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予
(河南省南陽交通醫院眼科 南陽 473000)
翼狀胬肉是眼科臨床上常見的角膜結膜疾病,該疾病患者眼表形成三角形增厚的球結膜組織,組織可侵入生長至角膜處,導致覆蓋瞳孔,引起患者視力功能障礙[1]。其是因長期遭受外界刺激因素造成,如強光刺激、工作環境處于有灰塵的地方等,該疾病在不同地區發病率不同,患者眼部常會感到不適,且會影響外觀美觀,嚴重者會影響患者視力[2]。目前翼狀胬肉臨床主要治療方式一般以手術為主,包括單純胬肉切除術等[3]。但是以上方法術后患者常會有畏光、迎風流淚、眼干眼痛及結膜充血等不良反應[4]。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是目前臨床上治療翼狀胬肉的新方法,是將同一眼或對側眼距離角膜四分之一的正常結膜組織移植到切除的部位,可避免異體移植而造成的免疫排斥反應,還能抑制眼表急性病變的發生[5]。本研究針對翼狀胬肉患者采用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術后患者角膜創口愈合速度加快,眼部疼痛刺激感更小。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我院收治的66例(70 眼)翼狀胬肉患者的臨床資料,按手術方式不同分為移植組46例(48眼)與切除組20例(22 眼)。移植組男26例,女20例;患眼 48 眼:左眼 26 眼,右眼 22 眼;年齡 46~54歲,平均年齡(50.12±3.35)歲;患病時間 1~6年,平均患病時間(3.68±0.43)年。切除組男12例,女8例;患眼 22 眼:左眼 13 眼,右眼 9 眼;年齡 45~53歲,平均年齡(49.84±3.16)歲;患病時間 1~5年,平均患病時間(3.98±0.51)年。兩組患者年齡、患病時間等資料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倫理批號LY20170003)。
1.2 入組標準 (1)納入標準:符合翼狀胬肉診斷標準[6];年齡≥40 歲;初次患翼狀胬肉。(2)排除標準:患有嚴重干眼癥、眼表炎癥等;凝血功能障礙;不愿手術治療。
1.3 治療方法
1.3.1 基礎治療 兩組患者術前3 d 連續滴用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國藥準字H20103148),4 次/d。兩組患者術后左氧氟沙星滴眼液,4 次/d;復方妥布霉素滴眼液(國藥準字H20067620),4 次/d;玻璃酸鈉滴眼液(國藥準字 H20133263),4 次 /d,術后連續用藥 7 d。
1.3.2 切除組 進行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采用鹽酸奧布卡因滴眼液(國藥準字J20160094)進行表面麻醉,鹽酸利多卡因(國藥準字H31021071)球結膜下浸潤麻醉,麻醉起效后運用撐開器,撐開眼簾,沿角膜緣切開結膜,分離胬肉頭端與體端,固定頭端,分離角膜,借助手術刀片分離翼狀胬肉與角膜組織直至淚阜,切除虹膜增生組織,保護內直肌,鞏膜表面燒灼止血,角膜緣鞏膜創面保留2 mm 裸露帶,將結膜邊緣縫合固定在淺層鞏膜上,單眼加壓包扎。
1.3.3 移植組 在切除組手術的基礎上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具體方法:將胬肉表面結膜一同切除分離后,并于同側眼顳上方取適當大小角膜緣干細胞的結膜片(3~4 mm,不超過1/4 的角膜緣周),將移植片與切除后創面對齊并縫合,并以抗生素眼膏涂抹切口周圍,單眼加壓包扎,術后每天進行1 次換藥,連續3 d 后,每隔3 d 進行1 次換藥,注意無菌操作。
1.4 觀察指標 (1)術后第1、3、7 天評估眼刺激癥狀評分:從視物模糊、異物感、迎風流淚、眼部疼痛、畏光、充血等六個方面進行評分,采用四級評分法,“0”表示無癥狀,“1”分表示輕度,“2”分表示中度,“3”分表示重度,總分0~18 分,分數越高眼刺激癥狀越嚴重。(2)術后第7 天檢查角膜面愈合情況:主要檢查指標有角膜上皮缺損面積及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將角膜分為四個象限,角膜熒光素染色后象限內無染色記“1”分,點狀染色或輕微劃痕記“2”分,密集點狀染色伴融合記“3”分;裂隙燈SL-120 眼前節系統照相,Image J 軟件分析角膜上皮缺損面積。(3)術前、術后第1 天、術后第3 天、術后第7 天檢查淚膜破裂時間(BUT):囑患者眨眼一次眼后維持不閉眼狀態,記錄淚膜表面出現第1個干燥斑的時間間隔。(4)治療前,治療后(術后7 d)以視力表、電腦驗光儀檢查裸眼視力,以角膜曲率儀測定角膜散光度。(5)記錄并觀察兩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
1.5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 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整理,計數資料以%表示,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表示,采用t檢驗。重復測量數據采用重復測量方差分析,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眼刺激癥狀評分對比 移植組患者第3天、第5 天眼刺激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切除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眼刺激癥狀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眼刺激癥狀評分對比(分,)
時間 移植組(n=48) 切除組(n=22)第1 天第3 天第5 天13.64±2.14 8.22±1.27 2.12±0.54 13.71±2.20 10.75±1.05 7.56±1.16
2.2 兩組患者角膜愈合情況對比 治療后第7 天移植組角膜上皮缺損面積、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均明顯低于切除組(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角膜愈合情況對比()

表2 兩組患者角膜愈合情況對比()
組別 眼數 角膜上皮缺損面積(mm2) 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分)移植組切除組48 22 t P 1.14±0.21 3.02±0.57 20.189 0.000 1.01±0.31 2.45±0.85 10.394 0.000
2.3 兩組患者BUT 檢查結果對比 移植組患者術后第3 天、第7 天BUT 檢查結果明顯長于切除組(P<0.05)。見表 3。
表3 兩組患者BUT 檢查結果對比(s,)

表3 兩組患者BUT 檢查結果對比(s,)
時間 移植組(n=48) 切除組(n=22)第1 天第3 天第7 天6.55±1.32 5.22±1.27 9.07±1.43 6.61±1.41 4.15±1.05 6.22±1.37
2.4 兩組患者視力結果對比 兩組患者治療后裸眼視力與同組治療前比較升高,角膜散光度與同組治療前比較下降,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組間治療后裸眼視力、角膜散光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視力結果對比()

表4 兩組患者視力結果對比()
注:與同組治療前對比,*P<0.05。
角膜散光度(°)治療前 治療后移植組切除組組別 眼數 裸眼視力治療前 治療后48 22 t P 0.32±0.04 0.31±0.05 0.896 0.373 0.81±0.08*0.79±0.06*1.044 0.300 2.68±0.34 2.67±0.33 0.115 0.908 0.98±0.15*1.01±0.22*0.667 0.506
2.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移植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4.17%)明顯低于切除組(22.73%)(P<0.05)。見表 5。

表5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例(%)]
翼狀胬肉患者眼表若發生一些改變,胬肉可侵犯至角膜,降低角膜透明度,并會導致淚膜不穩定造成干眼,加快胬肉的發展[7]。單純的胬肉切除手術造成的眼部創口可能會對患者眼部造成強烈刺激感與疼痛感,若出現角膜末梢神經暴露,患者眼部刺激感會更強烈[8]。單純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通過移植角膜緣干細胞覆蓋胬肉下角膜創面,能有效保護創口,降低創面對眼部的刺激,加快患者術后角膜恢復速度。
本研究中兩組患者術后第7 天眼刺激評分明顯低于術后第3 天與術后第1 天,且移植組患者術后第7 天眼刺激癥狀評分明顯低于切除組,說明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對患者眼部刺激更小,與伍桂軍等[9]的研究結論一致。探究其原因可能是單純胬肉切除術直接剝離胬肉可能會對角膜及結膜產生一定刺激作用,若手術損傷到角膜神經末梢,或者剝離胬肉導致神經末梢顯露,則患者術后會有明顯疼痛感,對患者眼部刺激更大,而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將干細胞覆蓋至創口,能明顯減小對眼部創口的刺激,患者眼刺激感降低。崔迎欣等[10]的研究發現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術后角膜上皮缺損面積更小、角膜熒光素染色評分更低,本研究結果與上述結論存在共性。研究其機理可能為,移植干細胞能覆蓋住手術切除的創口,減少胬肉切除后的角膜缺損,且干細胞能有效促進角膜上皮的愈合,能在較短時間內加快角膜修復,保護暴露的神經末梢,減小創口面積。治療后移植組患者行BUT 檢查,術后第7 天結果明顯長于術后第3 天,切除組患者術后第7 天BUT 檢查結果明顯長于術后第3 天,且移植組患者術后第7 天BUT 檢查結果明顯長于切除組。分析其原因,可能是因為單純胬肉切除后,眼表各項分泌機制被破壞,眼部正常功能受到影響,淚腺分泌減少,淚膜穩定性下降,因此BUT 實驗結果下降。
兩組患者治療后裸眼視力與同組治療前比較有所升高,角膜散光度與同組治療前比較下降(P<0.05),兩組治療后裸眼視力、角膜散光度比較無明顯差異,說明兩種手術方法均可改善視力,這與麻利明等[11]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翼狀胬肉的切除使之對瞳孔遮擋作用減小,散光度下降,兩種術式均可有效解除對角膜組織牽拉、壓迫,促進角膜面規則化,使裸眼視力逐漸恢復,角膜散光度下降,但尚未發現兩組間裸眼視力與角膜散光度的差異,可能是因為術后早期角膜尚未恢復完全,其屈光狀態及形態尚未穩定等原因影響而成[12]。移植組并發癥的總發生率明顯低于切除組,說明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可減少患者并發癥發生率,這與楊俊臣等[13]的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自體角膜緣干細胞可分化、增生為正常角膜上皮細胞,提高病灶處干細胞數量,在角膜與結膜間形成柵欄,發揮屏障作用,恢復眼表的完整性,并防止結膜上皮、新生血管入侵角膜,有助于角膜修復,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同時該方法取材便捷,無免疫排斥反應,安全性較高。綜上所述,翼狀胬肉切除術聯合角膜緣干細胞移植術治療翼狀胬肉能減少術后患者眼部刺激感,促進角膜創口恢復,減少眼干眼澀癥狀,同時還可降低并發癥發生率,臨床療效良好,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