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 炎
(羅定市中醫院骨三科 廣東 羅定 527200)
四肢骨折是臨床常見的一種骨折類型,暴力、骨骼類疾病及創傷是引發四肢骨折的主要因素。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不僅能夠改善患者生理功能,還可緩解疼痛。然而,在圍術期患者受到多種因素影響,會出現抑郁、焦慮等負面情緒,延長術后恢復時間。目前多采取常規護理措施對患者進行干預,但效果較差。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指的是通過訓練使肌肉放松、繃緊,以減輕機體應激反應。本文選取80 例四肢骨折患者,探究四肢骨折患者護理中實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的護理效果,現報道如下。
選取2020 年6 月—2021 年6 月羅定市中醫院收治的四肢骨折患者80 例,采取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與試驗組各40 例。納入標準:①滿足四肢骨折相關診斷標準;②臨床資料完整;③伴有不同程度抑郁、焦慮。排除標準:①伴有其他部位骨折;②精神疾?。虎蹏乐嘏K器功能不全;④伴有惡性腫瘤。對照 組 男18 例,女22 例; 年 齡26 ~67 歲,平 均 年齡(47.28±3.64)歲。試 驗 組 男17 例,女23 例;年 齡27 ~68 歲, 平 均 年 齡(47.37±3.71) 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采取圍術期護理:(1)入院后對患者生命體征、精神狀態進行密切監測,觀察骨折腫脹程度及部位,遵醫用藥,情緒欠佳者實施心理疏導等。(2)若患者VAS 評分超過4 分,護理人員應實施藥物鎮痛處理。(3)依據患者術后恢復情況,制定康復鍛煉方案,指導患者開展康復鍛煉。試驗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1)建立放松訓練小組,成員包括1 名護士長,10 名責任護士,護士長擔任小組組長,負責培訓護理人員及監督護理人員護理工作開展情況。(2)訓練講解。護理人員將訓練意義、訓練方法、訓練原理、訓練時間、訓練相關注意事項及過程講解給患者,并進行演練,提高患者訓練熟練度。尤其是將漸進性訓練作用告知患者,開展漸進性放松訓練能夠調節患者生理功能,訓練無需特殊儀器,安全性較高,掌握方法后可自主進行訓練,消除患者對漸進性訓練存在的疑問,促進其配合度提升。(3)呼吸訓練。訓練患者足部、臀部、腹部、頸部、上臂及手,先緊張肌肉,持續10 s,之后放松5 ~10 s,讓患者感受放松、緊張過程中心理及生理變化,訓練期間維持呼吸節奏、頻率正常,訓練堅持骨折部位無疼痛感為原則。(4)訓練時間與環境。營造安靜、整潔的訓練環境,保證訓練區域溫度適宜,每日訓練1 次,每次15 ~30 min,充分考慮患者實際情況對訓練時間進行調整。訓練時護理人員要密切進行觀察,若患者出現不適或疼痛劇烈應立即終止訓練,指導患者科學擺放患肢功能位,訓練結束后對傷口敷料、骨折創面及患肢狀況進行密切觀察。
觀察記錄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疼痛、焦慮、抑郁評分、SF-36 評分、AIS 評分、并發癥發生率及護理滿意度情況。(1)疼痛程度:應用疼痛視覺模擬評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對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疼痛進行評估,分值0 ~10 分,0 分代表無疼痛,10 分代表劇烈疼痛,分數越高提示疼痛越明顯。(2)心理狀態:分別應用焦慮自評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 SAS)和抑郁自評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 SDS)評估兩組患者護理前后心理狀態,臨界值為50 分,分數越高提示焦慮、抑郁越嚴重。(3)生活質量:應用健康調查簡表(the MOS 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 SF-36)評估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生活質量,滿分為100 分,分數越高代表生活質量越好。(4)睡眠質量:應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 AIS)評價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睡眠質量,項目包括總睡眠質量、總睡眠時間、入睡時間、夜間蘇醒等,共計8項,每項分數0~3分,失眠:超過6 分,可疑失眠:4 ~6 分;正常:低于4 分。(5)并發癥發生率:觀察兩組患者深靜脈血栓、切口感染及壓瘡等并發癥發生情況。(6)護理滿意度:應用我院自制滿意度問卷表評價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情況,分為3 個級別,>85分為非常滿意,70 ~85 分為滿意,<70 分為不滿意,護理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本組總例數×100%。

護理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患者VAS 評分均降低,試驗組降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四肢骨折患者VAS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試驗組降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2。

表2 護理前后兩組四肢骨折患者SAS、SDS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F-36 評分均改善,試驗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3。

表3 護理前后兩組四肢骨折患者SF-36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前兩組患者AI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AIS 評分均改善,試驗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4。

表4 護理前后兩組四肢骨折患者AIS 評分比較(± s,分)
護理后,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5。

表5 兩組四肢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比較[n(%)]
護理后,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7.50%)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見表6。

表6 兩組四肢骨折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四肢是骨折高發部位,臨床治療以手術治療為主。四肢骨折患者在圍術期因長期臥床等因素影響,會出現恐懼、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刺激患者海馬組織,使抗利尿激素與促腎上腺皮質激素大量釋放,引發微循環障礙與低灌流狀態,致使患者出現缺氧、缺血問題,提高機體炎癥因子水平,對蛋白質合成進行抑制,會進一步加重應激反應及疼痛感,影響手術正常進行的同時延長術后康復時間,嚴重影響患者的預后及生活質量。因此,在手術治療期間應采取有效護理干預措施減輕患者不良情緒及疼痛。既往多采取圍術期護理干預,但效果一般。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作為一種放松療法,該理論指出情緒狀態和肌肉活動能夠影響神經系統,兩者相互抑制、對抗,肌肉放松、緊張均能夠影響患者自身情緒。相關研究表明,進行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時,患者依據順序進行肌肉放松、緊張訓練,可以體會到肌肉變化,掌握機體心理、生理變化關系,能夠改善自身負面情緒,減輕機體應激反應。
本文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患者VA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患者VAS評分均降低,試驗組降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緩解患者疼痛。護理前,兩組患者SAS、SD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AS、SDS 評分均降低,試驗組降低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本文結果與陳彥霞等研究結果一致。護理前,兩組患者SF-36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SF-36 評分均改善,試驗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促進四肢骨折患者生活質量提升。護理前兩組患者AIS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0.05);護理后,兩組AIS 評分均改善,試驗組改善效果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韓紅選取90 例四肢骨折患者,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康復訓練,觀察組在此基礎上實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研究結果表明,護理前兩組患者AIS 評分無統計學差異,護理后觀察組AIS 評分明顯較對照組低。本文結果與之一致。此外,張美紅研究也指出漸進性肌肉訓練可提高四肢骨折患者睡眠質量,改善患者存在的不良情緒,加快患者術后康復。四肢骨折患者治療常見并發癥深靜脈血栓、切口感染及壓瘡,一旦出現并發癥影響患者術后恢復。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為患者制定個性化肢體訓練方案,避免患者長期臥床,降低壓瘡及深靜脈血栓并發癥發生率。本文結果顯示,試驗組并發癥發生率(5.00%)顯著低于對照組(2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試驗組護理滿意度(97.50%)顯著高于對照組(75.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0.05)。提示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促進護理滿意度提升。
綜上所述,四肢骨折患者護理中實施漸進性肌肉放松訓練可減輕患者疼痛,改善不良心理狀態,促進生活質量及護理滿意度提升,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