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方方
一、合理設計,貼合需要
學生在放學前記錄當天作業,放學回家寫上當天的“得失”。家長在“家長心聲”里寫對孩子的當天在家表現、對自主學習情況進行評價或者提出需要老師幫助的地方。第二天班主任批閱家校聯系本。這是家校聯系本的一貫使用流程。
隨著“雙減”的落實,我將家校聯系本的內容加以調整,增加完成每項作業用時、自主學習的計劃及落實情況。登記作業是為防止學生漏寫作業,每天的“得失”則是要養成學生“三省吾身”的習慣,家長心聲與班主任評語可以共同幫助學生解決成長中的問題。
在家校聯系本中加入學生完成作業用時,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當天的作業量。通過和橫向對比,同樣的作業不同孩子用時的差距了解學生對當天課堂學習掌握的情況、學生的作業習慣是否科學等。通過縱向對比,發現學生近期作業狀態中的問題。
二、全批全改,及時反饋
班主任每天對學生的家校聯系本全批全改,可以了解學生普遍存在的狀況,及時溝通、反饋,提高處理班級問題的時效性和針對性。
例如,有學生作業記錄中出現了生物作業,并且用時長達15分鐘,有的學生則用20多分鐘才完成。學校要求非中考科目不允許留家庭作業,同時當天物理作業是測試卷一張,學生平均用時30分鐘。當天中等學生的作業總用時平均2.5小時。了解到這一情況,我及時與生物老師和物理老師溝通學生作業量的問題。并召開班科聯席會,全體科任老師對學生的作業結構和作業量做出調整。然后在班里對全體同學針對作業量進行說明,指導學生養成良好作業習慣,幫助學生平穩度過初入八年級的適應期。
三、專項管理,重在落實
不同階段,班級有不同的工作主題。家校聯系本因其家校共育的優勢,在落實專項工作方面作用巨大。針對提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專項工作,我組織開展自主學習主題班會,并教學學生做學習計劃表,畫思維導圖,用計劃表和思維導圖來規劃自主學習的進度。為督促學生落實,我要求學生在家校聯系本里做每一周的學習計劃,然后將周計劃分解到每一天中去,每天對自主學習計劃做出評價。如本學期語文要求學生閱讀兩本名著《紅星照耀中國》《昆蟲記》,英語老師要求同學們臨摹衡水體英語書寫。如此,學生制定并執行學習計劃時受到家長與班主任的雙重督促,加大了落實的力度。待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習慣后,家校聯系本則可以為后續其他專項工作繼續發揮作用。
四、關注個體,具體引導
每個學生都是不同的個體,不同的家庭環境、性格特點、發展的差異性匯聚到一起,就要求班主任充分了解每一個學生,這樣才能及時發現問題。家校聯系本為班主任提供了每天與每一位學生、家長同等交流的條件,也幫助班主任及時發現學生成長中的個性問題,及時幫助學生解決困惑。班級管理中這種微小的事情很多,小到不足以讓學生專門到班主任面前求助,卻影響著學生的情緒。寫在家校聯系本里,班主任看到了會給建議,會主動解決,為學生的成長加上一道細致入微的屏障。
五、持續跟進,注重發展
班主任可以通過家校聯系本,針對性地對心理特質學生、學習潛力生、優秀生等進行長期引導、關注。學生的成長受諸多因素影響,作為未成年人心理可塑性大。“皮格馬利翁效應”表明熱切的期望與贊美能夠產生奇跡:期望者通過一種強烈的心理暗示,使被期望者的行為達到他的預期要求。家校共育,長期正向引導可為孩子成長增加強大助力。學生每一天的狀態不同,根據學生的課堂表現、心理狀態,我會給出相應的引導或者評價。
六、正面引導,樹立榜樣
正面引導樹立榜樣的方式多樣,如打印出來貼在后墻展示欄內,自習課上投影在屏幕中,或者拍照發到家長群里等。讓優秀的學生獲得自豪感,讓困惑的學生從身邊同學的“得失”中獲取方法。如剛入八年級學生很多學生陷入迷茫,我就挑選主動調整學習方法、學會利用下課時間的同學的“得失”,拍照打印出來,張貼在后黑板供全班學習。
責任編輯 黃博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