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占偉
摘要:建設工程火災事故頻發,暴露出施工現場存在諸多消防安全問題。為進一步提高建設工程消防安全水平,保障建設工程順利實施,闡述了當前建設工程消防安全行政監管現狀,從消防素質、明火作業、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消防設施和臨時用房五個方面分析了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問題,并提出了九項防范對策,重點是落實消防安全責任、按照消防技術標準設置、應用先進科學技術等,以期為做好建設工程的行政監管和自我管理提供參考。
關鍵詞:建設工程;消防安全;防范對策;火災風險
中圖分類號:TU998?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2096-1227(2022)11-0100-03
隨著我國城鎮建設規模的擴大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量建設工程如雨后春筍般出現,建設工程火災數量呈增多趨勢,火災危害呈增大趨勢。建設工程一旦發生火災,不但會形成負面的社會輿論,給當地政府帶來不利的影響,還會造成嚴重的經濟損失,影響工期進度和交付使用,甚至是人員傷亡。經過多年的執法檢查和警示宣傳,建設工程的消防安全雖然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重視,但是施工現場的消防安全問題依然比較突出。
1 建設工程消防安全行政監管現狀
在建設工程消防安全監管上,應急、住建、消防等部門存在著職責交叉的現象,甚至一些部門在理解和認識上存在偏差,認為建設工程的消防安全由消防救援機構負責,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監管效能的發揮。隨著國家機構改革的推進,有的地方性法規對建設工程消防安全的監管部門進行了明確。例如,《天津市消防條例》規定:住房城鄉建設部門按照國家和本市有關規定實施建設工程消防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抽查,依法履行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檢查等職責。
2 建設工程存在的消防安全問題
建設工程施工工期長,施工人員復雜,施工項目交叉作業,多層次分包,使得影響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的不確定性因素增多,發生火災的概率增大。
2.1? 人員消防安全素質有待提高
部分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責任人、管理人追求經濟效益最大化,盲目強調施工進度,不惜節約成本,消防安全投入不足;在施工人員教育培訓、消防設施維護保養、電氣設備使用管理、動火作業管控等方面未制定完善的消防安全制度,而且在執行中形式化,放松消防安全管理,甚至是主觀臆斷、心存僥幸。監理單位的責任人、管理人更多的關注施工技術和施工方案,對消防安全的監理過于零碎化,缺乏系統的、專業的監理。施工人員大部分是農民工,人員流動性大,文化水平不高,沒有經過系統的消防安全培訓,消防安全意識淡薄,不具備基本的消防知識和技能。
2.2? 明火作業管控松
明火作業主要指能直接或間接的產生明火的作業[1]。施工現場使用電焊、氣焊、氣割、砂輪等設備切割、焊接、打磨金屬施工材料等均屬于明火作業。但是,施工單位對明火作業管控不嚴,電焊、氣焊等特殊工種多未經過專業培訓,極易給施工現場帶來火災隱患,成為威脅消防安全的“罪魁禍首”[2]。
2.3? 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存放亂
建設工程會使用油脂、木板、塑料、泡沫、乙烯、甲烷等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以上物品用量大,存放不規范,建筑垃圾或余料清理不及時、不徹底,增大了施工現場的火災風險。再加之在建工程尚未安裝門、窗,電梯井、管道井、樓梯間處于敞開狀態,具有較強的通透性,空氣流速大,一旦發生火情,火勢會迅速蔓延擴大,甚至燒毀整座建筑[3]。例如,2017年,天津市“金尊府”項目發生重大火災事故,火災原因系遺留火種引燃雜物和廢棄裝修材料,造成10人死亡,5人受傷。
2.4? 消防設施條件差
通常情況下,建筑施工與消防設施施工同步進行,但由于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混亂或不規范,施工現場未設置臨時消防車道,或者存在臨時消防車道狹窄、被占用、未設置回車場、地面承載過小等問題,導致消防車不能通行;施工現場未設置臨時消防救援場地,高噴車、云梯車等重型消防車因空間受限不能開展滅火救援;施工現場未按照消防技術標準設置臨時消防給水系統、臨時消防水源和滅火器材,或者消火栓泵壓力、消防水源水量不足,達不到滅火要求,必然影響滅火效率。
2.5? 臨時用房火災風險大
臨時用房包括辦公用房、宿舍、廚房、食堂、庫房等,屬于臨時性建筑,在建設過程中缺少必要的檢查和指導,這是產生先天性火災隱患的根本原因。先天性火災隱患主要有臨時用房耐火等級低、承重鋼結構沒有經過防火處理、墻體和屋面材料采用泡沫夾心彩鋼板、電氣線路敷設直接穿插泡沫夾心彩鋼板[4]。在臨時用房使用過程中,宿舍、辦公用房內私拉亂接電氣線路,使用電磁爐、熱得快、電熱毯、電暖氣等大功率電器設備,并長時間處于通電狀態,導致電氣線路過負荷,絕緣層加速老化,容易因電線短路發生火災;在房間內為電動自行車充電,將衣物等可燃物放在通電設備旁邊,隨意吸煙等,均存在一定的火災風險。
3 建設工程消防安全問題防范對策
施工建設要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積極轉變施工理念,將消防安全管理貫穿于施工建設的全過程,預防為主,努力創造一個安全的施工環境。
3.1? 全面落實行政監管責任
堅持“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的原則,綜合監管和專項監管相結合,各司其職,齊抓共管,定期組織約談建設單位、施工單位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不定期進行消防安全檢查,督促落實消防主體責任,對建設工程消防安全形成有力、有效的監管。
3.2? 健全消防安全責任體系
以法律合同的形式,明確建設單位和施工單位總包、分包等各自的消防安全責任;逐級逐崗明確本單位內部的消防安全責任,各級別、各崗位人員,各步驟、各環節做到有效銜接;在具體落實中,以消防安全制度為支撐,不斷優化和完善消防安全責任體系。配套建立科學的獎懲制度,同時監理單位將消防安全責任納入監理范圍,約束各級別、各崗位的責任人、管理人和施工人員,自覺落實消防安全責任。
3.3? 科學布置施工現場
設計人員根據建設工程實際情況,充分考慮燃燒“三要素”和滅火救援的需要,設計施工現場平面圖,并向施工人員做好交底,確保按圖布局。辦公區、生活區、施工區、加工區、動火作業區、物料存放區等各功能區分隔設置,并滿足一定的防火間距。依據GB50720—201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在建工程與易燃易爆危險品庫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5m,與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區、固定動火作業區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0m,與臨時用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6m。辦公用房、宿舍與易燃易爆危險品庫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10m,與可燃材料庫房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5m,與可燃材料堆場及其加工區、固定動火作業區的防火間距不應小于7m,防火間距的設置主要是考慮飛火、熱對流和熱輻射的作用,防止火勢蔓延擴大。對于面積較大的施工區,應進行臨時防火分隔,劃分為多個面積較小的施工區,目的是將火勢控制在較小區域,降低經濟損失。施工現場應滿足消防車通行及滅火救援的要求,依據GB50720—201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設置凈寬度和凈空高度不小于4m的環形臨時消防車道,盡頭式臨時消防車道應設置不小于12m×12m的回車場;建筑高度大于24m和單體占地面積大于3000m2的在建工程應設置臨時消防救援場地,同時應考慮路基、路面及地下設施對消防車通行的影響,施工材料不應放置在臨時消防車道和消防救援場地上,并設置提示標識。
3.4? 規范存放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
在施工過程中,施工現場不應存放大量的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及時清除可燃建筑垃圾或余料;對于確需存放的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依據GB50720—201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按計劃限量進場,并存放在指定區域或庫房內。露天存放時,應分類成垛堆放,垛高不應超過2m,單垛體積不應超過50m3,垛與垛之間的最小間距不應小于2m,且應采用不燃或難燃材料覆蓋;易燃易爆危險品應分類專庫儲存,庫房內應通風良好,并應設置嚴禁明火標志。同時安排專人做好安全管理和出入庫登記,入庫時,確定無火種等隱患后,方準入庫;出庫時,提示防火安全注意事項。
3.5? 嚴格管控動火作業
因施工需要進行電焊、氣焊、氣割、加熱等明火作業,操作人員應嚴格遵守用火管理制度,辦理動火審批手續。動火作業前,明確現場監護人,徹底清理周邊可燃物及易燃易爆危險品,按照風險情況配置相應的滅火器材,重點落實防火花濺落措施,在確認無火災、爆炸危險后方準動火作業。動火作業完畢后,及時清理現場,避免留下火災隱患。進行電焊、氣焊等具有火災危險作業的人員應經過專業培訓,持證上崗,遵守安全操作規程。
3.6? 加強臨時用房管理
嚴格依據GB50720—201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建設臨時用房,辦公用房、宿舍的建筑構件的燃燒性能等級應為A級,當采用金屬夾芯板材時,其芯材的燃燒性能等級應為A級;建筑層數不應超過3層,每層建筑面積不應大于300m2;層數為3層或每層建筑面積大于200m2時,應設置至少2部疏散樓梯;辦公用房、宿舍不應與廚房操作間、鍋爐房、變配電房等組合建造。住建部門負責建設工程的設計審查、消防驗收、備案抽查工作,應與相關部門進行信息共享,提前介入,共同加強對臨時用房建設過程中的監管和指導,杜絕遺留先天性火災隱患。在臨時用房使用過程中,施工單位應加強對電氣線路、電氣設備以及吸煙情況的消防安全檢查。
3.7? 按規設置消防設施
根據建設工程規模和建設速度,同步設置臨時消防設施,依據GB50720—2011《建設工程施工現場消防安全技術規范》,臨時用房建筑面積之和大于1000m2或在建工程單體體積大于10000m3時,應設置臨時室外消防給水系統;建筑高度大于24m或單體體積超過30000m3的在建工程,應設置臨時室內消防給水系統;當外部消防水源不能滿足施工現場的臨時消防用水量要求時,應在施工現場設置臨時貯水池。定期對消防設施、器材進行檢查,發現丟失、損壞或失效的情況,及時進行補配、維修和更換,確保時刻處于完好狀態[5]。同時,施工現場應標識消防設施、消防水源和滅火器材的具體位置,便于施工人員和消防員快速識別使用,確保第一時間處置火情。
3.8? 應用先進科學技術
在施工現場各個角落安裝監控攝像頭,管理人員通過App進行實時監控,發現火情或消防安全問題,立即通知相關人員進行處置,提升消防安全管理的水平和效率。在辦公區、生活區、物料存放區、動火作業區和消防設施、消防通道等重點區域、部位安裝電子巡更系統,強化消防安全責任落實,提高防火檢查、巡查的有效性和針對性[6]。針對辦公用房、宿舍用火用電問題,可安裝獨立式感煙火災探測報警器,一旦出現火情,報警器發出警報,通知現場人員立即采取措施和緊急疏散。
3.9? 開展消防安全培訓
聘請消防救援機構開展專業消防安全培訓,增強建設工程責任人、管理人、施工人員的消防素質。施工人員上崗前應經過消防安全培訓,使其掌握消防法律法規、消防安全知識,做到懂得本崗位的火災危險性,會報警、會使用滅火器材、會逃生自救。建設工程責任人、管理人對使用油火電氣的崗位和臨時用房用火用電情況進行經常性提示教育。結合施工現場的火災風險,制定滅火和應急疏散預案,儲備消防沙袋、消防水桶、滅火器等,明確人員報警、疏散、初期滅火、搶救物資等職責,并加強消防演練,提高應急處置能力。
4 結語
綜上所述,建設工程施工現場如果管理不善,將產生嚴重的消防安全問題,致使火災風險加大。針對建設工程施工現場的特點和發生火災的主要原因,立足于自查自改,抓住用火用電等關鍵環節,采取科學、合理、可靠的防范對策,預防火災事故的發生,可為建設工程順利實施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劉同朝.高層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與對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32):114-115.
[2]李學華,王繼林.淺談建筑施工中的消防安全管理[J].門窗,2019(11):163.
[3]劉毅.高層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特性及消防安全管理措施初探[J].磚瓦,2021(4):129-131.
[4]王文偉.施工工地工棚現場消防安全管理[J].城市建筑,2020,17(18):44-45.
[5]董和雷,張衍新.淺談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管理要點[J].建筑,2018(21):78-79.
[6]劉同朝.高層建筑施工現場消防安全與對策分析[J].住宅與房地產,2020(32):114-115.
Research on fire safety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countermeasures
Liu Zhanwei
(Jinghai District Fire and Rescue Brigade of Tianjin, Tianjin 301600)
Abstract:The frequent occurrence of fire accidents in construction projects exposes the existence of many fire safety problems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In orde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fire safety level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and ensure the smooth implementat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fire safety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is explained. The fire safety problems at the construction site are analyzed from five aspects: fire fighting quality, open fire operation, combustible and inflammable and explosive dangerous goods, fire facilities and temporary rooms. Nine preventive countermeasures have been put forward, focusing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fire safety responsibilities, setting up according to fire protection technical standards, and applying advanc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ping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administrative supervision and self-management of construction projects.
Keywords:construction project; fire safety; preventive measure; fire ris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