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苗苗
摘 要:作業是課堂教學的延伸,是鞏固和提高學生學習效果的有效途徑。分層分類作業設計基于學習的不同認知層次:基礎學習,更深理解,高階認知,依據學生的生活實際和興趣愛好,支配與其相符的適度作業,讓學生在適合自己的作業中取得成功體驗與學習進階,實現作業帶動英語語言的學習目的。
關鍵詞:? 分層分類? 作業設計
布置作業是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作業能幫助學生鞏固必要的知識與技能,促進學生發展學習能力,促使學生提高品德修養,這是作業的功能(徐淀芳,2019)。目前,我們發現部分初中英語作業以“應試”為作業設計導向,大部分作業是與教材相關的筆頭練習。口語作業有布置,層次區分也體現不明顯。另外,作業內容設計缺乏豐富的真實的情境,與學生的生活脫離;作業沒有層次性,造成“差生吃不了,優生吃不飽”的狀況。因此,“雙減”政策下更需要教師布置分層作業,這樣的分層作業對于良好的教學就會有非常關鍵的作用,既可以更好的輔助教師教學,又可以增加學生對英語學習的信心和興趣。
根據馬扎諾(2015)的學習維度框架,他將高階學習看作有意義地運用知識的過程。他的框架體現了對不同維度和層次學習的整合理解,包含了態度、認知和心智習慣。筆者嘗試借助學習維度框架對初中英語作業設計進行實踐。
一、基礎作業少而精,設計“靶心”要留“新”
基礎作業設計立足基礎學習,以鞏固當天所學的基本知識,基本技能為主,“少”是對作業量的把控,“精”是對作業設計思考。初中英語基礎,從形式上來講,離不開單詞的音、形、義,語段,語篇內容的載體,如何做到“少”,必須對總量進行把控。
1.基于難點,設計鏈條式鞏固性作業
如NSE 7A M5 My school Day ,筆者布置U1 課時作業——“聚焦訪談”:提問調查其他同學的課程時間安排和喜歡的功課,并簡要寫下采訪結果。該作業偏向基礎性,考查學生對語言知識的掌握,鞏固課內所學 What lessons do you have on...? Do you like.....?等圍繞學校課程與喜好的話題表達。通過完成調查并進行匯報的語言實踐活動,發展了學生獲取信息能力,鞏固學生的結構化新知。
2.基于常規,走心更走“新”作業設計
如:NSE 7B M12 Western music Unit 2 Vienna is the centre of European classical music課前,布置預習作業—— “Vienna New Year’s Concert” 知多少?
Task1:
Watch a video about Vienna New Year’s Concert and find more information about it.
Vienna New Year’s Concert takes places on ___________every year. The music always includes pieces from _____________called “The King of the Waltz”(圓舞曲之王)and his family members’ works.
Task2:
Vienna is the capital city of? ? ? ?. It’s on the River? ? ? ? ? ? ? ? ? ? .
Famous western musicians born there and their works:Name:? ? ? ? ? ? ? ?works:
二、拓展作業精而活,設計“靶心”要依“情”
拓展作業為進階作業,選做作業。可以從作業的難度分層,空間彈性,時間過程等角度考慮。例如,在初中英語學習起始階段,可以布置用英語制作姓名卡和地址簿,建立自己的個人英文檔案,自制英文圣誕卡和賀年片等拓展作業,幫助學生復習和強化所學知識,變機械學習為有意義學習,給學生搭建一座英語和生活緊密相通的橋梁。
三、高階作業活而專,設計“靶心”要成“體”
高階作業設計應遵循“單元作業”設計體系,綜合探究類作業屬于高階作業范疇,發展學生在真實情境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發現和提出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1.基于真實生活情境,自主創新作業設計
如學習NSE7B M6 Around Town模塊之后,布置學生設計一張以 A Short Tour of My Hometown為標題的海報,學生在使用目標語言時,需要先了解所在城鎮的基本建筑和決定旅行最佳路線。為了完成學習任務,學生需要創造性地使用語言,同時激發學生對家鄉的自豪感和培養實踐創新能力。
2.基于學習任務鏈,自主探究作業設計
本人設計NSE 9A M10 Australia 模塊的周末作業如下:
李華的澳大利亞好友Jackson7月份來溫州游學,這是Jackson 第一次來溫州。
小組合作幫李華給Jackson回信,提供一些來溫的旅行建議。
(分層)要求:1.課堂上小組合作討論,以導圖形式記錄建議。
2四人一組:一人負責收集信息,二人負責制作PPT(一人負責篩選信息,一人負責制作PPT),一人負責成果展示及講解。
作業的設計是一門精妙的藝術,每個環節都值得教師深入鉆研。這門藝術創作的根本是要從學情出發,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真正達到讓學生在“樂”中求知, 在“能”中求知,在“活”中求知。
參考文獻
1.盛群力.21世紀教育目標新分類學[M].浙江教育出版社,2008,(1).
2.王月芬.重構作業——課程視域下的單元作業[M].教育科技出版社,2021,(6).
3.夏雪梅.項目化學習設計:學習素養視角下的國際與本土實踐[M].教學科研出版社,2018,(11).
4.徐淀芳.初中作業設計與實施指導手冊[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9,(9).
5.姚文華.改革英語作業設計的思路探討[J].教學與管理,2016,(11).
6.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M].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4).
7.宗澤. 有效性課外作業的探究與實踐:基于 Project English教材[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