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合塔爾·艾買提 布美熱木·克力木 薛治國


[摘 要]實踐教學在提高教學質量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文章對喀什大學地理科學專業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進行分析,探討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和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模式。喀什大學地理科學專業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主要面向高中地理教學需要,因而與大氣科學類專業有較大區別。為使課程實踐內容既滿足中學師范教育需要,又與氣象行業現狀接軌,項目組采取以學校教學實踐為主的方式,利用課程見習和野外實習機會讓學生到喀什地區國家氣候基準站、國家氣象衛星中心喀什地面站、氣象雷達站和氣象臺等單位開展課程實踐教學。該教學模式對其他高校地理科學專業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的實踐教學具有一定借鑒意義。
[關鍵詞]教學實踐;實踐教學基地;氣象學與氣候學
[中圖分類號] G633.5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22)11-0094-03
引言
氣象學與氣候學是研究地球上的氣象與氣候的科學,是高等學校地理專業的一門基礎課[1]。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研究內容主要為大氣的熱能和溫度、大氣中的水分、大氣的運動、氣候的形成、氣候帶和氣候型的形成和分布、氣候與人類活動相互影響等[2]。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研究范圍很廣,而且涉及很多領域,包括自然地理學、環境生態學、區域地理學和環境科學等學科。教育部在《關于深化教學改革,培養適應21世紀需要的高質量人才的意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等文件中明確提出教育教學的目標、發展方向和實踐教學在教育教學中的地位[3-4]。齊永志[5]等人以四個自然班的傳統教學模式作對比,得出翻轉課堂明顯提高了學生對農業氣象實驗課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提高幅度大約為8.7%~17.6%的結論。江曉東[6-7]等人的研究結果表明,利用實踐教學基地開展實踐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培養創新意識,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喀什大學地理科學專業主要培養中學地理師資,因而開設的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教學內容與大氣科學類專業有較大區別,但都有實踐教學應用性較強、實踐教學內容繁多等特點。實踐教學對提高理論教學效果至關重要,但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部分高校存在只重視完成教學任務而忽視教學效果、課程安排或教學大綱設置不夠合理、成績評定過程較簡單、不夠重視學生的興趣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學方法死板、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雖然多數高校在校內外建立有實踐教學基地,但對實踐教學基地的重要性認識不足,實踐教學基地使用率不高,沒有充分發揮基地的作用。為解決以上的問題,更好地發揮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本文對地理科學專業氣象學與氣候學實踐教學模式進行了分析探索。
一、課程地位和教學目的
氣象學與氣候學實驗是中、高等院校地理或農業氣象專業的一門基礎實驗課。開設本實驗課的目的是使學生在學過氣象學與氣候學基本理論和原理的基礎上,學習和掌握基本操作技能、氣象學與氣候學相關的實際問題觀察和解決方法,提高和培養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思維,為學習后續地理學課程和將來從事地理教學、氣象工作以及科研工作打好基礎,成為有一定社會價值的應用型人才。
二、實踐教學基地的作用
實踐教學基地是學校開展實踐教學的重要媒介,在教學和社會實踐中具有較多的功能和作用。按照教學目標和教學計劃,實踐教學基地具有以下幾種基本作用:
(一)教學場所
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是知識應用、鞏固理論基礎、促進教學效果和提高教學質量的主要場所,教學基地的此項功能是最主要及最基本的功能。
(二)科研基地
教師和學生在實驗過程中常常發現新問題,并找出解決問題的新方法,不斷深化研究解決問題的思維方式和提高教學技能和效率。因此,實踐教學基地可使師生進行專業研究、扎實理論基礎、應用與推廣新方法,更能培養學生的職業道德和團隊協作精神,是重要的科研基地。
(三)訓練場所
教學基地能為學生提供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機會、自我發揮的機會、就業和在崗實習的機會,是學生不斷完善和提高自己的訓練場所。胡重慶[8]提出,實訓基地的基本功能為:創造職業崗位的實踐環境,為學生提供知識向能力轉化的場所,有助于其培養創業精神和創新能力,提高職業素質和綜合能力。
(四)生產基地
教師與學生在實踐教學基地進行實踐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現新的方法、新的理論和新的技術,學生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對這些新發現進行驗證,在實踐操作中得到初步結果并研究其能否轉化為實際成果,將實踐基地當作生產基地,這能使學生更容易適應將來的工作及生產環境。
(五)職業教育場所
程桂花[9]等學者認為實訓基地是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專業能力培訓和職業素質訓導為一體的職業教育場所,為職場輸送既有專業能力又有職業道德的合格人才,實現課堂無法完成的技能操作,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學生進行系統、規范的基本技能操作訓練。
三、教學基地及其建設措施
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實踐教學資源主要有氣象觀測儀器、氣象學與氣候學現象資源和校外氣象臺站等。實踐教學基地可分為校內教學基地和校外教學基地。校內教學基地包括氣象學與氣候學實驗室,校外教學基地包括喀什地區國家氣候基準站、氣象衛星地面站、氣象雷達站和氣象臺等。以喀什大學為例,氣象學與氣候學實踐教學基地結構如圖1所示。
為提高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的實踐教學效果,在建設好校內教學基地的同時,加強與校外氣象臺站的聯系,利用高校和行業共建、資源共享等多種形式建設實踐教學基地。采取各種措施建設好、管理好實踐教學基地,主要措施有:
(一)校內教學基地
按照專業要求和課程要求,各院校自行建設實驗室。喀什大學依據地理科學專業相關國家標準中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需要具備的基本教學儀器和條件,結合中學地理課程標準要求,依托學校實驗教學平臺建設經費支持,建設校內實踐教學基地。
(二)學校與企事業單位共同建設實踐教學基地
按照教學內容和培養方式,高校可與氣象相關企事業共建實踐教學基地。這種模式中企事業單位負責基地建設,院校以付費的形式安排學生進行實訓,企事業可通過院校實習減少生產成本。但最好的方式是依托雙方或多方合作的科研項目來開展,使各方參與者在項目合作研究中相互交流和共同提升,同時可帶動教學實踐的順利開展。聯合建設實踐教學基地能夠實現資源共享、成本分擔,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彌補各單位在資金、場地、設備等方面的不足。同時,各實踐教學基地也可創建中小學科普教育基地,擴大實踐教學基地的社會效益覆蓋面。
(三)建設專業資源共享網絡平臺
學校建設實驗課網絡平臺,提供實驗課程內容、教學視頻、圖片、文字等各種資源,包括精品課程、教案、教學PPT、視頻、相關的學習網站等教學素材或氣象方面的材料。
四、喀什大學實踐教學基地應用實例
喀什大學地理科學專業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的實驗實踐教學項目主要有9個(見表1),現有儀器設備有風速風向儀、干濕球溫度表、通風式濕度計、盒式氣壓計、地溫計、照度計、光譜儀等。以上校內教學儀器在國家氣候基準站中多數已經更新換代,多年來主要依靠電子元件自動記錄。但為了符合地理科學專業師范教育的需求,學校須利用傳統儀器開展實踐教學,并結合校外實踐基地的相關設備,使學生不僅能了解氣象觀測儀器的基本原理,還能更好地了解氣象臺站儀器設備的現狀。在氣象學與氣候學實驗室中主要進行儀器設備原理講解,在校內實驗室主要利用學校儀器開展實踐教學,而校外實踐基地主要是彌補學校教學儀器和條件的不足。
五、結語
在喀什大學地理科學專業開設的氣象學與氣候學課程實踐教學中,學校充分利用校內、外實踐教學基地的儀器和資源,不僅節約了辦學成本,還使學生既能更好地了解實踐項目的原理,又能了解氣象行業儀器設備的現狀及發展,并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高校與氣象相關企事業單位的合作機制中,較好的方式為通過科研項目合作,這能促進雙方進行更多的交流,并更好地帶動課程實踐教學的順利開展。
[ 參 考 文 獻 ]
[1] 王志,廉麗姝.高師氣象學與氣候學實踐教學內容優化探究[J].高教論壇,2014(11):59-61.
[2] 周淑貞,張如一,張超.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1-5.
[3] 于猛,單亦先,王紹蘭.構建完善的實踐教學體系[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5):126-128,139.
[4] 李德平.高校創新人才的培養與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J].遼寧教育研究,2007(4):75-77.
[5] 齊永志,賈彬,耿碩,等.氣象學實驗教學現狀分析及其改革方案初探:以河北農業大學氣象學實驗課為例[J].教育現代化,2020(17):68-69.
[6] 江曉東,景元書,楊再強,等.應用氣象學專業農學類課程實踐教學改革與探索[J].教育教學論壇,2013(44):61-62.
[7] 木合塔爾·艾買提,薛治國.氣象學與氣候學實驗課可拓展教學資源及其利用[J].高師理科學刊,2018(7):106-110.
[8] 胡重慶.對我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的思考[J].江西社會科學,2007(6):233-236.
[9] 程桂花,閆志謙,張宏麗,等.高職實訓基地建設的探索與實踐[J].化工職業技術教育,2009(Z1):79-81,87.
[責任編輯:劉鳳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