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超
蘇霍姆林斯基曾說:“讓孩子變聰明的方法,不是補課,不是增加作業量,而是閱讀、閱讀、再閱讀。”那么,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怎樣開展數學課外閱讀呢?請大家漫步于我們班的“閱讀芳草地”,看我們這樣閱讀。
做好幾項準備工作
一是列入課程表。開展數學課外閱讀不能流于形式,更不能半途而廢,而需要有目的、有計劃地進行。筆者在充分征求全體學生意見的基礎上,將每周五下午第二節定為數學課外閱讀課。二是建立讀書卡。為給學生創設閱讀氛圍,讓學生從思想上正確認識數學課外閱讀,我給學生提供了各種各樣的漂亮讀書卡模板,讓學生自由選擇,同時鼓勵學生自制個性讀書卡。三是指導閱讀方法。教師要讓學生將精讀、速讀、做讀書筆記等方法應用到數學課外閱讀中,并告知學生數學課外閱讀貴在堅持、貴在思考,體會數學課外閱讀的價值。
精準把控實施過程
一是循序漸進,感受閱讀樂趣。筆者搜集了很多小學生數學課外閱讀書籍,并結合班級學生閱讀水平,最終選擇了吉林美術出版社出版、楊紅櫻主編的《馬小跳玩數學》(六年級)這本書。第一次閱讀時,教師要做好引導,讓學生學會合作。孩子們邊閱讀邊思考書中的問題:圖書館新購置文藝書和科技書共340本,文藝書本數的4/5和科技書本數的1/3相等,兩種書各有多少本呢?孩子們想出了很多解決辦法,如方程法、等量代換、畫線段圖、比的運用等。第二次閱讀選擇了一個關于“田螺”兒子的童話故事,教師放手讓學生自主閱讀,交流想法,孩子們在閱讀課上獨立思考問題,培養了邏輯推理能力。
二是搭建平臺,展示閱讀成果。學生進行閱讀后,有了一定的語言積累,并且還會產生表達的想法。因此,我為學生專門搭建了一個展示交流平臺,給學生提供充分的時間和機會,讓他們把讀到的、看到的、聽到的、想到的講給同伴聽,并把閱讀成果向同伴匯報,既培養了口頭表達能力,又增強了數學閱讀意識。
實施多元化閱讀評價
合理有效的閱讀評價能鞏固閱讀成果。為此,筆者采用了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和家長查評的多元化評價。自評,即學生在閱讀中自我完善,在反思比較中認識到自己的優缺點,及時發現問題,改變閱讀策略。互評,即學生在閱讀中互相做出評價,在互評中提升自身閱讀水平。教師點評,即教師對學生進行閱讀方法指導,客觀準確地評價學生在閱讀中出現的問題與獲得的經驗。家長查評,即家長對孩子做好閱讀監督。實施多元化閱讀評價方式,不僅營造了良好的閱讀氛圍,還充分調動了學生閱讀的欲望,形成家校教育合力。現在,我時常會聽到學生說:“數學真奇妙!”甚至會聽到平時一些不太喜歡數學的學生情不自禁地說:“數學真有意思!”學生這些話語加深了我堅持不懈做好學生數學課外閱讀工作的信心。我將一如既往地不斷探索數學課外閱讀的途徑,為孩子們的數學學習插上美麗的“隱形翅膀”。
(本欄責編 桑 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