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成
摘要:人口老齡化在全球呈現不可逆的趨勢,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老齡化進程加快,預計到2040年,我國65歲及以上的老年人口將占總人口比例的20%以上。國家衛生計生委關于《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年)》提出,老年人存在獨特的健康問題。雖然老年人口的預期壽命在增加,但許多老年人缺乏社會、經濟和環境資源,資源缺乏加上生理衰退,使老年人面臨更大的健康困境。因此,老年人對醫療、護理服務的需求急劇上升,對護理服務質量的要求也隨之提高,如何有效評價老年護理服務質量顯得極其重要。
關鍵詞:失能老年人;老年護理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對策
引言
前,我國人口老齡化和高齡化程度日漸提高,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我國大陸地區60歲及以上老年人占總人口比例高達18.7%。老年人易患心腦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骨關節退行性病變、癌癥等而使其生活自理能力下降、生活質量降低,也加大了抑郁、焦慮等心理問題發生的可能性。研究表明,對老年人進行科學、有效的康復護理不但可以緩解老年人疼痛,促進其活動能力、自理能力,改善預后,而且可降低康復治療的經濟成本。《“十四五”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工程和托育建設實施方案》指出,應逐步建設醫養康養相結合的養老服務體系。因此,如何在醫養結合養老背景下更好地推動老年康復護理發展已成為當前的焦點問題。
1老年人老年護理服務需求的影響因素
1.1受護理服務機構的影響
隨著中國現代化的迅速發展,為老年人建立了養老院和社區老年人俱樂部等各種老年服務設施。特別是為老年人提供各種福利服務的社區基層單位,以各種方式為老年人提供最直接的護理服務,使老年人能夠利用社區的相應福利服務。雖然這些社區服務必須采取政府部門的政策,免費為老年人提供各種社會服務,但由于缺乏專業護理觀念,難以滿足護理服務中老年人的需要。此外,大多數社區只能為老年人提供娛樂服務,缺乏保健服務,這也是影響老年人護理服務質量的一個重要因素。
1.2醫內設養
此模式是指在醫療機構增加養老服務,養老服務包括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護、文化活動、慢性病健康管理等,以滿足其基本日常生活及精神需求。此種模式節約了老年人及其主要照顧者的時間、精力成本,醫護人員也可更細致地觀察到老年人身體、精神恢復狀況,進而使醫療和養老服務更加具有針對性。然而,此種模式需要大量資金和人力投資,因此目前面臨醫護人員和養老護理員缺口大、收費過高等問題。此外,由于老年人康復治療周期長等易造成醫療機構床位緊缺等問題。
1.3受家庭的影響
從根本上講,老年人護理服務不僅關系到社會上一些醫療機構和護理機構的護理和服務質量,而且也關系到他們的家庭和個人,因為一些慢性疾病會隨著年齡的增長直接影響老年人的健康。但是,大多數家庭對老年護理服務的認識還沒有確立,特別是當老年人的自我護理能力逐漸減弱時,這也是最需要護理的時期。護理服務也與照顧家人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是,一些孩子由于自己的小家庭的各種原因而忽視了老人的照料,導致老人在生活中失去安全感、信心和勇氣,再也找不到幸福和幸福。因此,家庭的影響也是老年人護理服務需求的一個重要影響因素。因此,兒童的探訪、照顧和陪伴也是老年人護理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老年人快樂和幸福的重要來源,也是提高其生活質量的基本保障。
2老年人老年護理服務對策
2.1開展老年護理服務質量評價的驗證性研究構
建老年護理服務質量指標的目的是評價老年護理服務質量,有效的指標往往需要經過長期的測試,才能具備一定的信效度。目前,大部分研究著重于老年護理服務質量評價指標體系的構建,缺乏對各個指標有效性的驗證與完善,尤其在對各個指標進行權重賦值后更應進行科學性與可靠性的檢驗。只有經過驗證的評價指標才能進行大范圍推廣與應用,使老年護理服務質量得到持續性改進,達到提升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的最終目的。
2.2推動信息化智能養老服務發展
信息化智能養老是指將互聯網、云計算等信息技術運用到養老服務,構建智慧養老平臺。不但可以實現緊急救助、居家護理等日常照料,而且能通過動態監測、健康教育等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需求,從而提供精準、優質、個性化的智慧養老模式,實現提高老年人生活品質的目的。研究發現,信息化智能養老服務在幫助老年人自愿進行康復鍛煉、激發康復信心等方面具有顯著效果。近年來,國內學者積極探索醫養結合養老背景下智能養老服務方法,如“互聯網+護理服務”通過設立互聯網護理專科門診,滿足了康復期老年人多樣化需求,緩解醫療資源緊張現狀。在5G時代的背景下,應抓住機遇,解決限制信息化智能養老服務發展的技術、人才的因素。首先,應按照2020年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切實解決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困難實施方案的通知》,切實解決老年人在運用智能技術方面遇到的困難,使智能技術在老年護理得以廣泛應用。如可開發與“傻瓜操作”相結合的智能設備,使智能化服務更貼近老年人的生活。其次,還應注意對醫護人員進行互聯網、云計算等培訓,使其適應智能養老服務發展,并鼓勵其大膽開發更多智能醫療電子設備。
2.3建立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研究與監管中心
為促進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的標準化管理,我國亟須成立國家層面的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監管中心,需要政府在宏觀層面制定法律法規和相關政策進行保障。借鑒國外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管理經驗,整合國內研究成果,依托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管理中心,構建全國老年護理服務質量數據管理信息平臺,實現數字化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管理,將老年護理質量評價數據轉化為助力,為老年護理服務質量決策和持續改進提供科學依據,進一步推動老年護理服務質量的提升。
結束語
綜上所述,醫養結合機構服務供給總體上處于低等水平,服務需求總體上居于中等水平,各維度的供需匹配差距居于首位的條目分別為睡眠照料、安全防范、慢性病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詢。本研究提示醫養結合機構服務的供給與失能老年人實際需求間存在結構性矛盾,且不同階段的失能老年人對“醫”和“養”的需求程度不同,呈動態變化。
參考文獻:
[1]彭波.老年人老年護理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心理月刊,2020,14(18).
[2]羅俊.老年人老年護理服務需求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現代鹽化工,2020,46(04).9449DC3E-4ADD-4E6E-96E9-156DC255FE3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