如下圖所示:
依據教學評價要求,將整個教學過程轉化為學生獨立閱讀、寫作的全新教學環節,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在完成評價任務的同時,鼓勵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表現進行自評:你是否具備閱讀相關句子的基本能力?在閱讀句子的同時,對句子的理解、翻譯是否準確?在情境模擬環節,用語言知識對學生的能力發起測評:你的朋友艾倫要過生日了,你要為艾倫送上生日祝福,請你通過書寫賀卡、口頭表達等方式展現你的心意。這一環節的教學評價要求學生展示英語學習成果與語言素材,“Happy Birthday”“Happy to accept your birthday invitation”等句子出現在課堂上,進而引導學生開展自我能力測評活動。思維導圖回答了“評價哪些內容”的關鍵性問題,并為學生指明了學習方向。通過信息技術細化評價過程,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
(三)組織線上評價,記錄評價結果
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初中英語多元評價以發展性評價為主,在落實評價活動的同時,重視對學生語言技能、文化素質的綜合評價,評價活動可以在任意時段、任意章節開展。學生的學習表現受到文章難度、個人興趣、教學方法、學習狀態等因素的綜合影響,針對某一環節落實的單元化評價機制很難發揮出作用。借由信息技術手段組織線上互動,記錄相關評價結果,讓學生在比對評價結論的同時主動提升個人的英語素養。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上冊Unit2 “Keeping healthy”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借助英語知識提出學習問題,與學生進行線上評價活動。從句子結構來看,“Keeping healthy”與七年級上冊中的“Making new friend”存在一定的相似性特點。在實施授課的過程中,可以借由線上的互動交流來記錄評價結果,提升教學評價質量。教師通過思維導圖記錄兩個教學單元的評價成果,先給出“Making new friend”單元的基礎評價,對學生的語言交流能力、語言積累量進行評價,要求學生正確認識自身素質。在隨后的評價中,則進行“Keeping healthy”單元的教學評價,繼續向學生提出學習問題。除要求學生對比兩個單元的差別之外,還要圍繞情境交流、語言知識應用等模塊組織互動,提升學生的語言應用效率。從結構來看,二者的結構較為相似,其都是以“動詞的意動用法”為切入點實施授課,但無論是語法知識還是表達形式,都存在著較大的差別:“Making new friend”重視社交英語的應用,英語知識偏向于基礎;“Keeping healthy”則圍繞著建議、提倡展開。在評價環節,可利用圖表的方式整理評價內容。除了對學生聽、說、讀、寫等基本能力的評價,還要加入文章語法理解評價、寫作表達評價等模塊,以圖表的方式記錄評價結果,精準評價學生能力。
(四)落實自我評價,設計學習目標
大部分教學評價活動都是在教師的要求下開展的,相關評價體現出較為明顯的針對性。教師雖然能夠圍繞學生素養指明評價任務,但大部分評價都是以學生配合為主要的目標,并不會考慮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在組織評價活動的過程中,教師可嘗試利用信息技術創新評價機制,建立以學生自評為主的全新評價方案,鼓勵學生站在客觀的角度評價個人能力,依靠積分制、星芒圖等材料落實評價方案。
教師可利用云班課、慕課等線上平臺組織基于線上的自我評價體系,要求學生在評價自身能力的同時設定對應的發展目標。以仁愛版初中英語八年級下冊Unit7 “Food festival”的教學為例,在針對學生的學習能力實施評價時,可以建立針對性更強的教學評價方案。教師在線上的慕課、云班課等平臺增設能力測評模塊,重點對學生的單詞積累量、語言知識應用能力進行測評,并在測評的同時提出英語學習目標。以單詞測評為例,為了改變傳統的以聽寫為主的評價機制,教師以“festival”為關鍵詞,為學生設計“單詞闖關”游戲。整個游戲分為五關,在每一關,學生需要書寫與“festival”有關的單詞,如“celebrate”“dumpling”“happy”等。隨著教學活動的逐漸深入,細化“Food festival”單元的單詞檢驗要求:圍繞“Food festival”“Christmas Day”“Chinese New Year”等關鍵詞組織單詞交流互動,提高學生的單詞積累量。學生根據自己的“闖關情況”對自身的單詞積累水平發起評價,正確認識個人水平。單詞教學是初中英語教學的基礎板塊,在后續的教學中,教師可嘗試圍繞語法、句子組織新一輪的評價活動,如“邀請某人參加Food festival”“向外國友人介紹Chinese New Year”等,隨后組織情境對話、書面表達等技能訓練活動,讓學生開展自評,讓學生學會正確評價自身能力,從而有效提升英語學習效率。
(五)記錄學習問題,引導學生進步
大部分教學評價是圍繞著學生的學習表現展開的,以記錄學生的學習能力為目標,但并不會考慮學生身上的短板對學生語言素養發展所產生的影響。在全新的評價要求下,要借助多元評價正確評定學生素養,指明學生存在的不足,保障評價質量。記錄學習問題,明確評價任務,有助于提升學生的語言素養。
以仁愛版初中英語九年級上冊Unit3 “English Around the World”的教學為例,在完成教學任務之后,便可以結合英語知識積累、語言技能表現等板塊實施英語教學活動,提出詳細、具體的學習任務。如下表中所列要求:
圍繞著課內、課外的單詞知識分別展開活動,重點解讀“English Around the World”中的語法知識點。如“一詞多義”:fire可以作名詞,表示火,也可以作動詞,表示射擊;還可進行語法交流:英語中的部分句子可以省略主語,如“Get away”等,單一的單詞知識也可以有獨立句子的含義。針對學生的語言知識積累、語法應用能力等素質組織評價,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語言技能。
三、結語
多元教學評價是將被動的教轉化為主動的學的重要手段,在實施評價的過程中,教師要針對學生的語言素質、語言積累量、語言應用能力等素養設計教學評價方案。評價工作應該涵蓋教學的各個環節。教師要正確應用信息技術,借助線上教學平臺、思維導圖開展自評、他評等工作,展現教學評價的發展性特點,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養。
參考文獻:
[1]鐘檸卉.信息技術2.0對提升初中英語閱讀能力的應用探討[J].中學生英語,2021(40):153.
[2]唐小英.“過程性評價”視域下的初中英語線上教學評價機制探索[J].海外英語,2021(18):207-208.
[3]王文君.巧用信息技術,為英語課堂添彩[J].學周刊,2021(23):105-106.
[4]黃瑞.淺談信息技術在初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中學課程輔導(教師教育),2021(1):10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