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紅色影視是我國社會主義文藝的重要組成部分。本文從紅色影視的內涵、特點出發,闡述紅色影視的積極作用,分析紅色影視文化融入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優勢所在,并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實際,探討紅色影視文化融入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紅色影視;大學生;價值觀;路徑
隨著經濟文化的快速發展,影視行業作為文化行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呈現了高速發展的勢頭。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旋律下,越來越多的優秀紅色影視作品作為傳承紅色文化、弘揚偉大精神的重要載體出現在熒屏上。紅色影視文化承載著厚重的紅色歷史和革命精神,是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青年大學生是國家的希望,是民族的脊梁。加強紅色影視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應用,對構建大學生價值觀具有重要意義。
一、紅色影視的內涵及特點
(一) 紅色影視的基本內涵
紅色影視是以挖掘紅色資源、傳承紅色血脈為主要目的,反映我國各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開展艱苦斗爭和社會建設,以及致敬革命先烈、優秀共產黨員事跡的影視作品。紅色影視是一種傳統書籍、課堂之外的黨史、國史教育形式,其所倡導和弘揚的愛國、奉獻、進步等精神已沉淀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涵。
(二)紅色影視的基本特征
一是以政治性、教育性為核心。思想性和導向性是紅色影視的鮮明標識。紅色影視是通過藝術化手段還原我國近現代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涌現出的革命先烈和愛國主義人士的感人事跡,體現了一代又一代先輩們鑄造今日之中國的民族精神和精神信仰,以及所擔負的歷史使命。創作這些優秀而富有感染力的影視文藝作品,就是希望通過媒介藝術化再現革命建設的感人事跡,傳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國民共識,樹立“四個自信”,提升思想政治素養。
二是追求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紅色影視經久而不衰,歸根到底還是源于現實而高于現實,在藝術形態的基礎上傳遞了豐富、高尚的內涵。通過生動曲折的戲劇沖突、真實具體的場景劇情、豐滿飽滿的人物刻畫、質樸純真的語言表達和眾多演員的出色表演等藝術表現形式藝術化再現革命斗爭和社會主義建設奮斗史,傳遞紅色文化的價值理念,最終達成紅色影視的政治性和教育性。
二、紅色影視文化的積極作用
(一)主流價值觀引導
紅色影視文化是我們國家特有的一種文化形態,通過影視作品中具體的情節表達了舍生取義的家國情懷和堅定不移的理想信念,傳遞了社主義主流意識和主流價值觀,其所蘊含的教育資源能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如《革命者》展現了革命戰爭年代中國共產黨積極探索改變中國、拯救民族的熱血歷程?!堕L津湖》展現了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鋼鐵意志和英勇無畏的戰斗精神。這些影視作品通過紀實或戲劇化的表現風格,將傳統的、抽象的教育理念同具體的、形象的情境聯系起來,通過一個個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傳遞了中華民族精神的價值取向,增強了價值觀培育的感召力。
(二)擴展知識和視野
紅色影視文化所展現的不僅僅是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史,也是中華民族的奮斗史。通過紅色影視作品,學生能夠增強對相關歷史以及人物事跡的了解,不斷擴展自身的知識和視野,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如《革命者》講述了以李大釗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主義運動的先驅們熱忱追尋革命道路,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熱血青年前仆后繼積極投身到傳播馬克思主義、建立中國共產黨和建設新中國的革命進程的故事;《最美的青春》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一批大中專學生和老革命家響應國家號召,積極投身基層,在自然環境極其惡劣的塞罕壩荒丘上植樹造林,創造沙漠變綠洲、荒原變林海的奇跡。通過觀看這些影視作品,大學生能夠深入了解黨的發展歷史和方針政策,感受為祖國的建設而全情投入、默默奉獻的奮斗者的精神品格。
三、紅色影視文化融入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優勢
(一)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的開展形式
相對于傳統的教學模式講授法,當代大學生更傾向于參與式的課堂。在教學過程中引入紅色影視,比如在介紹新文化運動、五四運動和中國共產黨建立的歷史背景時引用《覺醒年代》影視的片段,將意象的文字符號轉變為形象直觀的圖像,更有助于大學生深刻理解和感受歷史的厚重和先驅們奮斗的意義以及所體現的價值觀。
(二)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寓教于樂
紅色影視作為一種文化藝術,具有娛樂性和趣味性,并在滿足娛樂需求外,能給受眾群體深刻的思考空間。通過對影片中所表現的人物、事件以及政治思想的深入思考,繼而聯系自身,規范自己的思想行為,提高思想覺悟,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教育目的,對學生而言是一種寓教于樂的形式。以《覺醒年代》為例,該劇再現了一百年多前中國的先進分子和熱血青年為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拋頭顱、灑熱血的燃情歲月,一經播出收視率就高居榜首。在以年輕人占主導的社交語境中,關于這部作品的話題討論在微博、抖音等社交、資訊、視頻平臺全面發酵。紅色影視文化在休閑娛樂的同時,也向青年學生傳遞了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精神。
(三)紅色影視的教育作用影響深遠
在日常生活中,相對于文字人們對圖像的記憶往往更快速和持久。紅色影視相比教科書上的文字更加生動形象,富有生命力,更容易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并且在今后的日常中影響著他們的生活。由此可見,紅色影視文化的潛移默化是傳統的思想教育形式望塵莫及的。正是這個特點,紅色影視文化的影響經久不衰,很多紅色影視作品被反復翻拍,一次次搬上銀幕。
四、紅色影視文化融入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路徑研究
目前,高校開展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教學形式有待進一步拓展,而借助紅色影視作品進行價值觀培育,可以將我們倡導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潛移默化地植入學生的內心。具體來看,可以從以下幾方面探索。
(一)紅色影視融入大學生課堂教學實踐
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過程中融入紅色影視作品,能較大程度上改變傳統課堂教學形式單一的不足,豐富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進一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此外,高校也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鼓勵有意向和能力的教師開設紅色影視經典作品鑒賞相關的選修課程,或在影視鑒賞課的選材中增設紅色影視經典作品。目前已有部分高校嘗試開設了此類公選課。以上兩種模式都是對紅色影視文化課堂教學實踐的積極探索和創新。
(二)開展紅色影視文化主題教育活動
高??梢栽谖逅那嗄旯潯⑵咭唤h節等重要節日或紀念日由校團委、學生會組織開展紅色影片展播,讓更多的大學生感受到紅色影視文化的魅力,并借助校園集體活動和氛圍強化學生對影片內容與人物的理解,深刻理會紅色精神。與此同時,可以開展相應的系列活動,如主題征文、朗誦、演講等,豐富活動的內容和載體。鼓勵青馬社等學生社團開展紅色影視文化相關的校園文化活動,如舞臺情景劇、微電影拍攝等實踐活動,充分發揮朋輩效應,加強紅色影視文化氛圍的創設。
(三)利用校園網絡搭建紅色影視傳播平臺
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以及新媒體的快速發展,網絡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工作、學習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校園網是在校學生信息化交流的重要渠道之一。高校應充分利用校園網絡平臺這一巨大優勢,為學生推薦優秀的紅色影視作品,如開展“紅色影片我推薦”等系列活動。用好紅色資源這個“教育寶庫”,重點關注當下熱門的、具有影響力的紅色影視作品,向學生提供一個便捷、安全的紅色影視資源庫,引導更多的大學生關注紅色影視文化。
(四)紅色影視融入高校黨建工作
在高校黨建工作中融入紅色影視,切實發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其一,在高校黨課教育和黨校培訓中引入紅色影視作品,以影視為橋梁,深入開展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與黨建工作緊密結合,讓黨建工作“活、實”起來。其二,依托學生主題黨日、主題團日、主題班會等形式,定期組織大學生集體觀看紅色影片和警示教育片,撰寫心得體會并分享討論,進一步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增強黨建工作實效性。
高校是青年學生步入社會之前的最后一站,從個體發展規律看,這一階段正是心理發展從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關鍵時期,是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影視文化傳播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高校要拓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路,充分利用紅色影視文化的獨特優勢,不斷探索紅色影視文化融入大學生價值觀培育的方式方法,最大限度發揮紅色影視文化在大學生價值觀培育上的積極作用。
參考文獻
[1]馮超.紅色影視載體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高教學刊,2017,(07):157-158.
[2]劉昕.談紅色影視作品對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J].電影評介,2015(08):78-79.DOI:10.16583/j.cnki.52-1014/j.2015.08.040.
[3]李月,宗旭.紅色影視文化在大學生價值觀教育中的作用及在高校應用中的探析[J].法制與社會,2018(09):199-200.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03.323.
作者簡介:黃琳(1987-),女,助理研究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課? 題:杭州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基地“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杭州青年工作研究中心”:紅色影視文化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影響研究(hzqn22011)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