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小希 余姝瓊

家國情懷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精華。習近平總書記號召我們,要在全社會大力弘揚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宜昌市西陵區綠蘿路小學以屈原文化為獨特名片,引領學生感悟屈原深重的家國情懷,將學生培養為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本文以部編版《道德與法治》四年級下冊第四單元《奇妙的節日風俗》為例,探討如何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將屈原的家國情懷內化為學生的精神品質。
領略民俗文化。宜昌素有“端午大過年”的傳統,每年農歷五月初五,家家戶戶吃粽子、佩香囊,在門口掛上艾葉、菖蒲等香草。賽龍舟、敲花鼓這些體藝活動讓節日的氛圍愈發歡快熱烈。在課前調研、搜集資料的基礎上,學校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端午民俗文化體驗分享活動。有的小組中,學生介紹自己家里如何過端午節,并將相關器物帶到課堂上展示;有的小組教全班師生如何包粽子、做香囊、戴五彩繩,在課堂上演繹家鄉端午習俗;有的小組準備了端午知識競答小游戲,學生在一問一答中了解到糯米象征屈原清清白白的一生,紅棗象征屈原熾熱的愛國之心。一系列端午民俗文化體驗分享活動,讓學生能夠歡歡喜喜地過節,增進他們對家鄉文化、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熱愛,讓他們深入認識節日背后的歷史淵源,將屈原的家國情懷內化于心。
吟詠古典辭賦。學校帶領學生走近屈原辭賦,直觀感受蘊于其中的家國情懷。我們將“屈原作品我來讀”“屈原精神我來頌”等環節巧妙融入道德與法治課堂,延續千年詩意,讓屈原的家國情懷在學生心底生根發芽、開花結果。學生從“深固難徙,更壹志兮”中讀出屈原忠貞不渝的愛國精神,從“蘇世獨立,橫而不流兮”中讀出屈原不與奸佞同流合污的高潔志向,從“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中讀出屈原孜孜不倦追求真理的執著信念,從“亦余心之所善兮,雖九死其猶未悔”中讀出屈原自始至終不忘初心。穿越千年的文字,從屈原的生命深處流出,讓學生有感動、有思索,進而真正走進屈原的精神世界。
融入校本課程。我們讓學生在學思踐悟中感受屈原文化,讀懂其背后的信仰與精神,從而厚植家國情懷,塑心立魂。學校結合宜昌市正在打造的屈原公園、屈原廣場、屈原文化研究院等一系列屈原文化地標以及學校開設的“屈原文化進校園”特色校本課程,精心設計了“作業超市”:屈原公園即將舉行“屈原傳說故事”大賽,請你和同學們一起準備一個故事參賽;屈原文化研究院正在征集以屈原為題材的文創作品,請你嘗試動手設計;請你準備一份展示端午習俗的作品,參加綠蘿路小學的“端午文化節”。通過親身實踐,讓學生把握文化內涵,堅定文化自信,擔起推進文化傳承和創新發展的使命。
綠蘿路小學以端午文化習俗為載體,讓屈原的家國情懷浸潤學生心靈,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引導學生成長為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新時代接班人。學校將繼續堅持德育為先,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的德育元素,擦亮屈原文化品牌,為學生健康成長鋪好底色。
責任編輯/王秉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