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濤 夏歡 姜瀛

武漢市光谷第二十八小學以“啟”為出發點,確立“啟星教育”的辦學理念,堅持一切以學生為本,通過科學啟發、啟迪、啟示,使每一個學生都能積極、主動發展,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一顆閃亮的星星。學校堅持“五育”并舉,在東湖高新區“幸福德育”理念的引領下,構建“啟心”德育品牌,啟心怡情,立品養正。“啟心”德育以八大好習慣養成為主要內容,以星級評價體系為載體,全面打造陽光自信、文明善思的“啟行”少年。
一月一主題,促好習慣養成
“啟心”德育堅持生活性、生命性、啟發性、體驗性、主體性、人本性的原則,以學生為中心,形成教育合力,引導學生把課堂道德理論學習與課外生活實踐結合起來,把提高道德認識與行為習慣養成結合起來,在不斷的實踐體驗中提升生命質量,實現生命價值,促進自由全面發展。
根據學生特點,學校確立學生必須養成的八大好習慣:輕聲慢步靠右行;果皮紙屑能撿起;自己事情自己做;穿戴整潔衣得體;不挑食來不偏食;保護眼睛做好操;遇見客人問聲好;閱讀伴我日日行。學校不斷拓寬德育渠道,抓牢隊會課、晨會課等陣地,積極探索“啟心”德育實踐的新途徑。
“啟心”德育促使學生在規劃中立志,在規范中修身。學校充分利用各種節日活動等契機,積極開展各類活動,進一步加強學生的文明意識、節約意識、愛校意識等,形成一月一主題的“啟心”德育框架。
三月踐行“輕聲慢步靠右行”,舉行“靜我校園,輕身慢步”系列活動,在走廊內要輕聲慢步,上下樓梯要靠右邊,不在樓道內大聲喧嘩、追逐打鬧,每周一教師國旗下講話之行為習慣提醒及課間微講座提醒。四月踐行“閱讀伴我日日行”,舉行“讀書分享”系列活動,學生提交自己錄制的讀書分享視頻,各班投票選出“最佳分享者”“閱讀好少年”,利用每日大課間進行好書推薦,提高學生閱讀量,拓寬閱讀視野。五月踐行“果皮紙屑能撿起”,舉行“凈我校園,從我做起”系列活動,通過“啟星貼”激發學生參與熱情,比一比誰撿的垃圾多,當學生在校園里撿不到垃圾時,獲勝的就是二十八小全體師生。六月踐行“自己事情自己做”,舉行“整理書包、生活技能大比拼”系列活動,以周為單位,結合年齡特點為學生制訂周勞動計劃,引導學生學會勞動、熱愛勞動。如在生活自理方面,學校給低年級學生每周布置勞動任務,包括拖地、掃地、疊衣服、洗襪子、收拾書包等;中年級的學生進行家務勞動,如煮面條、煮飯、煮粥、收拾房間、洗衣服等;高年級的學生重點培養創造能力,通過簡單的創意剪紙、環保制作等小手工鍛煉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審美能力。九月踐行“穿戴整潔衣得體”,舉行“疊雨衣、戴紅領巾”系列活動,每天佩戴紅領巾、胸卡、穿校服,衣冠整齊、干凈。十月踐行“不挑食來不偏食”,學生在日日光盤中形成節約糧食的意識,在主題班會和手抄報比賽中認識了挑食、偏食對身體的不利影響。十一月踐行“遇見客人問聲好”,舉行“微笑小天使、禮貌小達人”評選活動,經常使用“您好”“謝謝”“請”“對不起”“沒關系”等禮貌用語,待人有禮貌,在活動中將文明禮儀灑滿校園每個角落。十二月踐行“保護眼睛做好操”,舉行“愛眼護眼,‘睛彩無限”眼保健操比賽,增強學生愛眼護眼意識。
從身邊的一件件小事做起,久而久之,學生的良好行為習慣得以養成。
加強自我管理,星級評價促成長
讓學生成為德育活動的主人,德育工作才能取得實效。學校致力于提升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積極推行班級內小組管理崗位制度和班級值周特色活動。
班級內設立學習小組,實行組內監督,各組比拼。根據學生個性特點,組內人人有崗,分設衛生美容師、室外小能手、禮儀指導員、午餐管理員、晨讀百靈鳥、護眼小天使、路隊小明星、節電小先鋒等崗位,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班級管理,成為班級的管理者、小主人。
學校全面開展班級值周活動,落實每周星級評價。在三至五年級,大隊部以班級為單位選取責任心強的學生擔任學校志愿服務崗,即“小黃帽”,加強課間管理。利用課間,“小黃帽”在校園督查學生行為、班級衛生,負責監督、提醒學生的日常行為。值周班級中的衛生監督員、“兩操”值日生、文明監督員、路隊值日生各司其職,爭做校園小主人。根據值周班級對全校各班級的量化積分評價,學校每周評選出五星、六星班級,在周一升旗儀式中進行表彰,頒發流動紅旗,并將五星、六星班級的評選作為班主任、輔導員創優爭先的依據,同時納入班主任、輔導員的績效考核。
學校構建并落實星級評價。值周班級學生對照評價標準公正打分,學校分管德育工作的教師、主任及副校長全面參與。比如,衛生監督員通過檢查紅領巾佩戴、開窗通風、班級牌信息更新、清潔工具的擺放等情況進行現場打分,并及時跟教師匯報扣分原因,提醒班級及時完善;“兩操”值日生根據學生入場、整隊的紀律,班主任是否在前、輔導員是否在后、學生是否精神飽滿等內容現場按照評分標準打分,并將分數報給值日班長;路隊值日生檢查學生放學整隊及相關紀律落實情況等,并進行提醒。
以文化人,育人于無聲處
圍繞“啟星教育”理念,學校打造特色校園環境,創設了校園十景,有啟星廳、啟星石、啟夢星空、啟思亭(杏亭+孔子像)、芳橘園、杏詩園、紫薇園、櫻花園、桂怡園、紫葉李園,充分發揮環境育人功能;建設“啟星農場”,美化校園環境,學生在農場體驗勞動的快樂。教師圍繞校園十景編寫校本教材,如四年級《清紫園——紫葉李》、五年級《櫻花》等,讓學生體會不一樣的課堂,在特色課程中滲透德育。
加強制度建設,制度育人。學校認真執行《中小學德育工作規程》,建立健全德育工作制度,促進良好校風的形成。搞好少先隊工作,發揮少先隊的德育功能,定期召開少代會,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定期對學生開展法治、平安、自救等宣傳教育,防止各類意外事故發生。做好星級班級、優秀小組、星級學生的評選工作。
創新家校聯系方式,協同育人。圍繞“啟心”德育,學校通過“線上線下”家長學校、校級家委會、班級家委會等,讓家長更好地了解學校工作并參與學校管理。疫情期間,為了做好學生學習和生活指導工作,學校創新家校聯系方式,創建了以班級為單位的學生每周校園生活美篇,全面向家長介紹學生在校一周的學習生活情況,記錄學生的點滴進步,向家長介紹學校的各項育人活動,梳理班級行規養成教育的得失,提出有溫度且有智慧的家校合作建議,得到了家長的一致好評。每周,接收教師推送的美篇成了家長最期待的事情。
“啟心”德育工作雖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教育需要長期不懈的堅持和實踐。久久為功,光谷二十八小師生努力走出屬于自己的精彩。
責任編輯/王娜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