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鳳慶 司燕 劉雪楠 岳林
[摘要]中華口腔醫學會響應國家發展戰略,開展公益項目“口腔健康促進與口腔醫學發展西部行”活動已歷15年,內容涵蓋口腔健康教育專項行動、承接政府健康惠民項目、軟硬件支持等實用落地措施,起到了帶動西部地區促進口腔健康和發展口腔醫學的目的,作用與成效提升顯著,走出了一條有特色的口腔醫療精準幫扶道路。
[關鍵詞]口腔健康促進口腔醫學發展公益項目西部地區
[中圖分類號]R780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9596(2022)050023-05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1]我國東、西部地區經濟發展的不均衡導致了口腔醫療資源過分集中在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及一些大城市。這些地區的口腔醫療資源幾乎可以達到一些發達國家的水平。經濟相對落后的西部及邊疆地區口腔醫學發展嚴重滯后,人民大眾的口腔保健意識也亟待提高[2]。
作為在國家民政部注冊的唯一的全國性口腔醫學學術組織,中華口腔醫學會履行科技社團社會職責,自2007年起大力投入西部地區醫療幫扶工作,開展“口腔健康促進與口腔醫學發展西部行”公益項目(以下簡稱“西部行”項目)活動,從硬件幫扶到推動軟實力發展,大力促進西部地區口腔醫學的發展,提升當地群眾的口腔健康意識水平,為健康中國戰略實施做出積極貢獻。
本文旨在通過分析“西部行”項目實施的模式與成效,探討社會組織開展公益項目,助力西部醫療脫貧攻堅和可持續發展的模式和可推廣性。
一、項目背景
在國家西部大開發的進程中,如何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將業務工作融入國家整體戰略,一直是中華口腔醫學會思考的核心問題,也是學會歷屆理事會工作規劃的重要內容。學會組織專家深入西部省份實地調研、精心謀劃,確定將提升人民群眾口腔健康意識水平和促進口腔醫學發展作為幫扶方向。2007年9月,“西部行”項目正式啟動。十多年來,學會組織專家先后走進內蒙古、廣西、陜西、寧夏、云南、青海、貴州、甘肅、新疆、重慶、四川、西藏等12個西部省市區持續開展活動。期間,學會積極協調、整合各級優勢資源,開展系列幫扶工作。XUEHUI學會2022年第5期2022年第5期以公益項目帶動西部口腔醫學發展的模式與成效XUEHUI
二、多措并舉,扎實推進口腔醫學脫貧攻堅
(一)開展口腔健康教育,提升人民群眾口腔保健意識
2005年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結果顯示,5歲兒童的家長對“窩溝封閉可以預防齲齒”的知曉率僅為94%,12歲年齡組對“刷牙出血是否正常”的知曉率僅為152%,65~74歲老年組每天2次刷牙率為258%[3],我國居民口腔健康知識水平和口腔健康行為亟待提升。西部地區因地域分布、經濟發展等因素,口腔保健意識和口腔健康狀況較之全國水平還有較大差距。為提升居民口腔健康意識水平,中華口腔醫學會策劃實施公益幫扶項目,從開展“健康口腔助成長”口腔健康教育專項行動,到承接國家級惠民健康促進項目,實施不同層面分類管理,在西部地區扎實推進口腔健康教育行動。
1開展口腔健康教育專項行動,從小培養愛牙好習慣
學會2018年啟動“健康口腔助成長”口腔健康教育專項行動,免費為西部省份的口腔醫療機構提供折頁、畫冊、活動示教用工具包、講課課件模板、公開示教課視頻、口腔健康教育視頻等材料,供兒童、老師、口腔醫師、家長等不同人群使用。學會聘請影視專業機構制作孩子和家長們喜聞樂見的漫畫視頻和繪本教材《愛牙總動員》《健康口腔從保護牙齒開始》,將知識內容進行有趣化包裝,以愛牙故事漫畫調動孩子們學習口腔健康知識和養成愛牙習慣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專項活動累計為西部12個省市區提供《愛牙總動員》畫冊55萬冊,《健康口腔從保護牙齒開始》折頁146萬張,口腔保健工具包7000多套,制作講課PPT模板1套,口腔健康教育視頻4個,公開示教課視頻1個。通過生動活潑、靈活有趣的教材和教育方式,為青少年和兒童植入口腔健康意識,使其終身受益。
2承接國家級健康惠民項目,向中老年人傳播黨的溫暖
學會在開展口腔健康科普宣教的同時,積極承接國家和政府的惠民慈善項目。針對西部地區中老年人存在牙列缺失嚴重的現象,2009年起,學會啟動“口福行動”公益項目,為西部1200余名貧困無牙頜老人免費鑲復了全口義齒。2012—2021年,該項目五次獲得民政部“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參與社會服務項目”立項,進而在西部12個省市區為3500名無牙頜貧困中老人進行了免費的全口義齒修復治療,同時贈送口腔清潔用品、發放口腔健康科普折頁、開展口腔衛生知識宣教,在改善受益群眾晚年生活的同時,傳播黨的溫暖,惠及百姓民生。
(二)發展西部口腔醫學,促進地區平衡發展
世界衛生組織提出,口腔醫師與國內人口的比例至少應該達到1∶5000,而我國的口腔醫師人口比為1∶7768,西部地區的比例則達1∶9968[4]。口腔醫療人才的匱乏和醫療水平的落后成為制約口腔醫學發展的顯著問題。為提高西部地區口腔醫師的醫療服務能力,中華口腔醫學會按需幫扶,提升基層醫療機構硬件水平,并將規范化的診療技術和先進的治療理念灌輸到基層,留下一批“帶不走”的口腔醫學人才。
1“軟硬兼施”,支持促進醫療水平提升
組織志愿醫療幫扶。學會積極發揮全國口腔醫學院校、醫院的資源優勢,招募志愿者醫師走進西部基層醫療機構傳授規范化的診療技術和先進的醫學理念,不斷提升醫療軟實力。2009—2021年,學會共組織530名志愿者醫師遠赴西部12個省市區基層醫院開展志愿醫療幫扶。統計顯示,志愿者中,副高級以上職稱人員占比超56%,專家志愿者開展臨床診療、教學指導,手把手地開展醫療幫扶,為基層口腔醫學發展注入動力和活力。
搭建企業支持平臺。醫療設備是醫療服務體系、公共衛生體系建設中最為重要的基礎裝備。為迅速提升西部地區基層口腔醫療機構硬件水平,自2007年到2021年,學會聯合熱心公益事業的企業和醫療機構,按需向西部12個省份捐贈口腔醫療設備、器械、材料等物資1700多臺/件,其中牙椅410臺,相當于建設7家中等規模專科口腔醫院的規模。捐贈的物資從牙椅到基本的治療器械、從放射全景機到口腔顯微鏡、從口腔種植系統到椅旁數字化設備等。對設備器械的需求也反映出西部口腔醫學發展的良好趨勢。學會搭建公益平臺,吸納優勢資源,以硬件更新促進專業發展。
2加大西部口腔醫學人才培養
組織免費進修,培育專業骨干。大力培養西部地區的口腔醫學人才是促進持續性發展的關鍵。學會依托各常務理事單位,在全國口腔醫學院校的支持下,15年間共安排西部地區口腔醫師骨干120多人次赴知名口腔醫學院校免費進修學習,500多人次在各省免費進修,通過進修,以點帶面發展西部基層口腔醫學人才梯隊。學會還安排專項資金用于資助西部12個省份基層醫師(800余人次)參加在上海、北京、香港等地舉辦的國際和全國性學術會議、繼教班,通過學習開拓視野,增長專業技能。
開展繼續教育培訓,提升臨床水平。學會將學術引領與西部地區基層醫療幫扶結合,組織全國知名口腔醫學專家走進西部基層醫療機構授課講學與臨床指導。自2007年到2021年,共在西部12個省市區舉辦230多期公益性繼續教育培訓班,組織600多位專家授課講學,5萬多人次基層口腔醫師接受了規范化的臨床技能培訓,在教科書上才能看到姓名的專家送知識到家門口,繼續教育培訓班受到基層口腔醫師的熱烈歡迎。
設立科研基金,助力學科進步。考慮我國西部欠發達地區的口腔醫學現狀,學會2012年設立西部臨床科研基金,助力西部地區口腔醫學臨床問題的科學研究,包括口腔醫療臨床新技術、新療法的推廣應用研究和地區特色性口腔疾病的防治研究。2012—2021年,累計接受申請199項,立項111項,平均立項率5578%,學會共投入經費500多萬元。西部臨床科研基金項目十年來每年滾動立項,較好地發揮了學術社團在促進地區科技水平提升中的作用,為西部地區營造了良好的科研環境,成為加快建設科技強國、實現科技自立自強的“助力器”[5]。
三、落地開花,實現西部口腔醫學高效發展
(一)大眾口腔健康意識水平顯著提升
護佑兒童口腔健康。“健康口腔助成長”專項行動成效顯著,開設愛牙護牙主題課程在西部地區學校已經成為常態,孩子們的口腔健康狀況得到了明顯改善。西部項目覆蓋地區和學校的學生口腔衛生知識知曉率已達85%以上,刷牙率達70%以上。2016年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5歲兒童家長對“窩溝封閉可以預防齲齒”的知曉率明顯上升,達到219%,12歲年齡組口腔健康知識水平也有明顯提高,對“刷牙出血是否正常”的知曉率達到638%[6]。
改善中老年人生存質量。通過開展惠民項目“口福行”等活動,為中老年人免費鑲牙,宣傳正確的愛牙護牙理念,人民網、新華網、中國新聞網和《社會組織報》等50多家媒體進行報道,得到當地政府和群眾的廣泛贊譽,學會的社會聲譽也在活動中得到提升。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在2005—2015年,中老年無牙頜率呈明顯下降趨勢,65~74歲年齡組無牙頜率從682%下降到45%。同時,中老年人存留牙數都有明顯上升,65~74歲年齡組存留牙數增加了153顆[6]。
“西部行”項目口腔健康促進工作針對性強,形式多樣,全方位覆蓋。通過不斷努力,西部地區人民群眾對口腔健康的預防意識、保護意識、就醫意識不斷提高。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顯示,西部地區35~44歲年齡組認為“定期檢查口腔健康很重要”的占821%,堅持每天刷牙的占907%,接近全國平均水平。
(二)口腔醫學邁上發展的快車道
在“西部行”公益項目的促進下,西部地區基層口腔醫療機構得到快速發展。以寧夏回族自治區靈武市人民醫院為例,通過接收口腔醫療設備帶動醫院設備更新,通過志愿者醫療幫扶促進科室臨床水平提升,通過繼續教育培訓和免費進修,加強了人才的培養。經過一系列幫扶和推動,該醫院口腔科醫務人員由項目開展前的6人增加到20人,大型設備由4臺增加到11臺,年門診量和門診年收入分別由2009年的6000人次、不足30萬元增加到2021年的2萬多人次、近400萬元。口腔科連年被評為醫院的先進科室。2016年,口腔科被評為自治區市縣級臨床重點專科,科主任也成長為綜合醫院領導。
在自我發展的同時,該院口腔科依托“西部行”項目,自2016年起重點扶持、協助一個中心衛生院和一個社區衛生服務站建立口腔科,并指派骨干醫師下鄉開展培訓及技術指導。同時,組織醫師上街道、下鄉村、走社區、進學校、到機關開展義診和宣傳教育活動。另外,免費為1200多名6~12歲適齡兒童進行窩溝封閉,免費為500多名牙周病患者(環衛工人)潔牙和進行牙周治療。通過“西部行”項目的幫扶和自身努力,靈武市含口腔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覆蓋率達50%,受惠群眾占社區人口60%,基層醫務人員培訓率達80%,全市及周邊地區口腔疾病發病率顯著降低。2021年,該醫院占地1500㎡的口腔醫學中心投入使用,它擁有21把口腔綜合治療椅,新增口腔種植室、兒童牙病室、牙周病診療室等專業科室,使當地的口腔醫學發展邁上了快車道。
四、經驗啟示
中華口腔醫學會開展“西部行”項目15年,在取得顯著成效的同時也積累了豐富的管理和實施經驗。
(一)深入調研是項目開展的基礎
在每個省啟動“西部行”項目之前,學會都會組織專家深入各目標醫療機構走訪座談、調查研究,了解需求,掌握西部地區基層口腔醫學發展現狀,制訂切實可行的促進方案,為幫扶舉措順利實施奠定堅實基礎。
(二)精準幫扶是項目落地的關鍵
從項目啟動之初的醫療設備器材捐贈、口腔健康教育,到舉辦繼教班培訓基層醫師、招募口腔醫學志愿者下基層診療指導,多層面、多維度的精準醫療在西部基層口腔醫學發展中發揮了關鍵性作用。
(三)資源整合是項目實施的保障
學會發揮政府、口腔醫學院校、企業等資源優勢,承接政府職能轉移工作,勇擔社會責任;搭建公益平臺,讓熱心公益事業的單位和個人發揮所長。通過多方合作,口腔醫學界和產業界的凝聚力顯著增強,學會也獲得了良好的社會聲譽,取得“1+1>2”的效應。
(四)提升能力和水平是項目成功的核心
學會通過持續開展項目幫扶,充分發揮聯系基層口腔醫學科技工作者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傾心為口腔醫學科技工作者服務,為創新驅動發展服務,切實提升西部地區口腔醫護人員的臨床診療能力,提高當地口腔醫療水平,同時,促進當地群眾增強口腔健康意識、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為西部地區口腔健康與口腔醫學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
社會經濟的發展和“西部行”項目的持續推進,對西部地區口腔醫學發展和項目運營提出了更高要求。下一步,學會將對標基層發展需求,由幫扶的廣度向深度拓展,由城市向鄉村延伸,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實現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的轉變,夯實西部口腔醫學自我發展基礎,增強內在驅動力。同時,學會也將在階段性評估的基礎上,對照目標任務,總結項目經驗、社會效益及存在的問題,并進行系統性科學評估。
黨的十九大以來,西部大開發進入了新時期。2020年5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發的《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指出,要提升醫療服務能力和水平,重點加強西部地區縣級醫院綜合能力建設[7]。順應西部地區發展大局,中華口腔醫學會“西部行”項目將不斷改革創新,挖掘潛能,持之以恒地書寫西部地區口腔健康促進與口腔醫學發展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習近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王興.中國口腔醫學的發展[J].中國實用口腔科雜志,2008(4):193-195.
[3]齊小秋.第三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08.
[4]SUN X Y,YUAN C.Report of the National Investigation of Resources for Oral Health in China[J].Chinese 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2018,21(4):285-296.
[5]朱若曦,單艷華.中華口腔醫學會西部臨床科研基金項目管理成效與對策[J].學會,2022(1):37-41.
[6]王興.第四次全國口腔健康流行病學調查報告[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2018.
[7]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新時代推進西部大開發形成新格局的指導意見[EB/OL].(2020-05-17).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zywj/2020-05/17/c_112599672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