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軍 潘靜靜
摘要: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不是身處封閉狹隘理念“盆地”里的坐井觀天,不是固守在“千人一面”的辦刊模式上的無所適從,不是直面時代潮頭的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的角色定位,而是要主動出擊、主動作為,在選題策劃上先人一步,在話語轉化上守正探究,在創新創造上獨辟蹊徑,唱響主流思想輿論,為黨和人民做學問、做出版,做黨和人民的學問和出版,引領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
關鍵詞: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引領;高質量發展;問題探究;學術話語
中圖分類號: G237.5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1672-0539(2022)01-0001-06
習近平總書記在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的回信中強調:“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讓世界更好認識中國、了解中國,需要深入理解中華文明,從歷史和現實、理論和實踐相結合的角度深入闡釋如何更好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1]習近平總書記的回信為新時代繁榮發展中國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前進方向。新時代,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實現高質量發展,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作出應有貢獻,還面臨一些難點和挑戰。
一、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難點
當前,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在辦刊層次、辦刊水平方面已取得一些成效,但距離高質量發展還有較長的路要走,主要體現為部分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在辦刊理念、辦刊規模、辦刊機制、辦刊模式等方面的“全小散弱舊”問題依然突出,具體體現在如下幾方面。
(一)選題的引領度不夠
期刊缺少辦刊的整體謀劃和頂層設計,年度重點選題和方向不清晰。要出版什么,約什么稿,向誰約稿,沒有計劃和方案,而是來稿是什么就刊發什么,不是期刊去引領作者,而是作者引導期刊。“麥克風”給你了,有些期刊卻不知道講什么,怎么講?即便是請作者講,期刊也要設置好議題。這類期刊對選題的引領度不夠,更談不上鞏固壯大主流思想輿論,以及有效主動“引導人民樹立和堅持正確的歷史觀、民族觀、國家觀、文化觀,增強做中國人的骨氣和底氣”[2],從而為哲學社會科學服務,為文化強國服務,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服務。
1.重大主題選題策劃較弱
方向性、全局性、戰略性的重大主題選題策劃較少,有的期刊甚至未設置重大主題宣傳和探析欄目。例如,沒有緊緊圍繞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等黨和國家重大活動,圍繞決戰脫貧攻堅、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等重大主題,圍繞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等風險挑戰,圍繞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進行選題策劃。即使進行了策劃,也缺少大開大合、切中肯綮的力作和大主題、大愿景、小切口的深度精品。
2.聚焦“正在做的事情”的話題偏少
在歷史的故紙堆中撿“陳谷子、爛芝麻”,在“小我”的情境中無病呻吟、不能自拔,在需要丈量的土地上邁不開步子,閉門造車,“合理”想象……而自身所處的偉大時代或被置之腦后,或被遺忘。
(二)話語的轉化度不夠
1.宣傳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仍需加強
對黨的創新理論宣傳闡釋離不開政治話語,政治話語是當前一切話語的主導和首選,這是毋庸置疑的。學術話語是一種重要的話語表達方式,是指“語言文字在整體上力求概念明晰、判斷準確、邏輯推理嚴密、語法合乎規范、結論鮮明”[3],具有科學的力量、真理的力量、邏輯的力量,以理性服人、以客觀公正服人。不是說宣傳話語、政治話語在學術出版中不重要,而是說作為學者和期刊人,其使命和擔當是把政治思想具體化,把政治命題課題化、學理化、系統化。尤其是期刊編輯要引導學者領悟吃透政治理論的范疇和主旨,吃透政治話語的精髓和表達方式,在此基礎上,學會話語轉換、勤于話語轉換、善于話語轉換,用學術話語闡述探究政治話語蘊含的內核特點、話語尺度、核心要義、思想張力、運行機理和發展規律。
2.民間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力度不強
民間是學術論文寫作的豐盛土壤,也是學術期刊繁榮發展的力量源泉。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我們切實感受到學術界和期刊界對偉大時代的理論跟進和探究明顯滯后于人民的偉大實踐和創造,把論文寫在大地上和老百姓的餐桌上仍需艱苦跋涉,對民間話語的歸納總結提升仍需加強,進而實現民間話語的理論化、科學化、規范化。把民間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不僅僅是學者的擔當,更是學術期刊需高度重視的話語視域、探究方法和發展方向。
(三)職業的進取度不夠
1.辦刊理念不清晰
有的社科期刊辦刊定位不明確或還處于探索之中,究竟是沿襲現有“大拼盤”的辦刊理念,還是走專業化、專題化發展之路依然猶豫不決;一些期刊缺少一以貫之的辦刊理念,也沒有依據辦刊理念策劃選題,使期刊處于無重心、無主題、無特點的“三無”狀態。
2.稿件的“守株待兔”狀況普遍
以自發來稿為主,缺乏選題策劃和組約稿件的意識,“等米下鍋”的現象較為普遍。不少期刊是從自發來稿中選取適合本期刊的文章,而不是主動出擊做好選題策劃,進行有目的的約稿;即使是有目的地向專家組約稿件,但稿件的主題和內容也由約稿專家自己確定,編輯仍處于被動等稿狀態。稿件的“守株待兔”狀況較為普遍。
3.固守文史哲政經法的“大拼盤”格局
“千人一面”的文史哲政經法的學科“大拼盤”仍充斥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版面,“全散小弱舊”的辦刊格局沒有改變,使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的辦刊“短板”愈加突出,缺乏向“問題綜合”辦刊新方向的轉變。
二、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的進路
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為重要的工作,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高質量發展必須把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學術導向、價值取向放在首位,牢牢把握辦刊的領導權、主動權和話語權。
(一)以打造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地引領期刊發展
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努力打造闡釋和傳播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理論高地,充分發揮學術研究陣地、意識形態陣地作用;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4],一以貫之地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把研究、闡釋和宣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首要任務,作為謀篇布局的四梁八柱,完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5]。
一是緊緊圍繞重大主題宣傳開設欄目,體現辦刊的政治方向性、話語主導性。要“在黨的思想理論研究方面有所作為,為堅持和鞏固黨對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作出積極貢獻”[6]。例如,《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以下簡稱《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為弘揚偉大建黨精神開設了“慶祝建黨100周年特別策劃”專欄。2021年,《新疆師范大學學報》從黨的五大建設出發刊發文章7篇,認真闡述了“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因為馬克思主義行”[7]。其中,通過中國知網平臺,截至2022年3月18日,《黨的思想建設:百年回望及經驗啟示》被引用13次、下載4021次(1);《黨的反腐倡廉建設:百年回望及經驗啟示》被引用8次、下載3543次。《新疆師范大學學報》還在中國學術期刊率先刊發研究闡釋宣傳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的學術文章,例如,刊發《中國共產黨偉大建黨精神的生成邏輯、結構維度及實現路徑》(被引用6次、下載3770次)、《偉大建黨精神與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關系研究》(被引用5次、下載4441次)等,在建設黨的偉大工程中弘揚偉大建黨精神。
二是堅持人民至上。學術的成長離不開人民的滋養,人民中有一切學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豐沛源泉。“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首先要搞清楚為誰創作、為誰立言的問題,這是一個根本問題。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要多到實地調查研究,了解百姓生活狀況、把握群眾思想脈搏,著眼群眾需要解疑釋惑、闡明道理,把學問寫進群眾心坎里。”[8]要深刻反映100年來黨和人民的奮斗實踐,深刻解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多年歷史性變革中所蘊藏的內在邏輯,“講清楚歷史性成就背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優勢,更好用中國理論解讀中國實踐,為黨和人民繼續前進提供強大精神激勵”[8]。
三是把宣傳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學術話語”是“現實話語”的一種解釋力表征。學術話語的作用不僅在于詮釋世界,更重要的是在改造世界。把思想理論具體化,把政治命題課題化,把政治話語、宣傳話語學術化,以邏輯的力量、觀念的力量、真理的力量作為敘事話語和篇章結構,以“大歷史觀、大時代觀,把握歷史進程和時代大勢,反映中華民族的千年巨變,揭示百年中國的人間正道,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弘揚偉大建黨精神,唱響昂揚的時代主旋律”[9] 。讓世界不僅全方位了解到“舌尖上的中國”“歷史中的中國”“文物中的中國”,而且更深入地了解到“學術中的中國”“話語中的中國”“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時代中國”。“用情用力講好中國故事,向世界展現可信、可愛、可敬的中國形象。”[10]
(二)以打造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高地引領期刊發展
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構建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中國話語的哲學社會科學學術高地,對中國學術界標識性原創概念的內涵、特點、原則、主線、核心內容、進路展開深入研究,并根據實際變化掌握研究尺度,有重點地設置研究選題,突出中國立場、中國智慧、中國價值,推動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學科體系、學術體系、話語體系建設[11]。
一是做好內容設置,把握引導權。話題設置代表了期刊和期刊人的認識水平、知識結構、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整體把握能力。“內容為王”是靠選題策劃出來的,是靠“問題靶向”設置出來的,是靠主打欄目展示出來的,一個被動等稿的期刊,要實現引領期刊,實現期刊高質量發展幾乎是不可能的。《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緊緊圍繞重大關鍵問題或社會關注熱點、難點、焦點問題設置欄目、組織稿件。2021年,學報刊發相關主題文章數量60篇,約占全年刊文總量(71篇)的85%,多篇文章被其他機構二次轉載、轉摘。王義桅撰寫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顯社會主義優越性》、胡鞍鋼撰寫的《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視域下的中國行動、中國倡議與中國方案》等被多個媒體平臺傳播推送,并得到上級領導批示和肯定。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不僅要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建設的高水平平臺,還要成為中國特色新型智庫話題研究的引領者。
二是把民間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學術研究的土壤和源泉在民間,學術生產和成長的空間在民間,學術闡釋和創造的動力在民間。“苞谷馕”和“土得掉渣”的語言,是質樸和真摯的語言,專家學者要從中汲取營養和生命力,把民間話語轉化為學術話語。“要從時代之變、中國之進、人民之呼中提煉主題、萃取題材,展現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造之力、發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新時代的精神氣象。”[9]新時代的偉大實踐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歷史方位和立足點,提出具有自主性、獨創性的新概念、新范疇、新表達是哲學社會科學研究的目標和使命,要“立足中國現實,植根中國大地,把當代中國發展進步和當代中國人精彩生活表現好展示好,把中國精神、中國價值、中國力量闡釋好”[8]。
三是開展學術爭鳴。真理越辯越明,學術愈辯愈真,要在多元多樣多變中立主導、把方向。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提倡理論創新和知識創新,鼓勵大膽探索,開展平等、健康、活潑和充分說理的學術爭鳴,活躍學術空氣。要堅持和發揚學術民主,尊重差異,包容多樣,提倡不同學術觀點、不同風格學派相互切磋、平等討論。”[12]《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致力于中國哲學社會科學“三大體系”建設,在中國學派、中國知識體系上下功夫,努力建構“中國絲路學”“中國邊疆學”的本體論、認識論和方法論,所開展的“學術上的絲綢之路”、邊疆學的“實在論”和“建構論”爭鳴引發其他學術期刊持續跟進,取得良好效果。
(三)以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的創新創造引領期刊發展
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以人民為中心,為黨和人民述學立論;要以敢為人先、敢于拼搏的精神在沒有機會的地方尋找機會,在沒有道路的地方開辟道路;要緊跟時代步伐,從時代的脈搏中感悟學術脈動,把學術研究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
一是在主動約稿上施力,并加大主題內容上的創新創造力度。約稿是期刊提升學術質量的利器,也是提升影響力、顯示度和美譽度的砝碼。例如,2013年11月,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命題,《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第一時間開設“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專題,刊發江必新的《論社會治理創新》(被引用291次,下載12134 次)、文軍的《從“總體-支配型”到“技術-治理型”:地方政府社會治理創新的邏輯 》(被引用87次,下載4378 次)、向春玲的《中國城鎮化進程中的“城市病”及其治理》(被引用88次,下載4253次,)、莫紀宏的《論“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法治精神” 》(被引用71次,下載4584次)等文章。其中,約請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江必新大法官的稿件,就費了很大周折,歷經半年多時間。如何聯系上作者是個大難題,《新疆師范大學學報》主編先向政法期刊負責人打聽,結果令人失望。接著,在網絡上收集與作者有關的詞條和新聞報道,又無功而返。《新疆師范大學學報》主編和編輯同仁不氣餒、不灰心,經過無數努力,最后通過作者在中南大學指導的博士研究生那里取得突破。約稿郵件發出兩周后收到作者回信,答應了約稿請求。在那一刻,編輯部內一片沸騰。江必新教授《論社會治理創新》一文 “含金量”非常高,截至 2022年3月18日,在中國知網已經被下載 12369 次,被引用297次,成為這一專題策劃關注度和影響力最大的文章。
二是以“命題作文”引領學術期刊。“命題作文”展示了一家期刊的擔當、膽識和核心競爭力。堅持與時代同步伐,為時代出卷、為時代命題是學術期刊引領期刊高質量發展的主要途徑,也是搶占哲學社會科學高地的重要舉措。勇于回答時代課題,從當代中國的偉大創造中發現研究課題、捕捉靈感,“深刻反映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巨變,描繪我們這個時代的精神圖譜,為時代畫像、為時代立傳、為時代明德”[13]。《新疆師范大學學報》所刊發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戰略內涵、定位和實現路徑》(2014)、《新時代課程思政的內涵、特點、難點及應對策略》(2019)等文章都是向專家學者約的“命題作文”,專家學者不僅不反感,反而欣然接受,文章發表后引起強烈反響。截至2021年底,兩篇論文分別被下載17634、17691次,被引用744、407次。
三是堅持人才立刊,打造學術期刊“夢之隊”。首先,專家學者要承擔起記錄新時代、書寫新時代、謳歌新時代的使命,心懷對學術的敬畏之心和對專業的赤誠之心,下真功夫、練真本事、求真名聲,有信心和抱負,承百代之流,會當今之變[14],寫出更多彰顯中國學術風格、傳播當代中國價值觀念、反映全人類共同價值追求的精品力作。其次,學術期刊在作者隊伍建設上要注重老中青相結合,尤其關注青年學者成長。要不設學歷和職稱等發稿門檻,不以“帽子”取人,堅持內容為王、人才立刊,致敬先生,激勵后學,破除“五唯”。《新疆師范大學學報》處于人才資源和平臺匱乏的祖國西部地區,又非“985”高校,如果不堅持做選題策劃,不向“對的人”約稿,是不可能做大做強思想輿論引領的,且與學報辦刊宗旨相悖。《新疆師范大學學報》約稿核心作者群年齡段主要集中在30~50歲之間。2021年,在刊發金碚、賈康、周洪宇等知名學者文章的同時,還發表了呂普生、朱碧波、令小雄等青年學者的力作,有意識地培育核心作者群和青年學者。《新疆師范大學學報》一直秉持“年輕人是學術的未來”的理念,扶持學術新人是學報的使命和擔當,大膽刊用符合學報選題、稿件質量好的博士研究生、講師的文章。例如,學報從投稿郵箱中選取了蘭州大學博士研究生令小雄的《“躺平主義”的文化構境、敘事癥候及應對策略》一文,學報主編對該文多次提出建設性修改意見,引導青年學者論文寫作,截至目前,該文被下載5110次。該博士研究生還給編輯部手寫了一封感謝信。
三、結語
在新時代,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實現期刊高質量發展,必須以打造21世紀馬克思主義理論高地引領期刊發展,引導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為黨和人民做學問,做黨和人民的學問;要為繁榮哲學社會科學做學問,做繁榮哲學社會科學的學問。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不是為了被領,而是為了引領。
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以質量為靈魂,以特色為生命,以創新為動力,不斷增強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凝聚力和引領力,做好做強馬克思主義宣傳教育工作,做好中國哲學社會科學體系構建工作,力求在辦刊效果上取得重要進展和成效。全面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既是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的首要學習任務,又是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首要的研究和出版任務,更是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引導專家學者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學術話語,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根本任務。
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為黨和國家重大理論及現實問題服務,回應黨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堅持將論文寫在大地上,設置重要專題專欄,注重引領性、前瞻性和中國學術話語性。有的學者對期刊人既導刊又導人有抵觸情緒,認為這樣會失去作者論文寫作的自主權和內容的自由裁量權,事實上,這種擔心是不必要的,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和期刊作者皆為黨和人民做學問,做黨和人民的學問,其目標和方向是一致的。如果不堅持這樣的思路和想法,而僅僅是為自己、為小我做學問、做出版,那么他的寫作出版動機、價值尺度就有可能會出現問題。近期,國內有學者公然質疑南京大屠殺,引起網絡公憤,對于這類“三觀”都存在問題的學者及其“辱華恨國”觀點,如果期刊人都要保持所謂的“距離”,不敢“發聲亮劍”,探究深層動因,并對癥下藥,就等于自動放棄和喪失思想輿論陣地。
綜合性社科學術期刊要勇立時代潮頭,敢領風氣之先,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以強烈的歷史主動擔當精神,以堅定的文化自覺自信,以激情活力的創新創造為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的理論闡釋力、價值引導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動力。
注釋:
(1)本文下載、引用數據如未特別說明,均為截至2022年3月18日的中國知網數據。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給《文史哲》編輯部全體編輯人員回信[N].人民日報,2021-05-11(1).
[2]習近平.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光明日報,2015-10-15(1).
[3]李建軍.論學術論文語言美的特征[J].東疆學刊,2010,(4):55.
[4]中共中央關于堅持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N].人民日報,2019-11-06(1).
[5]崔祿春.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指導地位的根本制度[N].學習時報,2020-08-07(A5).
[6]習近平.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的講話[J].求是,2016,(9).
[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13.
[8]習近平在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時強調 堅定文化自信把握時代脈搏聆聽時代聲音 堅持以精品奉獻人民用明德引領風尚[N].人民日報,2019-03-05(1).
[9]習近平.增強文化自覺堅定文化自信 展示中國文藝新氣象鑄就中華文化新輝煌[N]. 人民日報,2021-12-15(1).
[10]習近平.在中國文聯十一大、中國作協十大開幕式上的講話 [N].人民日報,2012-12-14(2).
[11]張雁.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學術體系、學科體系、話語體系建設[N].光明日報,2018-01-17(6).
[12]習近平.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6-05-19(2).
[13]習近平看望參加政協會議的文藝界社科界委員 [EB/OL].(2019-03-05)[2022-03-18].https://www.ccps.gov.cn/zt/2019qglh/dtxw/201903/t20190305_130124.shtml.
[14]習近平出席中國文聯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國作協第十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式并發表重要講話[EB/OL].(2021-12-14)[2022-03-18].http://www.gov.cn/xinwen/2021-12/14/content_5660777.htm.
Difficulties and Approaches of High 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A Case Study of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LI Jianjun PAN Jingjing
(1.? Editorial Department of Journal of Xinjiang Normal University;
2.Institute of Central Asian Studies,Urunq Xinjiang830017,China)
Abstract: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s in social sciences is not to look at the horizon in a closed and narrow “basin”of ideas,not to adhere to the publication mode of “thousand a voice”,not to hesitate,slack, fear of difficulties in the face of the tide of The Times,but to take the initiative and action,To be ahead of others in topic selection planning,to keep the right exploration in discourse transformation,to break a new path in innovation and creation,to sing the mainstream thought and public opinion,to do research and publishing for the Party and the people,and to lead th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comprehensive social science academic journals.
Key words:? comprehensive academic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lead;high-quality development;problem exploration;academic discourse
編輯:鄒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