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兵華,梁燕萍
(岑溪市糯垌中學,廣西岑溪,543200)
2016年,《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若干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學校建設標準統一、教師編制標準統一,使城鄉二元結構壁壘基本消除,城鄉師資配置基本均衡,鄉村教育質量明顯提升。[1]在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進程中,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從實際出發,探索了如何借助城鄉教研共同體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借鑒。
教研活動是教師從學科組獲得相應專業技術支持和快速成長的便捷路徑,正常、有序、高效、持續的教研活動是衡量一所學校教學質量的重要標準。城鄉經濟水平差異和學校辦學水平差異會導致各校教研活動的效果參差不齊。要想提高區域教研水平,需改變“各自為戰”的教研活動模式,可嘗試構建城鄉教研共同體,即“1+X”“兩輪”聯動教研模式,其中,“1”是指一所市區學校(“前輪”),“X”是指若干所鄉村學校(“后輪”),以市區學校為龍頭學校劃分學區,每個學區以龍頭學校引領若干所學校組成教研共同體,組織學區內的學校開展教研活動。
如果說單個學校的教研是“游擊戰”,那么“1+X”“兩輪”聯動教研就是“集團戰”,更有利于集中優勢力量解決教研活動中的難題。作為“前輪”的市區龍頭學校的作用不可小覷,其可通過搭建學區聯盟、構建教研共同體的方式,把教學理念、教學經驗、教學資源等與結對的鄉村學校分享,充分發揮市區龍頭學校的示范引領作用,精準幫扶鄉村教師的發展,促進鄉村學校教學質量的提升。市區學校和鄉村學校聯動,強校“大手”拉弱校“小手”,可以促進鄉村教師實現專業發展和共同成長,這也是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要求。
作為共同體成員的鄉村學校,要以“提質強校”為自身發展目標,抓住城鄉聯動教研的機遇,積極“走出去”,改變“閉門造車”的單獨教研模式,主動與學區聯盟的市區龍頭學校聯系并建立友好關系,組織與市區龍頭學校進行多層次的交流與合作。例如,鄉村學校校長可以帶領學校領導班子訪問學區聯盟的市區龍頭學校,實地考察和學習市區龍頭學校的辦學理念、管理方法、激勵機制、教學方式等;可以組織學科教師通過跟崗學習、教學觀摩、合作研究等多種方式,面對面地與市區龍頭學校的教師進行交流。這些做法不僅可以改進鄉村學校的辦學理念、教學手段和管理方式,而且可以深層次、多維度、高效率地推動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典型引領,合作互助”是構建城鄉教研共同體的基礎,城鄉學校通過主動參與、合作互助、深度融合、沉浸式體驗等教研方式,切實開展有效的研究活動,既提高了同質學校的教研水平,也縮短了城鄉學校間的差距,同時有助于提升鄉村教師的教學技能和專業素養,是有效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路徑。
教研共同體是指在教育領域里有著共同的愿景、互相合作的群體。共同體內,專家學者、教育工作者、教師等因共同的目標而聚合在一起,并進行課程研討、教學技能切磋、理念及觀點交流等。[2]教師在這樣的共同體里學習、成長、發展,可以有效實現專業發展。為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必須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這也是構建城鄉教研共同體的主要目的。
實地調研后發現,鄉村學校的校本教研存在“閉門造車”“研教脫節”等問題:本校或本學科組的教師關起門來自己研討,較少關注其他學校或區域的教研情況;教師會在教研過程中與時俱進,積極探討先進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但教學實踐未有所改進。在市區學校方面,部分學校不愿意將本校較好的教育理念或實踐經驗分享給其他學校,存在“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想法。這些問題會掣肘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一定程度上制約了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通過“市教科所—學區聯盟—鄉村學校—鄉村教師”四級統籌推進城鄉教研共同體的構建,可解決這些問題,如圖1所示。

圖1 “四級”推進城鄉教研共同體構建
1.搭建教育專家和學者“下鄉”的橋梁
教育專家、學者大多集中在省城或經濟發達的地級市,市教科所應動員多方力量,每年邀請相關的教育專家、學者“下鄉”講學一兩次,為鄉村教師送去先進的教育理念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并傾聽鄉村教師的教學困惑,解決鄉村教師的實際問題,最終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2.搭建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落村”的橋梁
市級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往往有著先進的教學理念、寬闊的教育視野和豐富的教學經驗,市教科所應做好牽線搭橋的中介作用,搭建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落村”的橋梁,讓優質教育資源流向鄉村學校,惠及更多鄉村教師。例如,每年可篩選若干所鄉村學校搭建“基礎教育名師研修基地”,組織市區的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在基地開展一定周期的實踐研修,根據基地學校的特色及鄉村教師專業成長的需求,組織帶班上課、專題講座等一系列常規教研活動。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在基地的沉浸式實踐研修具有聯合互動、共同教研、相互借鑒、資源共享、協同提高等功能,可以有效推動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
如果說城鄉教研共同體是“武林大會”,那么市區龍頭學校作為“1+X”的“1”,就相當于“武林大會”的“帶頭大哥”,要做好援助學區聯盟中教學質量薄弱的鄉村學校的準備工作。
一是盤活師資,確保優秀市區學校教師“下得去”:通過支教、走教、交流、輪崗等多種形式,確保每年都有市區的優秀教師到鄉村學校支援教學,為鄉村教師補充新鮮“血液”,拓展鄉村教師的教學視野。二是提供機會,確保鄉村教師“上得來”:通過跟崗學習、短期跟班、師傅帶學徒等多種形式,確保每年都有一定數量的優秀鄉村教師到市區學校進修學習,從而促使他們獲得專業成長。三是積極發揮市區學校學科帶頭人和教學名師等骨干教師的示范引領作用,通過“名師大篷車”送教下鄉、與鄉村教師聯合教研、基礎教育基地名師研修培訓等多種形式,精準助力鄉村教師專業成長,做到既扶“智”,又扶“志”,并持續“跟蹤幫扶”,真正惠及廣大鄉村教師,讓鄉村教師足不出校就能享受與名師面對面交流的“福利”,從而更好更快地走上專業成長的“快車道”。
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鄉村教師隊伍建設是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短板”,但同時也是“突破口”。鄉村學校作為城鄉教研共同體的成員,首先要正視自己的“短板”,杜絕“等、靠、要”的思維,主動和市教科所聯系,和學區聯盟的市區龍頭學校溝通,根據自身需求爭取市教科所和市區龍頭學校的支持與幫助。其次要設法解決鄉村教師隊伍建設問題,如切實為鄉村教師辦實事好事、營造和諧的教研氛圍、在鄉村教師的職稱申報上給予應有的支持與幫助等。這些關懷與幫助可以給鄉村教師打“強心針”、吃“定心丸”,實現讓鄉村教師“留得住”并“教得好”的目標。
教研活動和教育評價的最終指向是鄉村教師,鄉村教師爭當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排頭兵”:鄉村教師良,則鄉村學校優;鄉村學校優,則學區聯盟強;學區聯盟強,則能實現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基于城鄉教研共同體的教研活動可以以學術交流為突破口,改善鄉村學校校本教研現狀,實現教研方面城鄉共同進步的目標,從而有效促進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和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
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是一個長期積累并螺旋上升的過程,但搭建恰當的供鄉村教師磨合的平臺,可以加快這一過程。
1.賽課促成長策略
賽課活動可以為鄉村教師提供大量的磨課機會,他們通過“執教—反思—提煉—再教—比賽”的環節使自己得到歷練。雖然賽課展示的往往是反復修改或集體智慧的成果,但依然能體現出執教者將紙上的教學設計轉化為課堂真實教學過程的教學技能。同時,賽課不僅考驗執教者的課堂組織力、課堂掌控力及課堂應變力,還考驗執教者的知識儲備和對教學理念的理解深度。[3]這些素養都是執教者在磨課過程中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沒有半點水分。很多經歷過賽課的教師會有以下深切體會:“最是賽課能磨人!”因此,賽課是促進鄉村教師改進教學理念、提升專業素養、提高教學技能的有效路徑。市教科所可以定期組織鄉村教師賽課,并設立合適的獎項以提高賽課對鄉村教師的吸引力,促使鄉村教師積極參與賽課,在賽課中實現專業成長。
2.“頭雁”帶動“三同步”引領策略
這里的“頭雁”引領是指依托城鄉教研共同體,以市區龍頭學校學科骨干教師為“頭雁”,讓其引領共同體中的鄉村教師開展沉浸式教研活動。“頭雁”有計劃地將共同體成員校的教師專業發展規劃與學校發展前景、教師個人成長愿景與共同體的遠景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實施“同讀一本書”“同教一節課”“同研一微課題”的“三同步”引領工程(表1),有效促進鄉村教師實現專業成長。

表1 “頭雁”“三同步”引領工程細則
整合教學資源是城鄉教研共同體的特征之一,旨在通過教學資源的深度解析、融合、補充、提煉,形成優質教學資源,改變鄉村學校優質教學資源相對匱乏的現狀,達到整合后的整體大于部分之和的效果。具體可通過多主體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的“三步走”模式(圖2)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第一步,市區名師示范形成應用性資源;第二步,鄉村教師直接“復制”使用應用性資源,并根據教學實際融入自己的反思與理解,從而形成生成性資源;第三步,城鄉教研共同體成員評價、補充生成性資源,最終形成拓展性資源。應用性資源、生成性資源、拓展性資源是基于同一項目下的“三位一體”的優質教學資源,是由市區名師、鄉村教師、共同體成員共同建成并分享的。

圖2 多主體共建、共享優質教學資源“三步走”模式
在全球化的今天,“聯合”一詞深入人心。在促進鄉村教師專業成長方面,“聯合”一詞同樣適用。首先,聯合有助于教師間取長補短。每名鄉村教師的知識儲備量、成長經歷、專業背景及個性特長等各有不同:有的教師擅長口語表達,善于調動現場教學氣氛,可引導其積極參與公開課、教研課或賽課;有的教師擅長書面表達,善于從理論視角分析問題,可引導其積極參與教研書面總結、微課題開題報告與結題報告撰寫。其次,聯合有利于實現資源共享。學校間可以通過聯合分享教學理念和管理特色,教師間可以通過聯合分享教學經驗和教育心得,達到 “1+1>2”的效果。因此,根植聯合概念,有利于凝聚鄉村教師的團隊協作精神,使其實現共同成長的目標。
總之,在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背景下,城鄉教研共同體的構建及實踐能為鄉村教師的專業成長提供可持續發展平臺,“兩輪”聯動、“四級”推進、“三合”推動等措施可以促使鄉村教師更快、更好地實現專業成長,為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提供強有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