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嬌 田原






關鍵詞:后疫情時期 老年人 老年活動中心 室內 景觀
引言
2020年全球肆虐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中,全球確診人數超700萬人,其中老年人因體質較弱,抵抗力較差,成為易感人群和高危易發人群。數據顯示,在60歲以上的老年人在確診人數中死亡幾率高達30%。同時我國政府出臺了多項政策來指導和扶持養老機構工作,如民政部發布的《養老機構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指南(第二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做好醫養結合機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等政策文件。后疫情時期,作為集中進行娛樂活動的社區老年活動中心,需要我們格外重視,本文將主要從老年活動中心室內的平面布局、流線設計以及智能設施三方面來探討后疫情時期的老年活動中心防疫設計,以最大限度降低他們接觸傳染性疾病的風險,同時結合老年群體需求,注重室外景觀環境設計,為其打造一處綠色生態的養老場所。
一、相關概念界定
(一)老年人:本文所說的老年人主要是指全自理老人及介助老人。根據《老年人建筑設計規范》,全自理老人指在日常生活中完全可以獨立進行活動,不需他人幫助。活動能力與身體健康狀況比較正常的老年群體。介助老人指日常生活中需要借助如輪椅、拐杖等器械,在場所中需要設計無障礙來照顧其活動的老年群體。
(二)老年活動中心:老年活動中心是老年建筑中的類別之一。大多數老年活動中心常設有圖書閱覽室、棋牌室、多功能廳、茶室、醫療保健室、餐飲室等,是老人休閑娛樂、學習交流、鍛煉健身,為老年人帶來豐富精神文化生活的公共場所,也有部分兼具了餐飲、醫護、管理等功能,為自理及介助老人提供日常的健康服務。
社區老年活動中心的服務范圍為本社區,為社區內老人提供娛樂場所及相關服務,有益于老人充實生活,提高生活質量。
二、疫情對老年人的影響及需求
(一)疫情對老年人影響:2020年初疫情期間,為防止疫情蔓延,居民響應國家號召,全國上下居家隔離,這就導致老人無法外出鍛煉身體,體育活動急劇減少。有些老年人會選擇在家進行少量體育運動,但相較于戶外運動量來說減少了許多。為得出疫情對老年人日常活動及心理方面影響,對北京市某社區內120名老人進行了調查訪談,得出圖表1、2數據。表1數據顯示,受疫情影響,每日在家坐著的時間相較于疫情前增加了30%,外出進行體育鍛煉時間相較于疫情前減少了40%,娛樂活動如下棋、打牌等較疫情前減少了25%,外出散步時間較于疫情前減少了40%,從這些對比中可以看出老人的各方面戶外活動、鍛煉等在疫情后都急劇減少,在家時間增加,多數老人在身體方面的需求沒有得到滿足。表2數據顯示多數老人在一天中多數時間會因為疫情而感到擔憂,害怕,緊張和煩躁,甚至會影響其睡眠。可見疫情給多數老人帶來了負面影響:生活質量下降,同時因時時關注媒體報道的疫情消息,內心出現情緒低落、緊張、害怕,甚至恐慌等心理問題,從而導致影響身體健康。
(二)后疫情時期老年人的需求:為了解后疫情時期老年群體對老年活動中心的實際需求,隨機對北京市某社區內120名老人進行了調查訪談,最后統計出圖表3結果,占比最多的是室內有效防疫(79%),其次是體育鍛煉(占78%),保健和醫療服務(占比65%),娛樂活動(占53%),心理咨詢(36%),最后是學習防疫相關知識(32%)。根據表中可以看出,老年人對于老年活動中心中的室內防疫還是比較在意,希望能夠在一個比較安全的環境里進行交流以及娛樂活動。因此在老年活動中心的內部及外部空間設計上,要讓老年人在社區內擁有一個可以聚集在一起進行娛樂活動、學習交流、體育鍛煉的空間,又能避免人群的交叉感染,并且要在適老化原則基礎上給予他們更多的情感關懷,在設計方面滿足他們的情感方面的需求,做到以人為本。
(三)案例分析:通過閱讀大量文獻,得知日本養老設施的起步較早,至今已形成了成熟、完善、連鎖化的運作體系。很多的日本設計案例中尤其是對于建筑設計方面,對于防感染設計中有豐富的經驗。如日本廣島八千代養老設施設計中,以情動設計為主題思想,建筑室內組團式的平面布局、可變居室空間以及各種人性化的設施,從老年人的心理感受思考空間設計,形成親切有情感的空間,同時也能夠為我國的老年活動中心室內設計方面提供借鑒。另外,在這次疫情中,智能化的設施也起到了重要作用,有效減少了人員接觸,提高工作效率。可看出,無論是室內外的設計方面還是智能設施的介入,都對養老建筑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因此在后疫情時代,養老建筑方面要在平面布局、建筑及室內外設計方面結合去做好建筑的防疫設計,同時與智能化設施相搭配,最大限度地減少病毒和疾病的傳播。
三、后疫情時期老年活動中心室內與景觀問題及設計策略
(一)室內空間布局問題及設計策略
1.組團式平面布局:在國內,尤其是一線城市,由于土地資源緊缺,再加上運營成本等原因,多數運營者在老年活動中心平面規劃上采用集中性的娛樂空間、集中性的餐飲及居住空間,這種平面形式第一不利于工作人員管理,第二在疫情時會增加交叉感染的風險。
因此在具有醫護照料功能的老年活動中心規劃中,可采用圖1丹麥艾特比約哈文養老設施的組團化布局,老人的居室放在四周,中間是公共區域,各個組團之間可用連廊進行連接,每個連廊用隔離門進行分隔,如發生突發情況,可按照組團進行分組管理。且組團規模較小,容易營造出家庭化的溫馨氛圍,老人在這種環境中容易產生一種歸屬感,給予其心理慰藉。每個功能區之間的距離也相對縮短,老人可快速到達每一個功能區,方便老人活動及工作人員管理。
2.盡端設置隔離區:后疫情時期,在建筑的形狀上,應采用有利于防范疫情的建筑形狀,如“L”形、“U”字形等,這種形狀的建筑在水平6.55.37.83.23.66.57.90 1 2 3 4 5 6 7 8 9醫療服務娛樂活動體育鍛煉學習防疫相關知識心理咨詢服務保健服務室內有效防疫后疫情時期老年群體對老年活動中心需求所占比重3 方向上可以形成末端,容易在疫情期間設置隔離室、緩沖區,并設置單獨的出入口,且在疫情發生時,可形成綠色通道,便于就醫及疏散,同時也能分隔其余空間,形成危險區域及安全區域,減少疫情擴散,防止人群交叉感染。
若在現有建筑上進行優化,可在建筑副交通核一端安裝隔離門,劃分出緩沖區及半污染區,在保證醫護人員安全的同時,也能保證傳遞物品時不會污染清潔區。再將通道盡端的房間改造為臨時使用的隔離室,可滿足突發疫情時的需要。在隔離室內設置緩沖區,在緩沖區設置醫用柜及清潔物品、水池等,用于醫護人員消毒及更換隔離衣物。同時在隔離室設置傳遞窗,便于醫護人員的觀察及傳遞物品。隔離空間中還要進行氣流負壓處理,設置室內的排風和消毒設備,保證隔離室的空氣經消毒設備排出后,不會流入清潔區。
3.靈活多變的空間:在疫情常態化背景下,應在老年活動中心設置可靈活變動的空間,可以用作日常及特殊時期不同情況下使用。如在圖2日本神奈川縣 “若竹之杜”養老空間中,通過可移動式家具和可移動式隔斷,將老人的一居室輕松改變為兩居室,這種設計能夠在疫情時期靈活運用空間,起到一定的隔離作用。因此我們可以有效利用可移動式隔斷、柜架類家具、布簾以及屏風等,搭配可移動家具,在不同情況下能夠轉換空間功能,增加每一個空間的使用效率。
對于工作人員,在疫情突發的情況下,工作人員都被隔離在活動中心無法外出,而老年活動中心內因大多數是留給老人用以活動的空間,這就導致了工作人員缺乏居住空間,進而引發不滿情緒,影響服務質量。所以日常不經常使用的行政空間以及供老人活動的部分公共空間等,也可在疫情突發時臨時改為員工居住空間,解決員工部分困擾。
4.室內中庭結構改造:有很多老年活動中心為將室外景觀引入到室內,會在建筑內部設置中庭。但是這種結構在疫情時期很容易引起感染,因此在之后的建筑設計中,中庭要盡量改變原來開敞的形式,在四周用透光玻璃進行圍合,既能夠滿足之前的采光及觀景需求,又能夠達到防疫的效果。如圖3,在遠洋椿萱茂璞灣項目中設置陽光中庭,不僅能夠將自然與陽光帶入空間中,同時用玻璃進行分隔,可以一邊在室內休息,一邊欣賞外部的景色。
(二)后疫情時期室內交通流線問題及設計策略:在室內空間中,流線設計十分重要。清晰有條理的流線可以在疫情及日常生活期間避免不同流線的交叉,減少傳染風險。
1.入口設立主副交通核:經調研發現目前國內多數老年活動中心的交通流線設計方面都存在問題。如多數老年活動中心處于社區商業樓高層空間。老人進入活動中心,則需穿過一層商業,與其他社會人員共用一組電梯,這樣形成社會人員流線與老人活動流線形成交叉,增加安全隱患。且大多數老年活動中心只設置一到兩個電梯,而污物電梯以及貨運電梯沒有單獨設置,而是與客梯共同使用,人員流線與污物、貨物運輸流線形成交叉,造成衛生方面隱患。
在建筑的前期規劃中,我們應盡量選擇一層空間,且應至少設計兩組電梯,形成主副交通核,主交通核電梯供老人及家屬作為日常使用,副交通核電梯則承擔貨運及污物運輸,貨運及污物電梯要在建筑一層有單獨的出入口,避免與其他流線形成交叉。如圖4在重慶龍湖椿山萬樹頤年公寓養老項目中,在入口設計中進行了平疫設計,在平時,公寓與醫療共用一個出入口,在疫情期間則進行分流,避免老人與公寓人員共用電梯,避免人群交叉感染危險。此外,要在在建筑入口處預留緩沖空間,老人進入后,可在緩沖區用免洗消毒液以及消毒水池對手部、物品等進行消毒,減少外界環境的影響。
2.室內動線分流:在老年活動中心內,老年人主要居于室內的各個娛樂活動空間,餐飲空間以及醫護空間等,在室內流線中,要盡量將醫護人員、工作人員的交通動線與老年人的動線分開,要盡量避免交通流線形成交叉。如圖5在成都國際頤養社區中,醫療動線與老人的日常活動動線進行交錯分開,在平常能夠保證老人擁有自己的獨享空間,在疫情時期,則能夠保障老人的安全。
(三)室內智能設施問題及設計策略:后疫情時期智能設施在老年活動中心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在國外,如加拿大、美國等國家的老齡化研究所提出了采用智能技術手段來改善突發衛生事件中老年人的生活狀況。在老年活動中心,除了工作人員每日要按時消毒以外,還要運用智能技術來保證老人以及室內環境的安全,因此,后疫情時期智能設施在老年活動中心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
1.嵌入式傳感器:在國外,已有國家基于物聯網技術,使用嵌入手機、可穿戴設備的傳感器、無人機等對于人體的體溫進行實時監測,這些溫度設備會向監測系統發送體溫情況,若高于正常體溫,則會發出警報。在印度,可穿戴式傳感器可以感應人身上的心率、呼吸頻率以及活動量等,通過將他們的生命體征與臨床癥狀相結合,在新冠肺炎感染的早期預警中發揮重要作用,可以識別需要接受檢測的人,能夠幫助老人在日常生活中減少交叉感染。如圖6。
2.智能家居:在老年人的活動空間中,引入智能化設備,如在走廊中引入智能扶手,運用指紋識別技術,并結合智能監控系統,實時檢測老人的身體狀況,同時可在扶手及日常老人使用的設施中加入定位裝置模塊,方便工作人員隨時了解老人位置,防止老人出現意外情況,醫護人員監測不到,無法第一時間感到進行救治。
在衛生間中,可安裝智能感應馬桶、防跌倒感應系統等能夠檢測老人活動的智能設施,如圖7,Cherry Labs研發出一款叫作“CherryHome”的人工智能家居系統,能夠通過視覺傳感器和麥克風來檢測和跟蹤用戶,有效預防老人跌倒。在休閑娛樂的空間,可設置全方位健康監測系統,對老人進行實時檢測。
在餐飲空間及日常活動中,可利用智能機器人實現配送日常用品及餐飲的工作,貨物運輸可采用無人車,減少個體之間的接觸,降低人們感染的可能性。工作人員也可以利用這些智能化設備為老人更好地提供服務,能夠大大提升工作人員的服務效率及服務質量。
在休閑娛樂的空間,可設置全方位健康監測系統,對老人進行實時檢測。同時也可利用智能設施為老人提供娛樂項目,如VR系統,能夠提升老人的娛樂體驗,同時還能通過VR觀看影片或景色,起到治愈老人身心的作用。
此外,在國外,米哈伊洛夫等人提出了智能窗戶系統,配備了用于攔截和消毒病毒和細菌的水滴及膠囊設備。可以防止受感染的氣溶膠沿著建筑物上升的氣流進入房間。隨著國外建筑上的廣泛使用,減少了主要通過空氣傳播的飛沫的感染。在我國老活動中心室內建設中,可參照該窗戶系統設計,有效減少空氣流動中引起的感染。如圖8。
3.遠程醫療系統:疫情爆發期間好多老人都無法外出,如近期上海爆發的疫情中某退休人員小區有老人因突發疾病,無法前往醫院及時就醫,給老人帶來不便和影響。而遠程醫療系統則可以很好地解決在特殊時期老人無法就醫的問題,如在新加坡推行的護理在線平臺,對于健康狀況穩定的老年人,社區護士會進行遠程咨詢并持續監護,若有老人突發病情時,醫生將會對提供相應的護理和治療。在美國,醫生通過電子健康記錄(EHR),可以在不需要出診的情況下促進患者的檢查或治療,這種方式在疫情時期既可以減少疾病傳播,又能減輕醫療保健系統和衛生系統的壓力。總的來說,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遠程醫療系統在預防發病和避免公眾出現在醫院等高風險區域方面的影響是顯著的。
(四)室外景觀問題及設計策略:景觀可以讓一個無趣的空間變得有趣,進而增進老人在這個空間中的互動,緩解老人的心情,起到療愈的作用。因此老年活動中心在前期設計中應盡量在建筑旁設計室外景觀,以實現老人的運動鍛煉、散步聊天、欣賞植物等活動,起到一定的療愈作用。
1.空間布局:根據老年人不同的情感需求,可劃分不同的區域類型,如觀賞區、活動區、休息區等。對于每天習慣進行身體鍛煉的老人,可為其設置一處戶外健身場所,作為康體空間,安裝適老性的健身器械,保證其一定時長的鍛煉時間,也可為老人設置一處綜合活動場所,供老人跳健身操使用。
在景觀節點設計上,可選擇花池、亭廊、水景等,增加空間趣味性,同時可搭配植物,營造封閉、半封閉、開敞的空間,讓老年人在戶外也能擁有自己的私密場所。也可在室外種植一些時令蔬菜,作為老人的園藝空間。一方面可以讓老人通過自己種植,收獲,以此體驗勞動的喜悅和收獲的成就感,起到療愈身心的作用,也能在突發緊急情況時起到緩解食物供不應求的局面。
2.植物選擇:老年人大都喜歡大自然般的環境,能夠在其中放松身心。因此在植物的選擇上,應盡量選擇能夠觀花觀葉的適宜當地種植的植物,在視覺、嗅覺、聽覺、處決及味覺等多方面給老人身心帶來影響,給老人帶來不同的體驗。如紫羅蘭的香味能夠給人身心舒暢的感覺,茉莉花能讓人提神醒腦等。其次,還要以安全第一為原則,帶有尖刺、飛絮或容易引起過敏的植物應避免在室內外環境中種植。
結語
通過對老年活動中心室內外設計方面的分析,并結合疫情防控常態化的背景,提出了老年活動中心平面布置、流線設計以及空間設計上的不足,同時結合現代化智能設施以及外部景觀環境,融入新理念與新技術,為老人創造一個安全的空間環境。此外,除了建筑設計以外,在內部服務設置上,工作人員要對老人進行輔導鍛煉,增加其娛樂活動,增強體質,引導老人保持正常作息,規律生活。在心理上,工作人員需引導老人正確認識疫情,對其進行心理輔導的同時宣傳安全防疫知識,定期電話回訪,進行健康指導,讓老人克服焦慮情緒,緩解因疫情帶來的負面情緒及心理上的負面影響。好的防疫空間設計和人員服務,才能更好地促進老人的健康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