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先紅
有一句話這樣說:體育出了問題,生產出來的是殘品;智育出了問題,生產出來的是次品;德育出了問題,生產出來的是危險品。在學生全面發展的教育中,德育占據著重要的地位,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全面發展,那么什么是德育呢?德育是教育根據一定社會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規律,采用言傳身教等有效手段,通過內化和外化,發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幾方面素質的系統活動過程,同時又是塑造學生美好心靈的工作。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導向、動力和保障的作用。但近些年來“德育低效”成為了困擾德育教育的頑癥。學校的德育工作者習慣于把德育框在“莊重、嚴肅”的范疇之內,有意無意間給德育教育蒙上了一層神秘的面紗。學生眼中的德育是聽得見但看不見也摸不著的。因此,對于德育,學生敬畏有余,然體驗不足。面對日益開放、不斷變革的新時代,如何改變傳統空泛的德育模式,提高德育的有效性,讓德育的實施既能生動活潑,又能行之有效,讓學生眼中的德育可親可敬,可感可行,成了我們德育工作者共同關心的話題。由此可見,開展好學生德育工作多么的重要,作為班主任我認為對小學生開展德育工作可以從下幾方面入手:
一、了解學生心理,提高德育效率
班主任作為學校教育中的骨干力量,其地位和作用是任何人都無法替代的。班主任在日常生活中和學生接觸最多,是學生效仿、學習的直接對象,他的的一言一行,都會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對學生的思想、行為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德育教育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基本內容,也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保證,大量的教育實踐告訴我們,我們若是真正愛護學生,那就首先理解學生的感情,尊重學生的人格,在平等的立場上同他們談話、同他們交往,在交往當中尋找教育時機,只要能夠充分運用教育學、心理學的知識,注意調查研究,摸準學生的思想脈博,掌握學生的心理活動規律,善于捕捉教育時機,教育工作就會更加主動,更加有效。尤其對后進生來說這項工作更為重要。
班主任應該在平時多捕捉學生“閃光點”。對后進生來說,我認為他們的心靈深處同樣蘊藏著進取奮發的心理需要。我們不能只是被動地等待后進生的“閃光點”的出現,而是應主動地抓住或創設條件,誘發后進生的自尊心和榮譽感,哪怕只是閃電般的那么一瞬間,也往往是后進生轉化的最佳時機。
二、在班級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圍
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圍的基礎,親其師,才能信其道。教師對學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寬容,多一份愛,建立平等的師生關系。在德育活動中,教師與學生可以相互提問,學生之間可以相互交流,通過多項的交流方式使得師生間的關系更為密切。同時,教師可以利用班中的公開場合向學生施以對班集體整體的期待,希望學生能成為一個團結、堅強、向上的集體,并以身作則,讓學生知道“我們班是個溫暖的大家庭,這個大家庭的每個成員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個人都是這個家中的一分子,為這個大家庭爭光是靠我們每一分子的努力奮斗。”讓這些觀念扎根于學生心中,團結、集體榮譽感是學生取得成績的原因,最終師生在情感上達成了一致,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實效。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教師的一舉一動無時無刻不影響著學生,因為學生不僅聽其言,而且觀其行。班主任工作應當以情感人,對學生要充滿愛心,做學生的德育工作要想學生之所想、急學生之所急,要將心比心,以心換心。對生病的學生,班主任應該關心照顧,組織學生送溫暖,給學生解決實際困難和具體問題,把做思想政治工作同解決學生實際困難結合起來。
三、與科任老師配合
中小學生的大量時間是在課堂學習,學生面對的大量問題產生于學習過程中。為了做好教育工作,班主任必須與科任老師進行密切的交流,及時從他們那里了解學生的思想、學習、生活等情況,還要經常與之共同研究,介紹自己的工作計劃和安排,認真聽取他們的意見。在此基礎上,實行統一組織和管理,協調教育學生,并防止造成互相推諉、埋怨等不利于工作順利開展等情況。班主任要在學生中正確地樹立科任教師的形象和威信,有意識地介紹各科任老師的優點和長處;當學生對教師的教育或教學有不同的看法和意見時,必須誠意、及時地向科任老師個別反映,同時也必須向其介紹班上學生群體及個體的基礎與特點,幫助他們互相正確認識,改進教學或學習方法。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既教書又育人,同時又能形成學生、科任教師、班主任三位一體發展,取得較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四、德育與生活接軌,家校合作
現實生活世界蘊藏著豐富的育人價值和教育意義。而且常常是現實生活中的例子來得更生動、更實在,對學生的教育影響作用最大。可以說,德育的精品教材其實在生活世界,處處有德育。我們如能以生活瑣事為契機,事事育人,處處育人,時時育人,學生就能更好地健康成長。教育是一項系統的工程如何處理與學生家長的關系,將直接影響教育目標的實現,影響學生的健康,僅靠學校自身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社會各方面配合,其中家庭教育尤為重要。可以展開家長學校活動,以活動為紐帶,形成家校德育結合。通過召開家長會、家長代表座談會,建立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雙邊聯系,拉近家校距離,密切家校關系,從而使家長督促學生在校表現情況,促進家校德育工作順利進行。家長把孩子送到學校,希望將他們培養成有用之材,而班主任按照職業和道德要求義不容辭地要對學生教育負責,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班主任的心與家長的心自然就應緊緊聯結在一起,這也是實現班主任和學生家長合作的基礎。
總之,學生的道德品質是從無到有,從外部調節到內部自覺,從低年級到高年級逐步發展起來的。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有效地對學生展開德育工作是有著重要意義的,也是學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不管學校德育工作面臨許多新情況與新挑戰,我們都有恒心把學校德育工作做得更好,班主任是培養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先行者,要經常去點燃學生心靈中求知的愿望和熱愛知識的火種,培養他們健全的、積極向上的、勇于參與競爭的思想意識。做為班主任應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積累經驗,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以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博大無私的愛去感染學生,真正給予學生精神上的影響,培養學生良好的人生觀和世界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