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丹如

摘要:目的:此次研究主要針對婦產科的患者進行人性化護理,并對其護理的效果進行觀察。方法:此次研究主要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該時間段本院接收的婦產科的患者154例,為了進一步觀察護理過程中存在的隱患問題,此次研究將采取對比護理的方式展開研究。先采用隨機的方式將其中的77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X組,使用常規護理的方式對其展開護理探究;將剩余的77例患者作為此次研究的Y組,使用人性化護理的方式對其展開相應的研究。結果:通過使用以上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后發現,患者對人性化護理的方式更滿意。所有患者的研究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可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結論:從以上的研究內容中可以看出,使用人性化護理的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對患者護理的安全程度,而且患者對該種護理方式更受歡迎。因此,醫護人員在對婦產科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積極的推薦并使用人性化的護理方式,進而提升醫院的護理效果。
關鍵詞:婦產科;人性化護理服務
引言:
對婦產科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相對來說是比較復雜的,在進行護理時,不僅要全方位地對產婦、孕婦進行照顧,還要對新生兒進行照顧,而護理質量的好壞會直接影響他們的身心健康,若在護理中發生安全隱患事件,對產婦以及新生兒的身體以及心理都會造成不良的影響。孕婦進行生產是常見的生理過程,但在生產的過程中孕婦會受到自身以及外部很多因素的影響,會一定程度上增加患者生產過程中的風險。醫護人員在對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若出現疏忽,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使患者失去子宮,或者出現席漢綜合征、產后大出血、小兒癱瘓等的情況。因此,作為醫護人員在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根據患者的情況為患者選擇科學、合理的護理方式,必要的情況下制定針對性的護理計劃,進而達到降低患者安全隱患的發生率,提升醫院對患者的護理質量,使患者早日恢復健康。
一、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此次研究主要選取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該時間段本院接收的婦產科的患者154例,其中為初產婦的患者人數為86例,經產婦的患者人數有68例;患者的年齡在22歲至41歲,平均年齡在(27.6±3.1)歲。所有患者的基本情況都存在差異,可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資料支撐。在對此次選取的所有患者研究之前,應對患者自身的身體狀況和精神狀態進行了解,在保障患者各方面可以完成此次配合的情況下,才可以將其納入。同時,醫護人員有義務主動將此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的內容告知患者,在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后,才可以將此次研究的結果進行公示。
1.2方法
常規護理具體操作過程:在使用常規方式對婦產科的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醫護人員主要要將護理的常識以及護理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進行宣教,并在規定的時間內對患者進行換藥和輸液等的活動,對患者的血壓、血糖等進行監測,確保患者所在病房內的空氣和衛生,并對患者進行自我護理過程中出現的護理方式進行糾正,對患者被護理過程中出現的疑問進行耐心的解答。
人性化護理服務具體操作過程:采用綜合護理的方式對婦產科的患者進行護理需要從患者的身體恢復、心理、入院、術前準備、術后護理、術后腸胃恢復以及晚間護理等方面對其展開護理。
(1)當婦產科的患者入院后,醫護人員要先對患者進行的基本情況進行詳細的了解,并對患者目前的身體狀況進行常規檢查,為患者建立專屬的檔案,以便可以更好地對患者后續身體狀況的變化以及對患者的治療進行詳細的記錄。
(2)患者正式入院以后,需要有專門的醫護人員帶領患者熟悉在院期間需要涉及到的環節和地方,使患者可以快速地融入到醫院的陌生環境中來。在此過程中,醫護人員還需要對患者進行手術以及術后的護理進行常見問題的宣教,使患者對自己目前的狀況有所了解,提升患者身體恢復的信心,進而降低安全事件的發生[1]。
(3)對于需要進行手術的產婦而言,在術前要對患者進行心理上的疏導,并將手術的優勢與患者進行講解,使患者在術前可以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減輕患者的心理負擔,進而提升患者對護理過程的配合程度。
(4)婦產科的產婦在進入產房之前,醫護人員需對患者需要進行的手術部位進行清潔,并為患者解釋生產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幫助患者減輕心理上的恐懼感,降低由于患者自身心理因素的原因導致的不利因素。
(5)在產婦進行生產的過程中,醫護人員要對患者的呼吸頻率,姿勢等進行科學、合理的調整,避免由于患者姿勢不合理導致生產過程中出現不安全的因素。在患者生產完畢后,醫護人員也需要對患者身體的狀態和精神上的狀態進行適當的調整,避免患者出現產后身體不適或者產后抑郁等的現象;患者在恢復期間要保持合適的姿勢,避免壓迫到傷口;還需對患者的傷口處進行定時的清潔處理[2]。
(6)在患者術后進行護理的過程中要對患者傷口的疼痛程度、睡眠質量以及排氣、下床活動等的狀況進行詢問,尤其在患者產后一周的晚間,要重點關注患者的狀況。
(7)對于部分需要手術的方式進行生產的患者,在患者術后,要通過飲食的方式幫助患者調理腸胃,并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對其做出具體的調整。
1.3觀察指標
此次研究主要針對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進行調查。
1.4統計學方法
在此次研究觀察過程當中,通過運用spss的方式進行統計和記錄對比,計算其中的可靠性,對可信度有一定的保障,此次觀察的結論有明顯的差異性且p值的不同,說明統計學非常的有意義。
二、結果
通過使用以上的方式對患者進行護理后發現,患者對人性化護理的方式更滿意。所有患者的研究數據存在一定的差異,可為此次研究提供可靠的數據支撐。(具體研究數據如下所示)
三、結論
從此次的研究過程中發現,盡管常規的護理方式對患者有一定的效果,但相對來說,人性化的護理服務更能有針對性地提升對患者護理的水平,使用人性化的護理方式不僅可以大大降低患者被護理過程中可能存在的風險,還可以提升患者對護理過程的滿意程度。因此,醫護人員在對該類患者進行護理的過程中,應積極使用人性化的方式進行護理,提升醫院護理服務的質量。
參考文獻:
[1] 仲衛靜, 平欣, 劉思妍,等. 人性化護理在婦產科護理中應用效果探析[J]. 保健文匯 2020年27期, 114-115頁, 2020.
[2] 周迪, 金鑫. 婦產科護理中運用人性化護理干預措施的效果分析[J]. 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20, 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