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澤坤 苗艷麗
[摘要]西南服務團是解放戰爭時期由鄧小平策劃組建的一支負責接管西南地區的干部隊伍,直屬于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二野戰軍政治部。時任二野政委的鄧小平在西南服務團組建以后,對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進行了一系列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為他們解決了一系列思想問題:中國革命問題;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認識問題;青年與黨的關系問題;統一戰線問題。這些工作為西南服務團順利接管、服務、建設大西南奠定了思想和理論基礎。
[關鍵詞]南下干部;西南服務團;思想政治教育;統一戰線
[作者簡介]田澤坤,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云南昆明 650000;苗艷麗,昆明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云南昆明 650000。
[基金項目]“解放初期中國共產黨在云南的民主建政研究(1949—1956)”(YB2022011);云南紅色青年史跡研究(HS2021F0013A)的階段性成果;黨史學習教育特色工作項目“紅廊:拓展紅色基因傳承載體的校本特色”(109120210065)的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 D239[文獻標識碼] A[文章編號] 1006-8031(2022)10-0010-05
1949年,隨著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的節節勝利,國民黨逐步向南敗退,解放區的面積日益擴大。6月11日,中共中央正式發出了《中共中央關于準備抽調三萬八千名干部問題的指示》①,為新解放區調配接管干部。時任第二野戰軍政委的鄧小平根據中共中央的戰略安排建立了一支直屬二野政治部的干部隊伍——西南服務團。由于西南服務團的團員中有很多是新招收的南下干部,他們對馬克思主義理論、黨的政策方針以及西南地區的情況都不夠熟悉,很多人甚至在一些重要問題上存在著思想和認識的錯誤,所以對他們進行黨的思想政治教育十分必要。鄧小平作為西南服務團的籌建者,多次為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進行理論輔導和作形勢報告,為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奠定了從事革命事業和做人的堅實基礎。本文以鄧小平在西南服務團中歷次講話為線索,考察鄧小平在西南服務團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一、中國革命的問題
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除了部分北方的老干部能夠接觸到黨的理論教育和政策方針外,新招收的學生、工人等團員由于長期以來在國統區生活,很少有機會能夠系統學習黨的相關知識。因此他們對中國革命的認識還非常不充分,很多認識都浮于表面,不能看到中國革命的本質。針對這樣的情況,1949年9月6日鄧小平在南京國民大會堂對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進行了一場講解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的報告。鄧小平期望通過帶領大家學習毛澤東的《論人民民主專政》,幫助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理解中國革命的形勢。鄧小平在這篇報告中講解了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是《論人民民主專政》是寫給誰的。鄧小平說:“毛主席的這篇文章,解決了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全部綱領問題,是對中國百多年來,我黨十八年來經驗的總結。對世界來說,是指出帝國主義必定趨于滅亡。對蔣介石來說,是指出蔣介石的末路。對于國內來說,是毛主席針對國內許多不同的思想而寫,就是樹立標準,劃清界限,把不同的東西澄清,為新中國規定一個明確的綱領。這個綱領是各階級都應該遵守的。”②
第二是綱領解決了什么問題。鄧小平指出:“首先解決的是革命的性質,同樣解決了革命之力量,還解決了什么是敵人,人民大眾以什么方法去戰勝敵人,再要解決革命的發展前途和道路,他是根據當前情況運用馬列主義理論來解決、批判各種錯誤的思想來樹立正確的思想。”③
第三是中國革命的領導權問題。鄧小平說:“為什么要由無產階級來領導?為什么孫中山不能成功?因為孫中山領導的是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領導的革命。要勝利必須由無產階級來領導,現在世界上的革命,不可能由資產階級或小資產階級來領導。當敵人強大時,資產階級要動搖、倒戈、背叛革命,第一次大革命就是他們背叛的。”在這里鄧小平還舉出了當時的國際時政來論述他的觀點,他說:“土耳其的中立,實際并不中立,是資產階級背叛,是偽裝的,利用人民力量坐上寶殿,革命完成到一定程度,馬上倒向帝國主義。印度尼赫魯代表印度的資產階級政黨,其中也有小資產階級。在抗戰期間,尼赫魯曾到過重慶,還想到延安。他反帝的決心是非常堅強,但后來背叛了,違反了以前說過的話,天天屠殺農民。資產階級革命一定是走向帝國主義一邊。”④鄧小平通過引用當時的國內外時政,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讓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能夠更加深刻理解理論的正確性。
第四是民族資產階級問題。鄧小平講到:“毛主席告訴我們,民族資產階級因受帝國主義和封建主義的壓迫,不能發達,所以在一定時期、一定程度上,他可能參加革命。在另一時期,革命低潮時,他一定走向反動的道路。在十月革命后,是更加清楚了。另一方面,民族資產階級在現階段的中國是有用的,而且必不可少的。自從大革命以來,他并沒有得到好處,未能發展,所以在現階段,他有一定程度的革命性,但僅僅這一點是很不穩定的。現在我們不但不拒絕他們參加而且還吸收他們參加革命。民族資產階級的這兩面性均應注意,否則,不是犯‘左傾就是犯右傾錯誤。”⑤
第五是小資產階級和農民階級問題。鄧小平說:“小資產階級作為一個階層來說是動搖的。上層的小資產階級,他總要向帝國主義投降,向官僚資本看齊。中下層的小資產階級比較穩定些,作為一個階層來說,它是動搖不定的。在黨內來說,它不是‘左就是右。小資產階級是革命的風雨表,不經長期的鍛煉是不行的。”鄧小平還分析了為什么毛澤東作為小資產階級出身卻可以領導中國革命,這是因為毛澤東是覺悟了的,改變成為無產階級的革命家,而如果保持原有面目是絕對不可能革命到底。鄧小平接著分析了農民階級不能領導革命的原因,他說:“中國歷史上很多農民革命但都沒有成功。如黃巢、太平天國那么大的農民運動也沒有成功。因為它沒有無產階級領導,因它本身是小農經濟分散的,其經濟基礎本質特性,決定了它不可能領導成功。”⑥這里鄧小平做到了史論結合,使得理論的講解更具說服力。
第六是“一邊倒”問題。鄧小平引用毛澤東的話說:“毛主席說沒有第三條道路,中立是假的。中國革命是世界革命的一部分。外援要不要?反帝是一回事。生意還要做。在平等的原則上做。反動派的外援要以中國的獨立去換,我們不要。我們只要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與新民主主義的國家的援助。”⑦最后鄧小平作出總結,他講到:“對朋友民主,對敵人專政。這就是人民民主專政。人民革命為的是奪取政權。要運用政權,對敵人,如你造反,逃到海角天涯,也要把你抓回來。你不造反,給你飯吃,給你事做。如果不對敵人實行專政,他就要復辟。小資產階級的思想搞不通這點,不習慣專政,喜歡蒙蔽事實的本質。共產黨人就要把事實的本質講明白。”⑧
鄧小平通過理論聯系實際、史論結合等方法將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的主要論點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講授給了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使他們深刻理解了中國革命的問題。通過學習,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進一步從理論上提高了對中國革命的認識,堅決跟著中國共產黨走,為奪取中國人民解放戰爭的最后勝利和建設新中國而奮斗。
二、對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社會主義的認識問題
二野軍事政治大學是當時隸屬于二野的一所干部培訓學校,西南服務團的很多團員都來自這所學校。當時在接受培訓的青年思想上存在著大大小小的很多問題,鄧小平將他們存在的這些問題稱為他們需要過的關。其中最主要的有三個大關。第一關是帝國主義的關,主要體現在有些同學對帝國主義武力的恐懼。第二關是封建主義的關,主要體現在同學們對反封建的工作認識存在模糊不清的情況。第三關是社會主義的關,主要是新民主主義社會后走向社會主義社會的問題。針對這些問題,鄧小平在1949年9月12日向二野軍事政治大學全體干部學員作了《過關問題》講話。在這篇講話中,鄧小平對這“三關”產生的原因及其表現進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如何渡過這“三關”的具體方法。
(一)對帝國主義的認識問題
對于帝國主義的認識,當時存在的問題是對帝國主義武力的恐懼問題,雖然很多同學都認為他們自己不怕。但是鄧小平卻認為他們這種不怕只是表面現象。鄧小平指出:“我們在座的同學有不少過去參加過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參加過游行示威,這樣的同學一定要說,我當然不怕,我向來不怕。是的,要承認這一點,但是這是不是說參加過游行示威的人,喊過口號的人就沒有怕帝國主義的地方呢?不能說,怕不怕首先要從思想上作一個斗爭。”⑨而這個思想上的斗爭就是對帝國主義的軍事實力的思想斗爭。
對于帝國主義軍事實力的認識,鄧小平首先分析了中國各階級的態度。鄧小平認為最害怕帝國主義的是蔣介石反動營壘——中國的封建階級、官僚資產階級。而在革命營壘里面,資產階級很怕帝國主義,小資產階級也有一定程度的怕帝國主義。小資產階級的害怕是表現在實際的具體問題上的。⑩這里提到的實際問題就是對原子彈和第三次世界大戰的懼怕。
關于原子彈問題,有學過一些科學知識的人,認為打敗日本就是因為有美國的兩顆原子彈,或者認為這是打敗日本的主要因素。認為原子彈對于戰爭、對于解決世界問題有決定性的意義,有決定性的威力。?鄧小平認為,打敗日本是靠原子彈的說法是美國和中國反動派宣傳出來的。?這些宣傳的主要來源是美國國務卿艾奇遜。1949年8月5日美國國務院發表題為《美國與中國的關系》白皮書,附國務卿艾奇遜致杜魯門總統的信,其中就涉及到了原子彈問題。艾奇遜提出的論點是:美國簽訂雅爾塔協定提出讓蘇聯參加對日作戰是因為當時美國沒有原子彈,而如果美國有原子彈了,就不需要蘇聯幫助攻打日本了。很多人受到艾奇遜宣傳的影響,就認為他說的是對的,尤其在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內部,這種宣傳的影響很大。
鄧小平分析了懼怕原子彈的人的思想邏輯,他說:“原子彈如果真正有這么厲害,這就是說,原子彈對于戰爭對于解決世界問題有決定性的意義,有決定性的威力,那么,中國人應該怕美帝國主義。譬如在座的一萬多人,一顆原子彈投下來,通通都完蛋了。中國人民一百多年來反對帝國主義的斗爭,中國人民在共產黨領導下二十多年奮斗的結果,在全國勝利就要到來的時候,如果美國丟下兩顆原子彈,即把我們的勝利化為泡影。怕原子彈的人,必然在內心里邊是怕帝國主義的,這個邏輯并不武斷。”?緊接著鄧小平采用設問的方法講到:“這里面問題來了,就是說原子彈很厲害,比艾奇遜說的還要厲害,你們怕不怕?敢不敢同帝國主義斗爭?帝國主義有朝一日放下兩顆原子彈,你們投降不投降呢?國家投降不投降呢?對于個人來說,原子彈來了敢不敢上火線?敢不敢同原子彈斗爭?這是個思想問題,作為一個小資產階級的知識分子。我們要過這一關。”?而如何過這一關呢?鄧小平認為要過這關,就需要認真學習毛澤東關于這個問題的論述,搞清楚問題的本質。毛澤東早在1946年8月在延安會見美國進步記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時就明確提出:“原子彈是美國反動派用來嚇人的一只紙老虎,看樣子可怕,實際上并不可怕。當然,原子彈是一種大規模屠殺的武器,但是決定戰爭勝敗的是人民,而不是一兩件新式武器。”?除此之外,鄧小平還補充到:“美國有原子彈是事實,但現在世界民主陣營里面也已掌握了這個武器,對付這個東西的辦法也多了,這個東西更不可怕了。”?
關于第三次世界大戰問題,當時很多人懼怕新的世界大戰發生。鄧小平說:“現在我們有不少人甚至我們共產黨內的一些黨員也是這樣子,怕第三次世界大戰。一看帝國主義張牙舞爪,亂吼一通的時候,或蘇聯和英美外交關系上鬧僵的時候,就有人怕第三次大戰會打起來。”?對于懼怕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原因,鄧小平認為是因為害怕帝國主義的力量。面對這個問題,鄧小平說世界大戰不會發生,就是發生也是很久以后的事,即使世界大戰發生,勝利也是屬于社會主義國家陣營的。鄧小平在這里同樣運用設問的方法,他說:“我們現在再退一步來說,如果說現在帝國主義還有力量的話,世界人民力量要比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營壘的力量要弱(這是退一步的說法。可是事實不是這樣)。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要考慮一個問題,敢不敢反對帝國主義呢?我們怕不怕帝國主義進攻呢?”?對于上述問題,鄧小平舉出蘇聯對法西斯德國作戰的勝利和中國對日本帝國主義作戰的勝利以及中國共產黨與帝國主義支持下的國民黨反對派作戰的勝利等例子,用事實證明了第三次世界大戰即使爆發,勝利不會屬于美國和英國,也不會屬于帝國主義營壘,而會屬于人民的國家。?
關于過帝國主義這一關的問題,鄧小平在最后總結到:“事實證明,我們越怕帝國主義,帝國主義就越高興。我們不怕,帝國主義就沒有辦法了。這種斗爭是長期而復雜的,帝國主義不但用神經戰,而且用各種方法和我們斗爭,這就要看我們在各個具體問題上是不是能夠站住腳,能不能過反對帝國主義這一關。過好這一關,我們就不會中帝國主義的任何圈套,不管帝國主義的神經戰也好,威力戰也好,我們都不怕。”?
面對帝國主義強大的武力,鄧小平的講話絕對不是提倡靠精神力量來對抗帝國主義的原子彈,而是遵循在“戰略上藐視敵人,在戰術上重視敵人”的斗爭策略。如果在內心向帝國主義的武力屈服了,那么其他各方面就都會屈服,就會使得國家再次淪為帝國主義的半殖民地。所以鄧小平有必要使得同志們明白戰略上把帝國主義看作“紙老虎”的重要性,從而堅定他們的革命斗爭精神。
(二)對封建主義的認識問題
反封建的具體內容就是沒收地主的土地,分配給無地和少地的農民,實行孫中山“耕者有其田”的口號,掃除農村中的封建關系,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鄧小平說:“這方法帝國主義反對,官僚資本主義反對,那是不成問題的。但有一些人,既反對又贊成,那是什么階級呢?中國的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他們贊成反封建,但是不堅決,而在一定程度上要反對。”毛澤東認為小資產階級是有兩面性的:就其好的、革命的一面說來,是其大多數群眾在政治上、組織上以至思想上能夠接受無產階級的影響,在目前要求民主革命,并能為此而團結奮斗,在將來也可能和無產階級共同走向社會主義;而就其壞的、落后的一面說來,則不但有其各種區別于無產階級的弱點,而且在失去無產階級的領導時,還往往轉而接受自由資產階級以至大資產階級的影響,成為他們的俘虜。
針對小資產階級的兩面性,鄧小平說:“我們中國青年有一點不同,就是動搖性容易克服。因為他們接受了現在的科學教育,希望中國前進。”但是他們在遇到具體問題的時候就容易表現出動搖性,鄧小平舉出實際的例子來說明這個問題,他說:“有些人在不是家鄉的地方進行土地改革,可能成功,但是遇到自己家里面的事情,或是親戚朋友的事。心里面就要有點考慮。甚至加入共產黨三五年的也難免不會有這種思想,當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來的時候,就會覺得動搖,就認為革命不對。”這些問題說明小資產階級在具體問題上,就有動搖性。鄧小平說:“我們青年,甚至很多共產黨員,也都是這樣經過三番五次的斗爭,才能成為一個堅強的革命者。”
中國民族資產階級與帝國主義有聯系,與封建階級也有聯系。有許多民族資產階級本身也就是封建階級,“一身而二任焉”。鄧小平說,“渡長江以后在蘇南征糧,地主階級通過他們的朋友——與封建階級聯系的資產階級,出來叫喊道:‘你們搞得太過火了,‘正派人沒有出來。‘你們共產黨樣樣都好,但是只有這一點不好。在參加政協籌備會時,有些人就也這樣叫,他們就是代表地主階級叫的”。雖然民族資產階級與封建階級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但是民族資產階級由于過去長期受到大地主大資產階級的壓迫也有一定的革命性,這就是資產階級的兩面性。鄧小平將小資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在反封建上的兩面性講解得非常清楚。
對于西南服務團在反封建主義上要過的關,鄧小平認為是革命到自己家頭上,能不能毫不動搖地革命下去的問題。對于革命的必要性,鄧小平說:“如果思想上認識到反對封建的重要,那就該知道對地主階級專政不是什么苛刻不苛刻的問題,而且是應當的。中國封建地主階級壓迫農民將近兩千年,靠農民的血汗養活他們,他們享福,過著很舒服的生活,農民的生殺予奪之權完全掌握在他們的手上,他們殺一個農民好像殺一個小雞一樣,要怎樣對付農民就怎樣對付農民。難道我們認為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不夠嗎?現在這樣對待地主能叫苛刻嗎?農民清算地主是合理的。完全合理。應該清算。”只有讓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明白問題的本質,他們才能脫離自己狹小的認知,真正使得自己的認知上升到階級、國家和民族的高度。
在反封建的問題上,鄧小平將工作過程中出現的具體問題上升到各個階級的問題,并能夠清楚地分析不同階級之間錯綜復雜的關系,清楚地分析了相互勾結反對黨的政策的階級和在反封建問題上會動搖的階級,這樣就使得錯綜復雜的具體實踐問題上升到了理論的高度,并進一步將理論闡述清楚,最后再用理論來指導實踐。這是一種透過現象看到本質的方法論,具有很強的理論和實踐價值。
(三)對社會主義的認識問題
鄧小平指出,如果反對封建的這一關過去了,那么就是新民主主義社會了。接著就是社會主義這一關,小資產階級出身的人,如果過了第二關,那么再過這個關就比較容易。如果是資產階級那就難了,因為資產階級是革命的對象。資產階級過這個關的辦法就是立功,一立功,就有飯吃,立功就是發展工業,不要造反,現在立功立得好,將來就好些,立了功將來才有出路。談到這里,鄧小平對西南服務團的同志們說:“以諸位來說,這關一定要過。因為你們一定要踏進社會主義,而且當你們在壯年時,你們就會看到,我個人估計頂多二十年,那時你們是四十歲,正是有為的時候,我們那時可能已經進了棺材,你們正是享福的時候。”由此可見,鄧小平當時對社會主義在中國的實現很有信心,對西南服務團的同志們寄托了很大的希望。
在報告的最后,鄧小平說:“一個剛參加革命的人。如果要成為一個好的革命者,必須要經過黨的教育,個人要天天提高覺悟,在實際斗爭中鍛煉,經驗多了,那就好了,但是一定要過這三個關。過關過得好不好在于立場問題,立場站穩,就過得去,立場沒有站穩,關就不好過。如果是腳踏實地,站得穩穩的,就可以克服一切難關,要站在犧牲自己一切、為人民謀解放、為人民大眾服務的立場上,這也就是叫做無產階級的立場,也就是革命者的品質。”
通過學習,二野軍政大學的學員們認識到了自己思想上的錯誤,克服了對帝國主義的恐懼,擺正了自己在反封建工作中的態度,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的理想,從而腳踏實地、一步一步為實現遠大理想而奮斗。
三、青年與黨的關系問題
對于青年應該如何認識他們與黨的關系,特別是不習慣接受別人領導的小資產階級的青年。1949年9月21日和22日,鄧小平在原中央大學廣場給西南服務團團員們作了題為《論老實》的報告來解釋青年與黨的關系的問題。
首先鄧小平分析了中國共產黨與青年的關系,他指出:“青年是我們的未來,革命事業要靠年輕一代去完成。沒有青年進來,就好像人缺乏新鮮血液一樣。所以,無論對國家,對一個革命政黨來說,青年是重要的。覺悟的中國青年對中國共產黨是擁護的,黨與青年的關系是離不開的。中國青年只有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才能解放。這就是中國青年同我們黨的關系。中國青年是解放勞動人民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力量。我們黨非常看重青年,最主要的是教育青年,這是我們黨對青年應負的責任。”為了進一步論證中國共產黨與青年的良好關系,鄧小平還舉出實際例子進行對比,他說:“中國青年始終站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共同奮斗,甚至流血犧牲,也在所不惜。這也是為什么中國的青年會‘吃大米反饑餓,吃小米扭秧歌的原因。這說明中國青年和中國共產黨是一家人。”
然后鄧小平論述了黨對青年的領導權的問題,他說:“小資產階級覺得接受別人的領導是恥辱,現在改了,認為是光榮的。我們黨作為一個無產階級政黨,這一點不能謙虛,不能把這個領導青年的責任讓給別人。不然,我們會失敗的。”
最后鄧小平分析了青年應該如何正確看待共產黨的問題。他說:“有的同志一經接觸到黨,對黨及黨員,對人民解放軍就寄以很高的希望,比如在太行山,青年學生神化了我們,把我們每一個同志估計過高。但是以后慢慢地看到有的黨員犯紀律的,于是相反地,他們就失望了。”對于個別黨員違反紀律給群眾造成不良影響的情況,鄧小平解釋說:“黨是在不斷地反對自身的弱點而成長起來的,黨員也是在黨的組織生活和批評與自我批評中成長的。”而青年應該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呢?鄧小平說:“青年首先要認識到共產黨是由社會中成長的,我們不要脫離實際地認為都是完人。但是,我們黨作為一個組織來說,是堅強的,由中央至地方委員會,這是黨的組織,有請示報告制度,好的會傳播,壞的會批評的。朱總司令說過,拿我們的某些戰士、指揮員同國民黨軍人比,可能比不上,但是,如果從人民解放軍整體來看,那就比國民黨的軍隊高得多。我們要認識到這一點。不要只看到某一個人的弱點,就灰心失望。”鄧小平從正反兩個方面分析了青年如何看待黨的問題,既不回避黨內個別黨員存在的問題,又不因為個別問題而否定黨整體的先進性。把存在的問題實事求是地講出來,并引導青年樹立正確的態度來看待黨,通過正反兩面的論述,使得青年能夠客觀公正地認識黨,進而更加堅定地接受黨的領導。
西南服務團的許多同志,始終沒有忘記這些教導,無論是經歷順境或逆境,受到表揚或批評,甚至個人遭受坎坷曲折,但是,堅信黨的領導,矢志不渝跟黨走的根本立場卻從未動搖過。當年的西南服務團成員,特別是青年知識分子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正是由于在西南服務團期間所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奠定了一個良好的思想基礎。
四、統一戰線的問題
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中國共產黨對國民黨的高官和將領等進行了一系列的統戰工作,給予了他們較好的待遇,由此導致當時很多人對統一戰線產生了很多誤解。1949年11月6日,針對大家對統一戰線戰略產生的誤解,鄧小平在湖南大學為西南服務團作了一次正確認識統一戰線工作的報告。
關于統一戰線這個問題,毛澤東早在《共產黨人發刊詞》中就說過:“統一戰線,武裝斗爭,黨的建設,是中國共產黨在中國革命中戰勝敵人的三大法寶,缺一我們的革命就不能勝利。”鄧小平對解放戰爭中的統一戰線工作進一步解釋道:“今天的勝利之所以迅速的原因之一,就是我們的統一戰線工作搞得好,正確地執行了統一戰線政策,使中立者和右派大多數站在我們方面來,瓦解了敵人,分散了敵人,孤立了敵人。”
接著鄧小平講述了毛澤東認為當時黨內存在不重視統一戰線思想的原因以及解決辦法,他說,“毛主席認為有三個基本原因:(一)認為吃虧。(二)不想管飯。(三)怕麻煩。我們要反對關門主義,做吃虧的人、管飯的人、不怕麻煩的人。我們能夠這樣做,保證條件在哪里呢?一有四百萬黨員,二有四百萬軍隊,三有四萬萬人民,四有一個蘇聯。有了這四個保證條件,全國大團結,革命就會勝利,任何人也反抗不了。各級領導機關要把統戰對象安置好,每一個共產黨員要轉變不正確的認識,才能貫徹好毛主席的統一戰線思想”。
通過學習,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明白了統一戰線的重要性,明白了把原來的敵人拉入統一戰線是為了人民群眾的利益,是為了中華民族的整體利益,從而克服了原來不理解統一戰線的錯誤思想。
結語
針對當時西南服務團的團員當中存在的各種思想問題,鄧小平在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的基礎上,采用講話授課的方式來幫助他們克服錯誤思想,樹立正確思想,使得他們受益終身。鄧小平的每一次報告,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都認真地聽,詳細地記,然后分單位進行認真討論。大家聯系實際,敞開思想,積極發言,熱烈爭論,互相啟發,提高認識。每學完一次講話,都要進行小結,敘體會,談收獲,通過批評和自我批評等自我教育的方式,達到自覺改造世界觀,求得共同進步的目的。西南服務團的團員們,大部分是剛參加革命的青年知識分子,他們革命熱情很高,學習革命知識如饑似渴,雖然學習時間不長,但收獲特別大,進步特別顯著。很多年后,許多團員回憶當年所受的教育仍牢記不忘,認為鄧小平當年的教誨為自己確定人生的正確坐標,樹立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打下了堅實的思想基礎。后來許多同志不管經受多大的政治風浪,個人經歷如何曲折坎坷,始終沒有迷航,這不能不歸功于在西南服務團期間所受的政治思想教育。
[注釋]
①中共中央文件選集.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第326頁-328頁.
②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839頁.
③④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1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3頁.
⑤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1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3頁-4頁.
⑥⑧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1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4頁.
⑦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473頁-1474頁.
⑨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1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7頁-8頁.
⑩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8頁.
?????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841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10頁.
?毛澤東選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1194頁-1195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10頁-11頁.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78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19頁.
毛澤東選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992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19頁-20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20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20頁-21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3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22頁.
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843頁.
西南服務團云南支隊團史資料選編(第1輯).昆明:內部資料,1989年:第1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3頁.
毛澤東選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606頁.
鄧小平年譜(1904—1974)(中).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9年:第850頁.
中國人民解放軍西南服務團史.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30頁-31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