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茜茜
(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 安徽蚌埠 233017)
腦梗死是由患者腦部缺血或缺氧所引起的腦組織壞死,主要是因為腦部血液供應出現障礙,患者會出現頭暈頭痛、感覺性失語及意識障礙,老年人較多見,病情發展迅速,可使患者在短時間內發生休克或死亡。臨床多采用常規干預輔助治療,但相關護理操作比較簡單化,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部分患者對自身疾病的認知水平欠佳。循證護理干預是一種優質護理方案,通過將護理理論、患者意愿、專家意見、護理實踐相結合,從而制定以患者為中心的護理方案,能有效促進患者機體微循環,起到干預以及預防的作用[1]。本研究主要探討循證護理干預對老年腦梗死患者的療效?,F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9年10月至2021年10月收治的腦梗死患者60例為研究對象,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30例。對照組男 16例,女 14例;年齡 51~83 歲,平均(68.63±5.78)歲;病程 4~20個月,平均(11.37±3.56)個月。觀察組男17例,女13例;年齡50~85 歲,平均(69.21±6.07)歲;病程 5~21個月,平均(12.56±4.13)個月。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蚌埠醫學院第二附屬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符合《中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2018》[2]中相關診斷標準;年齡50~85 歲;生命體征平穩;患者及其家屬知情同意并簽訂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有嚴重認知功能障礙者;合并血液系統疾病等。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各項生命體征的監測、嚴格遵醫囑給藥、定時巡查病房情況、預防患者出現并發癥、飲食指導等。觀察組采用循證護理干預。首先由護理人員結合自身護理經驗并通過網絡途徑進行腦梗死相關證據查詢,對以往的護理問題進行歸納與總結,后針對護理問題得出相對應的結論,從而制定合適的循證護理措施。(1)生活護理:為患者提供安靜整潔的病房環境,為防止患者出現壓瘡,需間隔2~3 h 進行輔助翻身,定時對患者進行按摩儀按摩,促進肢體的血液循環。(2)功能鍛煉:具體功能訓練措施需根據患者自身實際情況進行計劃與調整,保持循序漸進的鍛煉強度,30 min/次,1~2 次 /d。(3)心理護理:護理人員應在與患者的溝通過程中保持親和、委婉的態度,緩解患者的不良情緒,鼓勵患者積極主動進行康復訓練,在患者病情穩定后24 h 對其采取心理護理。(4)密切觀察病情:護理人員要做好患者身體狀況和病情的監測,及時告知醫師患者的疾病狀況,以使醫師可以更準確、更迅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縮短對患者疾病的判斷時間,提升治療效果。(5)強化溝通:護理人員需同患者及家屬進行密切溝通交流,消除患者家屬對患者病情的擔憂,選擇適當的方式告知患者病情,有效消除其不良情緒。兩組均干預2 周。
1.3 觀察指標 (1)對兩組干預前后的語言功能、神經功能、生活質量及肢體運動功能進行比較:神經功能損傷程度根據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3]評分評估,總分42 分,分數越高代表神經功能受損越嚴重;上肢和下肢運動功能評定根據肢體運動功能評測法(Fugl-Meyer)[4]評分,分別為66分、34 分,分數越高代表肢體運動功能越好;語言功能評定根據漢語失語癥檢查表(ABC 法)[4]評分,包括口語表達、聽理解、閱讀、書寫4個維度(23個條目),總分 100 分,<60 分為嚴重語言障礙,60~80 分為部分語言障礙,>80 分為無語言障礙;生活質量根據基礎日?;顒幽芰α勘恚˙arthel)[3]評定,包括飲食、行走、穿衣、個人衛生、上下樓梯等,總分100 分,分數越高,患者生活質量越好。(2)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血清白細胞介素-6(IL-6)、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超敏 C 反應蛋白(hs-CRP)水平:采集兩組干預前后空腹靜脈血約5 ml,分為兩份,其中3 ml 待其自行凝固后,以3 000 r/min 離心7 min 取上清液,采用酶聯免疫吸附法檢測。(3)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免疫功能:剩余2 ml 血液,采用流式細胞儀對外周血CD8+、CD4+、CD3+水平進行檢測,并計算CD4+/CD8+值。(4)比較兩組干預后的護理滿意度,根據我院自制滿意度調查量表進行評定(Cronbach′s α 系數0.83,重測效度0.81),均需患者及其家屬自行填寫。該量表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表示患者滿意度越高,≥90 分為非常滿意,60~89 分為滿意,<60 分為不滿意。計算兩組總滿意度并比較,計算公式為: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分析采用SPSS22.0 軟件。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行卡方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神經、肢體運動、語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兩組干預后 Fugl-Meyer、ABC 法、Barthel評分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P<0.05);兩組干預后NIHSS評分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神經、肢體運動、語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表1 兩組神經、肢體運動、語言功能及生活質量評分比較(分,)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Barthel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NIHSS干預前 干預后Fugl-Meyer干預前 干預后ABC 法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26.58±3.47 26.43±3.18 0.175 0.862 18.46±2.67*10.21±1.56*14.613 0.000 57.26±7.31 57.86±7.49 0.314 0.755 80.43±9.15*87.68±10.17*2.903 0.005 51.31±5.14 51.48±5.36 0.125 0.901 67.12±7.45*82.24±9.89*6.688 0.000 32.37±4.26 31.58±4.63 0.688 0.494 58.96±6.41*86.47±8.59*14.058 0.000
2.2 兩組血清 hs-CRP、IL-6、TNF-α 水平比較 兩組干預后血清 hs-CRP、IL-6、TNF-α 水平均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血清 hs-CRP、IL-6、TNF-α 水平比較()

表2 兩組血清 hs-CRP、IL-6、TNF-α 水平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TNF-α(ng/L)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 n hs-CRP(mg/L)干預前 干預后IL-6(ng/L)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13.58±2.31 12.84±2.15 1.284 0.204 9.24±1.31*5.48±0.59*14.334 0.000 30.24±4.41 29.85±4.36 0.344 0.732 20.13±3.17*11.46±1.37*13.751 0.000 42.43±5.78 43.58±5.69 0.777 0.441 30.65±4.26*19.36±2.54*12.468 0.000
2.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兩組干預后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較干預前升高,且觀察組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干預后外周血CD8+水平較干預前降低,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表3 兩組免疫功能比較()
注:與本組干預前比較,*P<0.05。
CD4+/CD8+干預前 干預后對照組觀察組組別nCD3+(%)干預前 干預后CD4+(%)干預前 干預后CD8+(%)干預前 干預后30 30 t P 63.37±7.26 64.23±7.48 0.452 0.653 67.21±8.32*72.56±9.35*2.341 0.023 30.45±4.63 29.47±4.68 0.815 0.418 38.25±5.34*49.23±6.54*7.123 0.000 21.36±3.17 20.75±2.86 0.783 0.437 18.23±2.36*15.21±1.69*5.699 0.000 1.43±0.31 1.42±0.36 0.115 0.909 2.10±0.32*3.23±0.15*17.513 0.000
2.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干預后,觀察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腦梗死是神經內科的常見疾病,患者發病后會引起肢體運動、語言功能障礙等,甚至威脅其生命健康與安全,導致患者出現焦躁、擔憂等負面心理,嚴重影響患者的身心健康[5]。
循證護理干預是以科學為依據,以時間為基礎,科學、高效的一種方法。護理人員對患者具體情況進行相關評估后針對性地制定一套護理方案,滿足患者的不同需求,實現更有效的護理干預[6]。循證護理干預是針對腦梗死患者實際身體情況進行神經功能鍛煉,能夠有效刺激中樞神經,促使樹突、軸突發芽及新突觸形成,對患者神經及運動功能均可起到明顯改善作用。運動訓練能夠使患者肢體運動增強,可對患者產生持續性刺激,減輕肢體運動障礙,改善患者生活質量[7]。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Fugl-Meyer、ABC 法、Barthel評分均高于對照組,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提示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腦梗死患者,能夠有效促進肢體運動及神經功能的改善,恢復語言功能,提高生活質量,與張素景等[8]的研究結果一致。hs-CRP 水平的高低與炎癥反應程度密切相關,是參與機體免疫炎癥反應的急性期反應蛋白;IL-6 可對興奮性氨基酸的釋放、氧自由基的形成及血腦屏障通透性的增強產生誘導作用,以此參與患者腦梗死的病情發展,在急性炎癥期水平可顯著升高;TNF-α 對細胞的凋亡可起到促進作用,同時,對致炎因子的釋放起到誘導作用,破壞血腦屏障;CD3+可以表示人體細胞免疫功能狀態,通常指T 淋巴細胞;CD4+可以將機體B 細胞介導的體液免疫應答作用及由吞噬細胞介導的抗感染作用增強;CD8+水平升高代表機體免疫力受到嚴重損害;CD4+/CD8+是判斷人體免疫功能紊亂的敏感指標,該值降低則表示機體免疫功能欠佳。循證護理干預通過循序漸進地功能鍛煉,可對大腦皮質的神經反射起到刺激作用,有效緩解肌張力,對淋巴、血液循環與機體的新陳代謝功能起到促進作用,且對氧自由基的生成具有抑制作用,可緩解機體應激反應,保護線粒體膜及細胞膜,從而調節機體致炎因子水平,減輕炎性損傷,同時可提高機體抗感染能力[9]。本研究結果顯示,干預后觀察組外周血CD3+、CD4+、CD4+/CD8+水平均高于對照組,血清hs-CRP、IL-6、TNF-α 及外周血 CD8+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干預后觀察組的護理總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腦梗死患者,能有效提高患者機體免疫功能,緩解機體炎癥反應,促進病情恢復,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綜上所述,循證護理干預應用于老年腦梗死患者,能有效促進患者肢體運動功能及神經功能的改善,語言功能的恢復,提高機體免疫功能,有效緩解機體炎癥反應,提高整體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