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曉琴 張麗霞 向勤锃 韓曉陽 張正群 李敏 孫平 范延艮
摘要:根據茶學專業特點及多年教學實踐,構建了“課程實踐+社團實踐+校內外競賽+校外實習”的實踐教學模式,即在開展專業課程實踐教學基礎上,拓寬實踐途徑和實踐方式,通過組建學生社團、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茶藝大賽”“評茶大賽”“茶葉加工大賽”等各種專業競賽,以及興建校外實習基地的方式開展實踐教學。在此種實踐教學模式下,茶學專業實踐育人成效顯著,有力提高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創意能力以及專業的教學與發展,且該實踐教學模式在新時代茶學育人發展過程中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同時也被同行和其他院校借鑒,為茶學專業實踐育人模式提供了相關借鑒與參考。
關鍵詞:茶學專業;實踐教學;創新;實踐
Innovation and Practice of Tea?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Mode
HUANG Xiaoqin, ZHANG Lixia, XIANG Qinzeng, HAN Xiaoyang,
ZHANG Zhengqun, LI Min, SUN Ping, FAN Yangen
College of Horticulture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Shand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ai'an 271018,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ea science professional characteristics and teaching practice for many years, a "course practice + community practice + competition 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 off-campus internship" practice teaching mode was built, That was based on the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hich broadened the practical ways and methods, established student associations, guid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various professional competitions such as "Tea art competition", "tea evaluation competition", "tea processing competition"inside and outside the school, and carried out practical teaching by building an off campus practice base. Under thi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the practice education of tea science had achieved remarkable developments, which effectively improved students' practical ability, innovation and creative ability and professional teaching and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is practical teaching mode plays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a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and is also used for reference by peers and other universities, providing relevant reference for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mode of tea specialty.
Keywords: tea specialty, practice teaching, innovation, practice
中國是茶的原產地,世界茶葉生產大國。目前,中國的茶園面積、茶葉總產量、消費總量、出口額均居世界第一。在歷史發展長河中,茶產業積淀了豐富的物質和精神文化內涵,成為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當代社會發展過程中,茶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產業,國家實施精準扶貧的重要抓手,踐行“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載體[1],也是三產融合發展的典范,茶產業的發展符合國家發展戰略。
產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人才,茶學專業是我國傳統特色專業,為我國當代茶產業發展培養了一批批專業人才。同時,茶學是一個以應用技術、應用基礎研究為主體的應用學科,培養的專業人才必須到茶葉生產、市場流通、新產品開發、茶文化服務等一線去[2],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專業知識應用能力,成為茶學專業教育中需要重視的問題[3-4]。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離不開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近年來,山東農業大學在茶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通過多年教學實踐,摸索出了一套茶學專業實踐育人的模式,現將相關經驗與做法進行總結,以期拋磚引玉,與大家共同探討茶學專業實踐育人的模式與途徑。
1? 開展實踐教學研究的原因及基本思路
1.1? 開展實踐教學研究的原因
近年來,隨著高校招生規模的擴大,高校在校生人數不斷增多,而相應教學資源在一定程度上跟不上擴招的節奏,學生實踐教學環節相比以往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視,社會普遍反映現在的高校畢業生動手能力較差。作為農業高校,學生實踐能力的高低是檢驗教學效果的重要方面。茶學專業作為應用型專業,學生在茶樹栽培管理、茶葉加工、茶葉審評、茶葉沖泡、茶葉營銷、茶藝表演、茶文化創意創新等方面的專業技能更是專業素養的體現。而這些專業技能的培養需要在實踐教學環節切實踐行和精心培養[5-8]。針對人才培養大綱和現有實踐教學條件,山東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實踐教學存在以下3個問題:一是實踐教學時間較為緊張,僅占總培養學時的27%,學生在僅有的課堂實踐和相關專業實踐教學中還無法深入掌握相關技能。二是學生在以教師為主導、內容為導向的傳統教學方式中,只是被動接受,缺乏積極主動學習的熱情,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三是學校相關實踐教學資源較為缺乏,無自己建設的茶園、茶廠,僅有1間加工試驗室,無法提供給學生比較完善的茶樹栽培管理、茶葉加工等實踐條件。針對以上問題,在如何做好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專業技能方面,開展了“茶學專業實踐教學模式創新與實踐”課題的研究。
1.2? 開展實踐教學研究的基本思路
針對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擬開展實踐教學研究的基本思路為:依托現有課程實踐,延長實踐教學時間,拓寬實踐教學途徑,改變實踐教學方式,增加實踐教學場所,切實提升學生實踐技能,爭取培養出來的學生能“管理好茶園,加工好茶葉,評得了茶葉,泡得出好茶”。同時改變傳統的以老師為主的灌輸式教學方式,提高學生主動學習熱情,切實提高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提升專業技能,更好地適應今后工作崗位的需要。
2? 實踐教學模式的基本內容
基于存在的問題,根據實際情況和現有條件,在拓展實踐教學時間和擴大實踐途徑方面進行了研究與探索。通過多年的教學實踐和教學運行中的總結凝練,總結出了“課程實踐+社團實踐+校內外競賽+校外實習”這樣一種實踐教學模式。
2.1? 以課程實踐教學為基礎,夯實實踐能力基本功
在茶學專業人才培養大綱里,茶學專業課程有20多門,其中主干課程有“茶樹栽培學”“茶葉加工學”“茶葉審評學”“茶文化學”“茶學實驗技術”等,除“茶學實驗技術”外,還有一些專業主干課程除理論課時外,也包含實踐課時,在實驗課堂上,注重培養學生在茶葉加工、茶樹栽培、茶園管理、茶葉審評、茶葉沖泡、茶文化創意、茶藝表演等方面的實踐能力,夯實基本功。
2.2? 組建學生社團,進一步鞏固提升實踐能力
依托不同的課程組建不同的學生社團,如依托“茶葉加工學”和“茶葉審評學”等課程建立“茗風創業團隊”,依托“茶文化學”“茶藝學”課程建立“茶文化協會”“藝蘅茶藝社”,依托“茶學實驗技術”課程建立“小茶人創業團隊”,依托“茶葉市場營銷學”建立“大益愛心茶室”等。每個社團都配備相應的指導老師,指導學生定期開展一系列實踐活動,這些社團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再次鞏固與提升提供平臺。
2.3? 指導學生參加校內外競賽,展示和提升專業實踐能力
校內外競賽是培養和展示學生實踐能力的一個重要舞臺。在校內,相繼舉辦和開展“研茶致學茶藝技能大賽”“炒茶大賽”“評茶大賽”“茶葉營銷大賽”“茶席設計大賽”等專業競賽活動。校外,積極指導學生參加“全國大學生茶藝技能大賽”“茗星茶藝師大賽”“坦洋工夫沖泡大賽”“漢服茶道大賽”以及斗茶大賽、茶葉加工工大賽等,通過校內外大賽的歷練,達到“以賽促學”的目的,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與提升提供機會與途徑。
2.4? 依托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協同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校外實習是學生直面社會、直面工作的實踐能力提升和展示的機會。近年來,學校與校外企業建立緊密合作關系,相繼在山東各地市的茶葉生產、茶館經營、茶葉營銷、茶文化培訓等企業建立“教學科研實踐育人基地”10余處,這些校外實習基地在寒暑假和教學實習(生產認識實習、綜合教學實習、畢業實習)中為學生提供實習崗位和場所,為學生校外實習提供了有力的保障,為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提升職業能力提供機會。
3? 實踐教學模式實行的效果
本實踐教學模式,歷經多年的教學運行和檢驗,在茶學專業人才培養、學生創新創意能力培養以及專業的教學與發展方面顯示出較好的應用效果。
3.1? 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生創新創業創意能力彰顯
通過此種實踐教學模式的實行,人才培養成效顯著。學生張守權獲山東大學生十大創業之星;2位學生入選“第二屆中國大學生茶藝團”,在2017年哈薩克斯坦阿斯塔納世博會上展示茶藝,宣傳中國茶文化;據不完全統計,自實踐教學模式實行以來,學生參與發明專利2項,完成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5項,獲第九屆山東省大學生創業計劃大賽三等獎1項,“創青春”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銅獎1項,山東省大學生暑假“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學生1人、山東省大學生模擬政協提案二等獎1項,累計獲得全國及省市級茶藝技能大賽一等獎10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6項等。
3.2? 帶動了專業發展和教學改革,取得了豐碩的教學成果
通過對實踐教學的改革與研究,獲得了山東省高校教學改革項目1項,校級教學改革項目2項,發表教研論文4篇。建設校級一流課程《茶文化學》,并在“智慧樹”平臺上線,同時入選2021年山東省高校課程聯盟,此外,還參與建設省級一流課程1門。出版教學專著2部,參編教材4部,榮獲山東農業大學教學成果特等獎、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優秀課程思政教學設計二等獎1項。
3.3? 實踐教學理念形成有效輻射,助推產業發展
構建的實踐教學的理念得到兄弟院校及其他單位認可,應邀在全國茶學學科組會議、2015年全國茶藝大賽教學與指導及裁判執裁交流與培訓、首屆國際孔子文化節等會議上交流經驗,泰山學院、泰山職業技術學院、山東女子學院、山東農業工程學院等兄弟院校也與山東農業大學交流與學習,成果被借鑒并推廣應用。依托實踐教學編創的茶藝節目《泰山茶禮》在第四屆全國大學生茶藝技能大賽上獲得一等獎,并多次應邀演出,分別在中國(杭州)國際茶葉博覽會、江西國際農產品交易會、世界蜜蜂日與國際茶日聯合活動上展示泰山茶文化,為“泰山茶”公共品牌的打造和山東茶文化的宣傳作出了貢獻。此外,創編的茶藝節目《謝師茶》《大碗茶情》《茶人匠心》《青春茶語》等都曾應邀在各種茶文化活動中演出,有力推動了山東茶文化的發展,為山東茶產業三產融合發展作出了貢獻。
3.4? 得到社會和媒體的關注與認可
兩位教師因在茶學人才培養方面取得的成績分獲中華茶人聯誼會頒發的“中華優秀茶教師”和“中華茶文化優秀教師”稱號。茶學系獲得“青年文明號”“山東省三八紅旗集體”、全國“巾幗文明崗”等榮譽稱號。學生優異的競賽成績和精彩的表演經常受到人民網、齊魯網、山東衛視等主流媒體的報道,引發關注與認可。
4? 實踐教學模式的特色和創新
4.1? 提升學生自主實踐熱情,實現創新創業創意能力培養
通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的實行,極大提升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尤其是通過社團實踐,學生創新創意能力加強,在茶葉新產品開發、茶葉加工技術創新、茶葉創意營銷、茶文化創意創新方面都得到充分體現。“茗風創業團隊”的學生,茶葉加工能力和營銷能力不斷提升,開發了一系列紅、綠茶產品在校園銷售,得到學校的師生及社會人士喜愛并選購;還有一些同學在全國性的茶葉加工比賽中獲得好成績。“茶文化協會”和“藝蘅茶藝社”的同學參與國家級及省市級茶藝技能大賽屢獲好成績。“小茶人創業團隊”開發的花香茶糖果一上市即被商家選購訂制。優異成績的取得和創業典型的出現更激發了學生們專業實踐的熱情,以更加積極的心態去參與實踐活動。
4.2? 有機融入思政內容,提升學生家國情懷
老師的言傳身教會直接影響到每一位學生,在學生參與社團實踐、校內外競賽過程中,指導教師通過悉心指導,不僅在技能上教導學生,在為人處世方面更是深刻影響學生,達到“立德樹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目的。在茶藝技能大賽中,指導教師在茶藝主題的確立、茶藝思想的表達、茶藝美學的呈現方面都會給學生以深入的指導,引導學生編創了一系列反映山東地方茶文化特色的茶藝作品,如《謝師茶》《靈巖禪韻》《大碗茶情》《泰山茶禮》等思想主題深厚的茶文化作品,不僅是對學生技能的培養,也是對其思想的洗滌,提升其思想境界和家國情懷。
4.3? 拓寬實踐教學途徑,實現多元化、個性化人才培養目標
通過這種實踐教學模式的實行,拓寬了實踐教學途徑,改變了單一課堂實踐和校內實踐的教學形式,通過“社團實踐”“校內外競賽”“校外實習”大大拓寬了實踐教學途徑,充分滿足了茶學應用型專業教學的需要。通過多樣化的實踐教學途徑,也使人才培養實現多元化和個性化,學生有更多的選擇,通過加入不同社團,參與不同比賽去鍛煉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實現個性化需求,而一些綜合素質高的學生則可得到全面發展,其專業技能可得到全方位培養。
5? 實踐意義及推廣價值
5.1? 滿足茶產業發展對高素質人才的需求
茶學是一個特色專業,發展現代茶產業是打贏“脫貧攻堅戰”和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也是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科學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同時承載著中華文化輸出功能,也是民族文化自信的表達。而茶產業這些功能的實現需要培養高素質的專業人才,專業技能則是人才最基礎最根本的專業素養,因此培養好茶學專業學生的實踐技能能滿足茶產業發展的需要和國家發展戰略的需要。
5.2? 為多元化、個性化人才培養提供了思路
學生個體情況不一樣,個人興趣和專長也不同,因材施教、因人而異的培養方式可以在實踐教學模式中做到。有的學生只是對茶葉加工感興趣,“茗風創業團隊”著重提高學生茶葉加工能力,參加一些茶葉加工工競賽,從而培養出制茶大師。有的學生在茶藝表演、茶文化創意方面有專長,則著重培養其茶藝、茶文化創意素養,這些學生到了工作單位也往往成為茶文化傳播創意的骨干力量。
5.3 為相關院校實踐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
目前,全國有40所以上的本科或高職學校設有茶學專業或相關專業。專業基礎知識扎實、專業技能過硬是茶學人才培養目標,也是茶產業各崗位對茶學專業人才的要求。在茶學教育規模擴大的今天,如何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大家共同關注的問題,在平時教學過程中,山東及外省的相關院校也在與本課題成員進行交流與切磋,本實踐教學模式為相關院校實踐教學提供借鑒與參考,具有一定的推廣價值。山東農業大學的“研茶致學茶藝技能大賽”“無我茶會”等實踐活動也為泰山學院、泰山職業技術學院等相關院校提供了借鑒與參考。
參考文獻
[1] 劉仲華, 陳宗懋, 楊亞軍, 等. 創新驅動中國茶產業高質量發展——從茶學基礎研究到支撐產業發展[J].中國茶葉, 2021, 43(2): 1-9.
[2] 曹藩榮. 華南農業大學茶學專業新農科建設思路[J]. 廣東茶業, 2020(5): 33-35.
[3] 李家華, 楊廣容, 陳立佼, 等.茶學專業實踐教學平臺構建與教學方式創新——以云南農業大學龍潤普洱茶學院為例[J]. 高等農業教育, 2017(4): 90-93.
[4] 林宏政, 郝志龍, 金心怡, 等.茶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及創新發展思路[J].福建茶葉, 2016, 38(1): 170-171.
[5] 余志, 陳玉瓊, 鄧俊濤, 等. 華中農業大學茶學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創新與實踐[J]. 高教學刊, 2017(8): 70-72.
[6] 孟慧, 晏嫦妤, 許玫, 等. 茶藝技能競賽對促進茶學人才培養的實踐探索[J].廣東茶業, 2020(3): 26-28.
[7] 彭淼, 葉安琪, 朱杰輝. 淺談學科技能競賽在高校學風建設中的意義——以湖南農業大學茶藝、插花花藝技能競賽為例[J]. 安徽農業科學, 2015, 43(8): 355-356, 359.
[8] 侯大為, 葉國盛, 徐新麗, 等. “工匠精神”茶學人才培養模式建設探索與實踐[J]. 茶葉學報, 2020, 61(4): 207-210.
基金項目:山東農業大學2021年度省“雙高”建設文化類研究課題(編號25)。
作者簡介:黃曉琴,女,副教授,主要從事茶學教學與科研工作,E-mail:31532504@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