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靜



“歐校特別幽默,我們都喜歡上他的課。”“我們跟歐校相處很融洽,他總能讓人特別開心。”“歐校教學教研能力很強,非常樂于幫助青年教師。”……在陽江市陽西縣沙扒鎮中心小學的師生心中,學校副校長歐可興是一個十分有個人魅力的教師。
從備受挫折的青年教師到受人尊重的育人楷模,歐可興已經從教37年、入黨28年。多年來,他始終秉承“三尺講臺守初心,一生秉燭育桃李”的育人理念,踐行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扎根鄉村教育,書寫魅力人生。近年來,他先后被評為南粵教壇新秀、陽江市首屆“最美教師”、全國優秀教師、廣東省優秀共產黨員、廣東省特級教師,還獲得教育部頒發的“從事鄉村教育工作滿三十年”榮譽證書。
立下從教初心,潛心立德樹人
自1985年畢業后,歐可興一直在沙扒鎮中心小學(原海風小學)任教。當時,在沙扒這個邊遠漁民小鎮當教師非常艱辛,家訪時,甚至有家長當面問:“年輕人,你是找不到工作嗎?為什么要當老師?”
原來,那時漁民一個月的收入能抵上教師一年的工資,家長們對教育都不太重視,對教師也不太尊重。但是,歐可興從小有一個教師夢,并不輕易放棄,而是默默下定決心:一定要用知識改變現狀,用愛心扶正“歪風”,用教育鑄就靈魂。
有了這份初心,歐可興干勁十足。他對每項工作都盡心竭力,每天忘我工作,從不輕易請假。一次,他在教職工籃球賽跌傷,造成左手肘關節脫臼、鷹嘴骨斷裂,但是為了不耽誤工作,他放棄了公費住院治療。兩個多月里,他吊著一只肥腫的手,堅持站在講臺授課。因治療不規范,導致后來左手肘關節輕度功能性殘疾,他也從不后悔。
對待學生,歐可興也十分用心。曾經有段時間,歐可興發現學生小鄧上課時總走神。他沒有直接在課上批評他,而是課后把小鄧單獨叫到辦公室了解情況。在歐可興的關心下,小鄧吐露了心聲。原來,小鄧的父親因車禍去世,母親改嫁,他住在叔公家,平時主要靠打漁掙生活費。因為有一陣子打不到魚,小鄧心里著急,導致上課注意力不集中。“你安心上課,上學的費用,我們來交。”歐可興安慰道。歐可興把小鄧的情況告訴了他的班主任,兩人商量后,決定一起資助小鄧上學。不用再為上學費用發愁,小鄧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成績也有了明顯起色。
也有位學生中考不利,考不上理想高中,找歐可興訴苦。歐可興是他的小學老師,教了他好幾年,跟他感情十分深厚,也非常了解他的優勢,建議他發揮自己的體育特長,這名學生聽從了歐可興的建議,以特長生身份考上了理想高中,后來還考上了上海體育學院,畢業后成了一名教師。
談起這些,歐可興的喜悅溢于言表,他說:“我感覺做老師最快樂的、最有成就感的就是得到學生的尊重。以前,我走在街上,看到調皮的學生或不好相處的家長,都要回避,就怕他們找茬。如今,整個氛圍真的變化了許多。在路上,常常有家長和學生主動跟我打招呼。”
打造魅力課堂,實現快樂學習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為了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歐可興致力于打造魅力課堂,實現快樂學習。他認為,首先應當親近學生,和學生保持良好的關系。特別是一些不愿意學習的學生,歐可興常常會花很長的時間觀察他們,尋找他們的亮點,提升他們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一次,班上轉來一名叫溫欣的女生,數學基礎比較差,但是普通話特別標準。為了幫助她盡快適應新班級,找到班級存在感,歐可興常常在一節課的結束階段,請她為同學們做一個“溫欣”提示,提醒他們在這節課要注意什么、如何把握重難點。
在課堂上使用“諧音”,既活躍了課堂氣氛,也引導班上學生熟悉了新同學,更激發了溫欣學習數學的熱情。為了不辜負歐可興的信任,溫欣上課更加認真了,成績也提高得很快。
“歐校常常有一些小技巧、小心思,能夠很快地活躍課堂氣氛,讓數學不再枯燥。”同是數學教師,盧霞由衷地敬佩歐可興的課堂教學方法,“與此同時,他的上課思路又很嚴謹,常常能夠把復雜的東西講得很簡單,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至今令她印象深刻的一節課是歐可興上的人教版六年級數學下冊《比例的基本性質》。
這節課是在學生初步理解比例意義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通過教學,學生認識比例的“項”以及“內項”“外項”,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質,更好地為后面學習解比例打下良好的基礎。一開始,歐可興先教學比例各部分的名稱,再帶著學生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質,得出比例的基本性質為:在比例里,兩個外項之積等于兩個內項之積。
接下來,便是知識運用部分,先是個人挑戰,學生組內交流討論習題,教師再指名匯報。然后是合作挑戰:“已知3×40=8×15,根據比例的基本性質改寫成比例,能寫出幾個比例?”歐可興讓學生4人一組討論,選1人寫,不能重復,完成最多的組算挑戰成功。最后還有同桌做游戲,學生任意說出四個10以內的自然數,讓同桌猜能不能組成比例。
“這節課的習題設計得很好,由淺入深,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地位,給學生提供了發現、研究、探索的空間,為學生的發展、創造創設了很好的條件。”盧霞十分敬佩地說。
歐可興介紹:“我一直向著‘教學方法通俗易懂、學生輕松愉快學習的魅力數學課堂而努力,課堂上盡量引導學生在嘗試探索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比較、概括的能力,逐步發展他們的思維能力,切實提升課堂教學效果。”
充滿魅力的數學課堂獲得許多學生的青睞:“歐老師上課非常有趣,我們都喜歡上他的課。”“歐老師的數學課通俗易懂,語言又很幽默,讓我們感覺學習數學不會很枯燥。”……
助力專業成長,提升教師素質
雖然已經是一名37年教齡的“老教師”,但歐可興近年來承擔的工作量并不小,擔任分管德育、教學的副校長和數學教師,還負責鄉村學校少年宮的工作。此外,他還和學校骨干教師一同成立工作室,啟動“揚帆青藍”工程,每月一主題開展活動,助力青年教師專業成長,提升教師隊伍綜合素質。
歐可興多次精心制作課件,為全校教師開設教學論文撰寫、課題研究等教研專題講座,并深入指導青年教師參加技能大賽、說課比賽、曬課比賽、征文比賽。在他的推動和指導下,教師關潤濃主持的“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應用的策略研究”課題已獲市級立項并開題;教師劉小玲主持的“農村小學生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實證研究”已獲縣申報立項。
由于學校工作室開展活動的效果顯著,2022年5月,工作室還開展了一期以“如何撰寫教育教學論文”為主題的研討活動,專門邀請了鎮上的小學及教學點的骨干教師和新教師共同參與。這場活動由歐可興主講,他詳細講解了論文格式、撰寫論文基本要求、選題策略、收集資料、修改論文等方面的內容,案例典型,針對性、實用性強,為教師們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受到許多教師的歡迎。
“歐校非常樂意幫助年輕教師成長。”盧霞已經跟歐可興共事15年,但她仍然記得剛到學校時,歐可興給她帶來的幫助。
“2007年,那時我剛來學校,接到的第一個任務便是上公開課。剛剛執教,十分迷茫,我的性格又比較急,也比較好強,于是壓力很大,情緒低落。歐校很快便發現了我的情況,找我談心,開導我,還幫我一起備課。最后,那節課效果很好,得到學校許多老師的認可。”盧霞笑著回憶,“至今,我還記得那節課是人教版小學數學五年級上冊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
陳惠玲是2020年1月入職學校的,那時正逢新冠疫情,學校開展線上教學。作為一名新教師,陳惠玲沒有與學生、家長接觸過,進行線上教學困難重重。“當時,歐校一直幫助我,指導我上課,帶我熟悉學生、適應學校工作。”提起歐可興,陳惠玲滿含感激之情,她說:“線上課程結束后,歐校還指導我怎么上匯報課、如何寫論文,幫助我規劃職業生涯。”
一次,陳惠玲承擔了學校有關勞動教育方面的工作,一開始她一頭霧水,不知從哪個角度切入,也不知怎樣操作比較好,于是,她找上了歐可興。聽了她的苦惱,歐可興很快幫她理清工作思路。他說勞動教育不是單純地讓學生走進田間地頭,感受勞作的辛苦,從而培養他們吃苦耐勞、勤儉節約的良好品德。更重要的是,勞動教育開始凸顯其在學科間的特殊性、重要性及融合性,建議她可以將勞動教育與學科教學相結合,充分發揮語文學科的優勢,如實踐活動等。
通過歐可興的一番講解,陳惠玲的思路清晰了許多,后來寫的勞動教育案例《以勞啟智,以“文”潤心》參加了2021年陽西縣中小學勞動教育優秀成果征集活動,被評為優秀案例。
從教25年的王文益也曾在論文寫作方面請教過歐可興。一次,她寫了一篇有關班級管理的文章《談班級管理的策略和創新》,請歐可興幫忙指導。歐可興看完后,便直接拿起筆幫她潤色,并建議把“班級管理”改為“鑄魂育人”,然后再展開撰寫,最后歐可興還幫忙將文章題目修改為《創新班級管理策略,提高鑄魂育人實效》。最終修改完的文章,王文益十分滿意,以此參加了陽西縣教育系統2020年論文評選,獲得一等獎。
堅守鄉村教育37年,歐可興始終一絲不茍地為教育事業默默耕耘,他品味著學生成長的快樂,也享受著“桃李滿天下”的幸福;他感受著教育氛圍的改變,也體會教師成長的不易。其實,他也曾有機會離開這一隅天地,但是他舍不得這里的同事,更舍不得學生。他說:“我已經習慣聽著海浪聲入眠了,已經把根深深地扎進這片土地了,我將繼續投身教育科研,做好示范引領和指導作用,更加努力地為陽江的高質量發展添磚加瓦,為教育事業奉獻一生。”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責任編輯? ? 韋英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