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曉倩 梅宇濤 陸旻瑤 黃春娥
(無錫工藝職業技術學院,江蘇宜興 214206)
砂金藝術釉是一種很特殊的結晶釉,它是由于釉中含有一種或幾種含量較高的金屬氧化物的結晶劑,在適宜的溫度下,其部分溶解在釉中,冷卻后顯示出閃耀的金屬光澤而懸浮在釉層的玻璃體中,與自然界中的礦石砂金相似而得名。由于砂金藝術釉具有晶瑩剔透、閃閃發光的特點,同時又有典雅、莊重、華貴的藝術特色,而受到越來越多陶瓷研究者的關注。
目前,國內陶瓷裝飾技術用砂金藝術釉普遍存在花色及品種較少、燒成溫度較高,且晶粒分布不均勻及含鉛熔塊帶來環境污染等問題。為了實現“綠色、環保、節能”的理念,開展中低溫、無鉛砂金藝術釉的研制具有一定的市場應用價值。本文以氧化鐵為主要結晶劑,以硼熔塊、硼砂及玻璃粉配合使用來替代傳統的含鉛熔塊的加入,首先通過探究性試驗確定基礎配方,然后研究氧化鐵、碳酸鋇、硝酸鉀及釉層厚度對鐵系砂金藝術釉釉面效果的影響。
本試驗所用設備主要有噴壺、氣泵、箱式電窯爐、快速球磨機、球磨罐、100目標準篩、噴釉機等,主要設備及廠家見表1所示。

表1 設備名稱及廠家
試驗所用原料有氧化鐵、蘇州土、鉀長石、硼砂、石英、硼熔塊、碳酸鋇、氧化鈦等,主要原料的化學組成見表2所示。

表2 原料化學組成(%)
采用氧化氣氛燒成,經過預試驗之后,根據預試驗的效果制定了較為合適的燒成制度,其中最高燒成溫度為1 160 ℃,保溫20 min,然后隨爐自然冷卻。具體燒成溫度制度見表3、圖1所示。

圖1 燒成溫度曲線

表3 燒成溫度制度
砂金藝術釉屬于結晶釉中的一種,其結晶體不僅能生長在坯釉界面處,而且能生長懸浮于釉層玻璃體中,由于其折射率的不同,在光的照射下閃閃發光。砂金藝術釉的質量主要取決于結晶劑與促晶劑種類、釉層厚度、坯體類型等主要因數。試驗采用硼熔塊代替傳統的含鉛熔塊,通過多次試驗及合理的配方設計,克服了傳統工藝的局限,降低燒成溫度。具體試驗方案如下:
參照以往經驗,確定基礎配方見表4。

表4 基礎配方(%)
釉面效果分析:釉面較為平滑、光亮,顏色呈現黑紅色有晶體析出,但整體晶體分布不均勻,可能性的原因是采用噴釉的方式造成了釉層出現上層厚、下層薄的問題,而釉層太薄時晶體成核劑太少,從而導致無晶體或少量晶體的析出。
由于基礎配方釉色為黑色,顏色較深,為使釉色向淺色轉變,試驗擬通過改變氧化鐵的含量和引入氧化鈦,研究結晶劑對釉面效果的影響。改良后的配方見表5。

表5 改良的A配方(%)
釉面效果分析:1#配方與基礎配方相比,增加氧化鐵和碳酸鈉的量,發現釉色基本無變化,釉面光滑、無針孔氣泡,但析出的晶體數量明顯增加,原因是結晶劑氧化鐵的含量增加,導致氧化鐵晶體數量增多,析晶更加明顯。2#配方與基礎配方相比,將碳酸鈉換成促晶劑硝酸鉀,熔塊全由硼砂替代。試驗發現釉面光滑、無針孔氣泡,但釉色分布不均勻,局部黑棕色、黃棕色,可能的原因是硝酸鉀有利于氧化鐵晶體的析出,但由于硼砂含量過多,容易出現分相和聚集現象而導致釉色不均勻。3#配方與基礎配方相比,將碳酸鈉換成促晶劑硝酸鉀,發現釉面光滑、無針孔氣泡,釉色以紅色為主,晶體析出較基礎配方明顯,同時顏色有向淺色轉變的趨勢,說明硝酸鉀不僅能促進氧化鐵晶體的析出,同時也能改善其釉色。4#配方與基礎配方相比,將碳酸鈉換成析晶劑氧化鈦,同時提高熔劑性原料的含量,發現釉面存在大量的針孔與氣泡,表面粗糙,氧化鈦的加入使釉色由黑色變成黃褐色。原因是一方面氧化鐵含量減少,另一方面氧化鈦也屬于結晶劑,在燒結過程中容易析出黃色晶體,從而影響著釉色和析晶效果。5#配方通過提高熔劑性原料熔塊及玻璃粉含量,發現釉色砂金效果十分明顯,并以黃色為主,釉面較為光滑,達到了預期效果。
配方擬研究碳酸鋇、硝酸鉀含量對黑色砂金藝術釉釉面光澤度的影響,改良后的配方見表6。

表6 改良的B配方(%)
釉面效果分析:6#配方與基礎配方相比,提高碳酸鋇的含量發現釉色以黑色為主,有較多的晶體析出,析出晶體呈點狀,但釉面出現無光的效果。7#配方與6#配方相比,提高碳酸鋇的含量發現釉色基本無變化,都有無光的效果,但由于坯體造型的影響,出現了紋路,光澤度明顯降低,原因是碳酸鋇含量增多造成分相較多,不利于氧化鐵晶體的析出。8#配方與基礎配方相比,將碳酸鋇替換為促晶劑硝酸鉀,發現整體釉色向紅棕色轉變,光澤度提高,說明硝酸鉀有利于晶體的析出,提高光澤度,但有輕微流釉的現象。9#配方與8#配方相比,擬通過增大硝酸鉀和蘇州土含量,改善其流釉現象及提高光澤度,整體上看釉色更加光滑、均勻,光澤度有所提高,流釉現象得到改善。
通過多組試驗發現,砂金藝術釉的施釉厚度對其釉面效果影響較大,過厚會導致制品流釉、釉面暗沉,過薄又會使得氧化鐵晶體析出不夠明顯,甚至無析晶效果出現,所以在施釉方面應控制施釉層厚度,一般控制在1~2 mm之間較為合適。
試驗采取1 150~1 160 ℃中低溫氧化焰燒制,采用無鉛熔塊制備鐵系砂金藝術釉,不產生污染環境的有毒、有害氣體,燒成溫度較低,節約資源、成品率較高,從而在整體上達到提高生產效率和節能減排的目的。試驗結論如下:
(1)氧化鐵含量過少時晶體析出較少或難以析出,過多時晶體析出過多或容易聚集,導致釉色不均勻,為得到釉面效果較好的鐵系砂金藝術釉,氧化鐵的質量分數控制在10%~18%之間較為適宜。
(2)碳酸鋇不僅能降低燒成溫度,而且能降低釉面光澤度;硝酸鉀有促進氧化鐵晶體析出的作用,同時提高釉面光澤度。
(3)添加氧化鈦可改變鐵系砂金藝術釉的發色效果,使其向黃色系轉變。
(4)釉層厚度過厚容易導致制品流釉、釉面暗沉,過薄又會使氧化鐵晶體不易析出,甚至無析晶效果出現,一般控制其厚度在1~2 mm之間較為適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