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X證書制度是職業教育重要的改革創新,其中課證融通就是要將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中的職業技能要求有機融入現有課程體系。以蘇州農業職業技術學院為例,分析高職蔬菜生產技術課程現狀,從重構課程內容、融入思政元素、打造教師團隊、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改革課程評價方式等方面出發,探索1+X證書制度背景下蔬菜生產技術課證融通改革思路,以期對高職院校其他農業類課程改革提供幫助。
關鍵詞:1+X證書制度;蔬菜生產技術;課證融通
2019年1月,國務院印發《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簡稱“職教20條”),其中第六條指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同年4月,教育部等四部門印發《關于在院校實施“學歷證書十若干職業技能等級證書”制度試點方案》(簡稱《方案》),進一步指明1+X證書制度落實的原則與方向。
本文基于目前高職蔬菜生產技術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思考如何以設施蔬菜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為抓手,從課程定位、教學內容、教學團隊、教學方法、教材建設、教學評價等方面進行課程教學改革。
一、1+X證書制度
(一)1+X證書制度的內涵
1+X證書,1是指國家頒發的學歷證書,體現學校教育的根本任務和人才培養質量,是基礎;X則是不同專業所對應的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強化和補充[1]。其中“課證融通”就是將取得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所需知識、技能與職業能力要求有機融入現有課程體系,這有利于深化教學體系改革[2]。
(二)設施蔬菜生產1+X證書概況
2019年6月,教育部職業技術教育中心確定首批試點院校名單;次年6月,第四批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啟動,最終產生379個職業技能等級證書,由290家職業教育培訓評價組織負責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3]。設施蔬菜生產1+X就在其中,其評價組織是山東省壽光蔬菜產業集團有限公司。
設施蔬菜生產職業技能分為三個等級:初級、中級、高級,三個級別依次遞進。初級包括5個工作領域,17個工作任務和69個職業技能要求;中級包括5個工作領域,17個工作任務和71個職業技能要求;高級包括5個工作領域,17個工作任務和73個職業技能要求。初、中、高級一般對應中職、高職、本科及以上層面學生。
二、高職蔬菜生產技術課程教學現狀
蔬菜生產技術是高職院校園藝技術專業核心課程之一,實踐性較強,關聯學科多,而且產業發展較迅速[4]。目前,本課程在高職院校實際教學過程中,主要存在以下問題。
(一)教學內容陳舊
蔬菜產業技術的快速發展改變了原有的栽培模式,形成新的栽培體系。傳統教學內容不能適應發展需要,部分內容與生產脫節,跟不上產業發展變化[5]。
(二)教學手段單一
在進行課程教授時,一些高職院校教師雖然已采用項目化模擬方式進行任務驅動式教學,并輔助啟發式、探究式等教學方法,但仍以講授為主。這就使得學生改變不了對農業的傳統認識,專業興趣不濃,學習主動性不強,并且不能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6]。
(三)教師專業技能不足
近年來,高職院校引進的專業教師多是高學歷應屆畢業生,一線生產實踐經驗較少,缺乏企業實踐鍛煉。而兼職教師無法全過程參與學生培養,沒有時間和精力參與到學校日常教學。
(四)實踐教學資源匱乏
由于蔬菜生產技術課程實踐性較強,其學習和實踐需要不同設備和場所。但目前部分高職院校由于場地有限、資金短缺等問題,只能開展有限的實訓教學,不利于學生將純理論知識轉化為田間實踐能力。
三、1+X證書制度下蔬菜生產技術課程改革思路
(一)課程定位
蔬菜生產技術課程以培養學生從事蔬菜相關產業的職業能力,使學生掌握蔬菜生產基本理論、知識技能,并具有良好的職業素養為目標。之前為64學時,僅在第三學期授課,現增加到96學時,調整為兩學期授課。調整后,先修課程包括植物與植物生理、園藝設施、植物生長環境等,后續課程包括園藝產品營銷、園產品貯藏與加工、頂崗實習等。
(二)課程內容
1、重構課程內容。設施蔬菜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要求(中級)的工作領域包括設施蔬菜育苗、種苗定植、蔬菜生長期管理、蔬菜無土栽培和產品收獲與安全追溯。我們要將證書要求的工作任務融入到教學內容中,按照項目化、情境化要求將教學內容重新整合,分成14個項目,33個任務。項目1走進蔬菜園藝、項目2蔬菜生產計劃制定、項目3蔬菜育苗、項目4蔬菜定植、項目5瓜類蔬菜生產、項目6茄果類蔬菜生產、項目7豆類蔬菜生產、項目8白菜類蔬菜生產、項目9根菜類蔬菜生產、項目10綠葉菜類蔬菜生產、項目11蔥蒜類蔬菜生產、項目12薯芋類蔬菜生產、項目13水生蔬菜生產和項目14多年生蔬菜生產。在蔬菜育苗、蔬菜定植和各類蔬菜生產中都包括設施生產部分,填補原先在各論中個別蔬菜不講解設施生產的空缺。各類蔬菜生產教學還要補充蔬菜采后處理和質量安全追溯內容。在技能等級要求中蔬菜生長期管理工作領域還包括病蟲害防治工作任務,但根據我校園藝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有單獨一門園藝植物保護課程學習相關內容,在蔬菜生產技術課程中就不重點講授蔬菜病蟲害防治的內容。蔬菜無土栽培工作領域相關內容,園藝技術專業同學也已在大一上學期園藝設施課程學習。由此可以看出,設施蔬菜生產證書要求的知識技能在我們現有課程體系中以蔬菜生產技術課程融人為主,兼顧園藝設施、園藝植物保護等課程。
2、融入課程思政。對接教學項目,深入挖掘教學內容中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并進行歸納梳理。第一,核心價值取向:家國情懷、政治認同、社會責任、法治意識等;第二,個人修養:團結互助、艱苦奮斗、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等;第三,涉農職業意識:生態文明、三農情懷、種質資源保護、節水灌溉、安全生產、綠色環保等。如,在講解蔬菜產品收獲與安全追溯時,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蔬菜質量安全追溯管理的意義,蔬菜生產存在的問題和影響蔬菜安全生產的因素等,教學內容中融人食品安全、綠色生產、質量意識、環保意識等多個思政元素。
(三)“三教”改革
1、教師方面。1+X證書對教師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能講授、會實操,還要能擔任X證書的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具備第三方評價考評員的能力[7]。建設高素質教師團隊,應從多方面人手。首先,聘請行業、企業具有豐富生產經驗的技術人員擔任兼職教師。兼職教師將生產第一線的技術、需求等傳遞到課堂,開拓學生眼界。其次,教師要積極赴企業鍛煉或參加社會服務,體驗真實崗位環境,根據技能證書考核標準,學習企業先進技術、方法和理念,不斷更新相關課程內容,并將學習成果反哺到教學中,指導學生實操。再次,鼓勵教師參加比賽或帶領學生參加比賽。通過比賽,教師和學生能夠掌握考核要求和技能要領,更能深入了解崗位需求和前沿技術,也間接提高教師專業技能和教學水平。最后,鼓勵教師參加評價組織關于設施蔬菜生產職業技能證書考核標準的培訓,深入研究獲取該證書所要達到的技能等級標準。我院課程團隊先后組織2批共6名教師參加師資培訓,其中4名獲得高級培訓教師證書,2名獲得培訓教師證書。
2、教法方面。在教學過程中利用超星泛雅學習平臺,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將證書的職業技能要求與項目案例相結合,使傳統教學中師生角色發生轉變,學生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真正調動學生積極性。課前,教師通過學習平臺建設好學習資源,發布學習任務書;課中,組織學生進行模擬軟件練習或進行實操并錄制視頻,引導學生分享作品和互評;課后,發布測試、作業等任務。除此之外,學生碰到不懂的問題時,還可通過QQ、微信、學習平臺等多種方式提問,教師在非授課時間也能夠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問題。
3、教材方面。市場大環境不斷變化,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新設備不斷涌現,課程所對應的教材也要與時俱進。因此,編寫要立足蔬菜行業發展現狀,積極與企業對接合作,按照模塊化開發原則,與設施蔬菜生產職業技能等級要求相對接,開發基于蔬菜生產過程的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
(四)課程評價
蔬菜生產技術是一門兼具理論性與實踐性且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因此,其課程評價以過程性考核為主、期末考試成績為輔。在課堂教學實施過程中,平時成績利用超星泛雅學習平臺收集教學全過程數據進行多元化評價,包括簽到、測試、主題討論、作業、提問、任務點學習等。此外,本課程考核方式以設施蔬菜生產(中級)職業技能等級標準為依據,在平時和期末測試中引入證書考核中理論考核試題,實訓以證書中的職業技能要求為標準進行工作任務的操作練習,以有效提高學生獲取證書的能力。最終成績考核的計算公式如下:總評成績=平時成績(30%)+實訓成績(50%)+期末測試成績(20%)。
參考文獻:
[1]李超.基于“1+X”證書制度的Web前端開發課程建設研究[J].工業控制計算機,2021,34(10):116-118.
[2]熊云惠,“1+X”證書制度下課證融通教學改革研究——以“旅客心理學”為例[J]科教文匯(下旬刊),2021,(10):142-144.
[3]劉曉峰,鄒慧,岳東鵬,等,“1+X”證書制度背景下的《二手車鑒定與評估》課證融通教學改革研究[J]汽車實用技術.2021,46(12):152-154.
[4]龐欣,基于現代學徒制的高職《蔬菜生產技術》課程研究與實踐[J].園藝與種苗,2018,38(10):60-62.
[5]李慶偉,常介田,邵秀麗,等.產教研“三位一體”蔬菜生產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J]河南農業,2021,(27):27-28.
[6]張靜,王奎萍,李麗,等,基于物聯網技術的高職蔬菜生產技術課程改革與實踐[J]安徽農學通報,2021,27(24):130-133.
[7]楊浩.1+X證書制度對教師角色轉變的新要求[J]汽車實用技術,2020,(06):188-190.基金項目:2019年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項目“1+X證書制度下高職農科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項目編號:2019SJA1349。作者簡介:龐欣(1985-),女,黑龍江哈爾濱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蔬菜教學與科研。
(責任編輯許麗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