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曉暉
摘 要: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一直是近幾年博物館轉型發展、適應社會多元化需求和文化要素轉型升級的新途徑。博物館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有利于我國培育壯大第三產業,有利于涵養國民的文化精神生活,有助于促進我國歷史文化的創新性保護和創造式發展。在這一背景下,有必要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狀態進行全面研究。文章正是以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為研究核心,就當前階段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所面臨的機遇和遇到的挑戰進行綜合性剖析,并且就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優化路徑提出了具體的舉措,希望能夠通過這些研究,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提供有益的借鑒。
關鍵詞: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2.06.023
0 引言
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是博物館在新時代有效進行知識普及和文化創造性發展、有效發揮自身社會價值的重要途徑,同時也有利于進一步促進我國文化事業的發展。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中積累了一些有益的經驗,同時也遇到了一些亟待解決的挑戰,下一步就是總結歸納,梳理研究,通過剖析機遇、分析挑戰,來找出優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新路徑。
1 當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面臨的機遇
1.1 文創產品開發載體豐富
文創產品的開發有賴于文創載體平臺及要素的豐富。就文化事業的發展和文創產品的開發而言,最主要的載體平臺就是博物館,如果文創產品開發背后的博物館載體平臺要素較多,則文創產品就有源源不斷的創意來源。就目前我國的文創產品開發載體平臺而言,博物館的數量持續增多。黨的十八大以來,隨著我國進入新時期,文博事業的發展呈現出更進一步的蓬勃發展態勢。2015年我國博物館的數量為3866家,2017年達4425家,2019年進一步增長至5535家,2020年達5788家。增長速度保持年均3.21%,呈現持續穩步發展狀態。據國家文物局統計,2020年我國文創產品的開發和推廣收入為87億元①。
1.2 政策環境優越
近幾年,伴隨著我國第三產業的迅速崛起,國家和社會總體的文創支持政策和支持理念越來越好,政策環境越來越改善。文創產品的開發不僅事關文化創意事業的發展,而且關乎著我國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拓展和深化。所以,國家在總體文創產品開發上出臺了許多優惠性政策,在十三五規劃中首次提出“文化創意產業”這一說法,再后來國家的其他相關支持文件中也多次提到要大力推動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特別是對傳統文化,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將其中具有優良傳統的精神文化作為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源泉。相關部委還發布了《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進入文化領域的實施意見》以及其他支持文化創意產品發展的政策。例如,在稅收方面,政府通過定向稅收優惠、稅收返還,對中小型文化創意產品生產企業進行優惠。還有一些地方政府通過定點政策扶持、文化創意基金支持等方式,大力支持文化創意產業。近些年來,許多地方紛紛成立文化創意產業園,大力開發各類動漫原型產品或對博物館中的館藏展品創意優化。這些政策的加持使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有了確定性的政策環境支持。
1.3 社會消費觀念的變化
社會消費觀念的變化也同樣支撐著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特別是消費觀念新的年輕群體,開始為博物館開發的文化創意產品買單,并且也尊重博物館開發出的文化創意產品的知識產權。博物館也逐步開始通過親民路線大力推動文創產品的研究和創新。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版權保護、產權建設方面有了積極的動力,同時也有了可持續性的資源投入和資金收入,從而實現了良性循環,為博物館進一步開發文化創意產品和可持續發展奠定了社會消費基礎和資源投入基礎②。
2 當前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面臨的挑戰
2.1 開發資金缺乏
文創產品開發資金匱乏是當前階段博物館進行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遇到的一大阻力。我國雖然有大量博物館,但是這些博物館總體上是以政府財政撥款為日常經營的主要資金來源,大部分國有館除此之外沒有其他資金來源。這種以上級撥付資金來維持博物館日常運營的狀況,使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時面臨著開發資金不足的難題。雖然我國近幾年也對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給予了專項資金支持,但是與市場化的資金投入力度相比,這些資金的投入明顯過小,而博物館受財政撥款限制,再加上除此之外沒有其他收入來源,資金主要用于日常運營和維護,再沒有多余資金進行其他工作。自有資金過少使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過程中,無法招攬優秀的創意人才進行產品開發,無法進行創意產品推廣,也無法搭建起成體系化的文化創意產品生產鏈條。長時間的入不敷出,使每一次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時,首先要考慮的并非產品的創意性、創新性和市場受歡迎度,而是要考慮資金問題,這就大大消耗了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積極性,無法調動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的深度開發。
2.2 文化內涵挖掘不深
文化內涵挖掘不深,是博物館進行文創產品開發過程中面臨的又一大問題。當前階段,雖然我國博物館中收藏的文物燦若星辰,其中的奇珍異寶、稀有珍品數不勝數,但是怎樣通過一定的文化內涵挖掘,將靜態的文物珍品轉化為動態的文化創意產品,以適應市場化發展,適應人們的現代化生活,同時繼承文化創意產品與博物館文物原來的優點和文化意蘊,成為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之路上的一條攔路虎。近些年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出現了一些爆款,如《我在故宮修文物》紀錄片、河南博物院開發的文物盲盒系列產品,這些文化創意產品通過文化內涵的挖掘,將歷史文化與市場創意進行了廣泛的結合。但是從整體上來看,對于將文化創意產品與博物館中的文物進行廣泛結合,有效挖掘文物背后的歷史、風俗、文化狀態和精神體驗,很多博物館還有許多不足,無法實現博物館文物與文化創意產品深度嵌套與融合。
2.3 觀念落后
觀念的落后使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過程中面臨許多思維上的限制。一方面,由于博物館傳統的職能是展示文物、保護文物、研究文物,所以許多博物館工作人員對于怎樣讓文化創意產品與博物館館藏文物進行深度融合,有效體現二者的優點,有嚴重的能力不足,思想觀念、意識狀態認識不夠。許多博物館從事文物保護的相關工作人員在觀念上仍然將市場發展與博物館、文物保護和展覽相互割裂,不能夠認識到二者之間的融合是未來進行博物館多元化發展多效能提升的方法,許多人在思想意識上還存在著偏見。另一方面,許多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過程中,仍然秉持著傳統的國有企業運作模式,通過大包大干、外行指導內行思想的偏度認知等主觀性,在觀念上將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同博物館文化功能的發揮進行了割裂,不能夠有效地在思想觀念上真正認識到二者之間的有機聯系和深度融合所帶來的市場爆發力。
2.4 體制機制不健全
體制機制不健全也是制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主要問題。一是在當前的管理體制下,我國博物館仍然是以政府監管為主要管理模式,許多博物館的經費都是由當地財政劃撥,當地博物館的人事任免等事項也均由政府干預。資金來源的單一性使博物館在管理中受政府牽制,也使博物館在開發文創產品過程中不能夠保證穩定的資金投入。二是從根本上來講,博物館仍然屬于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經過招聘成為國家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薪酬較為固定,缺乏市場化的激勵和競爭。
2.5 煙臺市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現狀
2014年3月,國務院出臺《關于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標志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已經成為國家戰略。2015年3月20日,《博物館條例》正式實施,明確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挖掘藏品內涵,與文化創意、旅游等產業相結合,并鼓勵博物館多渠道籌措資金促進自身發展,這為博物館發展文創產品提供了制度保障。近兩年,如何利用文創產品有效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成為目前煙臺市博物館探討的重要課題之一。以上提到的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所存在的問題,煙臺市博物館都有所存在,也因此影響了煙臺市博物館文創產品開發的速度與品質。尤其是資金投入與回報兩方面,問題尤為突出。而這個問題由多方面條件制約,比如博物館可以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規定,在當地的全額撥款事業單位中就無法實行,所以文創產業開發需要借助于第三方合作來達成。2021年十一黃金周,煙臺市博物館真正意義上的文創開發產品—煙臺市博物館紀念幣才正式亮相(圖1),也可以說是唯一一件。煙博紀念幣一個半月的銷量為210件(僅館內自動販賣機銷售量),從這一件文創產品的銷量來看,是比較成功的。2021年國際博物館日,煙臺市博物館與萬華化學聯合推出了專為國際博物館日量身打造的公益科普互動活動,演示了3D打印技術在文物修復保護、文創產品設計制作等方面的應用,現場的宣傳效果非常好,吸引了許多觀眾到館體驗(圖2)。這算是煙臺市博物館另一個比較成功的文創案例。
3 優化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路徑
3.1 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為進一步推動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首先要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一是加大財政資金投入力度。政府為有效引導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的發展,有必要成立專門的普惠性的專項文化創意產品開發基金,專款專用,以利于博物館進行專門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二是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過程中,可以通過多途徑資金募集和捐贈等社會性方式廣泛尋求扶持,特別是可以加大與市場化的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企業合作,加大品牌授權,在IP開發、內涵創意、產品挖掘等方面給予對方一定的權限,擴大資金受用范圍及自身的資金投入力度,從而結合市場要素來加大資金投入。
3.2 加快品牌建設
品牌建設至關重要,為進一步促進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必須加大品牌建設的要素融合,加快建立多中心、多主題、聚焦化的品牌縱向開發機制。博物館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時,不應過分分散精力,而應抓住幾條主線,以最適應市場又最有市場和社會文化價值的相關文創賽道為主要開發建設點。加大品牌化、個性化文化創意產品的開發和賦權,使文化創意產品具有個性化的烙印和帶有強烈地域特征、文化特性及市場適應性的品牌,加大品牌IP挖掘,不斷實現品牌外拓和內部深化,雙方向共同前進。
3.3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
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就是要求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開發不僅是產品的直接開發,還應當是融入文化意蘊、文化內涵和文化精神的創意產品開發。一方面要廣泛挖掘文物背后的文化故事、歷史脈絡和文化精神;另一方面要賦予這些挖掘出來的文化精神、文化意蘊以人格化的意向和個性化的特性,從而使之能夠以更加擬人化的姿態出現,吸引人們特別是年輕人的注意。
3.4 加大創新力度
加大創新力度就是要不斷加大思想創新。在博物館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的過程中,應大膽突破以往的思路和思想觀念,勇于推陳出新。適應市場,加大研究,不斷開發出新的產品、新的創意、新的品牌化IP,以此來推動文化創意產品加速迭代,不斷更新,以保持創新的新鮮度和創新產品的吸引力。如故宮博物院開發的圍繞皇宮的系列文創產品近些年來持續大火,他們就是抓住了創新這個牛鼻子,不斷加強與社會和民眾的互動,從而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3.5 完善體制機制
一是要著力構建全面績效管理激勵體系,要打破鐵飯碗模式,加入競爭機制,特別是對于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究開發,應該增加市場化的激勵機制,以適應市場發展、市場創新的步驟和模式。二是可以采取新型文化創意開發模式,組建第三方文化創意公司,以參股、入股或聯合開發的形式進行文化創意產品開發。這樣既有效利用了市場的競爭力,又有效規避了完全內部化進行文創產品開發時的創新不足、競爭力不強、激勵無效等負面影響。
參考文獻
[1]任虹.文博事業發展趨勢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4):142-143.
[2]張云.試論文博事業發展方向[J].科技與企業,2016(8):171-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