竇子鳳


摘要:目的:探究舒適護理模式實施在ICU(重癥監護室)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護理中發揮的作用。方法:于2021年2月-2022年2月,將重癥監護室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46例作為護理對象,對觀察組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對照組23例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的呼吸功能;機械通氣時間;并發癥發生率。結果:經過護理后,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明顯改善,機械通氣時間短,并發癥發生率低,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結論:為了改善重癥監護室有創機械通氣患者的呼吸功能,爭取早日撤機,需要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模式,提升患者預后,建議在意識清醒的有創機械通氣患者護理中應用。
關鍵詞:ICU;有創機械通氣;舒適護理模式;康復效果
重癥監護室患者多帶有呼吸困難情況,需要應用有創機械通氣來維持正常的呼吸狀態。有創機械通氣長期應用會產生依賴,甚至出現氣道損傷、呼吸機相關性肺炎等并發癥,影響患者肺部功能。為了避免撤機困難情況,需要對患者實施早期康復護理訓練,逐漸提升患者的呼吸功能,幫助撤機。在本次分析中,對重癥監護室有創機械通氣患者實施舒適護理模式,探討訓練價值。
1 資料和方法
1.1一般資料
分析開展的時間范圍是2021年2月-2022年2月,所護理的對象是重癥監護室應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患者46例。入組條件:經檢查確診為呼吸衰竭,需要應用有創呼吸機進行治療,符合機械通氣標準;意識清楚,對本次護理分析知情,可以有效配合肺康復訓練。排除以下情況:意識障礙;腎、肺等器質性功能異常;不同意參與本次研究等。組間年齡,性別數據如下:觀察組(23例):男性13例,女性10例,年齡19-76歲,平均(46.14±1.28)歲;對照組(23例):男性14例,女性9例,年齡21~75歲,平均(46.65±1.25)歲。年齡、性別比較無差異,P>0.05。
1.2護理方式
對照組:對患者實施常規護理,密切監測患者的呼吸狀態,調整機械通氣相關參數,評估撤機的可能性。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預防性應用抗生素。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舒適護理模式,實施流程如下:①心理護理。應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患者存在嚴重的內心壓力,負面情緒明顯。護理人員要評估患者當前的內心狀態,疏導患者的內心壓力。耐心與患者溝通,向患者講解舒適護理模式的開展方法與優勢,取得患者的配合。②康復評估。護理人員與康復師要評估患者當前的呼吸狀態,制定符合患者康復需求的康復訓練方案。根據患者的實際康復狀態來調整鍛煉的強度,逐漸提升運動能力與訓練耐受性。③被動訓練。對于肌力及耐力弱不能主動活動的患者,需要開展被動訓練。康復治療師及護理人員幫助患者四肢被動活動,維持關節活動度,促進肌力恢復,增加血液循環,降低壓瘡及深靜脈血栓的發生風險。④呼吸訓練。運用主動呼吸循環技術有效清除支氣管分泌物,指導患者進行腹式呼吸和深呼吸及有效咳嗽,不斷提升自己的肺功能。護理人員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通暢,幫助排痰,清除呼吸道內分泌物。
1.3評價指標
評價本次康復訓練的效果,選擇以下的指標:①呼吸功能。測定兩組患者訓練后的呼吸功能,主要有潮氣量、用力呼氣量、氣道峰壓和、肺活量。②機械通氣時間。統計兩組患者應用有創機械通氣治療的時間;③并發癥。統計兩組患者康復期間并發癥的發生率。
1.4統計學方法
分析選擇的軟件包是SPSS25.0,數據按照計量與計數資料進行記錄,計量資料的記錄方式是( ),計數資料的記錄方式是率。組間數據的檢驗方式是t和X2,當檢驗結果P<0.05作為可以判定組間數據對比存在統計學意義的唯一標準。
2 結果
2.1呼吸功能與機械通氣時間
經過康復訓練后,觀察組患者的呼吸功能明顯改善,機械通氣時間短,指標與對照組比較存在統計學意義。
2.2并發癥發生率
觀察組并發癥例數更少,與對照組形成對比,P<0.05。
3 討論
有創機械通氣治療可以維持患者氣道通暢,是重癥監護病常用的醫療手段,但治療期間存在較多并發癥,影響患者的肺功能。患者長期制動會造成患者神經與肌肉營養不良,增加呼吸機廢用性肌萎縮等不良事件的發生情況,增加撤機難度。舒適護理模式重視有創機械通氣對患者神經肌肉功能恢復所造成的負面影響,通過各種有效的肺康復訓練,可以改善肺功能,幫助早期撤機。
從本次分析可知,觀察組在舒適護理模式后,其呼吸功能得到改善,機械通氣時間短,并發癥少,各項指標優于對照組,證實舒適護理模式取得積極的康復訓練價值。
因此,將舒適護理模式實施在ICU有創機械通氣患者的護理中,幫助改善肺功能,縮短機械通氣時間,是值得應用的康復護理方式。
參考文獻:
[1]魏狐生.舒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內蒙古醫學雜志,2018,50(06):765-766.
[2]尋慶美. 中醫三聯法聯合舒適護理對AECOPD有創機械通氣患者的效果干預研究[D].山東中醫藥大學,2018.
[3]蘇琳,董京文.ICU舒適護理模式在術后氣管插管清醒患者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7,14(31):173-176+181.
[4]崔輪盟,郭永波,邵忠玲.舒適護理模式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J].中國醫藥指南,2013,11(36):338-339.
[5]徐春芳.ICU機械通氣患者的舒適護理進展[J].中國醫藥指南,2012,10(10):461-463.
[6]劉傳蘭,范瑞芳,趙玲芳,楊學萍.舒適護理模式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J].西北國防醫學雜志,2010,31(02):92-94.
[7]周劍英.舒適護理在ICU機械通氣清醒患者中的應用[J].解放軍護理雜志,2007(06):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