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琴
關鍵詞 語文評價 評價標準 “非標之標”
伴隨著核心素養(yǎng)在中學教育界的提出和推廣,學科教學質量評價也需要隨之改革。對此,教育主管部門也明確提出:要提高命題的質量,在命題中切實減少那些單純記憶的教學內容,加大和學生的生活實際密切聯(lián)系的內容,在考試中加大考查學生綜合運用語文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這就在政策上給我們一個引領。在進行命題轉化的過程中,我們會遇到一個問題,試題都是命題者給出了標準答案的。這樣一來,命題者給出的標準答案和語文要求的評價開放性就構成了一個矛盾。命題者如果給出評價標準,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試題的開放度,沒有標準就會讓開放失去了評價的意義。這就需要語文試題的命制既要展現(xiàn)開放性,又要設定一定的評價標準。但是我們一定要弄清楚“標準”和“答案”之間的邏輯關系,我們要明白,考評需要的不是“標準的答案”,而是“答案的標準”,再進一步說,就是不需要唯一的答案,而是答案可以不同,但是科學的標準卻是一樣的。這就是所謂的“非標之標”,它可能會成為考試命題之外尋求語文考試命題方式的另一扇窗戶。
一、“非標之標”的屬性
1.同一性。非標之標主要指的是“和而不同”,體現(xiàn)為確定性和不確定之間的統(tǒng)一和諧。表現(xiàn)為答案的表達邏輯是固定的不一樣的答案之間的學生認知的深度和角度是不一樣的。在答案之間既存在其矛盾性,又存在一定的合理性,這就要求在表現(xiàn)形式上可以不同,但是在思路上和思想上一致,體現(xiàn)一定的“和而不同”。
2.兼容性。這就是合理答案和不合理答案的分界線問題,即“非標指標”。這條分界線就是多種合理答案的特征。只有這樣,這個“非標之標”才能夠兼容多種合理的答案。
3.科學性。“非標之標”是存在于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層面上的文字表達,它的評價基點和歸宿就是我們所說的“非標之標”。
4.情境性。“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學生對文章的看法是不一樣的,這就構成了語文在評價的時候標準就有不確定性。“非標之標”這一要求需要學生們對課文的理解程度進行一事一議,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這一層面來看,語文的答案是沒有固定的模式的。
5.可操作性。在教學中我們會遇到很多的有很多的出題老師不去追求確定性的考評標準,這就會給那些不讀原文就能給出標準答案的問題,更會帶來評價的不可操作性。當我們的閱卷老師在批閱試卷的時候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的套話、廢話,這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閱卷的模糊度和難度。它的立意主要在于為了鑒別開放性答案的可操作性,這也是我們設立標準不能夠忽視的,需要實現(xiàn)具體答案的多彩多樣還是答案的統(tǒng)一是非常清晰的。
二、“非標之標”的應用和案例
“非標之標”分為答題內容的“非標之標”和答題形式的“非標之標”。答題內容的“非標之標”主要發(fā)生在閱讀理解題上,側重學生對文本理解的不同;答題形式的“非標之標”主要發(fā)生在習作上,側重于表達的不同。
1.能力的綜合與知識的遷移
語文開放性試題一般會把記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chuàng)造等思維綜合參與,學習遷移能力的考查是考核學生高階段能力和和心酸應的重要的之標。所以,閱讀理解類試題的命題和評價思路往往圍繞著“綜合”和“遷移”來發(fā)力。
案例一:《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魯迅)閱讀理解命題:
(1)“主人并不將我當人;他對他的叭兒狗還要好到幾萬倍”,文章類似這種表現(xiàn)手法非常普遍,請再舉一例說說作者的表達意圖。
(2)“奴才”在中外文學形象中不少見。請結合所讀課內外作品,舉一例并分析其“奴性”。
參考答案:(1)圍繞對比和夸張作答,答案點較多而此處簡略處理。(2)人物如孔乙己、范進、祥子、奧楚蔑洛夫、葛朗臺、安娜·卡列尼娜等。
第(1)題的解答思路是認知——遷移——鑒賞——歸納,這樣就有效避免了那種常用的“請你欣賞某一個句子的內涵和特點”這種比較明顯的帶有確定性的命題格式。第(2)題的加大思路和第1題的思路基本上是一樣的,可以遷移的內容無限開放,但是因為受到答案的內在標準的約束,就實現(xiàn)了可操作性的“非標之標”的大致評價框架。
2.知識性輸出和答案的多元化
初中語文教學評價受到一些標準性答案的影響,導致有的學校的語文教學對學業(yè)水平測試的考核僅僅局限于“事實性知識”的考核,但是在實際的操作中一些名著的內容很多,學生的閱讀量增大,出現(xiàn)一些異化的缺點,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導致學生的閱讀量減少,這樣的考查是層次較低的,作為高層次的學業(yè)水平考試,要重點考查學生的“輸出”能力,例如審美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等。
案例二:對名著進行讀寫結合訓練。
(1)學生們閱讀《駱駝祥子》這本書,分析造成主人公命運悲慘的原因,用簡短的文字闡述個人的觀點。
(2)在《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篇小說中找一個人物,給這個人物立傳。
上面的兩個題目重在考查的學生的內在需求,也是對內容的輸出,我們來看第2題,考生能夠類推出很多的小傳而且具有很多的命題空間,我們就這道試題的評價標準來說,這道試題沒有提供出具體的答案,只要明晰“小傳”的語言形式和內容標準就行,并且這道試題最后指向了學生作為讀者的“元認知”,有效改變了學生的閱讀習慣和閱讀品質。這是語文考查的積極意義,引導考生從“名著知識”過渡到“名著見識”,實現(xiàn)了對文本意義的積極建構。這類試題更是對語文教材中“專題研究”的回應。名著的考查如果側重“事實性知識”,就會導致用名著刷題代替名著閱讀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加大了學生的閱讀負擔而且致使學生對名著的理解面目全非。這樣的做法將是今后名著閱讀考查的新常態(tài),這也為了今后用這種考查方式督促學生閱讀方式的改變。
3.通用與專用:寫作及評價
筆者對最近幾年的浙江省中考試題進行了分析研究,這些作文命題中只有一道試題是命題作文,其他的都是半命題作文,從這一點可以看出我們浙江中考作文命題的的方向和價值意義。而其他省份的“命題作文”仍然是傳統(tǒng)的“標準化”面孔,還有很多的限制了學生的思維寬度和想象力,這樣就會導致一個題目包含所有的作文教學的局面,因此,我們就需要考慮走“非標之標”的路線。在對作文的評價上,要有一定的通用標準,在立意上、結構上和言語的組合上,作文有通用標準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也不能成為作文評價的全部。有的地區(qū)已經(jīng)在探索心得評價路子。
案例三:對“非標”命題的寫作訓練。
(1)把《穿井得一人》這篇文章進行擴寫。
(2)在讀書節(jié)來臨之際,請你為班級寫一份倡議書,提倡大家讀好書、好讀書。
想象、倡議書都是語文教材中寫作單元的教學主題。我們如果承認這也是有價值的作文訓練,就會明確“通用標準”有失效的場合。我們可以擬定出對應的“專用標準”:
(1)尊重《穿井得一人》這個原文的大體意思,但是要掙脫故事的框架,具有豐富的想象,場景生動、清潔跌宕起伏,細節(jié)飽滿,寓意深刻。
(2)符合倡議書的基本格式和語言特征,倡議書必須主題鮮明、方案和措施得當,語言具有感召力和鼓動性。
三、“非標之標”的評價意義和實現(xiàn)路徑
語文命題評價是語文教學活動和教學目標的一個重要通道和紐帶,命題的范圍大小決定著教學資源流量的大小。當今學習評價的主要落實在于語文考試的標準,命題者怎么去命題,怎么去考試,任課教師就會研究命題規(guī)律然后指導自己的教學。我們可以設想一下,在命題答案制定的時候,如果不設置“非標之標”的答案,學生的潛能就得不到發(fā)揮,甚至把很多學生的最好水平給掩蓋了。“非標之標”落實的意義在于改變當今考試的形式和評價方式以及性質,讓那些只知道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和教學方式?jīng)]有生存空間。長遠的意義在于這種評價方式深刻影響著教師的教學行為的改革,逐漸進入我們理想的課程要求。
總之,對“非標之標”的更深一層次的思考主要是解決“為誰培養(yǎng)人、怎樣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的語文教學任務。令我們感到欣慰的是現(xiàn)在已經(jīng)有很多地區(qū)開始研究并落實中考的評價制度問題,主要是中考如何落實這一理念,如何展現(xiàn)時代的使命擔當。不可忽視的是,當今還有很多地區(qū)的中考命題以及答案制定的標準還沒有改變過去那種落后的局面,需要引起大家的關注。在教學中確實存在一些對語文基礎知識的考察和評價不是很清晰,在當前“個性化閱讀”的呼聲越來越高的背景下,語文的考試評價很難太籠統(tǒng),如果過于主觀的評價會影響評價的科學性,就會出現(xiàn)一些新的問題。所以,“非標之標”的評價實踐可能給我們語文教學和評價尋找出一條新的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