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玉杰
(鄭州大學附屬洛陽市中心醫院產科 河南洛陽 471000)
妊娠期高血壓是育齡期產婦常見的并發癥,在產婦懷孕 20 周后發生[1]。研究表明[2~3],妊娠期高血壓發病率為7%~30%,臨床上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蛋白尿等,病情嚴重者出現惡心嘔吐、頭痛,甚至發生抽搐或昏迷,對母嬰健康造成極大的影響,因此對于妊娠高血壓患者需及早治療。有報道指出[4],硫酸鎂具有降壓作用,且其可發揮抗驚厥作用,臨床用于妊娠高血壓的治療,但需密切監測血液鎂離子濃度,防治中毒,給患者的日常治療帶來不便。因此尋求新的治療手段或尋找其他藥物與硫酸鎂合用降低其劑量成為臨床研究人員探索的熱點。硝苯地平為鈣離子通道抑制劑,是一種降壓藥物,其安全性較好,可用于妊娠高血壓的治療[5]。兩者聯用可能具有協同作用。本研究分析硫酸鎂、硝苯地平聯合用于妊娠高血壓的治療,以期為臨床治療提供幫助。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9月至2019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305例妊娠高血壓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治療方法不同分為研究組153例和對照組152例。研究組年齡23~37 歲,平均年齡(28.73±2.43)歲;平均孕周(38.72±1.53)周;平均體質量指數(25.82±3.52)kg/m2;平均產次(1.03±0.17)次。對照組年齡 24~38 歲,平均年齡(29.05±2.40)歲;平均孕周(38.49±1.73)周;平均體質量指數(25.73±3.46)kg/m2;平均產次(0.99±0.20)次。兩組年齡、孕周、體質量指數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妊娠期高血壓的診斷標準;年齡>18 歲;首次確診為妊娠期高血壓;對本研究知情同意。(2)排除標準:伴原發性高血壓;合并糖尿病、高脂血癥等疾病;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對本研究使用藥物過敏或存在禁忌證;伴有精神疾病或認知功能障礙;合并惡性腫瘤;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或免疫系統疾病。
1.3 治療方法 對照組采用硫酸鎂治療。首次治療采用25%硫酸鎂注射液(國藥準字H20043974)5 g溶于10%葡萄糖20 ml 靜脈推注,1 次/d,后將硫酸鎂溶于5%葡萄糖500 ml 靜脈滴注。研究組在對照基礎上服用硝苯地平緩釋片(國藥準字H20083380)10 mg,3 次/d。兩組均治療7 d。治療期間密切關注患者血清鎂離子水平,防止中毒。
1.4 觀察指標 (1)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動態血壓水平(收縮壓、舒張壓),氧化應激指標(丙二醛、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2)比較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動力學指標。采用彩色多普勒超聲檢測脈動指數、阻力指數及最大收縮血流速度。(3)比較兩組臨床療效。患者臨床癥狀完全消失,血壓低于140/90 mm Hg 為治愈;患者臨床癥狀顯著緩解,血壓介于140/90~150/100 mm Hg,蛋白尿改善明顯為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有所緩解,血壓介于140/90~150/100 mm Hg,存在少量蛋白尿為有效;患者臨床癥狀無變化甚至加重為無效。治愈、顯效及有效之和計入總有效。(4)統計兩組孕婦不良反應發生率,包括惡心嘔吐、皮膚瘙癢及消化道出血等。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 統計學軟件分析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表示,兩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用配對樣本t檢驗。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后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6.93%,高于對照組的76.97%(P<0.05)。見表1。

表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例(%)]
2.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表2 兩組治療前后血壓水平比較(mm Hg,)
舒張壓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 153對照組 152組別 n 收縮壓治療前 治療后t P 155.83±17.63 156.27±17.54 0.219 0.827 130.83±14.58 141.82±15.42 6.396 0.000 102.63±13.92 101.99±13.68 0.405 0.686 80.73±9.21 93.62±9.87 11.793 0.000
2.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 治療后兩組血清丙二醛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水平均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

表3 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指標水平比較()
超氧化物歧化酶(U/L)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丙二醛(μmol/L)治療前 治療后谷胱甘肽過氧化物酶(U/L)治療前 治療后153 152 t P 32.50±2.32 32.44±2.41 0.222 0.825 22.14±2.12 25.95±2.50 14.358 0.000 70.65±5.32 70.50±5.21 0.249 0.804 94.15±6.32 87.25±6.35 9.511 0.000 66.32±4.21 66.20±4.36 0.245 0.807 90.20±7.32 79.36±6.89 13.318 0.000
2.4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治療前,兩組脈動指數、阻力指數及最大收縮血流速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脈動指數、阻力指數均較治療前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兩組最大收縮血流速度較治療前升高,且研究組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表4 兩組治療前后子宮動脈血流參數比較()
最大收縮血流速度(cm/s)治療前 治療后研究組對照組組別 n 脈動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阻力指數治療前 治療后153 152 t P 2.61±0.35 2.64±0.38 0.717 0.474 2.07±0.25 2.34±0.31 8.375 0.000 0.98±0.13 0.96±0.15 1.245 0.214 0.64±0.10 0.81±0.08 16.387 0.000 42.12±5.47 42.14±5.60 0.032 0.975 50.73±7.04 46.58±6.58 5.318 0.000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6.34%,低于對照組的 35.53%(χ2=14.625,P<0.01)。見表 5。

表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例(%)]
妊娠期高血壓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主要表現為血壓升高,且伴有蛋白尿、水腫等,隨病情進展可導致多臟器功能損傷、甚至昏迷,可造成胎兒窘迫、死胎等[6~7]。同時,該疾病發病率較高,常出現在婦女孕20 周后,可引起血管收縮性痙攣,或出現蛋白尿、水腫等情況,若情況嚴重可能出現抽搐、昏迷等。有研究顯示,妊娠期高血壓還可能引起胎盤血管狹窄,使胎盤出現供血不足,進而導致胎兒出現缺氧情況,或引起發育遲緩等,對胎兒以及孕婦影響較大。目前,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病機制尚不清楚,但是通常認為與母體有關,同時與胎兒、胎盤等相關。妊娠期高血壓可影響患者的供血穩定,累及心、腦、肝、腎等重要臟器,相關研究結果表明,此類患者血液指標有顯著變化,如患者血液黏度顯著升高,該現象也是患者血供平衡異常的關鍵影響因素。妊娠期高血壓致死率占妊娠期相關疾病的10%~16%[8],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療方式治療妊娠期高血壓至關重要。
目前,對于妊娠期高血壓的治療方式有終止妊娠及對癥治療,而終止妊娠涉及醫學倫理道德,多數患者亦不能接受,因此藥物治療為目前的主流[9]。在臨床治療中,多采取給予患者解痙藥物,并給予降壓藥物改善情況,控制患者血壓,改善患者病情,保證母嬰安全是治療該疾病的主要目的。硫酸鎂是臨床上應用較多的一種藥物,在臨床上使用時間較長,通常用于癲癇或抽搐的治療,當前主要用于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治療。該藥物不僅可以增加患者血流量,還可抑制中樞神經,防止出現腎臟衰竭,并預防心腦臟器衰竭,可通過抑制神經末梢乙酰膽堿酯酶的合成釋放,發揮解除骨骼肌痙攣的作用[10]。然而較多研究證實,在臨床治療中如果僅僅使用硫酸鎂其治療效果欠佳,使用后或會出現Mg2+水平異常,導致人體代謝紊亂,導致膽固醇異常,并可能影響患者產程,同時可能導致較多的不良反應,如神經反射增強,腸胃功能降低,影響不良及抽搐等。在停藥之后出現血壓反跳的可能性較大,如果患者大劑量使用或會出現藥物中毒現象。可見,硫酸鎂單獨治療控制病情效果較差,該藥物在治療上仍具有局限性,因此需尋找其他藥物合用。硝苯地平是一種常見藥物,一般用于高血壓治療,能夠舒張冠狀動脈,減輕冠狀動脈痙攣現象,提升心肌氧傳送能力。近些年研究表明,該藥物可以降低血管壁細胞敏感性,進而減少血管收縮頻率,讓血壓盡快恢復正常,并能擴張心腦血管,降低人體氧氣消耗,增加細胞缺氧耐受性,恢復顱內壓。多種研究證實,在該藥物進入人體后,藥物能在短時間內發揮作用,降壓效果理想。研究顯示兩種藥物聯合治療優勢明顯,一是可以將二者的藥性得到充分的發揮,二是能預防硫酸鎂導致的不良反應,降低呼吸中樞抑制。二者聯合不僅可以有效保證控制患者血壓,同時也不會限制其他身體機能。在臨床治療中,降低妊娠期高血壓患者血壓是主要目標,血壓降低可以避免因高血壓產生的較多問題,并為胎兒的正常發育提供良好環境,進而達到改善母嬰結果的效果,保證母嬰的生命安全。但是由于患者處于妊娠時期,因此在給予患者臨床治療時,不僅需要考慮到降低血壓的治療效果,還需要最大程度降低因藥物使用帶來的不良影響,因此需要科學認識可能出現的用藥反應,如減少胎盤供血量,合理使用藥物避免出錯,保證臨床用藥安全。
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治療總有效率高于對照組,表明硫酸鎂與硝苯地平聯合應用對妊娠期高血壓患者的癥狀控制優于硫酸鎂單獨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的發生與機體缺氧缺血損傷、體內氧化應激反應增強有關,進一步觀察兩組患者子宮血流動力學指標發現,研究組脈動指數、阻力指數及最大收縮血流速度改善情況均優于對照組,治療后兩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另外,研究組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可能原因為鎂離子可抑制機體神經末梢乙酰膽堿的釋放,阻斷神經和肌肉信號的傳導,發揮解除骨骼肌痙攣的作用,且鎂離子可改善和提升孕婦及胎兒血紅蛋白與氧結合的能力,促進子宮胎盤的血液流動;硝苯地平是一種鈣離子通道拮抗劑,可預防和治療冠心病心絞痛,抑制心肌細胞的興奮傳導和心肌收縮,并且硝苯地平可緩解冠狀動脈痙攣,改善血流,并防止硫酸鎂可能引起的不良反應。二者聯合可發揮松弛子宮平滑肌,改善患者胎盤血流灌注的作用。因此,硝苯地平優點較為明顯,起效快、藥效強,聯合硫酸鎂使用后,能夠更快、更穩定地降低患者血壓,讓血壓恢復正常水平,在保證療效的同時還能減少患者不良反應的發生,安全性較高。綜上所述,硫酸鎂、硝苯地平合用治療妊娠期高血壓療效較好,可抑制體內氧化應激,改善患者子宮血流動力學,且能降低患者的不良反應發生率,具有安全性,值得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