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初中學生英語聽、說、讀、寫能力全面提升一直以來是英語教師追求的目標,然而學生英語口頭表達及寫作能力普遍較差,提升效果不明顯等問題一直以來影響著學生英語綜合素質的提高。構建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的教學模式有利于學生平衡聽、讀等英語輸入和說、寫等輸出之間的關系,有利于提升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英語教師教學效率。本文深入探討了如何構建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旨在為更多初中英語教師提供教學方面的參考。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英語教學;英語輸入與輸出
作者簡介:唐慈(1987-),女,廣西防城港人,防城港市第七中學,中學一級教師,研究方向:英語教育教學。
一、英語學習中輸入與輸出的關系
初中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的語言輸入與輸出同等重要。如果學生重視語言輸入而忽略語言輸出,就容易出現啞巴式英語,從而導致學生表達及書寫方面能力欠缺,只會聽、讀,說、寫這一塊就比較薄弱,導致閱讀板塊、聽力板塊成績好些,寫作及口語方面的成績不盡人意,英語成績就會出現短板效應,不利于全面提升英語綜合素質。同樣的,如果重語言輸出而輕語言輸入,學生學習的基礎就容易打得不牢,成績及各方面能力的提升就會變得非常有限。因此,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學生的輸出質量要依托于足夠的英語輸入,大量的語言輸入是學生實現有效輸出的基礎。
二、將輸入輸出理論運用于初中英語課堂的必要性
學生只有學會表達,才能發揮英語知識的作用。初中英語教師在教學中不僅需要注重學生對英語知識的記憶和掌握,英語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也是英語教師應該著重關注的,這關系到學生是否能將課本與課堂知識進行有效梳理和運用。
然而現實教學中,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往往更注重語言的輸入而忽略學生語言輸出的重要性。傳統的“輸入導向型”教學模式使得學生習慣成為受眾,被動學習,弱化了初中英語實踐運用的過程,無法掌握學習的主動權。這種教學模式致使很多初中學生出現英語書面表達能力強于口頭表達能力,聽得懂但是說不出來的現象,英語教學中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失衡,使得初中英語課堂的教學效率不高。平衡初中英語課堂教學的輸入與學生的輸出之間的關系,有利于學生將初中英語教師所講解的知識點經過消化與吸收,轉化成自身知識,完成輸入過程,通過有目的的輸出訓練,使得學生的英語能力得到強化和鞏固,不僅能幫助學生實現高質量學習,也減少了教師教學的無用功。因此構建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具有可行性,研究如何構建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十分必要。
三、構建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的初中英語課堂的成效
(一)優化教師教學方法的合理程度
初中英語教師單方面強化學生輸入過程,如果學生沒有將英語課堂上學到的知識內容通過消化吸收,轉化為自己的知識儲備,那么初中英語的教學質量就無法保證,英語輸出更沒辦法實現。因此,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將聽、說、讀、寫各個教學環節有機聯系起來,平衡學生英語知識的輸入與輸出,使得教學方法更加合理化,對提高學生對課堂知識的轉化率,促進學高效學習英語有顯著作用,讓學生在掌握英語詞匯、語法、句型等知識之后加強口語表達與寫作能力。
(二)幫助學生英語素質的全面提升
實現學生英語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有利于學生提高對英語聽、說、讀、寫過程的感知能力和認知水平,有助于學生全面提升英語素質。在教學實踐中很多初中英語教師經常發現學生的考試成績不錯,口語表達能力卻較差,或者在評測過程中各版塊的成績都很好,寫作表達卻不是很理想等問題。針對這些問題,初中英語教師應利用好課堂教學,教會學生英語知識,并鍛煉他們的運用能力,有效幫助學生提取有用的英語知識,達到理解、記憶,融會貫通。
(三)有益于構建師生共贏教學模式
英語教師運用科學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且持續不斷地促進學生學習英語系統知識,實現高效輸入,并有目的地在教學實踐中提高學生的英語口語及書面表達等輸出能力,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學生焦慮不安的學習情緒,幫助學生學有所得的同時提高教師的教學效率。師生之間攜手共建和諧共贏、可持續發展的教學模式。
四、構建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的具體措施
(一)創設英語語言環境,鍛煉學生聽說能力
要構建初中英語課堂語言輸入與語言輸出的動態平衡狀態,首先要分別提高語言輸入的質量與輸出的效率。語言輸入的質量沒有提升,輸出就無從談起;語言輸出沒有實現,語言輸入的意義就沒辦法提現。只有輸入與輸出都有所提升,教學質量才能做到真正意義上的提高,以提升教學質量為基礎,才能有效構建語言輸入與輸出的平衡狀態。
沒有輸入就沒有輸出,學習英語不僅要保證輸入的數量,還要提高輸入的質量。對于大多數學生而言,英語教師的專業能力與教學水平影響著他們語言教學的質量。良好的語言學習環境是讓學生鍛煉英語能力的保障,對于我國大部分初中生而言,英語的學習環境都是創造出來的,因此,對于語言環境的需求顯而易見。初中英語教師應創設有利于學生鍛煉和提升英語素養的語言環境,讓學生盡可能擁有更多開口練習英語的機會,在實踐中學習英語會讓學生更加印象深刻。例如,初中英語教師要盡可能用英語來授課,在不知不覺中鍛煉學生的聽力和口語,促進學生英語的輸入。特別是一些城鎮、農村的初級中學的英語教師,要樹立科學的教育觀念,提升自身的專業能力和知識素養,不斷提高自身的英語水平,努力為學生創造更多輸出的可能性。在初中英語課堂上,要多進行師生互動,提升課堂氛圍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提高學生的專注力及各方面的語言輸出能力。
學生聽到并不代表記住了,通過大腦思考,再轉化成自己的語言,通過嘴巴表達出來的才是學生真正掌握的英語水平。學生聽說能力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讀寫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全面提升學生的英語素質。為避免出現“啞巴英語”的現象,初中英語教師還可以創辦英語角,讓學生在英語角溝通交流學習經驗,強化學習英語的信心,鍛煉膽量。開發和采用不同形式的英語小游戲,提升學生英語學習趣味性的同時不知不覺地幫助學生提升成績。通過初中英語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引導,達到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目的。
(二)巧用思維導圖教學,教給學生學習方法
傳授學生學習方法,遠比教給學生課本上的知識重要,前者更注重的是對于學生學習思維的啟發,更有利于提升語言輸入效率。英語能力的提升不是一朝一夕能夠看得見效果的,英語語言輸入需要持續不斷地積累和精力投入,因而初中英語教師在開展英語教學的過程中要明白教會學生學習技巧及培養自主學習能力是非常有必要的。詞匯量的多少不僅影響著學生英語水平高低,更關系著英語閱讀、寫作等一系列教學活動是否能夠順利開展,因此,擴大學生的詞匯量一直是初中英語教師需要著重關注的重點內容。合理利用思維導圖進行初中英語教學有利于幫助學生培養英語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技巧和發散思維,對提高學生英語學習效率和學習熱情有著良好的促進作用,同時有助于教師更好地完成教學目標。寥寥幾筆的思維導圖就能清晰展示重點,不僅能改變學生機械性重復記憶方式,同時借助其圖文并茂的特點,可以將零散的英語詞匯按照詞性、詞義或者用法的不同進行歸類,找出相關的聯系,進行聯想記憶,拓寬學生的思維方式,使學生的學習方式不再局限于死記硬背。
初中英語教師應正確認識思維導圖的作用,合理運用并最大程度發揮其作用,通過繪制各種主題及從屬關系的思維導圖,形象化展示思維過程,優化英語教學課堂,拓展學生的認知方式,吸引學生眼球,引導學生發現探索知識的樂趣,促進學生對英語詞匯的理解、運用和表達,更好地助力學生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英語學習質量。利用思維導圖能提高學生記憶效果與效率,使學生將剛接觸的新單詞記得更牢固,對所學過的英語詞匯的發音、詞義等各方面進行查缺補漏,加強同類單詞的歸類和聯系,達到觸類旁通的水準。初中英語教師運用好思維導圖,能讓學生的語言輸入事半功倍,為學生語言輸出奠定更加堅實的基礎。教會學生思維導圖的運用方法并引導他們在英語預習、復習與總結實踐中運用,能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更好地實現高效學習。正確運用思維導圖進行英語教學和學習,有助于提高英語教師的教學質量。此外,還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分析閱讀理解的內容,便于文章理解。
(三)豐富教育教學方式,提高輸入輸出效率
閱讀與聽力輸入量過少,孩子就會缺少豐富的語言信息加工素材,因此初中英語教師應提高學生語言的輸入量。要提高學生語言的輸入量,得先從提高學生英語學習興趣入手。初中英語教師單方面課堂講解知識的教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初中生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在做好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應努力提升自身的教學水準,充分利用好信息技術資源,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以創新多樣的英語教學活動滿足學生的學習需要,讓初中英語教學保持新鮮感,在輕松快樂的氛圍中使得學生的興趣得以延伸,從而實現學生英語能力量變到質變的變化。豐富的教學方法能幫助學生提高輸入效率,對學生的英語口語和寫作等輸出行為產生有益的影響。
初中英語教師應引導學生進行大量的閱讀與聽力輸入,為學生的口語及寫作輸出奠定堅實的基礎,在此前提下,增加教學過程中促進學生英語輸出的環節。例如,通過電影臺詞模仿練習、情景對話訓練、教材人物角色扮演、小組討論訓練、模擬采訪活動等多種輸出訓練方式,提高學生英語學習積極性的同時引導學生將英語輸入轉化為有效輸出,強化學生內化過程,促使學生英語輸出能力在交際實踐中得以鍛煉提升。
(四)根據實際情況輸入,制定計劃科學施教
初中英語教師應深入了解學生當前的英語水平,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循序漸進地提高學生的英語各方面能力,不急于求成,不揠苗助長。在教學過程中提高英語教學的可理解性,在教會學生聽和讀的同時有意識地訓練學生口語及寫作等輸出能力,不斷探索有效提高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教學方法。在教學課堂上通過與學生互動,避免出現學生在英語課堂上聽一聽,記一記,課后一下子就忘的情況。通過觀察學生的反應,確定學生是否跟得上教學節奏,形成有效的輸入反饋。根據學生的需求調整教學方案,設計并實施難度適宜的教學活動,以學生為主體,科學展開英語教學,確保英語輸入的有效性與適用性。英語教師在初中英語課堂上平衡好學生英語輸入和輸出之間的關系,讓學生提高聽和讀的質量的同時,提高說和寫的能力。
(五)鼓勵學生加強實踐,課堂之外有效輸出
學生如果沒有豐富的知識與經驗的積累以及一定強度的訓練,英語綜合能力難以提高。由于課時和課堂時間的限制,課堂上可以提供給學生練習口語及書面表達的時間并不多,僅有課堂教學是不夠的,因此,英語教師應鼓勵學生在課堂之外多練習,多實踐。提高英語輸出的實踐性,將生活化英語教學落到實處,多嘗試使用英語進行溝通交流,例如,引導學生養成用英語寫日記的習慣。盡可能運用生活中的英語教育資源進行生活化教育,引導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抓住學習英語的素材,將英語學習延伸到課堂之外,探索更多適合鍛煉英語能力的真實情境,讓學生真正做到學有所得、學有所用。
五、結語
英語的口頭表達及寫作不是將課堂知識內容簡單地復制粘貼,而是一個完成深度學習的過程,是需要經過學生的內在加工,將輸入的內容再創造之后輸出。初中英語教師應致力于提高英語教學中輸入的有效性,關注學生的學習效率,引導學生將英語知識進行有效內化,提高學生使用英語的自信心,鼓勵學生在實踐中自覺進行口語及書面表達,從而增進學生掌握和運用英語的能力。構建輸入與輸出動態平衡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模式能有效規避學生表達能力欠佳、知識應用不靈活等方面的問題,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覺進行深層次學習的能力。通過輸出訓練使得英語知識更加深刻地刻在學生的大腦里,最大程度地發揮出知識輸入的意義和價值,真正發揮教書育人的作用,培養有智慧、有能力的學生。
參考文獻:
[1]彭佳.輸入輸出假說在初中英語聽說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暨南大學,2020.
[2]張淼.輸入輸出理論與初中英語寫作教學[J].海外英語,2021(3):71-72.
[3]肖雪,肖文輝.輸入輸出的相互轉化在高職英語教學中的應用[J].校園英語,2020(38):112-113.
[4]王曼琳.基于輸入輸出假說的初中英語口語課堂活動的研究[D].沈陽師范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