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淑敏
引言
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中國共產黨的思想旗桿,也是國民政治生活與社會生活的指導思想之一,它是中國現代主義發展的行動指南。在教學《讀本》時,教師應認識到課堂上教師與學生地位的統一性,從統一化教學內容出發。貫徹教師與學生地位觀念,積極推進目前讀本課堂改革。理解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教育的核心觀念,在改進課堂教學模式的同時,遵循教師與學生主體認識的統一性。朝著共同的發展方向改進課堂,真正完成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滲透。
一、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學生《讀本》編寫思路
(一)力求生動具體
對于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而言,其認識狀況以感性認識為主,對系統知識體系理解較為有限。由此,《讀本》主要是通過講故事或者描述性的語言,將故事內容進行展現,努力呈現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將理論內容轉化為課堂上學生能夠理解的、適合小學生進行閱讀的方法。《讀本》在版式設計方面下足了功夫,注重圖文并茂,講述新中國的成就。并以時間作為主線,將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開放和新民主主義時期的建筑特色進行分析。把握好時代發展特征,以圖文并茂的方式進行融合建設,這有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探索欲望。在課堂上,以讀本作為中心,要求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掌握,并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學習研討。
(二)講究整體設計
小學低年級學段的學生學習和認識能力都較為有限,其掌握的知識相對較少、識字量不大。一些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還需要以拼音進行輔助認識。針對學生學習的此種狀態,《讀本》中不刻意追求知識的全面性、系統性,不講究面面俱到,反而是突出重點,由重點強調學生的自由認識,指導學生學習理解。針對于目前課堂的構成狀況,幫助學生加強分析。讀本的主要目的在于讓小學低年級學段學生知道自己作為中國人的國民身份,知道中國共產黨的發展歷史,對于目前中國使命與中國發展特征進行融合,強調中國建立發展融合特性。并逐步推動目前人民的共同富裕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整套《讀本》的編寫過程中,其就十分注重整體銜接、分段推論以及大中小學的相互串聯。
(三)注重情感引導與價值引導
知識學習的關鍵在于學生自主體驗,所以,通過啟蒙式教育,在學生的心靈中埋下愛國愛黨教育的種子,讓學生從小樹立聽黨話、跟黨走的基本思想,這也是《讀本》教育中的核心任務。根據學生的學習觀念進行分析,有助于結合學生的表現狀況進行認識。《讀本》強調的是學生的情感體驗,所以也選擇了能夠激發學生的故事以及圖畫,在《讀本》中展現出了祖國的遼闊無垠,也讓學生認識到了美麗的中國。在他們的身上有著屬于自己的責任感,他們敢于追夢,敢于圓夢,愿意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鋪墊。
二、《讀本》教育中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實際應用
(一)聆聽學生心聲,與學生進行交流
對于小學生而言,寫日記或者寫周記都是其進行內心表達的一種重要方式。教師可以通過此種方式來了解學生的特點,但是不能夠僅僅將這項工作當作作業內容進行布置。而應該真正思考到學生的特性,考慮到學生的自我特點。圍繞學生所寫日記、周記對學生進行鼓勵,教師在與學生進行溝通時要了解到學生的情況,根據學生的情況去做出分析。
(二)抓好班風建設,形成班級凝聚力
教師必須認識到教學環境對于學生的影響,在教學之中,要牢牢抓好班風建設,形成班級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初級階段,新班級里的學生知識水平、文化素養參差不齊,而且很容易出現拉幫結派的現象。這就需要教師從中調解,建立和諧的班風,提升班級的凝聚力。在實際教學過程之中,教師可以組織一些班級內的團體活動或者班級之間的競賽活動,通過分組的形式來展開集體活動,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互動和交流,讓學生在互動和交流之中增進情感。尤其是在運動會的過程之中,更能夠讓每一個學生都感受到班級責任感、榮譽感,為班級的榮譽貢獻出自己的力量。通過這些組織活動的開展能夠讓學生更加團結,讓學生在和諧的環境之中去學習專業知識,保持積極的心態去學習,然后在集體的影響之中來加強班級的建設和管理。
(三)班委選拔,建立班干部的威信
在教師的教學管理之中,教師要注重班委的選拔育人,加強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在學校之中,學生的年齡并不大,離不開教師的管理。通過班委的管理,能夠激發學生的自主管理意識,增強學生的核心素質。教師要充分認識到班級的現狀,通過挖掘一些比較優秀的人才來進行培養,充分發揮每個學生身上的閃光點。選擇比較正直、學習相對優秀,并且具有管理才能的人來擔任班長,同時選擇活躍、具有良好心態的人來當作勞動委員對班級進行協調管理。其次,就是要選擇一個紀律委員,嚴于律己,能夠維持班級的秩序。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性格和能力進行合理分配,必要時也對這些班委進行適當的表揚和批評,幫助這些班委在班級中迅速地建立起自己的威信。
(四)溝通技巧創新,挖掘學生潛力
溝通過程是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的一大過程,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要特別注重感情上的寄托以及管理,考慮到學生的年齡特點,掌握好主導作用。教師要用心去關愛學生,愛學生才是教師教學的關鍵。在管理班級過程中,要以愛作為前提,做到民主、自然。同時也不能夠失去威嚴,掌握好合適的尺度,承認學生的獨立地位。要將學生放在平等位置上,針對學生的學習狀況給出相應的指導,使學生了解到當前自己的學習狀態。這能夠發揮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觀能動性,教師可通過此溝通過程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畢竟每一位學生的個性都是獨一無二的,對于這一點,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學生在課堂上的閃光點。積極引導學生,在溝通過程中有的放矢、因材施教。
(五)內在與外在協調,強化柔性教學
對于學生的管理方式,無外乎包括兩種。一種是外在方面的管理,如相應法律法規、校紀校規。這具有一定的強制性以及不可逆性,學生在被接受管理時,必須對管控內容做到嚴格遵守。它雖然能夠維持校園環境,但是同時也會帶來管理過程中的不協調行為。另一類管理則是注重內在的管理過程,即是柔性管理方案。通過柔性管理方案,教師可在說服教育、感情交流、關心體貼等手段應用過程中,以“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去感染學生,并在學生的心里形成一種長遠的影響。這會變學生的學習為一種自覺行為,同時,此種管理模式也具有較強的感情色彩。學生對于管理者的意志會產生認知,在柔性管理方案應用過程中,管理者也必須與學生產生心理層面的互動。基于教師與學生內心情感的建設,推動彼此之間的相互交流,使學生身臨其境地感受到那種內在的鼓勵。在實踐過程中,由外在管理逐漸向內在管理過程去升華。使學生明確到自己的學習過程,基于內在、外在協調統一模式,對當前的小學班級管理方案進行深化。
(六)個體與群體統一,引領學生個性
在進行德育教育時,教師必須堅持“個體高于群體”策略。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到群體就是若干個個體的集合,由此做好每位學生個體的管理也是非常重要的。基于柔性管理方案應用,其必須將學生的學習特性引發出來。在教學管控過程中,突出學生的自我價值,使學生愿意跟隨教師進行后續的學習。教師在開展一系列思想教學工作時,就要將工作職責落實到位。認真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學習狀況,應用辯證法對學生做出分析。按照不同學生的思維特性去做好后續的教學,調整學生的學習情緒,在班級內形成一個統一化的教學群體。其次,教師還要統籌好學生各方面的情緒關系。注重校風校紀維持,對于群體而言,起到一個有效的監督作用。考慮到學生在個體層面的發展規律,要理解每一個學生學習的特性。在此過程中,讓學生能夠跟隨教師一同做好后續的班級學習。教師作為整個班級的柔性管理執行者,其必須全面理解學生的學習特點。它包括學生的思想狀況、興趣愛好、生活特點、生活經歷等,在教學方法統籌過程中,按照談話調研材料總結的模式,切實規范好學生的學習過程。經過各方案總結,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使學生愿意成為課堂上的主動參與者。對于一些課堂教學過程做出及時調整,成為學生學習道路上的知心朋友。有的放矢,做好個體教學工作,進行班級德育教育發展。
結語
《讀本》課程教學講究大小課堂的融合性,所以,針對于教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統一觀念,應結合《讀本》課堂教學資源設置狀況進行分析。把握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認識學生的學習狀態。加強社會實踐與共同參與,努力為國家、為人民、為社會主義的發展進行有效的鋪墊。教師同時應以身作則,用自己的榜樣作用來影響學生。了解到學生的學習狀態,針對班級管理工作部署規劃模式繼續做好培訓,實現后續班級管理發展的全面業務調整,借此完成教學管理過程的優化。