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天嬌 李曉璐 王涵昱
關鍵詞:年畫 吉祥意象 傳統文化 設計 楊柳青
引言
年畫作為一種中華民俗文化的載體,以其喜聞樂見的內容和通俗多彩的視覺效果表現著民俗文化的特色和人民生活的點滴。作為非物質文化傳統的一部分,如何進行更好的傳承與發揚,對于這項藝術的保護具有重要意義。本文以楊柳青年畫為例,從傳統年畫的特點入手,探究了吉祥意象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方法。
一 、年畫的“形”“意”“情”
(一)年畫的“形”“意”表達年畫的畫面講究“有圖必有意,有意必吉祥” 。百姓借助生活中客觀存在的常見意象,經過藝術創作,以此表達抽象概念中“迎祥納吉”的心理期盼,從而形成了獨特的美術形式,于是年畫中幾乎每個細節都是帶有吉祥寓意的“吉祥意象” 。
這些傳統吉祥意象的表達主要有三種手法。第一是“象征寓意”,是根據事物的內涵和性質聯想形成抽象的概念和意義,這種象征大多源于歷史文化、神話傳說以及生活經驗。例如以桃子象征長壽源于“大鬧天空”的傳說,以牡丹象征富貴是基于其在盛唐時代便被稱作“國色天香”。第二是“諧音取意”,即巧借意象的讀音以表吉祥的寓意。這種手法在年畫中尤為常見,蝙蝠諧音“福”,雄雞諧音“吉”,葫蘆諧音“福祿”,這種與猜燈謎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手法是中國人對幸福生活的渴望的一種獨特的含蓄表達。第三是“以形表意”,這種手法與象征手法相似,但更專注意象的外形和功能的直觀特點。例如葫蘆除了諧音“福祿”
還寓意多子,正是因為葫蘆內部長有很多種子;如意曾是抓癢的器具,因能“盡如人意”逐漸被人們借以表達“如意”的內心訴求 。
在年畫中,吉祥意象常常被組合使用從而產生新的或多方面的寓意,這種中國特有的“吉祥文化”是百姓的智慧巧思,這訴說著他們的自我慰藉和相互祝福,從而逐漸形成一種文化風氣,影響著祖祖輩輩的中國人。
(二)年畫的“情”的寄托年畫是深受人們喜愛的民間藝術形式,一筆一劃間都切身表達著人們“迎祥納吉”的情感需求。作為一種扎根于群眾日常生活中的文化現象,年畫是人們情感和愿望的宣泄,是人們對未來的希冀,也是人們美化生活的調味品。中國人在過年時創作、張貼年畫,實際上是想要通過年畫的內容表達個人以及家庭對來年的美好期待和暢想。天津楊柳青年畫第六代傳人霍慶順曾用“企盼、祥和、吉祥、喜慶”八個字概括年畫的內容所表現的大眾情感,這說明年畫最直觀的文化屬性就是寄托人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
年畫還能夠表現人們“向善”的心理需求。各個地方、各個流派的年畫都獨具特色,但大多數年畫中都有著“說教”文化的體現。除了表達希冀,勤勞智慧的中國百姓還通過這種通俗易懂、廣泛傳播的藝術形式去教育人、感化人。年畫蘊含著中國傳統文化中的好與壞、善與惡,例如體現“孝道”的“孟母擇鄰”“孟母斷機”等故事,都是通過講“德”的方式,傳遞一種“向善”的正能量。
二、年畫吉祥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策略
年畫作為一種非常珍貴的藝術和文化遺產,其在形式和內涵方面都值得現代設計進行學習、借鑒和挖掘。利用年畫吉祥意象進行設計的創新應用,對于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大眾審美的提升以及設計情感的有效表達有著重要的意義。本研究基于解構重組原則,提出了年畫吉祥元素在現代設計中的創新應用模型,“解構”從其文字面上可將其逐一解釋成,解:分解、解開、解體;構:結成,組合,構造。因此“解構”
可理解為:解開后再構造。“重組”是重新組合之意,“解構與重組”則可理解為打破原有的構造,再重新組合。這種設計風格起初是由建筑界的年輕設計師們率先運用,強調打破舊的單元秩序,然后再創造更為合理的秩序,通過將對象分解成各個組成部分,進行重新組合,對傳統進行顛覆 。而對于傳統年畫在現代設計中的應用中,需要我們對傳統進行解構,再在解構的基礎上創新重組,從而設計出具有傳統意蘊、審美、文化與精神的現代設計。
(一)傳統年畫的解構策略年畫中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個細節,每一個元素,都不遺余力地表現著中國傳統吉祥文化。楊柳青年畫不僅以其細膩的筆法、秀麗的人物造型、豐富多姿的形式著名,更以清新淡雅的色彩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格。那么進行創新設計的關鍵一步,就是將年畫中所表達的吉祥文化的內核提取出來。解構的目的是要提取出具有代表性的要素,在對年畫作品進行解構的過程中,可以從形態,色彩,含義幾個角度來進行。
首先從色彩方面,在制作上,楊柳青年畫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顏色上經常以紅、綠、黃為主色調,紫青色作為輔助。由于直接在套印好的墨線稿上手工著色,畫面效果非常接近于工筆畫,而且手工著色比較容易掌握效果。楊柳青年畫習慣根據畫面來決定使用什么顏色,因此,它整體看起來風格濃淡有致、韻味十足。楊柳青年畫又追求雅致溫潤的色彩效果,用色比較淡雅,它在使用了純度較高的色彩后,常以粉藍、粉綠、灰色、金色等加以調和,又用墨線加以襯托和穩定,但人物的面相、絢麗的衣飾點染等手繪又增添了畫面的生動活躍氣氛。在對選擇的楊柳青年畫進行色彩分析后,首先選出與之對應的主色,輔助色,和點綴色,基于這些經典的色彩搭配進行再設計 。
其次從形態上,楊柳青年畫在制作上采用木版套印和手工彩繪相結合的方法,由于直接在套印好的墨線稿上手工著色,畫面效果非常接近于工筆畫,在對年畫進行形態提取時,可以忽略色彩的影響,從墨線稿入手,在墨線稿中尋找具有代表性的點,線,面形態,這一類圖形在進行再設計時,能夠有較強的識別性。并在這些形態的基礎上進行重疊,反復,對稱,變形等多種設計,可以增強畫面的豐富性。在進行形的運用時,要注意所選意象圖形在畫面中需表現出一定細節,同時具有較強的裝飾性,這更有助于對于圖形的延伸,從而進行傳統設計與現代設計的融合。
最后從含義上,年畫中使用的意象可以大體分為三類。一是動物神獸類,如雞、魚、螃蟹、蝴蝶、蝙蝠、鸚鵡、馬、鹿、猴、羊、豬、象、鼠、鶴、龍、鳳、麒麟等;二是瓜果花卉類,如梅、蘭、竹、菊、荷、蓮、佛手、桂花、牡丹、大麗花、雞冠花、石榴、桃子、葡萄、葫蘆等;三是器具物件類,如花瓶、花籃、扇子、如意、冠、笙、元寶、八寶、銅錢、聚寶盆、糧倉、斧、戟、磐等。每一種意象都代表著不同的寓意,古人在把這些元素融入年畫作品時,是經過精巧的思考的,而把這些美好的內容再提取出來,或根據新時代的內容進行新意義的組合,對年畫賦予新的時代的內涵,能夠使得作品更具有創意。例如:楊柳青年畫的代表作品“蓮年有魚”,畫面中有多個吉祥意象,經典的楊柳青娃娃、蓮葉、荷花、大魚。就每個單獨的吉祥意象來說,都有美好的寓意。但除此之外,該作品還對所有意象進行了組合,就變成了“連年有余”的美好希冀。除此之外,也可以根據時代背景,進行新的元素組合,發掘符合時代特色的新的吉祥意象。如新年畫作品《幸福中國娃》在保留了年畫傳統風格的基礎上,融入中國夢等時代價值觀,是具有時代特色的“吉祥”元素。在年畫作品中發掘吉祥含義,并進行組合與再創造,能夠在“情”、“意”層面獲得有創意的設計想法。
(二)現代設計的重組方法當合適的吉祥意象從年畫中提取出來,設計者需要進行二次創作。
在進行再設計的過程,可以運用現代圖像設計策略與思維。在賦予傳統藝術新的視覺表達的同時,需要注意保留傳統藝術的氣韻和辨識度 ,從而達到通過設計作品宣傳、弘揚民族藝術和傳統文化的作用。在本文中,我們從三個方面進階設計。
1.直接應用。直接將年畫元素應用在衍生產品上是一種簡單直接的設計方式。如圖1所示,紗巾的創作是取自《冰嬉圖》繪畫作品,將冰嬉中的各種項目圖形提取出來,有序的排列在絲巾上,從而形成具有故宮風格的衍生創新產品。圖畫中的人物形象并未進行大的調整,只是在最后的構圖上,進行了依照絲巾尺寸的重新組合。這種直接應用的方式能夠最直觀地喚起用戶對于圖畫與設計品之間的相關聯系。直接應用的優點是最大化的保留了原始元素的風格特征,不足之處是對應用場景限制較大,設計的精巧性和創新性不足。
2.元素提取。對原始設計元素進行深入的分析,將其進行關于顏色、形狀、線條、紋理等內容的提取。如對原始圖案的配色進行保留,外輪廓形狀加以利用,圖案的紋理賦予變化等。通過對其局部與細節的解構與重組,進行再創造。如圖1在第二個挎包設計中,將《清明上河圖》繪畫作品進行形態解構,提取線條圖案,并利用線條圖案進行元素組合與再設計,使得設計即簡約又具有現代美感。這種方法能夠有效地保留繪畫元素,產生新的設計思路,不同的重組方式也能夠帶來更多的發散可能性。
3.風格創新。對原始內容進行風格上的遷移與創新,通過風格上的對比與反差,給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覺。采用風格創新的過程,需要根據原始繪畫的特點,所需遷移風格的特點,找到對應的匹配點,在風格遷移前,確定遷移畫面主體,所需元素,風格化程度,最終輸出表現年畫內容的遷移風格作品。如圖1,將傳統帝王繪畫進行了波普風格的遷移繪制,所產生的作品具有東西方的強烈沖擊,使得作品獲得了更多的創新突破,獲得視覺上的新鮮感和沖擊力。但是進行風格遷移的作品應當保持原始圖形的基本形態,即在遷移元素的選擇上進行重點斟酌,盡量避免對年畫作品的局部元素進行風格遷移,從而導致風格遷移后的作品失去原始年畫的識別性。
三、楊柳青年畫創新設計案例分析
楊柳青年畫是全國四大木版年畫之首,也是中國傳統民間年畫的瑰寶。它誕生于天津西郊20公里處的楊柳青鎮,以其精巧繁復的制作工藝、獨具特色的藝術風格和豐富深刻的文化內涵聞名于世。楊柳青年畫的制作工藝經歷了幾百年的傳承,以中國獨有的以宣紙木板水印結合細膩精美的手工彩繪,表現著極富民間韻味的“中國氣派”。此外,楊柳青年畫的題材豐富多樣,從文學名著、神話故事到民間傳奇、世態眾象,其所具有的歷史文化價值亦不可估量 。研究小組在充分研究楊柳青年畫的歷史文化底蘊、制作流程和美術風格,并與楊柳青年畫繼承人進行充分溝通與交流后,以楊柳青年畫中的吉祥意象為基礎進行了一組符合現代審美的衍生設計。本文在楊柳青年畫的基礎上,依照解構與重組的原則,進行了創新在設計實踐。
(一)吉祥意象的提取和組合基于楊柳青年畫中的幾個經典作品,我們首先提取吉祥意象。在年畫《蓮年有魚》作品中,我們提取了“蓮花”和“鯉魚”兩個意象設計了一個原始圖案。蓮花諧音“連”;鯉魚寓意“富裕”,諧音“余”,表達了百姓對于家庭和美、“連年有余”的簡單期盼。從作品《四季花開》中選用“牡丹”,從作品《對花瓶》中選用“花瓶”,將兩個意象組合。牡丹寓意花開富貴,花瓶的“瓶”諧音平安的“平”,通過意象組合可以得到“富貴平安”的寓意。從年畫《健康長壽》中選用葫蘆,從年畫《掰瓜露子》中選用石榴圖案進行組合,寓意著“多子多福”,表現了百姓對于子孫滿堂的天倫之樂的向往。從年畫《福壽三多》中選用象征著長壽的“桃子”和諧音福氣的“福”的蝙蝠,兩個意象組合延伸出“福壽綿長”的寓意,表現了百姓希望長輩健康長壽的孝心和祈盼家庭“有福氣”的美好愿望。
由此,我們得到了“連年有余”“富貴平安”“多子多福”“福壽綿長”四個帶有吉祥寓意的原始圖案,如圖2。
(二)設計應用效果對年畫中的吉祥意象進行提取后,我們以此為原始元素進行設計再造。設計團隊以棒棒糖、瓷盤、茶碗、團扇、油紙傘為產品進行創新設計。
首先進行了提取素材的直接應用,將提取的吉祥意象直接應用在產品上,該設計特點是最大化地保留了楊柳青年畫的藝術特征,如圖3、4。
基于在前文中提到的“元素提取”的方法,我們隊吉祥意象進行更深入的設計挖掘,進行原始圖案繪制的過程中,我們發現,圖案中的裝飾性線條極具美感。經過反復試驗,我們對圖案進行去色處理,僅保留圖案的黑白墨線。這樣,圖案一方面充分表達傳統文化氣韻,另一方面符合現代消費者的極簡審美觀,并且突出了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工藝特點。
基于元素提取的方法,設計團隊進行線條元素的應用。以油紙傘為例,“連年有余”這個圖案疏密協調,鯉魚的線條細密,蓮花的線條稀疏。我們提取了造型優美、紋樣裝飾性強的“魚尾”部分,以傘面中心為軸進行了三次等角度旋轉,用傳統圖案展現現代風格。
“富貴平安”這個圖案中最有特色的就是花瓶的紋樣展現出的裝飾性美感。于是我們提取了花瓶的紋樣進行了平鋪的設計,讓較為緊密的紋樣平鋪覆蓋于傘面之上,營造出繁復秀麗的視覺效果。
“多子多福”這個圖案較為整體且形態不規則,線條較密,視覺中心美感不足。于是我們將圖案整體進行了直接的不規則切割,再將切割后得到的部分以傘面中心為軸進行重新擺放,意在使不規則的圖案展現一種錯落有致的情趣。
“福壽綿長”這個圖案的線條比較稀疏,桃子的中心由于去色導致留白較多。于是我們將圖案整體縮小沿著傘骨間隔進行重復、連續的擺放,使重復的圖案在傘面外緣連接成一個環狀的整體,以此符合圖案“綿長”的寓意,如圖5。
最后,根據風格遷移的策略,設計研究小組對楊柳青年畫進行了動畫風格的遷移創作,我們選擇了楊柳青年畫中,辨識度最高的代表作品《蓮年有魚》中的娃娃為主人公進行表情包設計,從而增強其識別性。在娃娃設計上,保留了年畫娃娃的發型設計,從而能夠喚起大家對楊柳青年畫的聯系,服裝上選擇了楊柳青年畫常用的紅、黃、綠等高飽和度的顏色,保留一定的年畫配色風格,在娃娃表情繪制上,進行動畫簡化風格處理,使得表情更加豐富、親切、可愛,同時,圖中輔以年畫中的鯉魚、荷葉等元素作為點綴,平衡畫面,增加豐富感。將年畫娃娃進行動畫形象處理,并以表情包這種形式輸出,不僅能夠使楊柳青年畫的“縮影”存在于現代人的日常生活中,也能夠借助互聯網這種高效高速的傳播途徑進一步推廣和弘揚傳統年畫文化,如圖6。
結語
民族化設計是立足于本土、本民族的生活和民俗文化而進行的設計。“文化是活的、持續生長的復合體”,真正打動人心的民族化設計不應是“舊壺裝新酒”,而應該是“老酒品新味”。這種對原作的內容、美術形式及文化內涵進行解讀和意象提取的解構,而后再運用現代設計思維進行重組再設計的創新思路,值得在各類傳統民族文化的創新設計中進行嘗試。這不僅能夠保留傳統藝術的文化內涵和民族特色,還能創新其形式語言和藝術表達,使設計作品符合現代審美習慣,更加具備感染力和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