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紅娟
(西北民族大學經濟學院 甘肅省蘭州市 730030)
近年來,國家大力推動休閑農業的發展,黨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關于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意見》等文件中都強調要“實施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精品工程”。《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中指出應該“結合各地資源稟賦,深入發掘農業農村的生態涵養、休閑觀光、文化體驗、健康養老等多種功能和多重價值”,大力發展休閑農業。
對休閑農業的發展的評價,學者們從不同角度,采用數據包絡分析法(鄭石等,2017)、主成分分析法(羅絢麗,2018)、層次分析法(楊繡娟等,2018;魏燕萍等,2020)等進行測度和評價。本文采用熵權法和TOPSIS法對臨夏州轄區內1市7縣休閑農業發展水平從發展績效和發展基礎兩個方面進行分析評價,并針對臨夏州休閑農業的發展提出對策建議。
近年來,隨著交通基礎設施條件的改善,臨夏州全域已經全方位進入蘭州1小時經濟圈,3小時經濟圈可以覆蓋甘肅大部、青海寧夏四川的部分地區,且臨夏州位于蘭州-甘南-阿壩-成都黃金自駕游線路的重要節點。
臨夏州旅游資源豐富。首先,臨夏州地形地貌多樣,如高峽平湖、炳靈丹霞、雪山草甸等,有黃河三峽、松鳴巖、蓮花山、大墩峽、草場溝等自然景區;其次,臨夏州歷史悠久,是我國新石器文化最集中的地區之一,有馬家窯文化、半山文化、齊家文化等歷史文化遺跡,有炳靈寺石窟、齊家文化、八坊十三巷等歷史人文旅游資源;第三,臨夏回族自治州是全國兩個回族自治州和甘肅兩個少數民族自治州之一,有回、漢、東鄉、保安、撒拉等42個民族,其中東鄉族和保安族是以臨夏為主要聚居區的甘肅特有少數民族,民族文化多樣,民族特色飲食豐富。
2017年,甘肅省在《關于大力發展休閑農業的指導意見》中強調“政府在扶持政策、規范管理、宣傳推廣等方面加大支持和引導力度”。《甘肅省2021年省級旅游發展專項資金文化和旅游產業項目補助申報指南》中提到的扶持重點有休閑度假區、田園綜合體、特色文化旅游小鎮、民俗文化村落、鄉村旅游示范村等休閑農業相關項目,主要采取項目基礎設施建設補助、貸款貼息、獎勵代補、政府購買服務等方式,單個項目申請補助資金最高可達100萬元。截止2019年7月甘肅省對臨夏州35個旅游扶貧重點村和534戶農家樂發放補助資金4034萬元。
本文在借鑒相關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充分考慮到臨夏州休閑農業的發展特點,從休閑農業的發展成效及發展基礎兩個方面對休閑農業發展水平進行評價。在查閱了相關研究的基礎上,結合臨夏州實際情況,對選取的指標如下:
1.數據來源
本文采用2020年臨夏州下轄的1市(臨夏市)、7縣(臨夏縣、永靖縣、和政縣、康樂縣、東鄉縣、廣河縣、積石山縣)的相關數據。數據來源于臨夏州文化廣電和旅游局、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官網及《2021年甘肅發展年鑒》。
2.研究方法
本文采用熵權TOPSISI法對休閑農業發展績效和發展基礎進行評價。
(1)用熵值法確定指標權重
第一步,設定數據矩陣。假設矩陣

其中xij為第i個縣(市)第j個指標的值。
第二步,數據的標準化。由于各項指標的計量單位不統一,需要先對數據進行標準化處理。由于文章選取指標全部為正向指標,因此,使用公式:

式中min(x1j,…,xnj)和max(x1j,…,xnj)分別表示全部縣(市)第j個指標觀測值中的最小值和最大值。
第三步,計算指標xij的比重pij,即計算第i個縣(市)第j個指標經標準化處理后的值在所有被評價對象第j個指標經標準化處理后的值總和中的比例。

第四步,計算第j項指標的信息熵:ej,可證明0≤ej≤1。

式(3)中n=6。
第五步,計算第j項指標的差異性系數gj,其值越大,則指標在綜合評價中就越重要。

第六步,計算每個指標的權重:

j=1,2,……m(m為指標個數)
(2)TOPSISI法
第一步,構建臨夏州休閑農業發展水平測度指標的加權矩陣R:

式中:rij=Wij×Xij。

第三步,計算各測評方案和最優方案和最劣方案的歐式距離+和:


第四步,計算各測評方案與理想方案的近似程度Ci:

Ci越大,說明該縣(市)的休閑農業發展水平越高;反之,該縣(市)的農業休閑發展水平越低。
基于上述所構建的評價體系,對臨夏州8個縣(市)休閑農業發展績效進行測度,結果如下:
數據經過標準化處理后,根據熵權法計算出來的結果如表2,旅游年收入的權重為0.2749,為最高,說明休閑農業的發展對當地旅游收入的帶動作用非常明顯;其次是國家及省級旅游示范村數量,權重為0.2195,由此可以看出休閑農業發展得好,也會得到國家及省的認可;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權重最小(0.1043),說明現階段在休閑農業發展對增加臨夏州農村居民收入的作用相對較小。

表2 臨夏休閑農業發展績效指標權重
臨夏州8個縣(市)休閑農業發展績效實證測度結果見表3。2020年臨夏州休閑農業發展績效綜合得分為0.1556~1;其中,得分最高的為臨夏市(1),得分最低的是康樂縣(0.1556),休閑農業發展績效在不同縣(市)之間存在較大差距。從臨夏州休閑農業發展的績效來看,8個縣(市)分化為3個梯隊,第一梯隊為臨夏市,綜合得分遠遠高于其他縣;永靖縣、臨夏縣、東鄉縣、和政縣為第二;積石山縣、廣河縣、康樂縣休閑農業發展績效相對較差,為第三梯隊。

表3 臨夏休閑農業發展績效TOPSISI評價結果
根據熵權法計算出來的結果顯示,在休閑農業發展基礎各指標中,當地接待游客數量對休閑農業的發展影響最大,其權重為0.2854,說明游客是休閑農業提供的各種產品和服務的主要消費群體;其次為各級公路總里程(0.2394),可見休閑農業的發展對鄉村道路的通達程度依賴性很強;少數民族人口占比的權重最小(0.0820),說明臨夏州豐富的民族文化資源在促進休閑農業發展中的作用未能充分發揮。
臨夏州8個縣(市)休閑農業發展基礎實證測度結果見表4。2020年臨夏州休閑農業發展績效綜合得分為0.2175~0.8555;其中,得分最高的為臨夏市(0.8555),得分最低的是廣河縣(0.2175),除臨夏市外,其他縣休閑農業發展基礎差距不大。

表4 臨夏休閑農業發展基礎指標權重

表5 臨夏休閑農業發展基礎TOPSISI評價結果
臨夏市充分發揮了發展休閑農業良好基礎,休閑農業發展績效遙遙領先;永靖縣、東鄉縣、臨夏縣的休閑農業發展績效排名明顯高于發展基礎排名,說明這3個縣充分利用各種有利條件大力發展休閑農業,且休閑農業發展成效顯著;積石山和康樂2個縣休閑農業發展基礎排名高于發展績效排名,尤其是積石山縣休閑農業發展基礎排名第3,但休閑農業發展績效排名第6,說明這2個縣休閑農業發展條件較好,但開發利用率不足,休閑農業發展水平較低;廣河縣休閑農業綜合發展水平最低,發展基礎薄弱且發展績效較差。
臨夏州在開發、布局休閑農業產業時,要依托當地資源優勢走差異化發展道路。如東鄉縣、廣河縣可充分利用特色民族文化,發展民族民俗特色鄉村旅游;和政縣、永靖縣依托松鳴巖滑雪場、鳳凰嶺滑雪場借北京“冬奧”熱,大力開發冬季特色鄉村旅游休閑項目及冬季特色農家樂;康樂縣、永靖縣憑借優美多樣的自然風光,舒適宜人的氣候發展集休閑、避暑、康養為一體的鄉村生態休閑項目;東鄉縣、永靖縣依托特色農業,大力發展農業觀光、農產品采摘等休閑項目;臨夏市以折橋村為中心,大力發展優質農家樂。實現“一鄉一品,一村一景”打造休閑農業特色品牌。
隨著居民私家車汽車保有量迅速提升,且臨夏州的區位特點,前往臨夏州旅游的游客多為自駕游,發展休閑農業的基礎是道路的通達能力,只有游客“進得來”才能“留得住”。當地政府應下大力氣建設鄉村道路,實現硬化、達到通車要求的道路進村到戶。此外,要進一步提升鄉村休閑環境,加強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為游客提供舒適、便利的休閑旅游環境。
臨夏州應從鄉村多元價值的挖掘出發,鼓勵鄉村博物館、鄉村民宿、主題農場、研學基地、鄉野營地、民藝工坊、鄉村書院等多類型、高品質鄉村休閑旅游業態發展,提升鄉村休閑產品的整體層次,將其作為鄉村休閑旅游提升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