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初中班級管理中普遍存在班主任管理方式不當、初中生自制力不足、初中生集體意識不強等問題,這制約著班級健康氛圍的形成和良好秩序的構建,不利于教學活動的開展。因此,作為班級管理的主要責任人,班主任必須樹立正確的管理角色認知,在規范班級秩序、監督學生行為的基礎上提高班級管理的質量和效率,從而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促進學生健康成長。
[關鍵詞] 班級管理;策略;有效性
初中班級管理在初中生成長階段發揮著重要作用。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立足現行教學制度,切實探索當前班級管理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有針對性地提出改善班級管理現狀的可行性方案,以此促進良好學風、班風的形成,真正體現班級管理在學生成長、成才過程中的價值。
一、初中班級管理中的常見問題分析
(一)班主任管理方式不當
從當前教學實際情況來看,班主任通常是重點學科的任教老師,日常工作以學科教學為主。在面臨較大的教學壓力時,他們很難抽出時間來學習班級管理理論、思考班級管理方法、開展班級管理實踐,這就制約了班主任相關能力和水平的提升。目前,大多數班主任還停留在“粗放式”班級管理階段,依賴或遵循固有管理經驗,無法結合學生當前的實際情況進行調整,管理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有待提升。一方面,受傳統教學思維的影響,班主任在學生評價過程中仍以考試成績論優劣,焦點始終停留在分數上,忽略了對學生身心健康的綜合性、全面性評價,且缺乏現代化的班級管理理論做支撐,使得班主任在管理時很容易陷入“分數管理”的誤區,導致部分學生只顧埋頭苦學,關系處理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都較為缺乏。另一方面,由于班主任除了班級管理,還需要應對強大的學科教學壓力,對班級管理投入的精力較為有限,無法從學科成績中抽離出來與學生進行平等、和諧、有效的溝通。部分班主任甚至會采用體罰等不當的方式對學生進行教育,這很容易導致部分成績差的學生陷入自卑或產生叛逆心理,與教師關系緊張,繼而對學習喪失信心,甚至造成心理陰影,不利于今后的成長。
(二)初中生自制力不足
初中生正處于身心成長的關鍵期,身心發育均不成熟,自制力較差,情緒控制能力弱,在班級管理過程中很容易產生叛逆心理,從而增加班級管理的難度。雖然部分學校和教師已對自身班級管理模式進行了持續優化,但是由于學生自制力不足,管理中仍然存在種種問題。例如,部分學生由于自律意識差,很容易在游戲世界中沉迷,尤其在當前網絡游戲日益繁榮的環境中,初中生醉心玩樂、無心學習的情況越來越普遍。另外,還有部分學生學習成績中等,平時班主任不會將注意力放在他們身上,對他們的關心較少。由于缺乏存在感,這部分學生對學習的興趣會呈逐漸衰減趨勢,甚至在沉重的學業壓力下逐漸迷失自我、放逐自我,進而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這不僅阻礙了教學任務的完成,還加大了班級管理工作的難度。
(三)初中生集體意識不強
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居民生活條件得到明顯改善,學生的成長環境、生活環境更加優越。另外,由于大多數初中生是獨生子女,這更使得他們生活在“集萬千寵愛于一身”的環境之中。他們思想前衛、眼界開闊,但同時存在著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自以為是等情況。這使得在集體生活中,他們很難將團隊榮譽置于自身榮譽之上,對班級活動的服從度較低,會將個人得失作為首要考慮因素。由于初中生存在這種集體意識不強的情況,使得班主任的班級管理工作困難重重,不僅要保證班級活動的正常開展,還要強化學生集體意識培養。因此,如何解決初中班級管理過程中遇到的問題成為班主任日常工作中需要重點考慮的內容。
二、優化初中班級管理的對策
(一)加強學習,提高自身教學管理水平
加強學習是教師完成教學任務、緩解教學壓力的重要手段。在面對繁重的教學任務和復雜的班級管理工作時,教師一定要學會調整心態,通過更新教學理念和教學手段、獲取最新的管理經驗,提高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從而為班級管理提供思路和技巧。一方面,班主任應該結合學校組織的各類培訓活動進行學習。通常情況下,學校組織的培訓會有很多優秀教師分享先進管理經驗,傳授大量專業教育理論,這是班主任獲取專業知識的重要渠道,對于提升自身管理水平有著顯著作用。另一方面,班主任要結合日常教學實際進行學習,要充分認識到自身言行舉止對學生行為的影響,繼而規范自身言行、提升道德修養,以身作則,逐漸形成對學生的正向影響,讓學生不斷以此對標自身的行為,思考什么“可為”,什么“不可為”,在對學生潛移默化的影響中彰顯一名優秀班主任的育人智慧。
(二)建章立制,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
在班級管理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通過建章立制來達到強化學生自我管理意識的目的,繼而促進班級管理工作的提質增效。一方面,班主任可以創新管理辦法,將全班學生都納入班級管理人員體系中,結合學生的性格特征,賦予崗位職責,如任命學習委員、衛生委員、勞動委員、紀律委員、禮儀委員等,讓每個學生在班級管理中都能發揮自己的特長,貢獻自己的力量。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健全班級監督管理機制,讓學生與學生之間形成良性的競爭和監督關系,相互督促、共同學習,在協作中不斷促進自我約束能力和自我管理意識的提升。
(三)團結協作,培養學生集體主義觀念
獨生子女在一個家庭中通常會得到很多的關注和寵愛,而這往往導致他們集體意識淡薄。同時,由于教師容易過度關注學生成績,對學生的心理健康關注度不夠,在學生的集體意識培養方面較為薄弱,這使得當前不少初中生都存在以自我為中心的問題,他們不僅無法配合教師完成班級管理工作,而且在學習中很難與其他同學進行協作。因此,在班級管理中,教師應該高度重視學生集體意識的培養,將提升學生團結協作意識和能力融入每門學科的教學中、每個班級活動的開展中,讓學生在跨學科知識的學習和內化過程中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例如,班主任可以“班級文化構建”為目標,定期開展“團結協作、共同成長”的主題班會活動。在主題班會上引導學生結合家庭關系對班級關系進行思考,將同學比作“兄弟姐妹”,讓學生對“團結協作”進行探討,談一談什么才是“班級”,什么才是“團結”。隨后,班主任可以將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以小組為單位開展團隊建設的小游戲,讓學生在游戲過程中感受同學之間的友誼及團結協作的重要性,充分認識到個體與整體之間的關系,繼而樹立強烈的集體榮譽感、增強整體凝聚力。最后,教師可以帶領大家演唱歌曲《團結就是力量》,讓學生通過歌詞內涵、音樂旋律及現場氛圍感受團結的力量及其帶來的溫暖。開展主題班會,既能夠緩解學生學習壓力,也能夠通過營造這種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弱化學生對班主任說教的抵觸心理,使其更能接受并參與課堂活動,以此為班級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礎。
總之,班主任在初中生的成長過程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是不同學科教師之間、不同教學環節之間的“連接器”,擔負著協調管理的重要任務。隨著當前教育改革工作的持續推進,教師應該將教學的重點更多地放到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上來,這就需要教師以營造良好的班級環境和學習氛圍為重心開展教學工作,不斷提升班級管理水平,強化學生主體地位,與學生在自我管理、自我約束的過程中共同完成構建“和諧班級”的目標,進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陳旺莉.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的思路與對策[J].林區教學,2017(1):118-119.
[2]王萌萌.初中班主任教育領導力提升策略研究[J].黑龍江教育(理論與實踐),2019(4):33-34.
[3]尚念奉.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華夏教師,2020(15):79-80.
[作者簡介]王雅婭(1977—? ? ),女,重慶北碚人,重慶市北碚區教師進修學院,一級教師,研究方向為初中班級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