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媛媛
在現代繪畫藝術體系中,素描占據著基礎性的地位,是一切造型藝術的基礎,更是一種藝術表現方式,通過科學高效的素描表現,更容易展現作者的多樣化思維。著名藝術家達·芬奇說過:“素描中的每一根線,對畫者來說都是有意識的。”明暗素描作為美術創作的主要途徑,要更加注重繪畫主體的結構和光影變化,通過素描展現繪畫對象的質感,進而營造良好的三維藝術效果。明暗素描囊括了客觀對象的主要元素。通過對明暗素描的理解認識,可以提升藝術認知能力和水平。但在運用明暗素描創作作品的過程中還存在一些問題,現對這些問題進行分析探討,旨在提升明暗素描綜合運用能力及表現效果。通過分析明暗素描運用中存在的問題,可以進一步提升作品的藝術表現力,對構建科學的繪畫藝術體系,提升素描繪畫綜合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可以滿足現代藝術發展的需求。
在現代認知體系中,人們獲取認知的方式主要包括視覺和聽覺,其中視覺占據著更加核心的地位。作為一種視覺藝術,素描對認知外部世界具有重要意義。因此在明暗素描中,需要正確的認知引導,進而構建更加科學的素描表現體系。在利用明暗素描表現作品意義的過程中,首先要在意識上對“三大面”和“五調子”有清晰的認識,否則容易形成明暗素描認知障礙,導致運用錯誤,使作品體現不出創作者的意圖。任何物體在陽光的照射下都會呈現出三維影像,進而產生光影,形成高光、灰面、明暗交界線,以及反光和投影,這也就是明暗素描中所稱的“五調子”。在明暗素描運用過程中,“五調子”很容易呈現,但是對黑、白、灰三大面則往往缺乏足夠的表現力,容易混淆,造成畫面秩序混亂。黑、白、灰三大面需要考慮光線以及投影與物體之間的微妙變化,通過不同的層次感來體現明暗對比。明暗層次感是物體立體感和空間感的重要過渡階段,因此要明確區分三大面,首先要了解明暗素描下物體的空間距離感,并觀察素描物體的自身質感與光線的反射差異性,注重細微差別,這樣才能讓黑、白、灰三大面的呈現更具直觀性,這也是明暗素描區別于結構素描的重要基點。其次,明暗素描對象與背景之間存在著協調和沖突的雙重關系,因此,創作時要進行總體把握,即進行整體觀察,從全局層面把握黑、白、灰的對比,進而呈現立體層次感,實現明暗素描效能的發揮。作為美術從業者,要對“三大面”有更深刻的認識,在藝術表現過程中探索多種藝術手法,以提升繪畫的藝術綜合效果。對素描的明暗進行優化,對提升素描作品的綜合表現力具有至關重要的意義。作為藝術創作者,要提升對素描明暗的處理能力,提升素描表現綜合效果。
在運用明暗素描表現作品的過程中,明暗交界線是一個重要的概念。很多初學者在進行繪畫的過程中,往往將關注點都放在外部的線條輪廓上,并投入了較多的精力進行細致的刻畫,這與初學者日常的經驗和觀察習慣有關。另外,他們對物體的觀察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很多初學者對明暗素描中的“面”缺乏正確的認知,往往認為輪廓線是區別物體結構的重要標準,在這種觀念的誤導下,創作的作品也往往缺乏立體感和體積感。光線是物體的視覺延伸,從本質上來講,光線并不能改變物體原來的物理形狀,但是卻能產生視覺差,因此,要注意光線照射所產生的陰暗面的柔和性,強調物體色調自身的關系。光線照射在任何物體上都會產生反射,而對一些具有透明性質的物體還會產生折射,也就是說運用明暗素描時還需考慮物體對光線的吸收以及折返現象,這也正是不同色調形成的主要原因。第一,物體在受到光照時,任何凸起或凹陷的部位都會產生明暗層次感,在受光面和背光面的交接處產生線條分隔,也就是明暗交界線。對這兩個部位的繪畫需要用本質不同的灰色銜接過渡部分,當光照較強時,其層次線較為接近,光照較弱時則會互相交融。明暗交界線是灰色素描的重要表現,既要與光線完全平行,同時也要體現出光線的折返率。第二,大部分素描物體表面并不是完全光滑的,越是復雜的素描物體其結構變化越大,因此,在物體灰色部分的素描上必須精準根據基本明暗層次分析交割線。初學者可以不必糾結于細節上的素描處理,而是要注重整體性的明暗變化,這樣才能讓整個畫面看起來和諧統一,同時也可以呈現出明暗交界處的對比感,進一步提升素描作品的明暗層次,展現素描作品的魅力。在繪畫實踐中,明暗素描的主要任務就是利用光線,通過不同的明暗交界線展現立體三維圖形,進而形成更加直觀、強烈的視覺效果。
因此,在造型過程中,落實到具體的繪畫技巧上,就是要用好“明暗交界線”。“明暗交界線”是物體結構中最為突出的地方,展現了物體的形體結構轉折,同時在遇到光線時也會發生較強的形態變化。在運用明暗素描時,“明暗交界線”發揮著重要的支撐作用,它可以呈現強烈的體積感,這種造型手法對明暗素描來說具有重要意義,但卻往往容易被初學繪畫者忽視。因此,初學繪畫者要提升對“明暗交界線”的認知,通過構建科學的明暗交界線體系,更好地利用明暗素描呈現明暗交界內容,實現明暗素描效能的全面提升,進而適應當前明暗素描藝術的發展趨勢,提高繪畫表現綜合能力,讓自己的作品形象更加立體、豐滿。
在進行素描繪畫過程中,利用光影展現物體結構是明暗素描的最終目的。很多初學者學習、運用明暗素描的時候,對物體的呈現往往沒有意識到從全局角度進行表現,而是機械地進行呈現,簡單地根據物體的黑白劃分進行繪畫,這只能算一種單純的臨摹,說明其對繪畫的理解仍然浮于表面,沒有深入進去。如何通過明暗素描展現物體的結構,是明暗素描運用的核心所在。正如前文所述,很多初學者對繪畫對象的結構和明暗缺乏足夠的認知,對明暗關系理解不夠,導致了這種問題很難從根本上得到解決。從常識的角度出發,大家都知道物體的結構具有起伏性,因此光線的照射下呈現出多樣化的特征。在這種認識的基礎上,如何進一步探尋明暗關系,決定著繪畫者對物體結構的把握程度。繪畫過程中,運用明暗素描方法,可以通過明暗變化展現物體的深層次結構,可以讓觀者明白物體的明暗會發生變化,理解創作者的意圖。結構是決定整體的關鍵要素,創作者要通過觀察物體的結構,結合繪畫現場的光線,來提升明暗素描的綜合表現力。
繪畫中,在具體體現素描物體結構時,應充分考慮高光、反光以及中間色的反差繪畫對比,要明確高光屬于光照亮面范疇,但是高光在繪畫表現上僅僅是一個較小的局部區域,既可以是一條線,也可以是若干個點,這主要取決于物體本身的材質與光源形成的反射區域。另外,很多物體由于體積關系對光照反射也有很大的差異性,因此,要考慮物體高光周圍面的轉折關系。相較高光面而言,反光面是由物體自身材質不透明所造成的,其光線反射度越大,所體現的亮度也就越強,但是如果繪畫者進行大面積反光處理,則可能呈現較為模糊的狀態,影響物體本身的暗部體積及整體空間感,所以在明暗素描中可以將反光進行弱化處理,這樣能更加凸顯作品的真實感。光線照射物體的角度不同,所產生的陰影也不同,中間色是物體受到光線側射的地方,同時也是明亮對比度最大的地方,一般靜態實物可以較好地觀察到中間色。但是對人物肖像畫而言,其中的中間色結構較為復雜且變化多端,需要規劃、注重細節處理,尤其對轉角處的系列變化要認真研究,否則會呈現出“臟”“亂”的印象,這也有待進行深入的探索。因此,結構是本質,明暗只是光線作用下的光學現象,明確這一認識對明暗素描的綜合運用具有重要意義。明暗是為物體的結構服務的,只有通過多元化的藝術呈現,才能達到塑造物體結構的最終目標,這才是明暗素描的最終目的。要結合明暗素描的實際情況,提升綜合觀察與表現能力,進而提升運用明暗素描的綜合能力。初學繪畫者要透過現象看本質,抓住明暗素描的核心要義,從內在結構出發,利用明暗素描來更好地展現作品的細節,提升作品的綜合藝術表現能力。
在運用明暗素描表現作品的過程中,要特別對不同結構、質地的物體形象進行科學展現,這是初學者需要重點訓練的內容。在明暗素描的運用中,如何通過線條進行科學呈現,提升明暗素描的綜合感染力,達到寫實的效果,都考驗著繪畫者的綜合能力。在明暗素描運用過程中,線條是最富有生命力的元素。不管是結構變化還是明暗變化,都要依托線條來表現。線條作為藝術繪畫的基本元素,具有極強的藝術表現力。明暗素描中的光影表現需要依靠線條的多樣化呈現,進而達到自身想要達到的藝術效果。很多初學者在運用明暗素描表現作品的過程中,往往存在線條運用單一的問題,筆法也較為乏味、單一,很多情況下只是進行了線條的堆積,導致作品的畫面缺乏立體感和沖擊力,進而使畫作整體缺乏感染力。因此,線條表現力不夠也成為制約初學繪畫者素描水平提升的一個重要因素。針對這種情況,初學繪畫者在學習繪畫技巧的同時,可積極學習繪畫理論來充實自己。我國傳統繪畫藝術理論體系中已經提出了要注重事物的本質特征,針對不同事物的特殊肌理選擇科學的線條呈現方式,進而給人不同的視覺和心理感受。在對具體事物進行刻畫的過程中,比如玻璃的晶瑩、棉花的松軟,對明暗素描而言,由于無法利用色彩進行呈現,只好借助線條,通過線條呈現的方式展現優秀的明暗素描作品形象。對明暗素描來說,線條的運用和把握是基礎,同時也是明暗素描中的難點,而且沒有捷徑,需要大量的觀察和練習,結合自身繪畫特點,進行深入刻畫,以提升明暗素描的綜合表現力。
明暗交界線是線條處理中的重點環節,例如,在光線照射下物體自然而然地會形成陰影,但是單獨的物體,其明暗交界線互相交融、難以確定,如果物體的陰影出現疊加,就更難把握其自身的細微變化,投影疊加層數越多,顏色就應該越重,但是輪廓邊緣要表現得分明,很多初學者在表現投影的黑時往往將其過度“開采”,但是這種黑并非一種完全不透光的黑,光線具有折射和漫反射的特點,所以要注重線條的模糊化處理,確保線條也會受到光感影響。另外值得注意的是,物體的剛性轉折面具有一定的透視作用,因此在處理物體這類邊線時,要注重與其背景的關系,物體邊線要采用虛實結合的處理方法,不能簡單地用線條進行“概括”,要有明顯的明暗變化,既要表現形體的透視轉折關系,同時這個邊線的轉折還要有透視面的因素融合,在明暗素描中充分表現出虛實變化,同時也要充分考慮背景的光反射以及顏色影響。
從明暗素描實際教學來看,雖然線條訓練沒有捷徑,但是也有一般性的規律可循,比如說輕快流暢的長線條往往用于展現順滑的材質,而柔和的短線條則常用于刻畫柔軟細膩的材質,剛硬的粗線條則往往用于刻畫主體骨干,起到強有力的支撐作用。在繪畫實踐中,初學者如果把握了這些繪畫的基本原則,再配合科學的練習,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將明暗素描和生活有機結合,就能鍛煉自身的線條運用能力,提升明暗素描的綜合水平。
綜上所述,在繪畫藝術實踐中,明暗素描占據著十分重要的地位,對提升綜合藝術造詣具有重要意義。作為繪畫藝術研究者,要深刻探尋明暗素描中存在的問題,并尋求科學的繪畫路徑,以進一步提升綜合藝術表現力,適應當前繪畫藝術發展趨勢,切實提升明暗素描綜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