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泉 徐同軍

最近,常聽到的一個主題便是“講好中國故事,傳遞中國聲音”。作為一校之長,我們要成為有心人,把學校發展過程的精彩篇章和動人樂章通過“講故事”的方式保留下來、傳遞下去,讓學校文化和精神化為“有形”。
那講什么故事?如何講故事呢?
理清講故事的內容,講真實發生的故事。真實最有力量。如果沒有真實作為基礎,學校故事這座大廈營造得再富麗堂皇,遲早會轟然倒塌。在豐富多彩的校園生活中,只要留心觀察,就能在細微之處,就能通過“講故事”來總結教師真實的教育行為,或者發現學生的不同點。
講與眾不同的故事。與眾不同就是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獨。需要立足于學校,目光長遠,格局打開,根據國家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要求、教育自身的規律、教育發展等方面,來判斷學校發展的意義和價值,判斷自己的故事能否提供一定的借鑒意義。
講學校需要的故事。圍繞學校的辦學理念和當年的重點工作來創造故事、發現故事、傳播故事。在教育教學和育人道路上不斷地總結、反思,推動學校教育教學工作不斷深入。
學會發現和創造故事。學校處處有故事,需要的是發現故事的眼睛;學校處處有意思,需要的是創造故事的頭腦。首先是踏踏實實地辦學。學校辦好了,好故事自然就會發生;其次要創造條件和氛圍,讓師生成為故事的生產者、故事的主動傳播者。作為學校管理者也應當加強學校中層管理者、一線教師“講故事”的意識,在日常管理、教學中創造故事、記錄故事和反思故事,讓好故事源源不斷地生成。尤其是學校的微信公眾號、視頻號,是性價比很高的傳播平臺,值得我們重視。
講好學校的教風。一所學校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支具有淵博學識、高尚人格、樂于交流、甘于奉獻的教師隊伍。教師是學校文化的承載者,塑造者和創新者。作為學校管理者,我們要堅持“教師第一”,尊重每一位教師的付出,要樂于把教師放在舞臺的中央,讓誨人不倦的故事在學校四處回蕩;要善于為教師畫像,把堅守講臺的點點滴滴和成長中精彩的收獲,用文字仔細記錄下來,讓師生共同成長。
講好學校的學風。教師是筑夢人,學生是追夢人。弦歌不輟,薪火相傳,一屆屆學子走出校門后體現出來的特殊氣質,就是對學校文化精神的最好詮釋。不管作為學校管理者還是一線教師,要經常走到學生身邊,傾聽學生的心聲,視學生為學校文化的創造者。要走進學生的日常學習生活中,發現學生身上鮮明的個性特征,學生是獨立的個體,不要當作整體標簽下的個別組成部分。要在校園內、課堂上,為學生的多樣化發展營造氛圍,為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鼓勁加油。
講好學校的故事,最重要的是,先創造好故事、書寫好故事,讓學校成為師生美好故事自然流淌的地方。唯愿我們的努力,讓“講述”成為后來者書寫更好故事的力量。
責任編輯/周小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