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心憲
很多人沒有意識到——音頻價值是被嚴重低估的。
2020年以來,中國音頻行業在新冠肺炎疫情的持續影響下危中尋機、危中謀變,實現逆勢增長,成為當前數字經濟發展中的新引擎。從傳統廣播到網絡音頻,再到以智能化和個性化所驅動的智能音頻,聲音媒介始終在人們的生活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音頻行業也因為新興技術與內容創新而日益煥發出新的活力。從2011年蜻蜓上線開始,喜馬拉雅等綜合音頻平臺早早布局入場;荔枝、得到、凱叔等平臺形成差異化競爭;在“主力軍全面挺進主戰場”、“推進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的要求下,云聽、聽聽、阿基米德、深愛聽等平臺攜傳統媒體內容優勢戰略轉型,強勢挺進,其他頭部平臺也紛紛發力。僅在2020年,字節跳動上線“番茄暢聽”,快手推出長音頻APP“皮艇”,微信將內置聽書功能獨立為“微信聽書”,騰訊音樂將酷我暢聽與懶人聽書合并升級為“懶人暢聽”,很多主打文圖視頻的客戶端增加了“聽”功能……各家各顯身手,無論傳統媒體還是商業平臺,都重新發現了“聽”的魅力。
在5G網絡與人工智能的加持下,“聲音”正在逐漸演變成為一個具備多場景、全時段與跨設備的傳播媒介。智能汽車、智能家電與可穿戴設備的普及正在全面擴展音頻應用的新領域,極大拓展了音頻傳播的新途徑,探索出很多音頻服務的新模式,為音頻行業開啟新的進化路徑提供了新的想象空間。在技術、資本、用戶和內容的持續助推下,流量聽覺化生長、產業去界化融合、主體平臺化擴張、內容精準化匹配和人機語音交互已成為音頻行業演進的主要特征。
2020年3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推出了“云聽”APP,這是國家主流聲音媒體搶占移動音頻領域的重大突破。目前,很多車企開始取消調頻廣播模塊,改為裝載網絡支持的車載屏幕以及智能視聽網絡APP。在這種背景下,各廣播電臺自有APP如果單打獨斗,在車聯網生態領域中的競爭難度會非常大,甚至因為車里沒有調頻接收功能而徹底喪失影響力;反之,充分聯合,擁抱車聯網,則可能在渠道、互動、節目形態、廣告模式、收聽率調查上都產生重大變革。誰說廣播無法知道具體用戶是哪一個?誰說廣播調查樣本戶不能大幅度增加?誰說廣播無法知道廣告到底誰聽了?誰說廣播廣告不能增加文圖視頻信息不能語音下單?“云聽”正在做這樣的技術布局和產業推進。云聽獲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廣播頻率直播流在車聯網系統的獨家經營權后,正充分發揮廣播集成新媒體平臺作用,在“云聽”上可以聽到全國1500余家電臺。“云聽”依托電臺重點布局車機和智能硬件,與全國66家車企、70余家后裝方案商建立深度合作,入駐超過4500萬臺車機,這對于全國廣播電臺而言都是一大利好,相信不久的將來,廣播將再次煥發新的生機。
這些年傳統廣播的發展幾經波折,一直在危機中尋找轉機,在與互聯網音頻平臺的抗衡中守護生存空間。隨著車聯網時代的到來,可以確定的是,傳統廣播將會面臨更為復雜的競爭和生存環境。
應用場景的多元化為音頻行業發展帶來新的挑戰與機遇,激活音頻商業化進一步發力。對于商業模式的探索,音頻行業將智能技術融入到內容生產與分發實踐中,在傳統商業模式的基礎上延伸出智能化功能,進一步改變了音頻行業的傳統商業化生態,打造以用戶黏性為基礎,以內容生產、情感陪伴和全場景體驗為核心的商業模式,促進了音頻行業的良性生態循環。
優質的內容一直以來都是音頻發展的重要支柱。近年來隨著用戶人群的加速增長、收聽習慣的逐漸成熟,以及內容生態和應用場景的不斷豐富,播客、有聲劇等頗受大眾喜愛的內容模式也各自摸索出了其重要的商業價值,迸發出更大的想象空間。
相比其他媒介,聲音更能為用戶提供親近感、陪伴感與沉浸感。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大背景下,音頻內容成為人們消除孤獨感的有力手段,成為人與人深度溝通的重要橋梁。目前網絡音頻在國內外市場呈現出利好局面,憑借其適用場景多樣化、內容選取多元化、受眾情感聯結廣泛化等獨特性,不僅改變了傳統廣播的媒介形態,更喚醒了廣大用戶對音頻產品的需求。
智能技術的普及和優質內容的創新,為音頻行業注入新動能。網絡音頻的發展與聲音媒介的獨特價值將會在產業深度發展的道路上日益凸顯,行業生態的逐漸完善也將會吸引更多外界資源的涌進,其未來發展不可估量。
作者系中國網絡視聽節目服務協會網絡音頻工作委員會理事長、中廣新型媒體研究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