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向秋
習題課作為初中數學的常規課型之一,對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在實際教學中會出現這種現象:有的教師改完作業就評題,有的教師為趕教學任務唱獨角戲,學生只是充當看客,盲目聽課,聽講效率不高,學生在知識、能力、方法、素養等方面收獲較少。因此,如何使習題課教學更有效,是教師要直面的問題。數學習題課,教師不妨這樣上。
親力親為,樹立榜樣
教學沒有捷徑,學生要做的習題,教師至少要做三遍。第一遍做在教師要備的新課之前,教師提前把新課的習題完整做一遍,備課時就能明晰:本節課要考查哪些知識點,怎么考查,有哪些考查類型,重難點是什么,要滲透哪些數學思想方法,在新課上要采取哪些教學策略。第二遍做在批改作業之后,教師要清空大腦中的印象,完整做一遍學生出錯率高的題,做完之后結合學生的錯題步驟,研究學生疑難易錯點。第三遍做在習題課之前,教師要對每道題的題意、思路、解法、計算過程等都爛熟于心。
善于記錄,做到心中有數
一是教師批改作業要能批在關鍵處。批改作業時,教師不僅要批對錯和評價,圈出錯誤的具體步驟,還要把作業分成三類,批改后對每一類進行分類記錄,為課堂提問做好準備。二是教師提前候課并邊觀察邊記錄。上課前,教師應提前進教室,在教室后觀察學生在別的教師課堂上的表現,并做好詳細記錄,有針對性地突破。三是教師要教會學生邊聽邊記。邊聽邊記能幫助學生協調手、腦、口的配合能力。因此,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培養學生記筆記的習慣,知道什么時候記,什么時候聽,記什么,如何記,讓學生學會學習。
調整教學設計,激發學生興趣
習題課想上好,要把握一個“趣”字。教師可以借鑒《田忌賽馬》的故事,調整上課的方式,調動學生學習情緒。一是調整教師和學生的出場順序。評講習題時,對于學生一看就會的易混易錯題,出錯的學生先講,其他學生說錯因、探究知識方法等,教師再點撥;對于大部分學生都不會的重點題,教師要先出場,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猜測方法。二是調整做習題的順序。對于簡單的易混易錯題,教師可以集中起來邊做邊講,限時訓練,區分比較,加深學生的理解;對于絕大多數學生做起來有困難的習題可以先講再做,這樣既減輕了學生課下作業負擔,又能激發學生興趣。三是調整課堂反饋順序。學生整體狀態不太好時,適宜課前反饋;教師所評講的習題有難度時,適宜邊聽邊反饋,鼓勵學生主動思考。
適度留白,促進知識內化
學生的注意力和興奮點難以持續很長時間,因此教師要注意不斷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習題課上,要適度留白,可以是一類題總結之后短暫的半分鐘整理,也可以是某個重難點突破后的一分鐘小組討論等。留白,留的是調整,留的是吸收內化。習題課教學,教師只有開闊視野、深入淺出、循循善誘,才能使學生輕裝上陣,越學越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