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劍雯
【摘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共同構成了素質教育的基礎,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相互促進,缺一不可。在閱讀教學中,巧用游戲活動,將游戲的主動性、愉悅性、趣味性、目的性、規則性與學科融合,可以讓學習過程充滿樂趣,提高學生的主動性,從而在整體上提高教學效能,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游戲活動;聽說讀寫;主動性
一、研究背景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聽、說、讀、寫四種能力共同構成了素質教育的基礎,它們是一個有機整體。因此,有效發展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十分必要。但在教學中,筆者卻發現,實際效果與教學目標相差甚遠。學生的課堂參與率普遍不高,教學效率有待提高。
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農村學校的學生因多方面的原因,對讀書的興致普遍不濃,后期閱讀交流的效果也不理想——除了幾位尖子生愿意主動分享之外,大多數學生都無話可說;傾聽同學發言時,多數學生也因沒有參與感而置身事外;活動結束后,不管是寫讀后感還是活動體驗,學生自然是心中無感想,筆下無素材,寫起作文來抓耳撓腮。最終整個閱讀活動都流于形式,只對少部分自覺的學生有效果。
二、游戲的重要意義
明代王守仁曾說:“大抵童子之情,樂嬉游而憚拘檢,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趨向鼓舞,中心喜悅,則其進自不能已。”游戲是人類的本能和天性,對兒童來說更是如此。這和游戲本身的愉悅性、趣味性有關,也和學生這個階段的年齡、心理特征有關。兒童的學習是從游戲開始的,現代教育理論認為,在游戲化的環境和背景下,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參與性都會明顯提升,從而形成良好的思維能力、學習方法和習慣。
三、閱讀教學與游戲活動巧結合
在閱讀教學中,如果能將游戲活動和聽、說、讀、寫的訓練結合起來,充分發揮游戲的主動性來促進學生的積極性,讓學生能力的培養有計劃、有系統,那么將能更好地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推動素質教育的發展。
因此,筆者結合教學需求,設計了一個禮物交換和閱讀交流相融合的活動,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的主動性——所有同學帶上一件包裝好的小禮物到校,然后根據上臺分享閱讀心得的順序抽取禮物。活動得到了同學們的喜愛,更重要的是,用游戲助推教學,將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參與變成學生主動積極參加,真正構建高效、靈動課堂。
接下來筆者將以“禮物交換·閱讀交流會”這一活動為例,具體闡述活動的實施及它對提高學生聽、說、讀、寫主動性的意義。
(一)設置門檻,提升學生“讀”的主動性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良好的閱讀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鍛煉思維方式,對其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養正確的三觀有重要的影響。因此,我們應努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閱讀態度和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為學生的全面發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寒暑假是學生課外閱讀的黃金期。假期伊始,筆者就把閱讀活動布置下去,根據班級的實際情況設定每位學生只要讀夠多少本書,就能參與禮物交換的環節。學生一聽到這個消息,都對活動無比期待,積極性、主動性被成充分調動。同時,請學生每讀一本書就在微信群上打卡,利用互相激勵的方式,形成你追我趕的氛圍。蘇霍姆林斯基說:“只有能激發學生進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這樣一來,學生在整本書的閱讀上就有了充足的動力。為了防止部分學生囫圇吞棗、濫竽充數,要求學生在閱讀時要留下過程性資料,如好詞好句摘抄、撰寫讀書心得感悟、每日讀書進度記錄等,用于返校時上交查閱,同時請家長寫下簡短的評語,作為親子閱讀互動。有了前期認真的閱讀作保障,后面的閱讀分享自然是有源之水、有根之木。
(二)搶占先機,提升學生“說”的積極性
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為了解決以往學生過于靦腆、不愿上臺發言的問題,活動規定,按照分享的順序,優先上臺分享的學生享有優先挑選禮物的資格。大家爭先恐后,唯恐自己喜歡的禮物被其他同學挑走,分享氛圍非常熱烈。與此同時,為了讓更多中等水平的學生克服發言的困難,筆者給學生準備了發言的支架,比如“我分享的書目是?作者是?書中主要講了?其中我最喜歡的人物或故事情節是?”有了分享提示,學生就能順利做到有話可說,有法可說。而成績優異的學生則完全可以超越支架,自由發揮。在整個活動中,學生在體驗“拆盲盒”的快樂時也收獲了閱讀分享、知識交流的快樂,實現物質和精神的雙豐收。
(三)提出問題,提升學生“聽”的專注性
善于傾聽是一種良好的學習習慣,更是一個人綜合素養的體現。只有善于傾聽,才能吸收別人思想中的精華,博采眾長。怎樣才能更好地提升學生“聽”的專注性?我認為首先要有任務的驅動,在聽的過程中讓學生有事可做,才不會出現“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情形。分享者發言結束后,可以請學生向他提出較有意義的問題,如“假如你是書中的主人公,遇到這樣的問題你會如何處理?”“讀到這個部分,你的心情是怎樣的?”又或是就有疑惑的地方向分享者提問。其次,可以將學生傾聽的專注度作為評價指標之一,規定只有認真傾聽、用心提問的同學才能挑選禮物,以此提高學生“聽”的專注性。
(四)體驗再現,提升學生“寫”的豐富性
對不少學生來說,寫作文是個大難題,既不知道寫什么,也不知道怎么寫。葉圣陶說:“作文這件事離不開生活,生活充實到什么程度,才會做成什么文章。”其實,我們的生活本身就蘊藏著豐富的作文素材。一場活動下來,有活動前的翹首期盼,活動中的興奮激動,活動后的回味無窮.....每一幀畫面都是活生生的作文。當引領著學生再次回味這些細節時,他們就會發現,原來作文都在生活中,只要善于觀察,認真體驗,生活處處皆文章。
四、結束語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樂知者。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將游戲融合進去,可以讓學生的學習過程充滿樂趣,使學生愛學、樂學。“禮物交換·閱讀交流會”只是一個小小的實例,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還可以根據不同的需求,設計更多契合教學目標的活動,來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這對提高教學效能起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從而在整體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推動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孫恬靜.巧用游戲活動,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小學生作文輔導,教學透視,67
[2]逯香林.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培養方法略談[J]新課程研究,2020(23).
[3]陳迎朔.小學語文教學的游戲策略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