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景蕾 林峰 潘偉 常萬生 張海奇 趙延軍 劉暉 馬愛娟 尹繼君


摘要:目的:探討晝夜節律紊亂與醒后腦卒中患者發病的相關性 。 方法 將本院在2021年 3 月 至 2022年3月期間內收入50例醒后腦卒中患者作為觀察組,再隨機篩選50例無神經性器質疾病的健康志愿者列為對照組。了解醒后腦卒中病患晝夜 節律紊亂情況,卒中類型,實驗室生化指標及影像學檢查。結果 晝夜節律情況:50例腦卒中患者中輪班工作超過五年的有16例 ,輪班超過兩年的有23例,經 常倒時差超過2年的有11例;發病原因包括:出血性腦卒中18例,缺血性腦卒中32例.其中出血性腦卒中靜脈畸形、腦動脈瘤、高血壓伴動脈硬化各6例;缺血性腦卒中心源性疾患8例,動脈炎6例,靜脈竇血栓7例,動脈粥樣硬化11例;結論 晝夜節律紊亂能干擾時鐘基因的表達,從而在多個方面引起腦卒中的病發.
關鍵詞:醒后腦卒中;晝夜節律紊亂
現代社會腦卒中的病發越來越多,且向年輕化發展 ,在這些腦卒中患者中, 年齡低于45歲的醒后的人數也日趨増多,這不僅給患者及其家庭造成困擾, 也 造成了一定的社會負擔.腦卒中的發生與多方面因素緊密相關,而當下環境中晝夜節律紊亂是醒后腦卒中發病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本次研究收集50例腦卒中患者作為案例對象,旨在探討晝夜節律紊亂在醒后腦卒中的發病機制中的作用。
1.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本研究于2020年 2 月 至 2022年2月收入的50例醒后卒中病人作為觀察組 .在我院或外院行顱腦CT或MRI檢查,結合臨床表現,符合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入選及排除標準,并簽署知情同意書的患者。對病前睡眠狀態(包括睡眠障礙、睡眠呼吸暫停或夜間工作)的病史資料進行詳細記錄。其中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齡24到75歲.平均年齡(38.23土6.15 ) ,詳見表1。入選患者采用統一的調查問卷進行詳細的一般臨床資料收集,包括性別、年齡、體重指數等人口學信息和一般情況、個人史、家族史及吸煙史。詳細記錄其病前睡眠及工作狀態(包括睡眠障礙、輪班工作等情況)。
1.2納排標準
入選標準:(1)經CT或MR檢查確診為急性缺血性腦卒中;(2)結合發病時間進行分組。
排除標準:(1)陳舊性腦卒中;(2)腦卒中恢復期(3)年齡<18歲;(4)合并意識障礙、認知功能障礙或其他精神疾病,不能詳細描述病前睡眠及工作狀態者。
1.3診斷標準
1.3.1 睡眠障礙
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Pittsburgh Sleep QualityIndex,PSQI)≥7分,為有睡眠障礙。
1.4.統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以χ2檢驗來分析組間差異。將各臨床變量進行單因素分析,確定晝夜節律紊亂對醒后卒中發生的獨立預測作用。
2.結果
2.1晝夜節律紊亂情況:根據調查發現,所有50例腦卒中患者中輪班五年的有 16例(32%),輪班超過兩年的有 23例(46%),經常倒時差超過2年 的 有11例(22%);其中存在睡眠障礙者10例(20%),睡眠呼吸暫停病人6例(12%);年齡分布:小于45歲的患者共15例(30%),大于45的患者共35例(70%);曾患家族病史的6例(12%),個人病史的4例(8%),有吸煙史的病人共25例(50%);體重情況:體重指數在18.5-23.99為正常值,共15人(30%),21例為指數在24-28的過重病人,14例(22%)病人顯示為肥胖,體重指數28-32;共25例病人有過吸煙史,占總數的一半。男女發病人數經統計學分析對比,差異較為明顯。(P<0.05).
2.2發病原因分布:所有病人中,出血性腦卒中18例,缺血性腦卒中32例.其中出血性腦卒中靜脈畸形、腦動脈瘤、高血壓伴動脈硬化各6例,各占總病例數的12%;缺血性腦卒中心源性疾患8例(16%),動脈炎6例(12%),靜脈竇血栓7例(14%),動脈粥樣硬化11例(22%)。 見表2
3討論
晝夜節律紊亂和醒后中風發病的關聯性如下。維基托寧參與了通過PI3K和MAPK傳遞的信號通路重置機體晝夜節律時鐘的過程,由于規則的紊亂,進食時間不合適。相位同步異常可導致代謝綜合征的發生“本研究中,觀察組患者生化指標顯示,血小板、膜脂蛋白、纖維蛋白等含量明顯少于對照組,總膽固醇、甘油三酯等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這一指標在本研究中,腦卒中患者的膜脂含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因為高,意味著卒中發生的幾率更高。2.炎癥反應是時鐘基因通過調節免疫細胞的發生和分化而影響機體對炎癥的易感性,但晝夜節律紊亂時免疫系統不能及時有效的反應,本研究中晝夜節律紊亂導致免疫系統慢性炎癥。由于不能及時有效地應對癥(動脈炎和動脈硬化等),導致腦卒中發生,炎性病變與規律性免疫紊亂密切相關,因此炎癥因子的表達對腦卒中預警區具有重要意義。
最后,晝夜節律紊亂會干擾時鐘基因的表達,在很多方面導致中風的發生。通過對這種機制的研究,可以為臨床醒后腦卒中的防治提供新的視角。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與醒后卒中的發生具有正相關性。由此可知,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在醒后卒中發生中占著很大的比重,這和它的發病緊密相關,臨床可通過減重、改變睡覺姿勢、佩戴呼吸機等措施緩解睡眠呼吸暫停癥狀,也是預防和治療醒后卒中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喬海波, 烏力吉,于楊,等.探討老年高血壓患者血壓晝夜節律紊亂與心律失常的相關性[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0):1.
[2] 孫瑩, LOGAN R W, HASLER B P,等. 文獻快報(3):青春期睡眠與晝夜節律紊亂對成癮行為風險的影響[J]. 中國學校衛生, 201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