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榕梅
2022年5月1日,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正式實施,明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類型”,明確中等職業教育要進一步提升自身質量,拓寬學生成長成才的通道。中職學生的優質教育將為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提高國家競爭力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目前,我國已進入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新發展階段,移動通信技術及互聯網得到快速和豐富的發展,手機已成為當今社會功能豐富且吸引人的工具之一。同時,居民收入水平也在逐年增加,成年人或青少年擁有一部手機也不再是難事,青少年也容易因為手機而在學習和生活上產生不良影響,如晚上就寢時還在玩手機導致第二天精神不佳學習效果不好,視力下降,甚至影響中職學生的身心健康,出現焦慮煩躁等問題。國內,閆志明等對535名中職學生的研究中,手機依賴的檢出率達到53.83%。王瑜等通過研究發現中職學生手機依賴問題日益嚴重應該得到重視,并且應該多加關注女生和戀愛學生。
因此,了解掌握中職學生手機依賴的趨勢,積極探索合理有效的策略方法,解決中職學生手機成癮等問題將成為中職學校德育工作的一項重要工作。
一、手機成癮現狀調查
參與本次問卷調查共有1051名學生,其中969名是男生,男生占比92.2%,82名是女生,女生占比7.8%。一年級的學生562名,占比53.47%;二年級的學生368名,占比35.01%;三年級的學生121名,占比11.51%。
調查發現,20.08%調查對象屬于低成癮度(使用手機時長1小時內),57.37%調查對象屬于中成癮度(使用手機時長1-3小時),22.55%調查對象屬于高成癮度(使用手機4個小時以上)。這表明,中職學生手機依賴成癮問題不容忽視。通過對學生手機成癮度與性別、年級、家庭狀況等進行相關性分析發現,學生性別與手機成癮度無明顯差異,學生就讀年級與手機成癮度無明顯差異,學生家長是否在本市工作與手機成癮度無明顯差異,學生是否自愿到本校就讀與手機成癮度有顯著差異,具體見下表。非自愿來校就讀的中職學生比自愿來校就讀的中職學生在手機依賴的渴求性上要高。非自愿來校就讀的學生,本身由于中考成績的失利或者其他原因而來校就讀,內心存在抵觸情緒,因而催生出許多不積極的思想,在學習中就會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易借助手機逃避面對環境改變所帶來的壓力,因而手機依賴及其渴求性較高。
同時,調查發現,中職生在人際交往以及孤獨感體驗等方面,大部分學生的感受較為良好。從手機依賴的影響因素來看,中職學生日均使用手機時長在中職學生的人際關系、渴求性維度上具有顯著差異。中職學生對手機依賴的程度越高,社會交往的時間就越少,在校園內更易于感到缺少朋友和關懷,沒有可以依靠和傾訴的對象,并時常伴有不愉快的孤獨感。為擺脫這種不快,學生又把身邊的手機當成了一種精神寄托,將手機作為排遣孤獨的“伙伴”,借助手機來排解他們的孤獨感。久而久之中職學生的手機依賴程度則越來越高,同時因為手機依賴在人際交往中體驗到更多的不悅。
二、管理策略
制定細化操作性強的手機管理制度。學校應進一步向家長與學生傳達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加強中小學生手機管理工作的通知》的精神與內容,并根據《通知》要求制定學校手機管理制度。將手機管理納入學校日常管理,制定具體的辦法,明確統一的保管場所、責任人、保管裝置等。學校還要做好家校溝通,將學校手機管理制度通過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告知家長,請家長履行教育職責,加強學生在家使用手機的管理,督促學生養成較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形成家校協同育人合力。
做好學生生涯規劃教育。新修訂的職業教育法明確推動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提高勞動者素質和技能水平。因此中職學校要幫助學生建立適當的職業生涯規劃,助其挖掘出自身的長處以及相關的興趣,尤其是增加非自愿到校學習的學生對中職教育的認同,讓學生真正了解職業教育,增加對職業教育熱愛,為將來進入工作而樹立清晰的職業目標,進而引導學生一步一步實現,穩步向目標靠攏,在踏實的進步中,為目標而努力,減少使用手機時間。
通過教育引導,讓學生辯證看待手機的使用。學校應該通過主題班會、朋輩分享等活動載體教育引導學生正確使用手機。首先引導學生樹立正確使用手機的觀念;其次是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對于部分手機依賴程度較高的學生,動員其加入“手機管理”社團,學生在社團進行持續性的手機管理訓練,逐步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手機使用習慣。再次,引導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開展豐富多彩的社團活動,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其他興趣,擴大學生的交際圈,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
課內外聯動,學技能,培養新的興趣點。中職學校要進一步推動課堂教學質量提升,組織豐富有益的課余活動,建立有意義的學生組織,有效利用課余課外時間,減少校園內玩手機的時間。老師備好教材、備好技能、備好學生,全面提高課堂質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到知識的學習上,讓學生真正學到知識技能。課堂外,結合學校實際,開展體育運動、學生社團、文化或專業比賽等活動,球賽、繪畫比賽、技能大賽等等,使得學生將課外的時間花在非手機的活動項目中,培養學生新的有益的興趣點,來轉移中職學生對手機的注意力。
采用ABCDE法則,改善學生手機依賴問題。學校開設ABCDE法則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通過課程學習,學生掌握使用手機時間管理的方法。對少數手機依賴程度較高且孤獨感高的學生列為重點關注人群,心理老師對此部分學生進行團隊輔導或個別心理咨詢,幫助這部分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建立和諧的交往互動,形成友好的人際關系,減少孤獨感,投身于學習生活。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