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陽 王甜甜 姚麗新 賈忠穎


摘要:目的:分析腦梗塞患者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及對康復功能影響。方法:選擇2020年1月~2022年2月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梗塞患者126例。用數字抽簽方法分別個性組和對照組,并分別實施個性化護理干預和常規神經內科護理,觀察干預前后患者肢體功能、語言功能的康復效果,觀察兩組住院時間和滿意度。結果:個性組在干預后的肢體功能和語言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個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個性組獲得了更高的護理滿意度,P<0.05。結論:腦梗塞患者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肢體功能、語言等方面的康復效果,促進住院時間縮短,讓患者有更滿意的就醫體驗。
關鍵詞:腦梗塞;個性化護理干預;康復功能;肢體功能;住院時間
腦梗塞是由于腦組織缺血、缺氧誘發的嚴重疾病,能夠引發多種機體功能障礙,對患者預后極為不利。在患者住院期間,除了積極有效的治療,高質量的護理服務是提高機體功能康復效果的重要環節[1]。同時,面對疾病較多的危險性和患者各方面的需求,護理服務除了要做好疾病的護理,還應當關注患者的情感和認知需求,并且也要加強康復護理的針對性,在這方面個性化護理干預的價值能夠充分體現,是更利于患者康復的護理模式[2]。研究分析腦梗塞患者的個性化護理干預及對康復功能影響,總結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基本資料
研究對象:在我院住院治療的腦梗塞患者126例。研究時間:2020年1月~2022年2月。將126例患者用數字抽簽方法分組,納入到個性組和對照組。個性組中有63例患者,組內有35例男性、28例女性;年齡55~72歲,平均年齡(60.73±4.48)歲。對照組中有63例患者,組內有37例男性、26例女性;年齡54~73歲,平均年齡(61.37±4.56)歲。兩組患者相互對比各方面基礎信息無明顯差異,存在可比性,P>0.05。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傳統形式的神經內科護理,個性組開展個性化護理干預,方法如下:①個性化基礎護理,全面掌握患者存在和潛在的可能對臨床效果、治療安全性等造成不良影響的因素,制定體現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同時在實施過程準確評估效果,進行靈活的調整。在執行各項操作,考慮患者的舒適度,體現出服務質量和患者為重,保持操作的輕柔、準確性,并予以及時的安撫和支持。加強病房管理,考慮疫情對家屬出入的影響,最大程度完善基礎生活物品。②個性化疾病護理,幫助患者保持合適體位,幫助患者定時改變體位,適當的力度按摩肢體,同時幫助患者吸痰,注意吸痰手法專業、輕柔,保障安全性。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病情變化的觀察,定時量體溫、血壓,發現患者有高熱癥狀,可以通過冷敷、冰枕等手段降溫。③個性化心理干預,明確患者存在的心理問題,綜合性格特點了解除病情外導致患者情緒波動的原因,利用積極向上的語言和誘導、啟發的交流技巧,積極進行開導說理,促進不良心理活動好轉。患者年齡普遍偏大,有些患者因為日常就少有子女陪伴,孤獨感較強,要予以足夠的尊重和理解,引導患者多從好的方面看問題。④個性化認知干預,住院期間選擇合適的時間為患者普及容易理解的腦梗塞疾病知識,指出疾病對機體造成的影響,為家屬示范護理和觀察要點,教會患者正確應用室內呼叫設備以及準確表達自身的不適,耐心講解患者關心的疾病預后相關事項。④康復護理干預,急性期時給予患者體位指導,加強肢體的保護,對深靜脈血栓、壓瘡等并發癥進行預防。根據患者以往身體狀況和病情制定康復策略,指導患者進行積極的康復鍛煉并予以全程的看護。這一階段,鼓勵患者主動的活動手指、腳趾,逐步的根據患者耐受能力的提高增加床上握手訓練、起坐、橋式運動,病情穩定時可以鼓勵患者完成站立并逐漸過渡到平衡和床邊活動。后期重視提高強化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評估有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教會患者進行運動舌肌、頰肌與咀嚼肌鍛煉,配合每天進行語言能力強化訓練。
1.3觀察指標
在治療前后利用Fugl-Mryer 量表(簡易運動功能量表)評估患者上下肢的運動功能,量表包括下肢17個項目,上肢33個項目,總分100,評分越高代表肢體功能改善效果越滿意。在干預前后,通過漢語失語檢查表對患者語言能力進行評估,總分100分,獲得越高分值代表語言能力越強。記錄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出院時了解患者對護理服務的滿意度。
1.4數據處理
研究數據資料采用SPSS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分析,計量資料使用x±s表示,實施t檢驗;計數資料使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干預前后兩組患者肢體功能和語言能力康復效果
個性組和對照組在干預前對比肢體功能和語言能力評分,差異不明顯,P>0.05;個性組在干預后的肢體功能和語言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護理滿意度
個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個性組獲得了更高的護理滿意度,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討論
臨床對腦梗塞研究的更加深入,加之醫療技術、設備的高速發展,顯著提高了腦梗塞發生后的治療效果,但疾病對患者機體造成的損傷和較高的致殘性仍不可忽視。腦梗塞患者急性期發生并發癥的風險較高,比如常見的感染、壓瘡、深靜脈血栓等,并發癥的影響因素較多,需要護理工作體現出循征理念和預見性,根據患者的狀況和病情變化做好觀察和應對[3];同時疾病也會讓患者存在一些后遺癥,比如吞咽障礙、語言障礙、肢體功能障礙,需要重視康復護理的有效性,通過早期個體化的康復指導配合患者積極的康復訓練,提高康復效率[4]。由此可見,對于腦梗塞患者的護理工作要具備針對性,讓服務體現出個性化,才能獲得最滿意的效果。
個性化護理是基于常規護理,融入人本理念的高質量護理模式,要求護理服務有針對性,能夠充分的考慮疾病特點和患者需求,讓工作有理有據,同時護理人員也要不斷提高自身素養和業務能力,完善護理細節,通過主動積極的服務最大程度滿足患者,改善患者的就醫體驗。研究中為個性組提供個性化護理干預,根據患者各方面的需求和影響就醫體驗的因素加強基礎護理,根據病情程度進行針對性的疾病護理,為患者進行全程認知干預,根據患者情緒狀態和性格特點進行心理疏導,同時給予早期康復護理,并在開展過程靈活調整策略[5]。研究結果:
個性組在干預后的肢體功能和語言能力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個性組患者的住院時間短于對照組,且個性組獲得了更高的護理滿意度,P<0.05。證明了個性化護理干預在提高康復效率、縮短康復時間方面凸顯的價值和效果。
綜上所述,腦梗塞患者接受個性化護理干預能夠提高肢體功能、語言等方面的康復效果,促進住院時間縮短,讓患者有更滿意的就醫體驗。
參考文獻:
[1]王萍,黃娟娟.個性化心理護理在老年腦梗塞患者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醫學報,2019(S2):0275-0275.
[2]何曉淋,孫桂娟.個性化心理護理在老年腦梗塞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國際感染病學:電子版,2020,9(3):197-197.
[3]袁景紅,黃小瓊,張凱航,楊金瀟.集束化氣道護理在腦梗塞預防墜積性肺炎的應用研究[J].現代診斷與治療,2021,32(4):647-649.
[4]孫大敬.肢體康復訓練結合認知心理護理對老年急性腦梗塞后抑郁患者的影響[J].臨床研究,2021,29(9):188-190.
[5]雷倩.預見性護理干預對長期臥床老年腦梗塞患者深靜脈血栓發生的效果觀察[J].血栓與止血學,2021,27(6):1038-1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