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袁圓 徐婭 任雅嬌
(河南省鄭州市第七人民醫院健康管理科 鄭州 450016)
缺血性腦卒中是由腦部血管的病變,引發腦供血不足,造成局部腦組織缺血缺氧壞死而導致神經功能受損的臨床綜合征,為腦血管疾病最常見類型。這類疾病一旦出現,一般發病較急,病情危重,患者可出現失語、言語不清、偏癱等癥狀,具有高致殘、致死率,如果不能及時治療,將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和生活質量[1]。臨床對于該病多采用藥物保守治療為主,同時給予降顱內壓,血壓管理、改善腦水腫、補液等常規治療。銀杏達莫的主要成分為黃酮和雙嘧達莫,能夠有效減輕患者血液黏稠情況,還能有效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促進患者神經功能恢復[2]。氯吡格雷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抗血小板藥物,患者服用后,藥物能夠選擇性抑制血小板受體,阻斷二磷酸腺苷(ADP)的生成與釋放,減緩血小板的聚集速度[3]。本研究探討銀杏達莫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20年9月至2021年2月收治的缺血性腦卒中患者96例為研究對象。患者符合缺血性腦卒中診斷標準,且經頭顱CT 及MRI檢查明確診斷[4];病歷資料完善;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心、肝、腎功能嚴重損害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有腦損傷病史及開顱史者;其他重大疾病者;對本研究所用藥物過敏者。將96例患者以電腦隨機均分為對照組與聯合組。對照組男28例,女 20例;年齡 50~75 歲,平均(58.6±6.3)歲。聯合組男 27例,女 21例;年齡 48~76 歲,平均(58.9±6.2)歲。兩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治療方法 兩組均給予降顱內壓,血壓管理、改善腦水腫、補液等常規治療。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硫酸氫氯吡格雷片(國藥準字H20203269)口服治療,75 mg/次,1 次/d。聯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加用銀杏達莫注射液(國藥準字H14023516)治療。將銀杏達莫注射液20 ml 兌入生理鹽水500 ml 中,靜脈滴注,1 次/d。兩組均持續用藥2 周。
1.3 觀察指標 觀察比較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情況,臨床療效及不良反應發生情況。(1)采用美國國立衛生院腦卒中(NIHSS)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神經功能進行評分,共包含15個項目,分值0~42 分,嚴格按照表格選項和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計分,評分越高表示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越嚴重[5~8]。(2)采用日常生活能力巴氏指數(Barthel Index,BI)量表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日常生活能力進行評分,總分100 分,評分<40 分時表示患者存在重度依賴,全部需要他人照護;評分41~60 分表示存在中度依賴,大部分需要他人照護;評分61~99 分表示輕度依賴,少部分需要他人照護;評分100 分表示無須依賴,生活自理能力完全正常,不需要他人照護[9]。評分越高,表示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越強。(3)臨床療效評價標準:分為四級,基本治愈,NIHSS評分降低>90%;顯效,NIHSS評分降低46%~90%;有效,NIHSS評分降低 18%~45%;無效,NIHSS評分降低<18%[10]。總有效=基本治愈+顯效+有效。(4)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主要包括頭暈頭痛、牙齦出血、胃腸道反應等。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4.0 軟件處理數據。NIHSS評分等計量資料用()表示,行t檢驗;不良反應發生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治療前后神經功能缺損及日常生活能力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NIHSS評分、BI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NIHSS評分較治療前降低,BI評分較治療前提高,且聯合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 1。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BI評分對比(分,)

表1 兩組治療前后NIHSS評分、BI評分對比(分,)
BI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對照組聯合組組別 n NIHSS評分治療前 治療后48 48 t P 18.53±3.05 18.60±2.97 0.114 0.909 13.14±2.26 9.32±1.59 9.577 0.000 42.18±6.33 41.94±6.51 0.183 0.855 50.62±9.47 54.06±11.83 5.687 0.000
2.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 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高于對照組的72.92%,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臨床療效對比[例(%)]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 對照組不良反應發生率為4.17%,略低于聯合組的6.25%,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對比[例(%)]
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率較高,占所有腦卒中類型的70%~80%,嚴重威脅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11]。中老年人為該病高發人群,該病臨床治療以恢復患者腦血管供血,修復受損神經為主,以使患者腦循環得到改善,減輕腦損傷[12]。缺血性腦卒中的發生主要是由腦部供血供氧不足,因而導致腦部血流受限,損壞腦部神經功能,造成腦局部發生病變,這類疾病的致殘、致死率極高,因此必須受到高度重視[13]。患者常見臨床表現有失語、言語不清、偏癱等,且早期癥狀容易被忽視從而耽誤最佳治療時機,因此臨床必須提升缺血性腦卒中的診斷率,早發現早治療,盡早控制病情從而幫助患者盡早康復[14]。
氯吡格雷片屬于ADP 受體拮抗劑,是一種血小板聚集抑制劑,是臨床治療缺血性腦卒中的常用藥物,可有效改善患者腦部血液的灌注,降低腦組織損傷,但單獨應用治療效果不夠理想[15]。銀杏達莫為銀杏提取物,含有銀杏黃酮、雙密達莫兩種主要成分,是一種復方注射液[16],具有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環,降低血液濃度、擴張腦血管、改善腦缺血,促進記憶功能與神經功能恢復的作用[17]。還能對血小板聚集進行有效抑制,通過抑制血小板、上皮細胞以及紅細胞的聚集,抑制各種組織中的磷酸二酯酶、血栓烷素,從而發揮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18]。可用于冠心病、腦缺血等疾病的治療。
血小板在患者早期血栓形成的過程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可以通過血小板的聚集率變化來預測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19]。NIHSS評分則是臨床非常有效評估缺血性腦卒中的手段,可行度高、操作簡單、準確率高、誤差較小,因此可用NIHSS評分來有效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損傷情況,觀察患者的病情進展[20]。
本研究中,對照組采用氯吡格雷治療,聯合組采用銀杏達莫+氯吡格雷治療。結果聯合組治療后NIHSS評分低于對照組,BI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聯合組治療總有效率為83.33%,高于對照組的72.92%。分析原因為兩種藥物聯用可更好地發揮二者的協同效應,從而有效抑制血栓形成,促進患者腦部血液循環改善,達到舒張腦血管,緩解腦卒中癥狀的目的。氯吡格雷不良反應主要包括皮疹、腹瀉、消化不良,但藥物副作用不大;銀杏達莫不良反應主要包括惡心嘔吐、頭暈等。從表3 可知,兩組不良反應較輕微,且組間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說明上述兩種藥物聯用治療較單一藥物治療療效更明顯,且安全可靠。
綜上所述,銀杏達莫聯合氯吡格雷治療缺血性腦卒中效果優于氯吡格雷單用,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經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且不會明顯增加不良反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