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旭東 劉靜靜
核心素養是指學生能夠適應社會發展、滿足社會需要,提升自我修養,實現自我價值所需要的思想品質和能力。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當下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隨著我國科技的進步、教育的改革、職業教育法的頒布,我國職業教育將迎來大好的發展機遇。作為一名中職音樂教師,在教學中重視科學性、時代性、民族性的基礎上,將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在一起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中職生的全面發展具有很重要的意義。
筆者通過東莞市商業學校音樂教學實踐發現,現代信息技術是一種提高音樂教學效果,提升學生學習興趣非常有效的教學輔助工具。中職音樂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教學模式,能有效地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鍛煉學生的藝術表現力,促進學生的文化理解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目前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存在的不足(一)過分依賴課件,重難點得不到突破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更新,有些教師開始上課離不開課件,備課不夠實、不夠細致;上課有時就是照課件讀,久而久之學生的積極性會被磨滅,這給學生形成一種固定的思維模式。一節課就像過電影一樣演了一遍,重難點得不到突破,更沒時間去使課堂內容得到深華和拓展。
(二)課件、視頻、活動等過于華麗,學生注意力分散
為了激發學生的興趣,部分教師把上課用的課件做得過于華麗,有些時候會把一些不重要的動畫放到課件上,吸引學生眼球,轉移了學生的注意力。視頻制作注重了視頻的取景、切換,圖片非常豐富,卻忽視了知識點的突出,從而使學生的注意力分散。游戲活動只注重了趣味性,而忽視了知識性和學生文化素養的提升。學生整節課玩得高興,但是知識技能學習甚微。
(三)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學生實踐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得不到培養
教學中,有一些學習本來可以應用課堂實踐的方式進行,但有些音樂課堂過度依賴于信息技術手段,比如聲樂教學中教師現場示范教學效果更佳,可有些教師為了使用信息技術把教學內容都做成了微課,錄成了視頻;有些歌曲演唱本來可以用現場伴奏進行演唱效果更佳,可有些教師為了方便都用了音樂伴奏帶來為演唱者進行伴奏,這樣學生就會缺乏現場體驗感。課堂實踐活動也過于依賴信息技術,學生不懂的知識自己不動腦思考,而是遇到問題首先想到的就是上網查找。在音樂實踐創編中,學生自己動腦解決問題越來越少,長期形成一種依靠網絡資源的查找的習慣;音樂活動也是不自己動腦創編,而是習慣用現成的網絡資源。這樣不利于學生創造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
二、基于核心素養的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的教學優勢(一)拓展學生的認識領域,豐富教學資源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在教學中充分應用信息技術,有效地拓展了學生的音樂視野,豐富了音樂教學資源。如歌唱教學課中的歌曲內容、歌唱技巧,都可以在網上搜索到。通過抖音、快手等平臺,學生了解音樂文化的視野更加開闊;通過互聯網除了可以查找到課本上的音樂知識,還可以查找到很多課本以外的拓展音樂知識。歌唱教學中獨唱、合唱、教師范唱、專家聲樂技巧講解在網上查找和借鑒的內容都很多。器樂教學內容中,各種中國民族樂器演奏,西洋樂器演奏等內容也很豐富;各種風格、各種體裁作品都很多。通過對比可以有效地幫助學生理解作品,從而提升學生的認知素養,豐富了教學資源。
(二)轉化抽象性概念,降低知識難度
通過信息技術手段,教師可以將難度較大、較抽象的知識點進行細化講解,降低知識難度。比如利用微課錄制的方式,學生可以通過反復觀看視頻,達到對某一音樂知識難點的突破。另外對于學生較難理解的知識點,教師也可以提前在網上查找素材,通過錄制視頻的方式風趣幽默地呈現給學生,使學生理解學習知識時更加直觀、更加感興趣。比如:在講解民族樂器分類時,教師可以在網上找到各種樂器的圖片、演奏視頻,讓學生通過觀看視頻結合教師講解去理解作品的內涵;通過感知各種樂器的形狀、演奏風格、演奏技巧,通過觀看演奏視頻和圖片初步在腦海中形成印象。通過聆聽演奏、辨別樂器音色等區別樂器的種類,從而加深對民族樂器分類的學習。通過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的融合,教學中抽象的內容更加直觀具體,難度較大的知識點變得更加通俗易懂。
(三)提升學生學習興趣與能力
中職生的年齡階段是充滿好奇心的階段,在中職音樂教學中能抓住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點,將對教學效果起到很好的作用。音樂教學內容、教學形式、展示平臺等充分利用信息技術手段后,可以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比如在課程導入時可以通過學生感興趣的微課視頻的方式,結合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初步激發學生的興趣。作業的呈現可以讓學生自主在網上查找資料后提前錄好,上課給大家呈現。樂器的演奏可以通過教學軟件,來讓學生感受各種不同樂器的特征,從而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通過自主查找資料、互助學習、互助評價能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從而養成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
三、基于核心素養培養的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應用的實踐策略(一)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推進學生審美感知素養的發展
多媒體教學可以讓相對比較死板的教學內容變得更加有活力,讓課程內容變得更加有觀賞性,更具有吸引力。從而引導學生除了學好知識技能本身,還可以加強學生對音樂作品內涵的理解。
1. 通過網絡搜索優秀作品用于教學,豐富教學內容,拓展學生視野
比如搜索國家大劇院的演出,中央電視臺青歌賽的視頻,國內外經典音樂劇、話劇、舞劇、戲劇等內容,讓學生領略高雅藝術的魅力,從而提升學生的藝術審美。學生通過學習若干國內外優秀的作品,通過對優秀作品的對比,可以提升審美能力。
2.情境表演法,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和藝術核心素養
如同一音樂作品不同地區的人演唱,不同年齡的人演唱,不同表演形式的演唱,審美感知都不一樣。用語言難以表達的教學片斷可以用信息技術手段錄制視頻動畫的方式展示給學生,不但可以幫助學生理解知識,而且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3.通過比對法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在聲樂教學中,一起觀看學生制作的不同演唱、演奏視頻,通過對比互相學習,這樣不但可以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可以提升學生的審美感知能力。
4.通過教學模擬軟件進行集體合奏樂曲
讓學生在不同音色的樂器演奏聲中,在節奏快慢的變化中,提高音樂感知和審美能力。
(二)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加快學生音樂表現素養的提高
中職音樂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有很重要的作用。教學中教師充分利用互聯網平臺給學生創造更多的展示機會,可以提升學生的表現素養。比如學生可以把自己的音樂作品通過抖音、快手、云班課、釘釘等軟件進行展示;展示的過程中觀眾進行點評,觀眾通過留言提出自己對作品的建議。學生看到建議評價后及時根據點評內容,對自己音樂實踐的演唱、演奏視頻缺點進行整改。在網友和老師同學的鼓勵下,學生下次展示會更加自信,音樂表現力也會在平臺上鍛煉后變得越來越強。網絡平臺上進行音樂作品展示實踐活動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音樂實踐,通過網絡與其他地區、其他學校學生進行互動交流學習,從而提升自己的音樂表現素養。
(三)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增進學生文化理解素養的形成
在學習多彩民歌這一課時,學生可以通過互聯網查找資料的方法和實踐演唱活動來了解不同地區、不同民族的文化背景,語言習慣、性格特點等。從而增強學生的文化理解素養。在學習外國民歌這一課時可以通過信息技術了解不同國家不同地區的文化特點,理解國家之間的文化差異。在學習中讓學生懂得尊重文化之間的差異,也從另外一個角度通過民族文化、傳統文化學習,引導學生熱愛中國傳統文化,熱愛中國民族音樂,從而使學生更有文化自信和國際視野,熱愛中華民族的音樂成果,增強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通過不同國家、不同地區優秀文化的學習,提升學生文化理解、文化自信的素養。
(四)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升學生綜合素養
1.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助力學生創造思維素養的養成
巧用創作軟件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素養,可以分小組讓學生進行音樂情景劇創作,音樂情景劇表演,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根據班級文化、班級小故事創作班歌,在創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在聆聽不同音樂作品時,教師鼓勵學生大膽說出對同一首歌曲、同一樂曲聽后的不同感受,引導學生從多方位多角度進行思考。用問題導向引導學生根據音樂作品,說出生活中的音樂等,都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能力。比如在欣賞樂曲時讓學生想象作者的創作背景,這首樂曲聽完之后會給聽眾什么樣的感受,對人的發展會起到什么樣的作用,都可以引導學生去發揮想象力。比如在聆聽《國歌》時引導學生聽到國歌會想到什么,有的學生會想到天安門升旗儀式;有的學生會想到奧運會運動員獲獎時的情景;有的學生會想到……總之,這時激發學生的想象力,可以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巧妙設置教學問題,可以啟發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以上想象力、創造思維的應用,可以有效培養學生的創造思維素養。
2. 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增強學生道德素養
學生通過音樂作品學習,教師對民族樂器、民族歌曲等歷史文化的講解,可以激發學生愛國熱情。學生通過網絡資源搜索音樂作品的創作背景,以及學習歌曲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從而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感恩歌曲《母親》《父親》《聽我說謝謝你》等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感恩品質;通過聆聽愛國歌曲《我和我的祖國》《保衛黃河》《我愛你中國》等培養學生的愛國熱情;通過《文明在哪里》《中學生之歌》等歌曲的學習,培養學生的文明習慣??傊?,通過優秀歌曲的學習可以培養學生的思想品質。
3. 利用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提升學生職業技能素養
音樂可以給人以啟發,音樂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樂可以塑造人的形象。信息技術與音樂教學融合使學生獲取到的信息更加全面,更加具有時代感?;ヂ摼W中的音樂實踐活動更加靈活,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音樂教學培養出的人更加具有超前意識,思想更加與時代接軌。
音樂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團隊意識;音樂表演實踐活動可以塑造人在舞臺上的形象;音樂展示活動更能培養學生的自信心、自我認知能力、團隊合作意識、溝通能力、職場禮儀等職場中必備的素質。通過音樂實踐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膽量、自信、樂觀的性格;音樂創作活動可以培養學生創新思辨能力;在舞臺上的獨唱、獨奏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信和膽量;合唱與合奏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音樂鑒賞讓學生學會“傾聽”,這樣更有利于中職生以后在職場中學會與人相處??傊?,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的融合可以有效提升中職生的職業技能素養。
中職音樂教學與信息技術融合可以豐富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構建優質課堂理念。學生通過音樂審美感知、藝術實踐、藝術創作,提升了自身音樂素養和綜合能力??傊?,通過信息技術與中職音樂教學的融合可以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參與音樂活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音樂教學和音樂社會實踐活動不但培養了學生的探索和創造意識,而且培養了學生的文化認知與社會責任感;不但提升了學生的核心素養,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從而為培養優秀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責任編輯 ?朱守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