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麗媛

摘要:目的:實驗將針對消化性潰瘍患者實施飲食護理,進一步加強對患者病情的管理,降低疾病復發率。方法:此次研究初始時間為2021年8月,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抽取此段時間內消化性潰瘍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以平分法為原則分組。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飲食護理,對比治療成果。結果:從數據可見,觀察組患者飲食知識掌握率為96.7%,對照組為73.3%%,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此同時,在疾病復發率上,以觀察組更低,為3.3%,對照組為23.3%。最后,在生活質量評分上則以觀察組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論:采用飲食護理對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日常生活改善效果明顯,可降低疾病復發,規范飲食,給予合理建議,值得在繼承借鑒中發展。
關鍵詞:消化性潰瘍;飲食護理;疾病復發率
消化性潰瘍較為常見,患者在臨床癥狀上集中表現為周期性的上腹疼痛,胃灼熱,惡心嘔吐。同時如果病情嚴重則會反饋為消化道出血,在治療措施外還應當加強護理指導,幫助患者改善飲食和生活習慣,防止疾病復發【1】。鑒于此,研究初始時間為2021年8月,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抽取此段時間內消化性潰瘍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對調研結果匯報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初始時間為2021年8月,截止時間為2022年3月,抽取此段時間內消化性潰瘍患者共60例作為研究對象。其中觀察組男性17例,年齡區間保持在21到76歲,均值(45.63±4.72)歲;女性13例,年齡區間保持在22到76歲,均值(44.51±4.93)歲。對照組男性14例,年齡區間保持在21到76歲,均值(45.78±4.11)歲;女性16例,年齡區間保持在22到76歲,均值(44.90±4.12)歲??陀^比較上述每組資料,達到研究標準,P>0.05,無統計學意義。
1.2 實驗方法
對照組患者實行常規護理,主要是為患者進行病情講解,同時對患者的病房環境進行清潔打掃,為其提供舒適安全的康復環境,根據患者的情緒狀態,可為其開展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導,正確地認識疾病,緩解治療壓力。
觀察組患者實施飲食護理,為患者制定飲食計劃,告知患者飲食對于胃病改善的重要性,同時要做好營養均衡搭配以及用餐時間的建議。在疾病期間切忌食用刺激性、油炸性食物,并要戒煙戒酒,不喝濃茶。針對急性期患者的飲食應當有所限制,如對雞、魚、牛奶等食物的限制。針對愈合期患者的飲食當加強營養,補充確保營養的合理攝入,從半流質飲食逐步過渡為常規飲食。對康復期患者的飲食,更多建議以高維生素、高纖維素為主,幫助康復期的患者為補充日常所需的能量,可加強肉蛋奶的補充,以及適量維生素B補充。
1.3 評價標準
本次實驗需要對患者生活質量進行評估,采用QOL量表,并從軀體功能、心理功能、社會功能以及生活狀態上做出評價,得分高,這說明生活質量良好。此外,記錄患者對飲食知識的掌握率,以及患者半年的復發率。
1.4統計方法
用EXCEL 2007 for windows建立數據庫,患者的信息確認無誤后,所有數據導入SPSS22.0 for windows做統計描述以及統計分析。計數單位采用%進行表示,計量數據采用(x±s)來進行表示。
2 結果
就數據中看,觀察組患者飲食知識掌握率為96.7%(29/30),對照組為73.3%(22/30),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與此同時,在疾病復發率上,以觀察組更低,為3.3%(1/30),對照組為23.3%(7/30),差異大。
在生活質量評分上,QOL量表則以觀察組更好,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結果如表1所示。
3 討論
消化性潰瘍在近年來的發病率有增高趨勢,且具有難治性,無法實現根治的目標。如果病情嚴重會引起胃穿孔出血,甚至會有癌變的可能性,在相關調研中可見【2】,通過對患者實施科學的飲食,建議能夠中和胃酸,緩解上腹疼痛情況,也有助于潰瘍面的早日愈合。
護理人員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為其提供科學的飲食計劃,告知患者減少食用過冷過酸過甜等食物,并禁止辛辣刺激食物,多食用維生素豐富的水果蔬菜,在胃部疼痛時可通過熱水袋進行胃腸緩解,不要擅自服用非醫囑藥物【3】。從長期飲食管理下能夠降低疾病復發,并有助于患者保持健康飲食,有助于病情癥狀的緩解,提升了對胃病的正確認識。
綜上所述,采用飲食護理對于消化性潰瘍患者的日常生活改善效果明顯,可降低疾病復發,規范飲食,給予合理建議,值得在繼承借鑒中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榮榮. 家庭護理干預在消化性潰瘍患者中的應用效果[D].延邊大學,2020.
[2]李燕君,楊小霞. 優質護理對消化性潰瘍患者的療效及護理滿意度影響分析[J]. 廣州醫藥,2016,47(06):59-62.
[3]張靜華. 優質護理在消化性潰瘍致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 中國現代醫生,2019,57(22):155-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