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慶匯
證監會宣布啟動3只ETF期權品種上市工作,包括深交所創業板ETF期權、深交所中證500ETF期權和上交所中證500ETF期權。
滬深交易所期權終于要迎來新品種了。9月2日晚,證監會宣布啟動3只ETF期權品種上市工作,包括深交所創業板ETF期權、深交所中證500ETF期權和上交所中證500ETF期權。
這距離上一次滬深交易所新增期權品種,已經時隔近3年。2019年11月8日,證監會批準上交所、深交所上市滬深300ETF期權。
新ETF期權
目前市場上期權的品種主要有5只。其中在中金所上市的有2只,一是滬深300期權,另一個是前不久剛剛上市交易的中證1000期權,這2只都是以指數作為標的的。
另外3只期權標的是在滬深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都是ETF期權。其中最早上市的ETF期權品種是華夏上證50ETF(510050),早在2015年就上市了。隨后,華泰柏瑞滬深300ETF(510300)、嘉實滬深300ETF(159919)作為期權品種于2019年上市交易。
后續即將推出的3只新期權品種,也都是ETF期權,在滬深交易所上市。中證500和創業板指數都是更聚焦于中盤股,新興行業占比比較高。
業內人士表示,3只期權產品創新成長、中小市值特色突出,能夠與已有品種形成風格多樣、相互補充的股票期權產品體系,更好滿足市場多元化風險管理需求,也有助于投資者實現多樣化投資策略,對于增強市場韌性,鞏固創業板改革成果,完善境內衍生品體系,豐富粵港澳大灣區和深圳先行示范區金融業態有著積極意義。
創業板ETF期權、中證500ETF期權分別掛鉤創業板指數和中證500指數,前者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重合度僅為12%,后者與滬深300指數成分股則完全不重合,與現有品種形成了有力互補。
中證500ETF期權獲得的關注度非常高。市場上可以作為現貨標的的中證500ETF中,目前南方中證500ETF規模最大,截至6月末,規模424億元。
中證500是中盤代表指數。截至7月底的數據,指數成分股的市值中位數達217億元。隨著A股市場擴容與成分股市值增長,中證500總市值不斷擴大,目前已增長至12萬億元,流通市值約10萬億元,覆蓋市值58%~73%之間的股票。
新期權上市,對市場的影響也會非常深遠,不僅使得中證500指數、創業板指數生態圈得到進一步的拓寬,同時對于期權市場的活躍、中小盤股的流動性、市場參與者的對沖交易策略等等,都將是一個類似里程碑一樣的新起點。
豐富對沖策略
期權是指一種在未來某特定時間,以特定價格買入或者賣出標的的權利。
期權和股指期貨不同的地方在于,期權的權利和義務是非對稱性的。舉個簡單的例子,比如認購期權,投資者買入認購期權,相當于買入未來某個時間買入對應現貨ETF的權利。這個期權的買入金額,其實就是你可能面臨的最大的損失,但如果標的ETF上漲,潛在的盈利上不封頂,而且也不需要像股指期貨那樣支付保證金。
期權一般有4個方向的買賣,權利倉包括認購期權、認沽期權。義務倉包括賣出認購期權,賣出認沽期權。
2021年以來,以雪球結構產品為代表的場外期權結構產品發展迅猛。這類產品主要就是掛鉤中證500指數,產品預期收益高于一般純固收產品。它的本質是一種場外期權,投資者向券商賣出帶障礙價格的看跌期權,獲取期權費收益。
隨著未來中證500ETF期權上市,投資者關于中證500的玩法將會更加多樣。比如投資者可以應用備兌開倉策略、下跌保護策略等,在熊市和震蕩市中獲得收益。
期權是很好的對沖工具,比如在長期看好的情況下,如果對短期下跌風險存在擔憂,我們可以通過期權構建各種對沖策略。目前市場中較為常見的策略主要有:保護性看跌策略、備兌看漲期權策略、保護性封頂保底組合策略等。同時,期權與ETF現貨還可以進行平價套利等等。
保護性看跌策略:比如買入中證500ETF現貨標的,同時賣出同等數量的認沽期權,在現貨大幅下跌時,組合策略的損失有限,但在標的大幅上漲時,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現貨多頭所帶來的無上限收益。
備兌看漲策略:持有中證500ETF現貨頭寸的同時,賣出看漲期權,主要為獲取看漲期權空頭部分權利金的收益。這一策略在市場震蕩或下跌時較為有利,但在市場大幅上漲時無法充分享受到收益彈性。
保護性封頂保底組合策略:在持有標的現貨的基礎上,買入認沽期權,降低現貨的下行風險,同時賣出虛值的認購期權來降低持有認沽期權的成本。這樣組合降低了避險成本,在下行市場中損失有限,但也同時放棄了市場大幅上漲帶來的收益。
期權與ETF現貨的平價套利:認購期權多頭與認沽期權空頭,可以合成一個現貨多頭。當一組合成現貨的價格高于實際現貨,則可以通過賣出合成現貨,買入實際現貨實現正向套利;反之合成現貨的價格低于實際現貨時可以進行反向套利。
提升活躍度
從過往的歷史數據看,ETF期權往往會增強標的ETF的吸引力,帶來增量資金提升市場規模,也會提高ETF的流動性。同時期權也有一定的價格發現功能,提高定價效率。
一般來說,期權上市后,現貨ETF的規模和流動性可能會上一個臺階。
根據歷史數據,上證50ETF期權、滬深300ETF期權上市后,華夏50ETF、華泰柏瑞300ETF、嘉實300ETF,無論是份額還是規模,都有一定的增長。華夏50ETF,規模在期權上市后從200億元增長到300億元左右。華泰柏瑞300ETF與嘉實300ETF,規模也在期權上市后上升了50億元左右。
對波動水平可能也有一定影響。在2015年2月50ETF期權上市以后,從波動率的上下限來看,近5年內,上證50指數的波動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撫平。波動率的最低位,比期權上市前稍低一些,而最高點則沒有突破40%的關口。從這個數據看,期權的上市,反而起到了一定的穩定作用。
根據業內人士測算,3只ETF期權品種上市,將會引入幾百億元穩定的增量資金入市,參與創新類、中小型上市公司及基金的交易,切實支持中小創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