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慶鋒
摘 要:當前小學階段的教學重心就是積極推進雙減教學工作,著重發展小學生們的全面的綜合素養。身為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提高當前的數學課堂教學的效率,提升課后作業設計的質量,從而有效地降低數學課后作業的整體數量,達到減負、增效、提質的教學總體目標。本文將結合筆者在小學數學課堂課后作業設計方面的探究經驗,總結出如何結合當前雙減教學理念,設計出規范的、高效率的數學課后作業,有效降低學生的整體數學學習負擔,強化學生對數學課堂知識的探究興趣。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數學與;作業設計;
數學一直都占據著小學教育中的重要教學地位。數學的理論知識不僅可以有效地應用于我們的日常生活,還可以提高學生的數學思維、邏輯推理能力。同時伴隨著國家對中小學義務教育階段頒布了雙減教學政策,如何有效地提高小學數學整體教學的效率,積極踐行雙減政策的理念,需要小學數學教師針對傳統教學模式進行積極優化,通過引入現代化的教學理念,采用比以往更加豐富的教學實踐活動來代替傳統的書面作業形式。并且在下課設計作業時,更加重視學生在數學上表現出的個體化差異,采用更具有針對性、建設性的數學作業設計模式,不僅保證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得到充分的教育機會,而且有效提高學生的整體學習能力。
一、“雙減”背景下優化小學數學作業設計的重要意義
當前國家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頒布了雙減教學指導政策,目的是減輕小學階段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降低學生對學習的厭惡情緒,有效提高當前學生的整體素質。因此,作為小學階段的數學教師必須重視雙減教學的指導教學理念,在設計小學階段數學課后作業時,通過優化傳統課后作業設計模式,提高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掌握,提升小學生們的數學邏輯思維,更加重視學生們核心素養的全面發展。
二、“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作業的優化設計策略
(一)立足學生數學差異,設計分層類課后作業
傳統的小學數學課后作業設計中,教師往往采用布置整張卷子的題海作業模式,不僅忽視小學階段學生學習能力的差異化表現,更造成數學作業量的繁重,而且忽視課后作業的教學質量,導致課后作業花費了學生大量的精力,卻未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因此筆者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建議一線數學工作者,應當充分正視小學生在數學學習的不均衡現象,積極采用分層的教學理念。這就需要教師認真總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表現,如學生表現出來的數學認知能力以及數學知識儲備,設計出不同難度層次的課后作業形式,讓課后作業的難度更加符合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
例如,在學習《長方體的表面積》這一課本的內容時,為了使學生更加有效掌握并且更直白的理解長方體表面積以及其計算方法,教師就可以結合學生的分層標準,以及學生在學習幾何圖形知識時候表現出的空間想象能力,設計出分層化的課后作業。針對學習興趣不大且基礎薄弱的學生,教師可以設計基礎類的題目,主要幫助學生鞏固長方體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而針對基礎優異且具有良好空間想象力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設計思維拓展類的題目,如切割問題引發的長方體表面積變化的問題,提高學生對于切割問題的理解。通過這樣分層作業形式,不僅可以滿足不同學生個性化的數學學習需求,更能夠激發學生樂于完成作業的學習意愿。
(二)布置小組合作作業,培養小學生協同能力
在過去比較傳統的小學數學作業設計中,教師一般都會采用書面作業的模式,忽視了學生之間的良好教學互動。因此在現代化教學理念的指導下,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點,以及培養小學生們團隊協作意識的教學目標,設計出小組合作形式的教學作業,利用合作完成作業的模式,提高學生之間的交流互動,進一步培養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團隊協同能力。通過利用學生之間的良好互動,不僅有效培養學生的協同能力,而且有效鞏固課堂所學到的新知。
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長方體的體積》的內容時,為了幫助學生掌握長方體在不同教學情境中的計算方法,教師就需要設計出多元化的實際問題,著重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能力。教師就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作業形式,如設計不同的長方體容器之間相互倒水的動手實踐的合作學習作業,不僅能夠幫助學生正確理解體積的概念,而且還能激發出學生對于數學知識探索的興趣。同時鍛煉學生在人與人交往之間的溝通能力,并提高學生對數學理論知識的有效實踐,不僅可以極大地減輕小學生繁重的課業負擔,并提高學生對課后作業形式的多元化體驗,并且有效鍛煉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
(三)設計思維拓展類題目,提高課后作業質量
在當前國家和學校強調雙減教學的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師更應當注重學生的綜合全面發展,提高學生獲取數學知識的效率和質量。尤其是對于過去機械重復的作業設計模式,需要教師積極進行優化和改進,不僅讓小學課后作業設計得更加科學合理,同時還需要注重對學生數學思維的有效拓展和提升。這時教師就需要通過對客戶作業量的精簡,重視數學作業題目的多樣性,積極融入思維拓展類的數學題目從而有效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提高。
例如,當教師向學生講解《相遇問題》的內容時,為了提高學生對于路程類題目中的相遇問題的理解,以及幫助學生學習利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解題方法,形成良好的列方程解決應用題的能力。教師就可以積極設計思維拓展類型的相遇問題,重點培養學生進行逆思考的思考能力。讓數學課后作業不僅可以有效的復習鞏固課堂的心知,還可以有效拓展學生的數學思維,讓作業的題目更加的多元化,形成高質量的小學數學課后作業。
綜上所述,伴隨著小學階段的雙減教學政策頒布,不僅可以減輕學生的負擔,還有有利于教師提高自身的教學素養,更是符合當前現代全面素質教育的教學理念。因此,小學數學教師應當重視班級學生的數學個性化學習需求,總結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真的錯誤點,有效進行作業量的合理優化和精簡,提高整體數學課后作業的質量,積極融入分層化的教學理念,使得課后作業的難度適宜,契合不同學生的數學知識基礎,讓學生可以真正地吸收和消化課堂知識,而引導小學階段的學生真正喜歡上數學學習。
參考文獻
[1]葉科俊.優化作業設計,提高小學數學作業效果[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29):2.
[2]邵國華.”先學”背景下,有效作業的開發與設計的實踐研究[J].新課程:小學,20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