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軍鳳
(陽谷縣中醫院骨外科 山東 聊城 252300)
老年髖部骨折在治療時多采用髖關節置換術或股骨轉子內固定術,常用的麻醉方式是全身麻醉或椎管內麻醉,全身麻醉對老年人的內環境影響較大,所以常采用椎管麻醉的方式。在手術后麻醉恢復時,患者會呈現一種急性意識模糊狀態,患者的思維、情感、注意力以及感知和運動能力出現紊亂,這種情況被稱為急性腦綜合征,即譫妄。導致譫妄出現的原因尚不明確,但大多數與手術有關,在手術后麻醉恢復時,疼痛刺激、低血氧癥、機體內環境紊亂等是導致急性腦綜合征的主要原因,而這之中,術后疼痛刺激被公認為是導致譫妄情況出現的最主要原因,當患者術后疼痛評分升高,精神狀態變差,出現譫妄情況的比例升高。因此,需要重視在手術后的鎮痛管理。本次研究通過分析我院收治的100 例進行髖部骨折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記錄患者的疼痛評分情況和譫妄發生情況,進一步分析多模式鎮痛法在老年髖部骨折后,對患者譫妄情況發生率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3 月—2021 年8 月期間在我院進行髖部骨折手術的100 例患者。納入標準:①患者年齡≥60 歲;②髖關節骨折且為擇手術期患者;③患者及其家屬對研究知情且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標準:①患者患有免疫性疾病、有嚴重外傷、嚴重心腦血管方面缺陷的疾病、有精神類疾病等;②臨床資料缺失的患者;③有認知障礙的患者。按照隨機數字表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50 例。對照組男性26 例,女性24 例,年齡61 ~82 歲,平均年齡(72.45±2.17)歲,采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27 例,采用股骨轉子內固定術的患者23 例。實驗組男性24 例,女性26 例,年齡60 ~80 歲,平均年齡(70.58±2.33)歲,采用髖關節置換術的患者與采用股骨轉子內固定術的患者均為25 例,兩組患者在骨折后即送入醫院進行治療,并在完善術前檢查、做好術前準備后為其安排手術。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具有可比性。
兩組進行手術的患者均實行椎管麻醉,相比于全身麻醉,椎管麻醉可以讓患者恢復更快,在圍手術期更好管理,并減少并發癥情況的發生率和病死率,但要麻醉醫師克服一下因老年人脊椎退變而出現的插管困難情況。
對照組患者實行傳統藥物鎮痛法,在患者表達疼痛訴求后為患者注射鹽酸曲馬多注射液進行鎮痛,注射方式為肌肉注射,每次2 mL:100 mg。
實驗組患者實行多模式鎮痛法,鎮痛具體措施如下。在關閉手術切口時,對患者的手術切口實行局部浸潤麻醉,并使用鎮痛泵進行自控鎮痛。在進行自控鎮痛3 d 后,給予患者鎮痛藥物,包括靜脈滴注酮咯酸氨丁三醇注射液(生產廠家:山東新時代藥業有限公司,規格1 mL:30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2634),肌肉注射鹽酸曲馬多注射液(生產廠家:湖北興華制藥有限公司,規格2 mL:100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2021453),口服鹽酸曲馬多片(生產廠家:深圳海王藥業有限公司,規格50 mg,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33331)等。若出現譫妄情況,要及時給予鎮痛干預,盡可能地避免譫妄情況加重。
在進行術后鎮痛護理時,還要對患者進行心理指導,強化患者的家庭支持,醫護人員和家屬要對患者進行言語鼓勵,安撫患者的不良情緒,盡可能不要打擾患者的睡眠,避免患者出現自傷等現象。
(1)兩組患者的術后的疼痛情況。分別觀察患者在術后3 d 內和術后5 d 內在靜息時和活動時的疼痛情況,使用我院自制的疼痛程度評分表進行疼痛程度的評分,分數的高低與患者的疼痛程度成正比。(2)記錄兩組患者在經過不同的鎮痛方式后,出現的譫妄情況的例數,計算其比例。(3)使用自制的調查表記錄對比兩組患者經不同的鎮痛方式后,生活質量各個維度,包括患者的精神狀態、生理職能、心理功能以及社會功能的情況,評分越高說明患者生活質量越好。(4)兩組患者的住院情況,包括住院時間、下床時間以及下床活動時間。(5)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求情況,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經過不同的鎮痛護理后,在術后3 d 內,實驗組患者靜息時疼痛評分和活動時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在術后5 d 內,實驗組患者靜息時疼痛評分和活動時疼痛評分也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疼痛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實驗組譫妄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的譫妄發生率比較(例)
護理后,實驗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實驗組的住院時間、下床時間短于對照組,活動時間長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住院情況比較(± s, d)
護理后,實驗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為96.00%,高于對照組的82.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患者滿意度比較[n(%)]
急性腦綜合征,又稱為譫妄,是手術后臨床常見的一組綜合征,臨床表現為注意力無法集中、意識障礙、行為無章法等,該綜合征常見于手術后的老年患者,會使患者的認知功能下降、感知功能異常,嚴重可能后出現妄想、幻覺等情況。隨著社會人口老齡化的進展,老年人骨折的發生率升高,術后譫妄的發病率也隨之增加。老年人出現術后譫妄時,會出現活動無法自控的情況,導致墜床、跌倒現象的出現,使老年人再次受傷,影響術后康復。由于麻醉藥物和術后疼痛會對患者的精神造成影響,所以手術后是譫妄情況出現的高發期,需要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術后鎮痛。在老年髖部骨折手術后,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況的影響,限制了靜脈自控鎮痛和阿片類藥物的用量,所以在鎮痛方法的選擇時需要進行多方面考慮。
這種鎮痛方式在應用時十分被動,需要患者在表達自己對疼痛的感受后進行鎮痛護理,存在明顯的滯后性,無法更好的控制患者的疼痛情況,容易導致譫妄情況的發生。
多模式鎮痛法將各種手術中使用的鎮痛方法聯合使用,結合切口局部浸潤麻醉、鎮痛泵自控鎮痛以及藥物鎮痛等方法,可以更好地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降低譫妄情況的發生率。在切口局部浸潤麻醉的目的是減少疼痛信號的傳遞,麻醉可以阻斷神經軸突遞質的交換,進而阻斷患者對疼痛情況的感知,可以達到手術后立即鎮痛的效果。鎮痛泵可以幫助患者體內的鎮痛藥物維持一個平穩的濃度,患者可以通過鎮痛泵自行操控藥物的給量,可以更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情況。由于老年人身體狀況的影響,在進行給藥時要盡量選擇非甾體類消炎藥,同時嚴格控制每種藥物的用量,避免不良情況的發生。
在已經出現譫妄情況的患者中,需要強化鎮痛護理,給予患者多巴胺D2 受體拮抗劑治療,幫助緩解患者的譫妄程度。
本文結果顯示,在經過不同的鎮痛法后,實驗組患者在術后3 d 的靜息時疼痛評分為(2.33±1.49),活動時疼痛評分為(4.33±1.55),術后5 d 靜息時疼痛評分為(1.58±0.57),活動時疼痛評分為(3.15±1.06),在術后3 d 和術后5 d 內疼痛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譫妄情況的發生率為(10.00%),低于對照組(3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實驗組生活質量各維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實驗組住院時間、下床時間少于對照組,活動時間長于對照組,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
綜上所述,多模式鎮痛護理在老年髖部骨折手術后,可以有效減輕患者的疼痛程度,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有效降低術后譫妄情況的發生率,在老年髖部骨折手術的術后恢復中有更明顯的效果,減少患者的住院時間,減輕患者家庭的經濟負擔,具有臨床應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