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瑞俊,福 泉
內蒙古醫科大學附屬醫院檢驗科,內蒙古呼和浩特 010010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對我國各行各業造成了巨大的沖擊,黨和國家根據疫情的變化,及時調整了全國大、中、小學的開學時間,同時為減少疫情對教學進度的影響,2020年2月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在疫情防控期間做好普通高等學校在線教學組織與管理工作的指導意見》(下稱《意見》)。該《意見》指出疫情防控期間各高校應開展在線教學,實現“停課不停教、停課不停學”。各地高校為應對疫情對教學進度造成的影響,依托各類在線教育平臺,充分利用各種在線教學資源,積極開展在線教學活動,以保證疫情期間的教學進度和教學質量[1]。
近年來,我國高校傳統教學模式課堂教育已經表現出一定的劣勢,由于疫情的緣故,大數據背景下的在線教育被推上一線[2]。在線教育有多種方式方法,其中經典的在線錄播教學模式(OTM)應用較多,但也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表現在學生學習狀態方面,普遍存在學生自我約束力不強、居家學習氛圍不濃厚、學習效率低下等問題。在教學平臺資源方面,當前存在問題是平臺資源種類過多,給學生造成不便及困擾。在教學方法技巧方面,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面對面實時交流不同,學生面對的是電腦或手機屏幕,容易產生學習倦怠感[3-4]。因此,結合在線教學與傳統課堂優點的“交互式”教學模式(IAT)日益受到重視[5]。在疫情存在的情況下,鼓勵教師使用這類平臺來保持與學生的直接互動,同時確保了教學活動的連續性[6]。互動式教學可將教師、學生及教學資源有機結合,使學生感受到自己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提高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也可促進教學改革,提高教學質量[7]。
為了解醫學院校學生對IAT的認知情況及教學效果,本課題組以實驗診斷學中形態學方面的內容作為授課內容,調查醫學生對此教學模式的看法和建議。本研究以經典的OTM為對照,分析IAT的教學效果,調查對象為內蒙古醫科大學2017級臨床檢驗班醫學生,共81人,由課題組自行設計問卷進行調查。
1.1調查對象 內蒙古醫科大學2017級臨床檢驗專業2個班本科醫學生共81人。按照抽簽方式分為OTM組(40人)和IAT組(41人),均選用全國普通高等教育規劃教材《臨床基礎檢驗》第5版,分別采用相應教學方式教學。
1.2調查方法 調查者對調查對象講解調查目的、內容和意義后,發放問卷,當場回收。調查分析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姓名、性別、班級),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評分,以及自主學習能力、學習興趣、臨床知識應用能力、課堂氣氛、溝通和交流表達能力、增加學習負擔、占用過多時間方面評分。
1.3教學策略 IAT組采用如下教學策略。課前“交互”:教師通過教學APP下達授課內容,上傳相關學習資料,布置與本課時相關問題;學生可預習相關內容,以教師布置的問題為向導進行課前預習,同時也可通過APP直接向教師提出問題。課中“交互”:教師講授內容,答疑,并針對個體學生進行輔導。學生也可在課上提出問題,與教師互動。課后“交互”:教師通過APP布置作業,與學生互動,解答疑問,對學生表現進行綜合評價;學生完成作業,提交并分析錯誤。OTM組采用經典的OTM進行教學。
1.4教學效果分析 OTM組與IAT組均于課程結束后進行考試,評估教學效果[8]。采用閉卷的方式對兩組學生所學的知識點進行考核,由其他教師根據評分標準統一進行試卷評閱。此外,對兩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客觀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感受和效果。所有問題回答分為5個等級。1分:絕對無效;2分:大部分無效;3分:模棱兩可;4分:大部分有效;5分:絕對有效。考試結束后,將IAT組學生考試成績與互動指數進行相關性分析。互動指數=(互動次數/學生人數)×課時數。

2.1基本情況 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1份,回收81份,有效問卷81份,問卷回收率100%,有效率為100%。
2.2兩組學生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 課程學習結束后,對所有參加學習的學生進行問卷調查,IAT組學生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OTM組,同時IAT組在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臨床知識應用能力及課堂氣氛幾個方面均高于OTM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溝通和交流表達能力、增加學習負擔方面,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在占用過多時間方面,IAT組高于OTM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OTM組與IAT組學生問卷調查統計分析結果分)
2.3兩組學生教學效果比較 在課程學習結束后,對兩組學生進行教學效果考察,考察形式為卷面考試,IAT組考試成績[(84.30±4.25)分]明顯高于OTM組[(80.25±6.94)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2.4學生考試成績與互動指數相關性分析 IAT組學生的考試成績與互動指數(11.06±3.60)呈正相關(r=0.776,P<0.05)。見圖1。

圖1 學生考試成績與互動指數相關性分析
實驗診斷學在醫學教學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通過該課程的學習能夠使學生將理論知識與臨床實踐結合起來,培養醫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能夠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所學的知識。教學質量的高低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的素質,進一步將影響到我國的醫療水平。提高教學質量的關鍵是教學改革,教學方式的改變對教學質量的提高具有決定性的意義。“交互”原本是一個計算機術語,是指計算機系統接收來自終端的信號,輸入中央處理器處理,并把處理結果返回到終端的過程。從傳播學的角度來看,交互是傳者與受者的信息交流。在各種形式的教學活動中都存在著“交互”,“交互”是教學活動中最基本的特征。在不同的教學形式中,“交互”所呈現的方式和特征不同。
IAT最早由 PALINCSAR等[9]于1982年提出,之后又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它是在“支架式”教學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教學模式。IAT重視學習者之間的相互溝通,教師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而不是對知識點的簡單重復,靈活地利用學生對舊知識點的理解,把新知識聯系起來。“交互”是有主題、有方向的,學生和教師都應清楚教學目的,同時教師對學生的課堂反應做出評價,評價應能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學習規劃。
2020年,“交互式”教學軟件在全國高校廣泛應用,在課堂教學中產生了重大影響,它改變了以往傳統的、單一性授課模式[10]。IAT為學生提供了大量的學習資源,同時它不受時間、地點的制約,使學生的學習更加便捷[11]。有調查結果顯示,IAT在很大程度上激發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興趣,有利于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本次調查結果顯示,IAT組對教學方式的滿意度明顯高于OTM組,提示學生對于IAT比較認可。同時可以看出,IAT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自主學習能力及臨床知識應用能力,同時可以活躍課堂氣氛;對于溝通和交流表達能力,兩組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學生認為IAT對于溝通和交流表達能力并沒有太大的提高。而實際上,溝通和交流表達能力并不是短期內可以提高的。從本次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在占用過多時間方面,IAT組評分高于OTM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但是在增加學習負擔方面,IAT組與OTM組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雖然IAT占用了學生的一定時間,但是學生認為并沒有加重他們的學習負擔。
從本次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IAT組考試成績明顯高于OTM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這表明IAT的教學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優于傳統OTM,更有利于學生掌握授課內容。相關性分析顯示,學生的考試成績與互動指數(11.06±3.60)呈正相關(r=0.776,P<0.05),提示在課堂上比較活躍的學生即交互指數高的學生在課后的測試中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成績。由此可知,“交互”是IAT的中心,學生可通過交互獲取知識,掌握知識,運用知識。
本研究結果提示,IAT可以靈活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課堂參與度、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同時也可以提高學生臨床知識的應用能力,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分析能力,提高自身素質,這正是我國素質教育的核心所在。特別重要的是,IAT強調團隊合作,通過這一教學方法也可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通過上述分析可知,IAT對學生所帶來的優勢是多方面的。
IAT表現形式:圍繞某一個中心問題進行平等交流和自主互動,通過運用各種課堂活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學習和理解交互式數字教材,發散思維[12]。當然,IAT教學過程中,數字教材的建設同樣起重要作用[13]。
綜上所述,在當前疫情存在的情況下及大數據背景下,IAT與傳統教學方式相互補充,可推動我國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對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起到重要作用。IAT將是我國醫學教育改革探索的新方向,是在當前疫情存在的情況下提高臨床教學質量的有益嘗試。IAT對于提高醫學生臨床知識應用能力具有重要的意義,有助于提升教師的教學效率[14]。IAT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而且能突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導地位,使學生和教師之間的互動更加緊密[15],使醫學生更容易獲取臨床醫學知識,抓住學習的重點內容,提高學習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