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應試教育影響下,傳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灌輸性、單一性、片面性等問題,與新時期小學語文深度教學環境格格不入,對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可持續發展形成了限制。因此立足全新教學環境,為更好地引領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活動中的成長,教師應深入研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由此展開,先后探究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緣由與策略,重點圍繞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策略提出幾點建議,以供參閱。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1673-9132(2022)17-0094-03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2.17.032
一、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緣由
最新修訂的《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強調,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充分發揮閱讀教育功能,讓學生在讀課文中形成熱愛語文的思想感情,積累豐富的語言并掌握語文學習的基本方法,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能力。因此,正視閱讀教學活動在小學語文課程活動中的關鍵作用,突破傳統應試教育束縛,為在閱讀教學中更顯著地提升小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文化認知素養、知識積累水平與學習綜合品質,小學語文教師必須積極研究小學語文閱讀優化策略,將切實可行的策略應用在教學實踐活動當中,全面革新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打造教學新模式。
二、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策略
(一)挖掘興趣點,在熱情中教學
興趣是小學生參與語文閱讀學習活動的內在驅動力,是使其在課程活動中保持熱情的秘訣,傳統模式下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之所以無法取得良好反饋,與教師并未深入挖掘學生興趣點、沒有在尊重學生興趣基礎上進行教學存在必然之聯系。所以優化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將挖掘學生興趣點、將尊重學生興趣培養其學習熱情置于首要位置上,主動了解學生的興趣點,主動圍繞其興趣設計課程活動。但全面掌握并平衡全體小學生興趣并非易事,若教師拘泥于此,不僅會增大自身教學壓力,也會造成教學秩序混亂的現象出現,影響學生對閱讀學習活動的有序參與。立足于此,在挖掘興趣點、利用興趣培養小學生語文閱讀熱情時,教師可以從學生興趣共性入手,在共性中尋求平衡,以多數同學感興趣的要素為教學素材。如,九成以上的小學生對故事有著強烈的興趣,能夠被繪聲繪色的故事吸引注意力。基于這一學生興趣共性,教師便可將故事教學法應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先借助富有童趣的語言向學生講述課文相關趣味故事,再借助故事引導學生讀課文,使其在基于故事內容的想象中提高閱讀動力與效率,以此達到優化教學之目的。
(二)拓寬閱讀面,在廣度中教學
優等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應是內容豐富、多姿多彩的,而不是局限在教材之內、束縛學生眼界與思維的,因此在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教師應杜絕過往“教材本位”等教學行為,將拓寬學生眼界、提高教學廣度視為第二重要的工作,多渠道搜集豐富閱讀教學材料,多手段拓寬學生的閱讀知識面。不過在當前實踐中,由于部分教師向學生提供的課外閱讀材料過于零散,學生在拓展閱讀學習中先后出現了思維分散、知識總結缺乏整體性等問題,極大程度地降低了教師優化教學效果。規避此類問題,教師應調整選擇并建構課外閱讀活動的基本方式,如在選擇課外材料時,圍繞課文主題、作者、寫作結構、課文類型等展開。進而直接根據所搜集的對應模塊材料設計讀主題群文、讀作者群文等活動,提升課內外閱讀相關性。如此,學生讀群文整體化特點突出,或在拓寬閱讀面基礎上增強主題理解,或在讀群文中加強作者理解、建立作家榜樣,或在廣度不斷提高的學習中認知更多元的寫作結構,均有益于其語文素養的協同提升,均證明了教師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程度。
(三)講求方法論,在授漁中教學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以閱讀為中心的小學語文課程活動應讓學生真正掌握讀課文、學語文的正確方法,改變其被動學習的不良習慣,使其在掌握方法基礎上持續提升求知欲。由此展開,教師應在講求方法論的基礎上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變灌輸知識為傳授方法,鼓勵學生在理解、掌握方法的條件下進行自主學習。不過縱觀現階段多數小學語文教學活動,部分教師傳授閱讀學習基本方法的方式存在一定刻板性,突出了教師在語文課堂的權威地位,以至于多數同學對方法的理解度與接受度不足,影響了“授漁”優化閱讀教學目標的實現。于是,為更高效地向學生傳授小學語文讀課文的基本方法,提高他們對學習方法的接受度,教師可以借助演示學法落實“授漁”教學,如在講解“勾畫重點、做批注”的方法時,通過媒體投影自身勾畫重點、做批注的閱讀備課材料,在講解“通過讀課文積累優美詞句是提升語文學習有效性的根本”時,向學生展示自身積累名言警句的筆記。學生在教師示范下能更深刻地理解對應學習方法,在模仿教師中將基礎且高效的小學語文閱讀學習方法內化于心,由此促進教學之優化。
(四)突出人文性,在文化中教學
語文教育應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發揮其人文功能,培養小學生正確的價值取向,同時使其在學習過程中形成獨特的感悟和體驗。是以,教師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時,應突出課程活動人文性,將文化要素滲透在教學中,組織學生在文化背景下讀課文、分析課文,使其立足文化視角理解課文。但由于缺乏良好文化甄別與整合能力,一些小學語文教師在此環節向學生提供了超出其文學水平和文化認知能力的文化材料,導致學生將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文化研討上,使其課文閱讀投入度不足,不僅沒有促進小學語文閱讀之優化,反而使其本末倒置,阻礙了語文課程的熏陶感染作用發揮。改變此現象,既需要教師深入分析班級學生文化儲備情況與認知能力,也要求教師轉化文化選擇與整合方式。
簡言之,以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為目的將文化滲透在語文課程活動中,教師可以先設計問卷調查、文化競賽、文化演講等活動,根據學生在問卷中填寫的真實信息和想法、在競賽與演講中的真實表現了解其文化素養情況。隨后,避免“大海撈針”似的文化選擇,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為甄別、整合文化的主渠道,在開展文言文等與傳統文化相關的閱讀教學活動時,將對應文化要素滲透進來。學生在濃郁的傳統文化氛圍下讀具有相同特性的課文,自然能夠從傳統文化視角解讀課文,能夠更深入地感悟課文文化內涵,最終在提高閱讀效率的同時增強文化品質。
(五)活用教學媒體,借技術促學
信息技術日新月異,教學媒體應運而生,為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創造了一定便利條件。教師可以嘗試將教學媒體靈活運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借助信息技術的力量組織學生展開高效學習。
1.利用課堂教學媒體,優設閱讀情境。信息技術向基礎教育不斷滲透,希沃白板等教學媒體開始出現在課堂上,將其活用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可以有效解決由學生看待問題角度單一、抽象思維能力缺乏、形象思維占據主導引起的教學低效問題,可以為優化教學有效手段。所以教師在以優化教學為目的的小學語文課堂活動中,可以適當摒棄傳統以教材為主、以板書為輔的教學方法,利用課堂媒體創設出多元、直觀、形象的語文情境,利用語文情境將課文內容生動、活潑地呈現出來,將學生課堂視線更好地集中在課文情境中。不過就當前情況來說,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創設的課堂情境存在單一問題,如只在課堂通過教學媒體出示了與課文內容有關的簡單圖片等,學生并未在情境觀察中充分體會到課文的生動有趣,未能通過情境分析準確理解課文形象,學習效果由此降低。于是,為靈活地運用教學媒體創設最優化的閱讀情境,教師應豐富對情境素材的選擇,如將風景視頻、寓言動畫、課本劇視頻、童謠音樂等素材利用起來,在動畫、音樂、視頻的共同作用下創設閱讀情境。在舒緩的背景音樂中進入語文課堂,通過圖片、動畫、視頻的支持對課文內容展開多角度觀察與分析,學生由內而外地集中注意力,更高效的閱讀學習由此落實,教學效果隨之增強。
2.利用網絡教學媒介,打造開放課堂。新時期的小學語文課程,應面向現代化、面向未來與世界,教師借助信息技術促進學生閱讀學習,應形成更開放的思維、打造更具現代化特色的課堂,利用網絡教學媒介打造開放課堂恰為不二之選。只要開放課堂被成功構建起來,學生的語文閱讀學習就能進一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而在學習空間的延展中,學生不僅可以改變學習方式,還能探究更多元的文化作品,其積極意義無須贅述。然而,由于小學語文信息化、網絡化教學體系并不完善,少數教師在此項閱讀教學優化活動中陷入了瓶頸,阻礙了學生基于開放課堂的高效閱讀學習。對此,在其他骨干教師的開放課堂中汲取經驗,在信息化教育背景下通過信息技術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可利用騰訊會議、QQ直播等平臺建立網絡化教學云平臺,通過直播授課、微課教學等方式引領學生讀課文。同時,創新語文閱讀課堂活動設計方式,在開放課堂設計朗讀、復述等多元閱讀活動,鼓勵學生在讀課文基礎上完成創意活動、分享活動作品。至此,小學生語文閱讀學習初步達成與實踐的有機結合,學生在開放課堂的創意活動中優化學習體驗、增強感悟,教學日益高效。
(六)讀寫有機結合,借寫作促學
自新課程改革提出以來,讀寫結合便成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命題,這同時也意味著,教師想要切實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必須在讀與寫之間建立有機結合體系,讓學生在讀中寫、在寫中讀,借助語文寫作促進其閱讀學習。不過令人不得不重視的是,一些教師雖然形成了通過讀寫有機結合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意識,卻沒有真正促進學生以寫為基礎的讀,而是一味地指導學生在讀課文基礎上進行寫作,導致讀寫結合僅僅能夠發揮“提升小學生寫作能力”之作用。對于這一問題,教師可以將學生作文視為優質閱讀教學材料,在讀寫結合背景下組織學生交換作文并展開閱讀,同時要求他們在讀作文中討論不同作文語句特點、語句特點與情感基點。長此以往,通過讀作文鍛煉閱讀能力,在作文分析中學習他人寫作長處,學生讀寫素養更上一個臺階,小學語文閱讀優化教學效果進一步增強。
(七)增強生師溝通,借交互促學
學生是課程活動真正的主人,因此,能夠取得最優效果的教學活動必然是學生具有話語權的活動。反之,若教師并未在教學活動中給予學生充分的話語權,學生無法及時圍繞困惑提出問題,不能針對所學內容自由表達自身觀點,不僅極易降低學習有效性,甚至還會消退學科熱情。而學生發言不足、師生溝通不當,是現階段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教師優化教學時,應增強師生溝通,給予學生更多話語權,使其在課堂踴躍發言、自由闡述觀點和想法。不過當直接面對教師時,多數同學都會產生害怕情緒,不利于師生溝通的展開。對此,教師可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中適當搭建小組學習與課堂匯報機制,先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讀課文、探究課文核心思想等知識,提醒他們在小組交流中梳理共性問題,后鼓勵他們選派小組代表反饋組內學習成果與問題。生生有效交流最先實現,生師高效溝通隨后落實,觀點、問題持續交互,思維形成碰撞,隨著問題的及時解決,正確想法的即時建立,學生課堂閱讀學習質量顯著提升,讓教學之優化更加深刻。
(八)家校教育聯合,借家庭促學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家庭教育中語文閱讀的受重視程度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同樣有著不可小覷的影響,只有家長足夠重視語文閱讀學習價值,并在家庭生活中為學生創造了良好學習環境、提供了豐富學習資源,學生才能實現課內外語文閱讀的持續學習,才能在開放性閱讀課程活動中得到有效監督,并在家長監督下深化學習效果。于是,為通過此方式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教師還應構建家校聯合機制,借助家長會等契機向學生家長宣傳閱讀在學生小學學習乃至終身成長中的重要影響,向其傳授更多科學的教育理念、正確的語文閱讀家庭指導方法。家長與教師共同擔負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責任,定然能夠深化工作成效。
三、結語
新時期,新要求,新發展,新人才。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勢在必行,是借助語文課程培養文化底蘊深厚的素質型人才的必經之路。小學語文教師應打破傳統閱讀教學思維定式,重視小學生在語文閱讀學習領域的新發展,用好新媒體、新媒介、新材料,建立新思維,設計新手段,全面優化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全力構建高效率、高質量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體系,以此保障學生語文學習效果,促進其文化素養發展。
參考文獻:
[1] 杜紅梅.新課改環境中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技巧[J].科教文匯(上旬刊),2020(3):133.
[2] 汪建康.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漢字文化,2020(3):104.
[3] 旦知.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優化策略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5):264.
[4] 胡巖.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J].華夏教師,2020(11):43.
[5] 高國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優化策略[J].西部素質教育,2019(19):245.
[責任編輯 竇伊沙]
作者簡介:嚴百海(1971.10— ),男,漢族,甘肅古浪人,副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