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芳
在中央提出加快媒體融合深度發展的背景下,處于互聯網領域強勁風口的短視頻成為傳統廣電媒體推進媒體深度融合、加快轉型發展的重要抓手,傳統廣電媒體“聯動大小屏、由長視頻轉短視頻”已成為共識和趨勢,廣電媒體充分發揮自身的視頻人才、專業內容、黨媒公信力等優勢,采取合適的路徑和策略布局運營短視頻領域,完全可以走出一條具有廣電特色的短視頻融合發展之路。
融媒體時代的到來,深刻影響著傳媒格局。傳統電視媒體收視群體不斷萎縮,智能手機科技和5G傳播技術不斷突破,使短視頻風生水起。在這種背景下,互聯網提供了公共傳播平臺,短視頻的生產門檻和采編技能開始大眾化,越來越多的機構和群體參與到短視頻生產行列中來,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迅速走紅。從宜昌三峽廣播電視臺的具體實踐看,在巨大的時代變遷面前,面對后發崛起的互聯網短視頻,作為專業生產視頻產品的傳統廣電媒體有著明顯的專業優勢。
1.公信力優勢。雖然年輕人越來越多地通過手機小屏觀看短視頻,受眾大量從傳統電視端轉移到新媒體移動端,但這只是媒體端口的變化。和其他短視頻生產機構相比,傳統廣電媒體作為黨媒有著獨具的公信力優勢。互聯網短視頻平臺打破了傳統廣電傳播的時空限制,可以實現全天候、隨時隨地觀看,但內容為王是不變的,在互聯網平臺上信息擁擠爆炸的背景下,受眾渴望權威信息,廣電媒體生產的短視頻具有獨特的公信力優勢。三峽廣電作為地方廣電媒體,獨特的公信力優勢深受群眾依賴,在當今信息爆炸時代更為寶貴。
2.內容生產優勢。和傳統平面媒體與新興的各類視頻生產機構相比,傳統廣電媒體對視頻資源多年積累的拍攝、收集、整理、編輯、加工能力都是其他媒體難以比擬的,這是廣電的獨特優勢。視頻資源是傳統廣電媒體在互聯網媒體融合過程中的優勢資源,所不同的是現在的短視頻需要更適合現代互聯網傳播的要求,傳統廣電媒體通過剪輯、字幕、音樂、特效等多種方式將細節放大,突出重點,將一條兩三分鐘甚至更長的傳統電視新聞濃縮在一條半分鐘甚至只有15秒、6秒、3秒的短視頻里,讓傳統的電視新聞更加精煉、直接,讓受眾印象更深刻。在具體工作中筆者發現,傳統的電視新聞在保持完整性、新聞元素齊備的情況下,只要更加注重對細節的雕琢和重點的突出,就能通過短視頻更加有效地進行傳播。
3.人才隊伍優勢。傳統的電視新聞向短視頻方向發展,相對跨度并不大,廣電媒體的人才優勢是非常突出的,只是需要在采編理念、手法等方面進行改變和轉型。以抖音、快手為代表的短視頻平臺上現在有一批與一般社會機構和個體生產產品不同的賬號,這些賬號有很多是傳統廣電媒體。近幾年傳播實踐證明,短視頻平臺的確有著廣電傳統媒體沒有的全天候傳播優勢,但傳統廣電的人才隊伍優勢則是這些機構平臺所缺乏的。視頻創作是一條生產線,需要強大的人才隊伍作支撐,社會機構和群眾個體持續生產高質量短視頻缺少人才隊伍支撐。對于地方廣電媒體來說,只要嚴格落實黨中央關于推進媒體融合的決策部署,將傳統電視視頻生產的主力軍轉向新媒體主陣地,緊跟時代,加快轉型,加強策劃,集中生產高質量的短視頻產品,通過自有新媒體平臺和第三方互聯網平臺多方傳播,就可以讓廣電短視頻新聞時效更快、傳播更廣,影響更多的基層受眾群體,牢牢占領輿論主陣地。
三峽廣播電視臺位于舉世矚目的長江三峽工程所在地宜昌。宜昌作為“屈原昭君故里、世界水電名城”,近年來在文化、旅游、生態等方面獲得多項在全國叫得響的城市品牌,擁有了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中國詩歌之城、中國鋼琴之城等多張熠熠生輝的城市名片。三峽廣電充分發揮主流媒體的宣傳資源優勢,加強策劃,全媒聯動,全面拓展從傳統電視媒體到互聯網短視頻的全媒體宣傳,注重小切口、廣傳播,讓宜昌的好山好水走向全國、揚名四方。
1.聚焦重大活動生產短視頻新聞。重大活動是短視頻傳播的黃金時機,三峽廣電搶抓城市品牌創建重大活動機遇,傳統電視與短視頻傳播有機聯動,讓電視媒體生產的短視頻通過互聯網平臺全方位傳播,引爆新聞熱點。2021年4月23日,中國美好生活城市評選結果發布晚會在成都舉行,宜昌和蘇州等十個城市獲得“秀美之城”稱號,宜昌是此次活動中湖北省唯一獲獎城市。宜昌因生態環境秀美、旅游資源豐富、營商環境優良、公共服務能力突出,調查受訪者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綜合指數排名高,榮膺“中國十大秀美之城”稱號。圍繞這一重大評選活動,三峽廣電提前與央視對接,并安排記者前往成都報道晚會,第一時間發回現場相關視頻及內容,后方新媒體第一時間制作加工成短視頻,迅速在新媒體平臺發布傳播。頒獎晚會舉行的當天晚上,三峽廣電抖音號、三峽廣電微信視頻號先后推出“宜昌榮膺中國十大秀美之城”、“宜昌,秀美之城!48秒”、“宜昌,一個山美水美的地方”等10多個短視頻,累計播放量過百萬,超越了傳統電視媒體的收視率。
借助這一重大評選活動的影響力,三峽廣電聯動全媒體資源,派出多路記者走上街頭,深入景區,對宜昌市民和外地游客進行海采,請他們暢談生活在宜昌的真實感受,在三峽廣電品牌電視欄目和新媒體平臺同步推出《秀美之城 一起“秀”出來》系列街采和相關短視頻,讓海內外游客和廣大市民一起為秀美之城宜昌打call。《中國秀美之城·宜昌人有話說》播放量突破50萬人次,《宜昌真秀美》話題播放量突破1360萬人次。
三峽廣電還同步推出“秀美宜昌 主播打卡”系列短視頻,組織多名主播走進宜昌知名景區、歷史文化遺址等處,以體驗式、互動式報道,推介宜昌風光和人文底蘊,累計播放量過千萬人次。作為傳統廣電媒體,充分發揮電視新聞生產的專業優勢,通過形式多樣的互聯網短視頻密集發布,讓“秀美之城”城市品牌更加深入人心。
2.聚焦重要事件生產短視頻新聞。宜昌是世界水電旅游名城,每年有大量海內外游客來宜旅游,有大量的重要外事接待在宜昌舉行。三峽廣電結合重大外事接待精心策劃,讓外國友人點贊宜昌的短視頻廣為傳播。2021年4月,拉美和加勒比國家駐華使節代表團到訪宜昌,先后前往三峽壩區與夷陵區太平溪鎮許家沖村參訪。聚焦這一重大外事活動,三峽廣電提早策劃,與外事部門聯系溝通后進一步完善報道方案,除了做好時政消息的報道,專門加派多路記者跟隨代表團,在外賓們參訪的間隙,對十余名外國使節逐一進行采訪,請他們暢談對宜昌好山好水的“初印象”。所到之處,宜昌的秀美山水令外國使節們紛紛點贊,當他們齊聚三峽大壩、同時伸出大拇指、用不太標準的中文同聲說出“宜昌美”時,廣電全媒體記者及時拍攝下這一幅幅動人的畫面。代表團參訪當晚,《外國使節點贊宜昌》短視頻第一時間在三峽廣電官方視頻號、抖音號和微信公眾號等多個新媒體平臺發布,廣大宜昌市民和網友紛紛轉發、點贊,當晚播放量便超過十萬。
2021年5月,諾貝爾獎獲得者邁克爾·萊維特教授抵達宜昌參加三峽基因檢測中心項目啟動儀式,圍繞這一外事活動,三峽廣電提早對接,精心策劃,于活動當天進行專題采訪,在三峽廣電視頻號、抖音號和微信公眾號等多個新媒體平臺首發《諾貝爾獎獲得者贊美宜昌》短視頻,為全城媒體獨家發布,播放量突破十萬。這些聚焦重大外事活動策劃推出的系列短視頻,以精彩的內容、清新的風格、創新的表達,生動宣傳了宜昌秀美的生態環境、優越的創業環境、優良的營商環境,贏得社會各界廣泛好評,為宜昌城市品牌宣傳作出了積極有效的創新實踐,讓三峽廣電的短視頻生產專業優勢充分展現出來,得到地方黨委政府和各界群體的廣泛點贊。
3.聚焦重點人物生產短視頻新聞。借用宜昌籍文體名人的影響力,創新表達方式生產短視頻,通過互聯網平臺傳播,有效助力城市品牌宣傳,讓三峽廣電生產的短視頻在海內外廣為傳播。2021年6月2日,宜昌籍京劇名家熊明霞在剛剛榮獲戲劇最高獎梅花獎后,從南京載譽歸來,回到家鄉演出。圍繞熊明霞在南京參加梅花獎競演以及她回宜演出的一系列活動,三峽廣電記者一路跟進采訪,請她為家鄉代言,推出《京劇名家 京腔鑼鼓“唱”秀美宜昌》等多個短視頻,大力推介宜昌,受到廣泛關注。

2021年8月2日,宜昌籍運動員汪周雨在東京奧運會女子舉重87公斤級比賽中勇奪金牌,創造了宜昌體育在奧運賽場舉重項目獲得金牌的歷史記錄。為報道這一歷史性時刻,三峽廣電提早精心策劃,在汪周雨前往東京前,就與其建立緊密聯系,隨時關注其動態,先后獨家推出《抵達東京!開訓》、《明天,為她加油》等多篇微信推文,策劃推出短視頻專欄《東京奧運 我在現場》,發布《宜昌籍運動員汪周雨出征東京奧運會》、《汪周雨帶你看東奧》、《汪周雨向家鄉人民問好》、《東京奧運村的一天 汪周雨發布東奧首條VLOG》等多條獨家短視頻。8月2日下午,女子舉重87公斤級比賽正式開始,三峽廣電官方抖音號、視頻號率先發布《女子舉重87公斤級比賽開始,宜昌籍運動員汪周雨沖擊金牌》等多條短視頻。舉重比賽一結束,三峽廣電微信、短視頻第一時間全方位、多角度詳細報道汪周雨奪金全過程。
同時,三峽廣電迅速策劃,以“汪周雨奪冠”為契機加強宜昌城市品牌宣傳,圍繞“世界冠軍汪周雨的家鄉——宜昌”這一主題,三峽廣電新媒體迅速與在東京的汪周雨積極互動,獨家接連推出《奧運冠軍汪周雨,為家鄉打call》、《汪周雨奪金后最想吃的三樣宜昌美食》、《汪周雨助力宜昌創建文明典范城市》等多條短視頻。圍繞“汪周雨奪冠”,三峽廣電官方抖音號、視頻號累計發布相關視頻20多條次,三峽廣電微信公眾號累計發布推文5條次,兩天時間累計播放量突破400萬,其中單條《汪周雨奪金后最想吃的三樣宜昌美食》播放量高達101萬,海內外網友紛紛點贊留言。
受眾在哪兒,媒體宣傳就要到哪兒,占領互聯網媒體陣地是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重要工作。結合地方廣電生產短視頻的探索實踐,我們對廣電主力軍進入互聯網主戰場充滿信心,注重把握好以下幾個關鍵節點,傳統廣電生產短視頻新聞的前景廣闊。
1.突出“短”。短視頻首要就是時長短。視頻全網數據開放平臺卡思數據顯示,用戶在觀看短視頻時,3秒后注意力就會開始分散,只有45%的用戶可以堅持看到30秒以上。傳統的一條簡要電視新聞一般時長至少有一分鐘,這就意味著要將傳統的電視視頻新聞搬到互聯網平臺上,必須要對原視頻進行再加工。這種加工不是簡單的截短和裁剪,而是按照互聯網短視頻傳播的思維進行再生產。在短視頻的生產中,除了對傳統電視端的素材進行改編加工,突出新聞生產“移動優先、多端分發”,還要集中圍繞重大活動,從策劃、拍攝、包裝等多個方面,單獨生產,量身打造新媒體短視頻。采編人員要不斷學習短視頻生產的新理念、新技術,學會如何用更精煉的畫面講好故事,如何在一個十余秒的短視頻中,綜合運用字幕、音樂、特效等手段讓作品更奪人眼球。
2.突出“融”。傳統廣電媒體生產互聯網短視頻,要注重一個“融”字,將短視頻和傳統媒體結合起來發展。傳統廣電媒體掌握著專業制作視頻的能力、設備和人才,要把這種優勢與互聯網傳播需求融合起來。短視頻雖然也是視頻,但在策、采、編、制等生產環節,明顯與傳統電視作品有著區別,要想緊跟時代,多出短視頻爆款,傳統廣電媒體在人才、技術、生產流程等多個方面要加快改革,將視頻生產的主力軍由大屏轉向小屏,讓新聞生產實現新媒體短視頻和傳統電視報道的有機聯動,以短帶長。傳統廣電媒體要著力打造獨具特色的短視頻品牌,持續生產原創優質內容,拓展傳播渠道,強化與用戶互動,通過持續生產高質量短視頻作品,推進廣電媒體的深度融合和轉型發展,提升廣電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
3.突出“快”。天下武功唯快不破,短視頻平臺是新媒體傳播的重要“戰場”,必須突出互聯網傳播快的特色。當前越來越多的傳統媒體進駐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臺,中央級主流媒體更是著力打造自有短視頻生產基地。2021年4月,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與浙江省人民政府共同打造的國家(杭州)短視頻基地項目正式開工,將聯手打造面向國際、亞洲領先、國內一流的主流視聽新媒體平臺。廣電媒體作為生產視頻新聞的專業媒體,要想又快又好、長期穩定地輸出優質短視頻作品,必須對原有廣電欄目內容生產團隊、流程進行改革。要全新定位組建短視頻原創團隊,瞄準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優化形成生產速度更快更準的短視頻生產流程,優先選擇更能貼近受眾、更受網民歡迎的各類重大主題,從選題、策劃、拍攝、制作到傳播環節加快生產速度、加強創新創造,全速進軍互聯網短視頻傳播陣地。
作為傳統廣電媒體,在新時代忠實履行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職責使命,必須充分發揮廣電自身的視頻特色和專業優勢,集中力量進軍互聯網主陣地,與時俱進在短視頻領域深耕發力,努力構建全媒體傳播格局,才能不斷提升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歷史從不等待一切猶豫者、觀望者、懈怠者、軟弱者,只有搶抓媒體轉型融合發展的機遇,準確分析判斷媒體發展形勢,把主力軍布局到互聯網主陣地,才能讓黨的聲音傳得更開、傳得更廣,這是貫徹黨中央精神、鞏固黨的執政基礎的正確決策,是傳統廣電轉型發展的科學道路。
作者系三峽廣播電視臺總編室主任、高級編輯
【編輯:王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